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租的房子在香山半亭附近,好处是每年的十月底可以去山上欣赏红叶。
出门有进城的公交,前后拢共不过半个多小时,租金也便宜,哪儿哪儿都好,就是太冷了!
十二月的西北风不分早晚,那是呼呼的刮,吹人脸上跟挨了鼻竇似的。
方堃在院子里没有过多逗留,锁好房门又麻溜赶回学校。
一点左右在校门口接上萧代几人,又去找陈建工联繫张幼华、邹士方他们。
两撮人碰头,萧代只是把来意说了一下,没几句便顺利谈拢。
《未名湖》的销量已经远超预期,这里面最大的功臣便是方堃那篇《牧马人》,可销量再好,传播力再强,也只会局限在四九城里。
张幼华想的很清楚,《牧马人》只是放在校刊上,就像龙搁浅滩,难以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况且方堃已经加入了五四文学社,跟一本杂誌一毛的利润比起来,让其放在具有权威性的全国杂誌上,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再一个,他们心里也想看看,方堃的这部短篇能不能走的更远。
101看书 读好书上 101 看书网,?????????s??.???超省心 全手打无错站
双方谈定,萧代最后离开的时候,顺利带走了初稿,以千字六元的价格,让方堃坐等匯款单即可。
小说被沪上收穫杂誌拿走的消息不脛而走,这下更让学校里的同学,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兴奋了。
刘振云手里拿著自己的稿子,在宿舍来回踱步。
他觉著自己写的文章丝毫不比伤痕差,可就是得不到陈建工他们的认可,一改再改,以至於现在手里的稿子早就改的面目全非,说是改,可跟重新写了一篇差不多。
方堃的《牧马人》他看过,並且已经完整看了不下三遍,心里不得不承认对方比自己强,可这种强原先还有个距离。
现在沪上收穫杂誌的编辑主动找到学校来,要把《牧马人》往杂誌上发行,这一下俩人的距离差的就不是一丁半点儿的。
刘振云感觉自己还在学跑步,方堃就像孙猴子一样,一个筋斗云给他甩了十万八千里,连屁股都看不著了。
“咚咚咚...”
“请进。”
宿舍里除了赵勇军,其他五人全在,听著敲门声,目光转移向门口。
门从外面推开一个门缝,刘振云的头伸了半个进来,小心翼翼的样子颇有喜感。
方堃看清来人,忍笑道:“刘哥你怎么来了,是找班长还是有什么事?”
“我是来找你的方堃,”刘振云进屋,直愣愣把稿子递过去:“这是我写的《瓜地一夜》,你帮我看看,哪里还有需要修改的。”
“刘哥,我又不是职业编辑,你找我改稿我也没这个本事啊。”方堃看著懟过来的稿子,第一时间没有接。
“你就別谦虚了,《牧马人》我看了,写的很好,你也看看我的,给点指导意见。”
“指导可谈不上,那我看看?”
方堃接过稿子,刘振云自然而然的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床沿边上。
方堃又从枕头边拿起烟盒:“来一根?”
“不了,你先看文章。”
“抽菸看文两不误嘛,客气什么,咱们都是一个系的,你刚才敲门我还以为又是外系同学找了过来,你不知道,隔壁那几个大老粗每次过来没用脚踹门已经算客气的了。”
方堃笑呵呵的连著张伟他们散了一圈烟,才把目光落在文章上,拢共三千字左右,速度快点几分钟就能看完。
可方堃看的很慢,《瓜地一夜》虽然是刘振云尝试写作的处女作品,可已经能显现出对方细腻的描写手法。
不管是环境,人物还是对话上,虽然有些囉嗦,可这种囉嗦又让文章显的很丰满,平淡中把故事和人物形象全讲了出来,又不像那种流水帐,平淡无味。
可这也是对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那部《一句顶一万句》,被很多读者詬病的原因。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读下来感觉像是在看散文短篇。
刘振云见他看完一遍,迫不及待开口道:“怎么样?哪里还需要改的你直接说。”
“我不好直接给你划拉出来,让你刪刪改改,只能大致说个建议,就是中心线还是不够明確,你的行文很有特点,这类乡土文学需要细腻的描写,可有些地方还得再精炼精炼,虽然全文都在围绕瓜地来展开的,可看下来有点杂乱的感觉你懂我意思吧,你看这处...”
刘振云听的很认真,不认真不行啊,陈建工如果不是一个系的,他现在真怀疑是对方对法有意见。
校刊上的几篇短文他都看了,跟他的瓜地一夜比起来,感觉完全不能相提並论,可结果就是人家刊登了,自己还在改改改。
“你就按照我说的这个思路改,问题应该不大。”
“我回去琢磨琢磨,等投稿成功请你吃饭。”
目送对方离开,方堃又躺回了床上。
宿舍有人找上门现在是常事,刘振云这种还算熟人冷静的,遇上那种较真认死理儿的,非得跟他掰扯掰扯。
《未名湖》原定是月刊,可首期发行之后,反响热烈,不光是写牧马人评论文章的多,更是激起了绝大多数学生写文投稿。
大家私底下爭论还不过癮,回头一想,反正原作者就在男生宿舍楼里,结果直接找到了304,当著方堃的面掰扯。
好在只是动嘴皮子,可看那架势,方堃真怕一言不合在他们宿舍干起来。
闭上眼,心里默念升级,方堃一次性升级到了十五个物品栏。
他的余额现在已经累计到了9679.2,距离万元户大关只差临门一脚。
这年头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真就是哪怕你有大把的钱,也不出去。
方堃现在每天最大的开销,全是在吃喝上,他娘和大姐纳的鞋只能春秋穿,入冬去王府井买了一套保暖的內衣和鞋,就这已经算是大开销了。
目光放在物品栏上,十五个物品栏,柴米油盐各种厨房用品概括了一个遍。
直到第十五个让他眼睛一亮,上面赫然浮现出了黄金,545元|克,这又让方堃有些蛋疼,哪怕是后世最低的金价,放现在也吃不消啊,万元户倾家荡產也入不了二十克。
关键是方堃发现,自己的一立方空间突然提示可以升级,但升级条件,或者说升级材料需要的是黄金。
只要黄金足够,空间可以无限扩张。
累计的六十次大转盘全部用掉,除了坑爹的易拉罐可乐外,这次出现了电饭煲设计图纸和热水壶设计图纸。
这更让方堃確定,想要发展,不能光靠呼吸混吃等死,他还是得依靠获得的这些东西,在现实世界里钱生钱。
不然就一个五百多块钱一克的黄金,用来升级空间他这辈子都会是穷鬼一个。
更別说现在已经到第十五个物品栏,既然出现了黄金,那下一个物品栏极大可能出的东西会更好,可升级却需要1500块钱,以此类推越往后可能出现天文数字。
什么也不干,一天入帐三十,一个月九百多块钱,够吃喝饿不死,但想要发展,一定得搞点实业。
方堃把目光放在电饭煲上若有所思。
......
十二月底,冬至当天,食堂中午有饺子,主要两种馅儿,猪肉大葱和鸡蛋韭菜。关键是量大还比校外便宜。
方堃一宿舍人赶到的时候,好巧不巧,他前面排著很久没接触的寧姚。
不等他开口,身后的张伟一口东北大碴子嚷嚷道:“欸,方子前面那是新闻班的寧姚不?”
寧姚闻言转身,落在方堃身上,眼神不自觉一亮。
“方堃?也不对,现在应该称呼你方大作家。”
“快別了,听著就彆扭,这段时间被骚扰怕了,还是低调点好,你舍友同学呢,怎么就你一个人。”
寧姚努著嘴扬了下下巴,目光跟过去,那个叫杨玲的在另一个窗口打饭。
方堃回过头看向寧姚,对方的衣服跟他这种村里老塞的大袄子不同,一款女士翻毛领格纹呢外套,里面搭了一款白色的高领毛衣,紧紧把脖子给捂住了。
本来皮肤就好的不像话,再配上那清纯的气质,还有一双感觉会说话的大眼睛。
方堃很难不承认,他真的有点心动了,就这情况,哪个老爷们能忍住不心动。
可这眼神怎么有点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