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万人空巷
“知道你今天新家乔迁,也不能空手过来,这是给你准备的礼物。”
郑卫东指著一三轮车的纸箱子,一旁的中年男子见状,跳上车从上面抬了一箱下来。
纸箱打开,里面赫然是茅台酒。
方堃惊愣道:“这些该不会都是..”
“都是茅台,我这想来想去也不知道送些什么好,后来一想,咱们老爷们儿,送酒肯定不差意思。”
这何止是不差意思,现在市面上茅子得七块钱一瓶,一般人根本捨不得买,就算买也是买一瓶回去一顿一两酒盅解解馋,或者用来招待贵客。
更为关键的是,茅子是特供紧销物,不是说你有钱想买多少就能卖多少。
这特娘的,方堃现在瞅著这傢伙不太像好人吶,这礼说老实话放现在有点大了。
落自己身上,则是拿的有点烫手。
“这玩意儿现在没门路成箱的都买不到,郑哥你太够意思了。”
“行了,咱们先搬进去,带我参观参观你这新家。”
四人一起搭手,方堃有意不让郑婭楠动弹,可人家热情的很,那双眼睛跟一潭汪水一样,笑起来弯弯的,年轻人只是对视一眼,便觉著惊心动魄。
方堃有些拿捏不准对方跟过来干什么,心里在祈祷最好只是蹭顿饭。
一共十箱,一箱24瓶,这跟后世一箱六瓶比实惠多了,当然也跟品牌包装有关。
现在企业还不太注重这方面,那几年受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的影响,茅台至六三年评酒排名一度在国內排到了后面,產量多年停滯,企业陷入亏损。
后面通过更换管理层、科研攻关等措施逐步恢復质量与声誉,也就在方堃考入大学的那一年,
產量突破了千吨。
千吨茅台內销是一条渠道,第二大渠道则是出口特供,方堃看著这纸箱子外的编號和英文,极大概率是一批出口茅台。
一箱二十四瓶,十箱就是两百四十瓶了,方堃越搬越觉著烫手,郑卫东太大方,可有时候这种大方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起码证明,对方一直在借著家里的关係玩儿火。
“霍~这两棵槐树给力啊,没个一百年下不来吧。”
打一进院子,最先吸引几人的就是那两个大槐树,方堃甚至都已经习惯了。
“少说一百年,我就是看中夏天在这两棵树下纳凉很舒服才买的这院子,是不是在这儿跟外面的温度不一样?”
郑婭楠感受道:“你別说矣,还真是,院儿里面凉快多了。”
“这还是现在已经傍晚了,傍响午那段时间,在这树底下也丝毫感觉不到酷暑的感觉。”
酒走了两三趟全部搬进来,中年男子没有多逗留,方堃给他递了根烟,目送他离开。
带郑卫东姐弟俩前后转悠了一圈,被郑婭楠直夸有品位。
郑卫东笑道:“方堃现在可是优秀青年作家,能写出《高山下的环》这种小说,怎么可能是个没品味的,这里里外外估计得不少钱吧。”
“快別提了,家底儿都快掏空了,这不赶紧写篇小说赚点稿费,回回血。”
俩老爷们儿心照不宣,仅是他俩合作的喇叭裤生意,虽然是三方合作,可產能一旦供上,市场一旦铺开,放在现在利润是巨大的。
韩錚每半个月过来一次,都是拎著麻袋来的,具体多少钱,方堃已经懒得数了。
“为了赚稿费才写的这篇小说..:”郑卫东哭笑不得:“你这要是让那些人知道了,不得气死方堃看著他,“那些人,你是说..:”
“不然呢,下部队镀金,走个过程就回调,这是大家已经默认的流程,结果谁能想到去年南边打起来了,仅我知道的,咱们京城就回来了不少,你写的这个小说揭开了一些人的遮羞布,现在是热度越大,越是在他们脸上扇耳光。”
方堃双手一摊:“那也不能怪我不是,他们总不能找我的麻烦吧?”
“那倒不至於,”仁人走出客厅往厨房奔,郑卫东继续道:“这个话题虽然直戳一些人的痛处,但恰好又戳在了对的点上,有人希望把你这个小说的热度压下去,自然也有人希望借著这个机会,动动位子...”
郑婭楠在一旁一时间有些搭不上话,她平常是不看杂誌的,认识方堃这个名字,实在是因为身边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聊的次数太多了。
而昨天又恰巧看见,突然起兴,才有了今天这一遭。
现在再看方堃,这人给她的感觉还挺舒服的,尤其是那身板,有点瘦,可她总感觉衣服下面会很有力量。
“今晚上吃什么?”
“燜了大米,既然是暖房,当然得我亲自下厨。”
“你还会做饭?”
“別说做饭了,缝缝补补的活儿我都会。”
给他们俩人倒上茶,方堃开始忙活,郑卫东很给面子,上前帮忙打下手,或者说是有意主动交好增进感情。
方堃做的菜也简单,也是他最擅长的,除了拍黄瓜生米外,尖椒肉丝,青椒茄子土豆一锅出地三鲜,还有一条醋鯽鱼。
最后的鱼费点劲,就是步骤繁琐了些,其实操作也简单。
先改刀掛麵糊,然后下锅炸,醋汁调好一淋就行,这也是方堃在短视频上学做菜做的最成功的一道。
饭菜端上桌。
“都是些家常菜,比不上京城大饭店的手艺,婭楠你尝尝怎么样。”
“好吃。”郑婭楠拿著筷子尝了尝尖椒肉丝。
郑卫东笑道:“家常菜家常菜,不是在家里还吃不到呢,家里做的和饭店做的永远都是两个味儿,你这手艺比我强多了。”
方堃拧开一瓶茅子:“好酒陪好客,郑哥,这是出口酒吧?”
茅台在八二年之前,一直採用了『三大命革”背標,而七七年到八零年期间,內销茅台多是没系红丝带,简装外包白纸。
他手里的这酒瓶包装,显然不一样。
三人倒上,先一起举杯祝乔迁之喜后,郑卫东才夹著生米道:“是出口酒,方子你不知道,
咱们现在喇叭裤一天的毛利润假设是两千块...你知道批条吗?”
方堃果断摇了摇头。
“社会资源短缺紧张,上面一方面管制原材料价格,一方面又允许企业生產自销產品,所以形成了体制內的价格和体制外的市场价格两种情况,我们管这个叫双轨制。”
“既然是双轨制,两种价格之间肯定就有落差,拿到商品批条,然后以计划內的价格拿到商品,再以市场价高价卖出,赚取价格利差。”
郑为东顿了顿,继续道:“给你举个例子,就说钢材吧,计划內价格是1000\吨,计划外的市场价格是2000块钱,只要能拿到批条,倒手就能赚钱,如果量大的话,利润比咱们卖喇叭裤强多了。”
“你还在搞这个?”方堃问道。
郑卫东摆了摆手:“最先开始的是铁路大院的许正阳,后面就我知道的,很多人见有利可图都开始下场了,老实讲我是挺心动的,也有人找过我,不过这事儿做的人太多,总归会出问题。”
郑婭楠在一旁跟道:“这种事儿可大可小,能不碰还是別碰。”
“所以我就没碰么,朝阳跟我提的那个打通整个北方市场的宏图,是你说的吧,这摊子生意就挺不错的,做人不能太贪,哪头都想吃一口,最后只会把牙磕掉。”
打通整个北方市场,到时候就不单单是喇叭裤的事情了。
这当然不错,关键是郑卫东在这里面会极其安全,哪怕真出了问题,最先顶包的也是吴兴国和韩錚这些人,他是最稳当的那个。
不过这斯能主动跟自己讲这么多,明摆著是拿他当真朋友了。
方堃举杯又碰了一下,顿了顿道:“倒卖批条不是长久生意,迟早有一天要出问题,而且对於郑哥你来说也犯不著,与其做违法的事儿,还不如想办法把香江的通道打开..:”
郑卫东异的看了一眼郑婭楠,他大妈,也就是郑婭楠的母亲就在驻香江经贸委工作,同时担任东贸海运公司总经理兼书记一职。
大伯更不用说了,在棒子国出任外交大使,上面还有个哥哥,人在美国,可以说一个家是拆了个七零八碎的。
郑婭楠听方堃说话听的很认真,她香江待过,美国待过,棒子国也待过,二十四岁奉命成婚找了个最老实的初中教员,谁成想看著老实,恰恰是最不老实的那个。
以至於俩人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郑婭楠看著认真讲话的方堃,心里突然不自觉的做起了比较,结果当然高下立判。
一顿饭主客皆欢,茅子喝了两瓶。
跟六十多度的二锅头不同,茅台入嘴独有的口感,並不会让人觉得辛辣,反而有种甘甜,这也是女士最能接受的白酒,没有之一。
在院里坐著聊天醒了醒酒,方堃才送他们离开。
回院子看著那十箱茅台,方堃了一会儿,又莞尔一笑。
其实攀附不攀附的,哪是自己一句话就能揭过的,从他接触郑卫东合作开始,俩人可以说已经绑在了一起。
在外人眼里,自己可不就是已经攀附上,已经上了郑家这条大船。
韩錚做生意虽然大架小架不断,可也没有更严重的情况出现,最大的原因还是背后有人,不然这生意早被人盯上吃干抹净了。
摇了摇头,这酒没什么问题,一点茅子而已,对郑卫东来说拿的轻轻鬆鬆,他不收白不收,正好家里缺能拿的出手的白酒。
一箱箱味味的搬进地下室。
刚开始得打手电筒,下去左手墙边就有灯绳,往下一拉视线大亮,地下室的面貌全部映入眼帘。
足足百十平的空间,除了一小块儿空地,右手边摆放著四个顶头大立柜,楠木打造,估计是李老儿搬不走,不然早就搬走了。
现在柜子上的格格都是空的,以前应该摆放的都是些瓶瓶罐罐的瓷器,现在需要他来填补。
茅台全部搬下来,留一箱在上面。
郑婭楠这边,跟郑卫东回婶子家,麻溜翻出之前看过的那本杂誌。
“高山下的环..:”郑婭楠轻喃了句。
等她从头看完一遍,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凌晨两点多,中间有很多情节她都是看完一遍,觉著不过癮,又回过头反覆阅读的。
难怪卫东跟这人这么客气,写的的確好看,方堃,有意思..:
方堃这边,刚准备去隋三味那边,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
结果郑婭楠的身影就这么俏生生的站在了自己面前。
“婭楠姐?你这是...”
“昨晚回去看了你写的小说,就想跟你聊聊感悟,而且你这边的確挺凉快的,是个避暑的好地方,你不会不欢迎吧?”
“欢迎,只是我还有事得出门。”方堃也不知道对方想干嘛,可直觉告诉他,来者不善。
方堃不想招惹麻烦,熟透了的水蜜桃是很好吃,又甜,水又多。
可他怕吃坏身子,所以打著哈哈给门上锁,婉拒了对方。
看著方堃走远的背影,郑婭楠掐腰哼道:“老娘又不会吃了你,不就是討论討论文学么,明儿我还来。”
次日,郑婭楠这次直接扑了个空。
方堃一大早就赶去了西单,三味饭店开业,管他能出多大力气,作为股东总得早点到现场。
七点半,所有员工到位,擦桌子扫地,本就乾净的桌面现在感觉都快反光了。
后厨今日的肉菜也已经到位,两个小学徒闷头就是切墩儿配料。
开业时间是上午十点半,锣鼓队和舞狮队十点到场,时间一到,数掛千响的鞭炮一起点著。
店门口硝烟瀰漫,锣鼓队和舞狮队一起动了起来,大鼓,大小一敲,热闹劲儿瞬间就上来了。
其实不用鞭炮,锣鼓队还没敲起来,舞狮队站著还没动的时候,看热闹的人就已经聚了过来。
周日休息的西单,热闹程度难以想像,隋三味看著乌决决的人群,脸上都乐开了。
“方子,你说两句?”
方堃推著他:“扯淡呢,三味饭店你是老板我说什么。按准备好的词儿喊就行了。”
“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三味饭店开业大酬宾,从今天开始一直到本月二十七號,全场八折,所有菜品全场八折,欢迎大家进店品尝..:”
八月十七,恰逢周日,又是种传统节日七夕节,牛郎织女银河会面的日子。
三味饭店开业,一时间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