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偶然和必然
    刘翠霞距离临產按理来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世事无常,羊水破的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老公赵志鹏不在,杨学兵估摸著最大的可能就是打牌去了。
    两家是邻居,他嘴里的鹏哥是个什么德行,杨学兵清楚的很。
    父亲杨士易披著衣服从屋內走出来,见他要出门,喝道:“站住,大晚上干什么去。”
    “爹,翠霞姐羊水破了,鹏哥又不在,我过去看看。”
    “你过去看看,你会接生?还是你是她老公,自家人管自家事,传出去不怕別人笑话,回来!”
    围栏外的王青铃急道:“士易,让学兵去张婆子那里跑一趟吧,家里就我一个人,青霞这边实在走不开。”
    杨士易冷著脸:“不行,你儿子是干什么吃的,这个时候不在身边,让我儿子跑腿,这要传出去,志鹏回来找麻烦不说,以后哪家闺女还敢进我们老杨家的门。”
    同一时间样学兵的母亲也走了出来,对於当家的话,並没有过多意见。
    倒是隔壁屋子里传出一阵哀嚎声,杨学兵发急:“爹,这大小可是两条人命,翠霞姐和鹏哥平常对我不错,我不能见死不救!”
    “你给我回来!”
    杨士易刚说完,儿子已经夺门而出,见状,无奈只能穿好衣服跟出去。
    这种事做好做坏,事后都会留下閒话,让儿子一个人去閒话最大,如果父子俩一起,反而稳妥一点。
    杨学兵这边,没有闷头一股脑往接生婆家赶,他们村的接生婆在窑上,从村东头来回一趟少说得二十分钟。
    “王婶,你家推车呢,直接推著过去吧,现在时间紧迫,来回一趟可能不赶趟。”
    “誒,在这边在这边...”
    匆匆忙忙准备推车,刘翠霞从屋里被扶出来,一手扶著肚子,整个人裹的严严实实的。
    “爹?”
    “回来再跟你算帐!”
    父子俩合力,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王青铃则在一侧扶著自家儿媳。
    事情发生在深夜,村里人知道的不多,方堃在村西头听说还是第二天上午。
    “你听谁说的?”
    薛建军乐道:“早晨我去找刘琦,在大队听二狗子说的。”
    “二狗子脑子不正常,他的话你也能信?”
    “我还遇见了二狗子他哥大狗,他家就住在窑上,昨晚十点多都听见了。”
    薛建军接过方堃递过来的烟,突然有种自己长大而且被尊重的感觉。
    “坤哥,赵志鹏那狗东西出了名的爱打牌,听说过年那阵一晚上就输了十来块钱,败家的很,现在媳妇儿生孩子还出去赌,这人真不是东西。”
    方堃对那个赵志鹏刘翠霞不熟,倒是杨士易父子俩熟悉的很,他这才恍然,上辈子因为什么他老子才接纳了杨学兵。
    果然当天傍下午,在大队院岸边木头电线桿上的喇叭,发出声响。
    『说个事,昨晚十点二十三分,我村刘翠霞羊水突然破裂,丈夫赵志鹏不在身边,关键时候,是由杨士易和儿子杨学兵一起帮忙用推车推到了张秀菊家,经过数个小时的接生,刘翠霞顺利诞下男婴,且母子平安,现在已经转移至县医院,在这里,村委会开会决定,对杨士易和杨学兵...』
    大队的喇叭声音小,且只有一个,还是在大队院按著,远在村口稍微有点杂音都听不清。
    每次喇叭一响,家家的妇女总会出门侧耳仔细听。
    简单点来说,就是杨家父子俩得到了表扬,方汉民傍晚从村委回来的时候,什么也没说。
    事情已经报到了公社上面,生孩子是私事,赵志鹏因为赌博没有顾上,他们也没办法做什么处罚,只能是四大队队长內部数落几句。
    而对於杨士易和杨学兵,公社却是做出了表扬和奖励,一份奖状,外加五块钱奖金。
    大姐方红得知后,愈发觉著自己看人的眼光真准,隔天出门好半天才回来,走两步蹦一下不说,嘴里还哼著红歌。
    方汉民像是想到了什么,板著那张老脸,可最后也没说什么。
    方堃见这情况,就知道俩人的事儿现在可能已经成一半了。
    方海顺利在农机部上班,那边有宿舍,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一次。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原定的世界线运转,方堃唯独是个例外,因为他的改变影响了一家人,甚至是全村人,可这种影响又仿佛在努力走回原来的发展线。
    沪上收穫编辑部,李小林接到电话后,第二天下午便买票赶了回来。
    距离接收到稿子已经过去三天,《人生》初稿已经由初审组,栏目组外审专家全部交叉审阅完毕。
    李小林办公室內,主编及编委会成员全部到齐。
    萧代率先开口道:“《人生》这部小说符合我们收穫的收稿標准,甚至在我看来,可以直接刊登发行,连作者出差过来大修小修的功夫都能省掉。”
    李小林看向其他同事:“稿子大家都看了,都別噎著了,想说什么直接说,这次会议爭取把这本小说的后续敲定下来。”
    “从小说整体的质量来看,我认为《人生》完全不输刘心武的《班主任》,刚开始读,我以为这是《班主任》的模仿者、追隨者,读完第一遍后,看到作者出自晋省,又以为可以归类到乡土文学里,可我这几天一直反覆琢磨,总觉著这部小说两者都不属於。”
    郭卓作为初审组组长,这种会议有必要,也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旁的彭新琪附和道:“《人生》有《班主任》的味道,可又有所区別,高加林是个悲剧性人物,可这个人物悲剧的又不是那么彻底,他自尊又自卑,脆弱又勇敢,朴实又虚偽,他的悲剧不是偶然,而是个人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顺德老汉是一个特別的存在,我更认为顺德老汉就是高加林一辈子的缩影,一辈子孤苦伶仃,註定无儿无女,我看这本小说可以先简单归类到现实主义文学中。”
    七七年前后各大文学报刊开始陆续復刊,一部《班主任》引发了全国震动,成为了文学復甦的里程碑。
    除此之外,整个文学界只能说是静悄悄的,当然前一年由蒋籽龙的《机电局长的一天》也引发了热议,可文学界依旧处於一个厚积薄发积蓄力量的状態。
    彭新琪觉著《人生》这部小说,就是力量积蓄足够后的喷发。
    高加林的人物形象矛盾而又丰富,这个人物的结局並不幸福,可这种幸福不是別人给予的,更多的是自己一步步的选择所造成的。
    彭新琪认为,从他拋弃刘巧珍那一刻起,人生的结局便已经註定了,小说里只是主人公的一个选择,是个缩影,那现实社会中呢,走错一步,后面的路会不会註定就是错的。
    《人生》同班主任一样,带有批判精神,可又有所区別,更让人值得反思。
    啪啪啪....
    办公室里响起了掌声,彭新琪是资深编辑,主要工作是联繫老作家以及处理自由来稿。
    像他们这种跟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读完《人生》当然不可能只是对刘巧珍爱而不得的可怜,对高加林悲惨结局的解气,如果只是这样,那就太片面了。
    “新琪分析的不错,討论会我们等作品发表之后再开也不迟,现在应该討论的是,要不要收,稿费定多少。”
    “哈哈哈...主编说的不错,到时候我看还可以请方堃过来,让他讲一讲写作思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