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7章 案子通天了!
    第487章 案子通天了!
    几天后。
    府城衙门,公堂森严。
    张举人胸有成竹,将一份措辞激烈的诉状呈上,控诉吴县令“假借刑名,擅改祖宗田制,更欲巧立名目,私征商税,盘剥乡里,动摇国本”。
    主审鲁知府看着诉状,又瞥见堂下张举人递来的眼色,心中已倾向张家。
    鲁知府一拍惊堂木,道:
    “民告官,依《大明律》要先仗责三十,但念在提告举人功名在身,先免仗责。”
    听到之类,被喊来听审理的吴知县心中就咯噔了一下。
    他深知府衙刑房多名吏员出自张家姻亲故旧,早已打点妥当。
    主审的知府上来就这么偏袒对方,恐怕案子早就已经断下。
    吴知县心中叹息,前几天他刚刚送走了李一元一行,离别的时候,李一元向自己保证,安心等待就行了。
    让吴知县没想到的事情,是自己没得到上级的支持,却得到了知府衙门的一张公文,让自己去府衙听告。
    这下子吴知县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吴知县知道,府衙刑房多名吏员出自张家姻亲故旧,这次张家敢告官,肯定是早已打点妥当。
    张举人本身也精通刑律,这一次做好了准备,在堂下滔滔不绝。
    鲁知府连连点头,看样子就知道此案要翻了。
    吴知县心中七上八下。
    刚刚送走李一元的时候,吴知县还是雄心万丈,想着能推动本县的田亩产权改革,然后尽快开征商税。
    可没想到,结果是张举人技高一筹,直接找上了知府衙门。
    鲁知府一拍惊堂木,开口判道:
    “确权之法虽合律,然田皮新法未经朝廷明令,更未得省府核准,实属僭越妄为,着令即刻停止,并具结悔过。”
    “张家田宅之产权,递交府衙再审。”
    听到这里,吴知县也低下了头。
    知府衙门否定了田皮新法的合法性,虽然没有立刻改判,但是案件交给知府衙门来判,结果肯定是倾向于张举人。
    如此一来,自己推动的田皮确权改革,还没推动下去,就要破产了。
    吴知县看着洋洋得意的张举人,心中拔凉拔凉的,连辞官归隐的心思都冒出来了。
    吴知县只能回到县衙。
    可没想到,事情在第二天就发生了变化。
    一队风尘仆仆却气势精悍的骑士簇拥着一辆青布马车,直抵县衙门前。
    车门打开,河南布政使刘知节身着三品绯袍,面色沉静如水,昂然而出。
    听闻布政使大人来到了自己的小小的县衙,吴知县连忙上前迎接。
    他心中也是疑惑,这一次刘布政使来访,一点消息都没有,也没有让县里准备。
    如果不是自己曾经在省城见过刘知节本人,吴县令都要怀疑是有人冒充布政使照样撞骗了。
    难道是张举人又通了布政使衙门的关系?
    不会啊。
    张举人也就是在府衙有影响力,他的面子没大到让一省布政使,堂堂正三品大员为他站台的地步吧?
    难道是那位李大人?
    可经历了府衙的宣判,吴知县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他压下心情,将刘知节迎接到了县衙大堂。
    “吴县令,你做得很好。”
    吴知县心头狂跳,只听到刘布政使又说道:
    “府衙的判决,本官已知晓。此等因循守旧、阻挠新政之言,不足为虑!”
    果然!
    吴知县心中狂喜,没想到这事情又发生了转机!
    刘知节说道:
    “检正中书门下五房的苏大人,听闻了吴县令的田皮确权、五年长租转永佃、禁荒令等法,非常赞同,已经向陛下奏请在河南试行。”
    “不日朝廷的旨意就要送到县里。”
    吴知县都傻眼了!
    河南距离京师不远,他自然明白刘知节口中的“苏大人”是谁。
    自己县里的事情,怎么会传到那位大人耳朵里?
    而且苏大人还支持自己的改革,上奏朝廷在整个河南试行?
    吴知县都快要晕过去了!
    刘知节又说道:
    “本布政使决定,在你县进行试点,旨在厘清产权,安民固本。凡省内阻挠新政、诬告良吏者,省府必严惩不贷!”
    这下子吴知县感动到稀里哗啦。
    不用说,这肯定是那位“李大人”的功劳。
    刘知节又说道:
    “本县开征商税,乃奉朝廷旨意,行布政使司之命!”
    接着刘知节又道:
    “县里即刻举行吏科试,选拔出的第一批通晓算学、律法的合格吏员,名单即刻生效,由省府直接委任,所需俸禄也都由省府支出。”
    “等县里商税有了成效,再转为县里支付。”
    “新吏负责即将开始的商税征收与田皮确权后的税赋稽核工作。”
    “此外。”
    刘知节的语气严肃起来:
    “身为父母官,自然要爱民如子。但是县内也总有一些无良鼠辈,如果过于宽纵,这些鼠辈就会败坏乡野风气,影响一个县的治政。”
    刘知节说道:
    “本官在省城的时候,就听闻你县有健讼的风气,有读书人不想着科举上进,整日研究刑名司法之术,用来盘剥乡里。”
    “这些害虫不除,乡野如何安宁,新政要怎么推动?”
    吴知县立刻说道:“吴某治县不严!布政使大人恕罪!”
    刘知节摆摆手说道:
    “这件事倒是也不怨你,这些败类盘踞乡野多年,手中也是血案累累,又怎么是你这样初入官场的能对付的。”
    “不过这件事,苏检正也帮你想好了。”
    “邢部主事狄许,乃是我大明断案高手,苏检正已经奏请他为河南巡案,处理河南累积的冤案。”
    “这位狄主事,可是当年楚宗案件的主办。”
    “狄巡案的第一站就来你县,让县里百姓有冤诉冤,狄巡案自然会为民除害的。”
    吴知县心中凛然,他这下子是明白了这位李大人的能量了!
    他竟然请得动苏检正这尊大神!
    而苏检正也太厉害了,一出手,上来就是刘知节这样的正三品河南布政使,然后就是派下一名邢部主事,专门对付县里的不法士绅。
    狄许连堂堂楚宗的案子都能断清楚,处理地方上的案子还不是轻轻松松?
    正如刘布政使说的那样,张家这种盘踞乡里的士绅,手上怎么可能干干净净?
    只不过以往仗着关系,横行无忌罢了。
    吴知县很清楚,张举人一家完了。
    那位“李大人”到底是什么人啊?
    刘知节对着吴县令说道:
    “速度去办事吧,不要辜负了那几位大人的期许。”
    “遵命!”
    ——
    次日,河南布政使亲自来县里,给吴县令站台的消息就传开了。
    紧接着县里张贴告示,立刻举行吏科考试,遴选读书人充当县吏。
    吴县令又让衙役张贴告示,宣布继续进行田皮改革,推动田皮确权。
    这一次刘知节来县里,还带来了大量布政使衙门的吏员。
    这些都是能写能算的户科吏,有了他们的帮助,县里的田皮改革速度立刻加快。
    很多长租用佃的农民,听说官府要给他们确权,更是纷纷赶到县衙。
    田皮田骨分离,但是没有官府确权,还是让人心中不安宁。
    如今县衙明确要进行确权,这同时也代表了田皮作为一种权属,以后就可以流通了。
    相比确权交税这点代价,显然确权的好处更多。
    一直以来,田皮的价值都要高于田骨的。
    而且田皮的价值,也是会一直上升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般来说地主都会优先将荒地的田皮承包出去,购买田皮的农户,也需要对土地进行改造,所以田皮权也被民间称之为粪田权。
    这是需要田皮持有者长期投入,才能将贫瘠的土地变成上好的耕地。
    随着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田皮的价值是会不断上升,很多田皮价格甚至会达到田骨的两三倍以上。
    但是官府是按照土地的产权征税的,也就是说田骨的持有者,还要负责应付官府,承担土地的税收和徭役。
    而田皮的持有者,只需要每年向田骨持有者交“永佃钱”就行了。
    而且永佃钱可能是上代乃至于几代之前约定的了,随着物价上涨,也就是长期缓慢的通胀下,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也越来越低。
    这也是为什么张举人,要侵占张氏父子的田皮,就是因为田骨不如田皮值钱的原因。
    次日,听到刘布政使来县里的消息后,本地鲁知府也连忙赶到了县里。
    可刘知节并不在县衙,而是跟着吴县令去乡里视察去了。
    鲁知府也赶到乡里,却又被乡老告知,布政使和县令老爷已经离开了。
    这下子,这位知府也明白了状况,刘布政使如此给吴县令站台,自己再怎么贴冷屁股,也逃不过被清算的下场了。
    鲁知府叹息一声,又灰溜溜的赶回县衙,这才见到了布政使刘知节。
    果不其然,一见面,刘知节就摆出难看的脸色,鲁知府连忙上前说道:
    “布政使大人,下官被手下胥吏蒙蔽,囫囵断案,请省法司再断张家案。”
    听到这里,刘知节的脸色好看了一些。
    鲁知府能够立刻切割张家,说明他和张家的联系并不深,顶多算是被府衙的人情裹挟。
    这种事情也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地方官员和地方上的士绅,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所以地方官,除非外力介入,很少将事情做绝。
    当然,张家的案子已经不是普通案子了,这是苏检正等朝廷大员都关心的案子了。
    刘知节的脸色稍好转了一些,他说道:
    “此案也不劳鲁知府费心了,朝廷已经派遣刑部主事狄许来我河南清理积案,第一站就来这里,这案子就交给巡案衙门好了。”
    鲁知府脸色一变,能做到知府,就不像是吴知县那样对朝堂的消息一无所知了。
    狄许被誉为京师神探,可是破了很多疑案,而且以铁面无私著称,从来都是只断案子不看人情。
    巡案,是朝廷派出的钦差,和巡抚这种侧重于监督的职位不同,巡案一般来说都是处理司法案件。
    狄许第一站就是本县,这不是针对张家来的,鲁知府第一个不信。
    可这是刘布政使的手笔?
    鲁知府摇头,刘知节是布政使,但是能让朝廷委任巡案,这不是布政使能做到的事情,必然是更高层的出手了。
    刘知节也大方的说道:
    “吴知县的田皮改革,得到了苏检正的支持。”
    苏检正!
    鲁知府惊讶的张大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
    鲁知府看向刘知节身后的吴知县,你有这个关系,为什么不早说啊!
    如果知道吴知县身后有苏泽,鲁知府绝对不会偏袒张举人断案的!
    哪有这样坑害上官的啊!
    鲁知府心如死灰,就算是得罪了刘知节这个布政使,他上面也有人,大不了调任外省就是。
    可得罪了苏检正,大明官场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吗?
    刘知节知道鲁知府的想法,心中冷哼。
    但是刘知节也没有立刻撤换鲁知府的想法。
    如果鲁知府罢官,朝廷再委任知府过来,又是很长时间过去了。
    看到鲁知府这个样子,如果他和张家牵涉不深,刘知节倒是不介意让他继续留任知府,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要在整个府里推动田皮改革,必须要让知府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刘知节的脸色稍缓,对着鲁知府说道:
    “这些日子,鲁知府就和本官一起在县里,观摩田皮改革吧。”
    鲁知府燃起了一丝希望,这是要给自己戴罪立功的机会?
    也对!
    早就听说苏检正最重实务,希望有能力的官员。
    吴知县大概也是田皮改革,入了苏检正的法眼。
    那只要自己也跟进,在全府完成田皮改革,也就能将功赎罪了!
    唯一让鲁知府疑惑的是,苏泽怎么会对河南一县的情况这么了解?
    五日后,狄许来到县里,雪片一样的诉状送到了县衙。
    狄许仅用了三日,就将张举人家的血案彻查清楚,挖出往日血案三件,其中还有一件是张举人直接授意的。
    供词、物证具在,布政使刘知节当场盖章,革去张举人功名,巡案衙门收监判决一条龙,定下了斩监侯的判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