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一个萝卜一个坑
    “行了大小姐,快別看了,眼珠子都快掉碗里了。”杨玲在餐桌对面狡黠的笑道。
    寧姚回头瞪了她一眼,“瞎说什么呢。”
    回想起俩人在图书馆的那一次相遇,寧姚承认,当时的確怀疑方堃是不是知道自己在那边,特意以借书的理由偶遇自己去的。
    这容不得她不这么想,毕竟有很多男生打著各种理由靠近自己。
    明晃晃表达爱意的没有,可绝大多数情况下,男生抱著什么样的目的靠近,女生基本上一眼就能察觉出来。
    可以说是依靠敏锐的第六感,如果不反感,会装作不知道正常接触,如果对这个人反感不喜欢,几句话就能结束聊天,冷冷的拒人於千里之外。
    寧姚不反感方堃,这人高高帅帅的,给她的感觉很不一样,可这远远还谈不上喜欢,只能算顺眼,毕竟俩人认识接触的时间也不多。
    可自打看完方堃写的小说,寧姚脑子里总是蹦出对方的身影,有时候白天听同学议论的多了,晚上睡觉甚至还能做梦梦到。
    这种感觉很奇妙,反映到现实,便是突然很想看见方堃,也不求能怎么样,就是能远远的出现在自己视线里就行。
    “姚姚,你要是真钟意方堃,我劝你还是快点出手,现在盯著他的人可不少,小心被人捷足先登。”
    “还说!”寧姚有些嗔怒,杨玲什么都好,就是这嘴太碎,像是生怕声音小了別人听不见似的。
    宿舍六人只有杨玲跟她一样原先就是城市户口,倒不是说看不起,或者跟宿舍其他人处的不行,大家的关係处的都很不错,可总有个前后排名。
    与此同时,杨玉和赵淑芳几人却不用考虑这么多,一伙儿女生大大方方的端著饭盒凑了过去。
    “马上要到元旦了,我和老赵想著是班里办一场元旦晚会,方堃,你现在成大名人了,必须得有一个节目。”
    “饶了我吧两位,我跳舞四肢僵硬,唱歌又五音不全,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总不能上去表演胸口碎大石吧。”
    关键是胸口碎大石他也不会啊!
    赵淑琴在一旁听著没忍住『噗呲』笑出了声,见方堃看向自己,连忙把头埋进饭盒里。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杨玉拿捏道:“別以为我不知道,你每天上午的第二节课总是提前十分钟离开教室。”
    “我那是人有三急,去厕所了。”
    “那张伟怎么说,你是为了不用排队吃第一口热乎饭,方堃同学,你这可是逃课行为。”
    张伟麻溜把脸別到一边不和方堃对视,没办法啊,他也想给爹娘找个儿媳妇回东北,谁让方子身上话题多,这种情况下兄弟不就是拿来卖的。
    方堃无奈:“咱们有没有什么大合唱,回头把我加进去。”
    杨玉笑道:“大合唱是大合唱,安排你进去也行,不过还得有个人节目。”
    方堃没办法应下,他对这方面两辈子都不擅长,后世的很多经典歌也喜欢听,可仅限於哼唱几句传唱度最高的。
    基本上一首完整的歌都唱不下来,总不能唱首《打靶归来》吧。
    日子愈发靠近元旦,方堃拿到匯款单的同时,一阵打听下才发现,班里同学各顶个的都有绝活儿,京剧,黄梅戏,豫剧都有人报名了。
    甚至还有人去京剧社借二胡拉万马奔腾的,一听要办什么元旦晚会,那是嗷嗷往前凑。
    杨玉每人收了一块钱用作班费,钱由班里的组织委员保管记帐。
    冬二九,周日,也是七八年的最后一天。
    赵勇军拉著张伟陈卫东去和女生碰面,然后去街上买元旦晚会需要的东西。
    方堃晚他们半拍,先去27號宿舍楼后面的邮政点,把匯款单里的钱取了出来。
    《牧马人》拢共两万字,千字六元,到帐一百二十块钱。
    出校门寻著王府井的方向跟赵勇军他们匯合,七十年代末的现在,四九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拢共也就那几处。
    王府井大街、西单,前门大街大柵栏。
    而京城的四大国营商场,百货大楼,东风市场,西单商场和天桥百货均分部在这几个地方。
    今天是周日,又是年底,公交车上人挤人,有城里的,也有城郊乡下进城晃悠的青年。
    车上人多,下了车街上人更多。
    知青大返城,七十年代末的现在,距不完全统计前后至少有两千九百万人从农村回到了城里。
    落在京城,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数,也是个恐怖数字。
    现在国营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为了缓解青年就业压力,鼓励国企扩大招工规模,对招用知青的企业发放一次性的岗位补助,一直持续到八五年。
    家里有关係有能量的,自然是有去处可以安排。
    最常见的就是老子退休,儿子上岗顶替,又或者原先一个人的工作,现在拆分成三个人干,工资自然也拆分成三份。
    街道办也积极接收返城青年,多了很多临时性的公益岗位,环卫,绿化,社区服务。
    听起来好听,其实就是街道办定点安排扫大街,清理公共厕所的。
    活儿是有活儿了,就是拿不出手,別人问你干啥的,我扫大街的,这种情况连媳妇儿都娶不上。
    女同志能去糊火柴盒,一个一分钱,日子虽然枯燥没奔头,可嗷嗷就是干。
    好点的在前门大街大柵栏摆摊卖大碗茶,大茶壶泡的高沫儿,一碗两分钱,就这还属於街道办集体企业,挣的钱得上交,每个月能有个十五块钱工资。
    在返城知青里,有工作的乾的也心里不得劲,没工作成天在街上晃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落方堃眼里,现在二流子流氓在大街上不是一般的多。
    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閒的没事干了,又或者没工作心里憋火,每天都会发生打架斗殴的情况。
    晃悠了好半天,才在百货大楼的大门口和赵勇军他们碰见。
    几人买了生瓜子,还买了一些装饰用的彩带,三十五块钱一大半没出去。
    “买点水果吧,一晚上光嗑瓜子不得上火啊。”方堃提议道。
    杨玉接话:“现在是冬天,水果贵的离谱,要不还是別买了。”
    “这是大家在学校的第一个元旦,要过就得热热闹闹的,水果我包了。”
    “这哪行,不能...”
    见赵勇军说话,方堃打断笑道:“收穫寄的匯款单里的钱我拿出来了,哥们儿现在是大款。”
    “多少钱?”张伟好奇道。
    “千字六元,牧马人两万字,你们自己算吧。”
    靠写文章一下子赚一百二十块钱,在城里人均收入差不多二十七块钱的现在,方堃相当於靠笔桿子挣了一个正式职工小半年的工资。
    这无疑是让眾人震惊的。
    好说歹说,才掏钱买了三十斤苹果,三十斤的梨,最后又买了几斤冻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