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还没走,方汉升几人便催促著方堃打开信件,看看是不是小说被录用了。
不好奇不行啊,现在他们村谁家不知道方汉民的儿子写了小说,而且已经寄了出去。
靠写文章动笔桿子就能赚钱,这在庄稼汉眼里是件了不得的事,尤其是这个了不得的人就出现在自己身边,说是看著长大都不为过的那种。
方堃当著眾人的面打开信件,把里面的纸张抽出,落款人是彭新琪。
“方堃同志,见字如晤,小说《人生》符合收穫的录用条件,非常感谢你的投稿....我们这边开会討论后,一致同意给到千字五元的稿费,如果没有异议请回信,收到回信后,我们將发出匯款单,如果有异议,请同样写信回復,或者诚邀你来沪上面谈稿费事宜...”
方堃边看边读,声音不高不低,淡淡的,落眾人耳朵里却是如有惊雷。
一旁的年轻干事有些不敢相信:“这,这是成功发表了?”
“还不算,那边问我满不满意千字五元的稿费,我还得写信回復。”
方堃有些惊喜,信里面表明小说想要发表最早也得明年年初,读到这里的时候方堃心里一慌,最怕的就是小说被录用了,可稿费第一时间下不来,还得隨著样刊一起发过来。
收穫办事讲究!
方汉升急不可耐的追问方堃一共写了多少字,然后拿起窗边的算盘珠子拨了起来。
『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没有响多久,毕竟也不是什么大数儿。
“不得了,千字五块,方堃写了十五万字,稿费是七百五十块钱!”方汉升喉咙有些发乾道。
“多少?”一旁的人惊呼。
在农村务农一年的工分价值是两百到两百五十块钱左右,可吃喝拉撒用的一扣除,拿到的现钱少的可怜。
方汉升嘴里的七百五十块钱这么一听简直像是天文数字,实在是让人震惊。
更为关键的是,方堃赚这七百五十块钱用了多久?
好像听人说就过年那阵儿写的,而且一丁点儿力气都没费,动动笔桿子就把娶两个媳妇的钱给赚了!
村支书董川现在看方堃的眼神,像是在看会发光的宝贝疙瘩一样。
“方堃,那这稿费...你满不满意?”
董川觉著自己这话问的很没脑子,七百五十块钱啊,谁会说不满意。
方堃的確挺满意的,事不宜迟,最要紧的还是赶紧回信,然后等对方把匯款单寄过来。
不用往家赶,董川拉著他在村委直接写了回信,又骑著村里少有的自行车,让人驼他跟在邮递员后面去了镇上邮政局。
回信顺利寄出,方堃只觉著心情舒畅,却不知村里这时候已经炸开锅了。
“啥?方汉民的儿子干啥了?”
“写小说,而且人家还赚钱了,也不对,是赚什么稿费了。”
“方海啊,那孩子我打小看他就行。”
“......”
“从哪儿听说的。”
“小舅唄,当时村委村长支书小舅他们都在,邮递员亲自把信送了过来。”
“这小说是个啥玩意儿?”
“讲故事的唄,就跟学校里的课本一样,翻开都是字儿。”
“奥~方家小子靠写字赚钱了!”
一些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婶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方家这是要鸡窝里出凤凰了!
等方堃回村的时候,四处散播的小道消息,已经把这件事吹得神乎其神。
七百五十块钱还没到手的稿费,刚开始还是小一千,最后顺利上升到了一千块钱往上。
几乎每个听到这消息的人,先是好奇震惊,转过头来便会幻想,如果是自己写小说赚了七百五十块钱稿费会怎么样。
家里的父母开始试图让自家小子也写小说,方汉民的儿子可以,凭什么我们家的儿子就不行。
可那些小子手里握著笔,目光放在有饭渍的报纸上,整个人都麻了。
听说方堃写了十五万字,这是什么概念,他们就是枯坐一天,“嗯嗯啊啊”也蹦不出一千个字来啊!
方堃回家的时候,屋里院外围了一堆人,多是邻居和本家亲戚。
刚一露头,七嘴八舌的问个没完,长辈开始让他教一教自家小子,也写写小说。
七百五十块钱就算了,五十也行啊!
虽然钱还没拿到,可几乎所有人眼里都透著羡慕,甚至还有羡慕下的嫉妒。
方堃被这股热情劲儿嚇怕了,麻溜跑路上了山。
寻个没人的地方,先拿出烟点上,又从空间拿出一罐可乐,和以前一直放著的玉米饼。
傍晚再回家,他爹开会不在,老娘梁英侠整理农具,大姐雷打不动的纳新鞋。
“大姐,我不是说了么,以后天黑就別干了,费眼睛。”
“白天种地,哪有时间做针线活,你今年可是要参加高考的,这要是考上大学了,出门前总得有双新鞋吧。”
方红手上动作不断,新鞋梁英侠早就准备好了,可做姐姐的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来,只有这一手针线活还有用。
现在在他们老方家所有人眼里,似乎方堃考上大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毕竟能靠笔桿子赚钱,还考不上大学?
方堃说什么也不管用,他现在在家里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只要自己愿意,农活都可以不做。
当晚吃饭的当口,把盖砖瓦房的事说了出来。
“好端端的盖什么房子,净冤枉钱,我看还是抓紧成个家好,你是不知道...”
“娘,这个事儿不是说了么,等我考上大学再说,你可千万別乱点鸳鸯谱。”方堃被他老娘嚇了一跳。
保不齐现在梁英侠女士真的已经再给他物色媳妇儿了,那原配也应该快出现了,重来一次,方堃说什么也不会重蹈覆辙。
婚前谈的是爱情、感情,可婚后讲究的是合三观,有共同的价值標准。
这不合那不合,如果单纯的只是想靠爱情来维护长久的婚姻,那纯纯扯淡。
这就有点像高加林和刘巧珍了,区別是方堃这辈子意识到了不合適,並不会稀里糊涂去沾惹。
方汉民没有第一时间应话,他是一家之主,成不成最后都得由他拍板子。
方堃在一旁却说的得劲,砖瓦房两大间,左边的给方海娶媳妇用,右边的老两口住。
方红听著却不乐意了,虽然自己迟早要出嫁,可她还没走呢,合著自己这个大姐最后连个房间都落不到了?
而且你出钱,不给自己盖,怎么是给方海娶媳妇用的。
方堃却笑道:“姐,等稿费下来估计只够弄个一层,等明年的,二层弄起来全是你的,再说,学兵哥那边...”
“......”
方红麻溜闭嘴不言,不过看她老子没有表露什么意见,这几天试探下来,她爹对杨学兵的態度明显有了转变,这是让她內心窃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