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1章 谋算
    第361章 谋算
    “嗯?”郭毅低吟一声,正视著杨间那略带深意的眼神,微笑著问道:“人到何处了?
    王大夫此番外出巡视,纠察各郡,也有近两月了,克已奉公,奔波劳苦,属实不易,堪称楷模。
    老夫该亲自去迎接,好生慰劳一番,也让群僚好好看看,忠臣表率,究竟是何等样人,又是何等的表现!”
    郭毅一番话,说的杨间眼皮直跳,带著少许意外与玩味的跳动。
    不过,仔细想想,也无甚惊奇的,这是郭毅嘴里说出的话,毕竟是执掌尚书台的大秦丞相,得表现出有別常人的气度与涵养来。
    “公真乃一代贤相,大秦柱石,这等开阔胸襟,放眼天下也少有人及!”杨间抬手恭维了句,而后悠悠说道:“只是丞相这番心意,王猛却是无福消受了!”
    “何意?”郭毅两眼微眯。
    杨间轻笑道:“已然进城了,据闻,王猛回长安后,第一件事,便前往御史台狱,又投入了几名罪犯,据说都是从安定、新平二郡带回的官吏。
    只怕眼下,王猛正会同他在御史台的爪牙们,商討对那些下狱官吏的处置,
    以向大王稟报。丞相纵然一番盛情,怕也无暇顾及..:::
    ”
    “如此勤於公务,敢作敢为,也难怪大王喜欢他了!”闻之,郭毅轻声感慨一句。
    见郭毅始终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杨间眼神微闪,又道:“据闻,王猛在新平时,与郭太守(郭铣,郭毅长子)起了些衝突,一名太守府吏,未经审查,不经请示,直接为王猛诛杀法办。
    不知此事,丞相可曾耳闻!”
    此言落,堂间的气氛有了明显的转变,郭毅老眼中闪过一抹疑虑,抬首了杨间一眼,淡淡道:“此事,老夫却无耳闻。
    倒是你杨尚书,据闻据说,可真是且聪目明,消息灵通啊.:::
    郭毅的语气中,带著少许的质问,乃至警告,杨间心中微突,也觉自己表现有些过了,当即陪著一点尷尬的笑容,拱手道:
    “下官奉王命执掌吏部,深知职责重大,不敢懈怠,对各级官吏表现、状况,不得不多几分关注与留意.
    “目前御史台狱中,已经有多少人?”对杨间所言,郭毅並无深究之意,思村片刻后,沉声问道。
    闻之,杨间当即说道:“稟丞相,已有上百人,都是王猛巡察期间,收捕缉拿各郡及诸屯营官吏,悉数被打为犯官罪吏,拿回长安问罪。
    而今御史台狱,可真是人满为患啊!內外臣僚,无不闻之色变,便是长安文武,也多忌惮不已,难以自安。
    大王常常感嘆人才不足,这些年,歷尽辛苦,方才网罗了一些人才,方才有一批能治政维稳之僚吏。
    若依王猛这般穷凶极恶,肆意捕拿,只怕用不了多久,地方上便无人了”
    “此言,却是言过其实!”杨间拱火的意图,郭毅哪里看不出来,说道:
    “王猛行事虽疾如烈火,但从来不乏审时度势,更不敢肆意妄为,那些被拿官吏,必有被拿之道理。对大王,对朝野,他也必当有个交代。”
    “话虽如此,然我大秦目下局面来之不易,若王猛这股酷烈之风不加变向,
    只怕关內难安!”杨间表情严肃起来,郑重说道:
    “下官忧虑的是,大秦初立,普燕针锋相对,周遭群狼环伺,此时,宜稳不宜乱,对关內夷夏豪杰尚需安抚,何况我秦国治下官吏。
    诚然,不乏贪官恶吏,为害地方,但也正因他们的存在,大秦的法统,方才在各郡县建立。就目下而言,他们对我大秦利大於弊。
    如王猛这般,仗著大王宠信,不看形势,不加分辨,肆意迫害,待到人心丧尽,大王既无人可用,我秦国社稷亦將陷入危险....
    ,3
    杨间这番话,真可谓大言炎炎,说得自是冠冕堂皇。然而,郭毅始终不为所动,审视著他:“这些话,你可曾向大王陈说?”
    杨间苦笑道:“不瞒丞相,下官说过,只可惜,遭到大王严厉斥责,说下官见事昏联!”
    “既如此,你找老夫来,意欲何为?难道让老夫也去太极殿劝说,也受一番训斥?”郭毅幽幽道。
    杨间摇头,那张清瘦的面庞上,露出一抹认真的思索,而后深吸一口气,拜道:“丞相不觉得,眼下王猛手中的权力太大,御史台纠察的范围太广了吗?”
    今日来报,杨间针对王猛的问题,说了那么一通事情,也只有此言,对郭毅来说,才真正说到点子上了。
    这个初步建立,並且远未完善的御史台,权力的確很大,大到超乎许多人的想像。
    毕竟,此前没有多少秦国文武,真把它看作一个能同尚书台、司马府並列的衙门。至於监督纠察之权,还真能纠察到他们这些文武重臣、元老宿將身上?
    关键在於,苟政对御史台的定位很笼统,甚至衙门成立之后,才由王猛牵头建立秦国的监察纠弹制度。
    而经王猛一手建立的御史台与监察制度,可谓集“公检法”一体,其纠弹对象,则针对整个秦国,上至公卿大臣,下至黎民黔首。
    基本上,除了军队系统之外,御史台监察范围,把秦国所有阶层群体与统治要素都覆盖全了。
    有一点需要说明,制度与规矩什么的,设置得再完善,针对对象再全面,都不是最根本的事情,尤其在这种人治的时代。
    关键在於,如何去践行,敢不敢去落实,而王猛显然是个敢作敢为之人,並且得到了苟政的大力支持。
    於是,那不为秦国权贵乃至地方官民所重视的法条与监察,在王猛的操作下,便显得很恐怖了,也必然引发反弹。
    很多功臣宿將,暂时没反应,那是因为王猛还没有纠弹到他们的头上。但如杨间这样,身在朝堂,掌部分行政权力的元从旧臣,就难免多虑了。
    文臣嘛,想法总是深沉,总是更多的。
    一则,王猛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的权力与地位,按王猛设置的纠察条例,他们这些高官,也在监管之下。
    二则,王猛已经侵害到他们的利益,甚至已经骑到他们的头上了,王猛在各郡拿下的官吏,可有不少经吏部安排、经杨间提拔的人才。
    脸被打了,团结在身边的枝枝被砍了,怎能沉默不语,怎能不反击。
    三则,出於一种极其寻常的嫉妒心理,他杨筒自追隨苟政以来,一向忠心耿耿,不说功勋卓著,功劳苦劳总是有一些。
    他尚无爵赏,王猛这个后来者,凭什么成为十八侯伯之一。杨间虽然不像那些骄兵悍將心里藏不住事,但心中確確实实就是这样认为的:大王不公。
    基於此,杨间有足够的理由,针对王猛进行一些操作,更何况,去年因为他的“乾亲”郑县杨氏被王猛一番炮製,二者之间本就有嫌隙。
    不过杨间也的確善谋,並没有莽撞行动,此番,趁著王猛大规模纠弹地方,
    千下一系列犯眾怒的事情之后,终於决定动手。
    而发动之前,他要儘可能地得到丞相郭毅的支持。杨间早就察觉了,郭毅虽面上提倡团结融洽,但对王猛及其做法,绝对是有不满的。
    王猛的出现,与他的政风,首先侵犯,就是郭毅这个丞相才是。而如能得到郭毅的支持,那么事情便成了一半。
    郭毅在秦国政坛的影响力,可是非同凡响的,且不说那由其主导建立的行政官管理体制,就冲他“国丈”的身份,便是一项最大的保障。
    此时,终於从郭毅那老谋深算的面庞上见到一抹兴趣,杨间郑重拜道:“丞相,下官听闻,王猛巡察各郡,动輒以国法拿人,然大秦国法,岂是他王猛一人说了算?
    他所言法,究竟是我大秦的法,还是他王猛的法!”
    杨间这番话,当真诛心了,但说的,也恰恰是一个事实。到目前为止,秦国还没有正式出台一部律例法条,所谓秦法,也只是在汉魏普的基础上,刪刪减减,缝缝合合。
    而到了具体执行时,看的则是执法者解读与使用,到了王猛手上,也难免呈现出一种,他说你违法犯罪,你就违法犯罪,即便能罗列出符合常识的罪行来。
    “你打算如何做?”终於,郭毅的口风鬆动了,这么问道。
    闻问,杨间內心生出一股热切,他没法不激动,甚至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让郭毅这只老狐狸鬆口,实在太不容易了。
    迎著郭毅沉静的目光,杨间郑重其事地说道:“绝不能再放任王猛如此肆意了!
    朝中眼下对其不满者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功臣宿旧,下官欲联合眾僚,一齐向大王进諫,请罢王猛,还长安內外一片安寧!”
    很多政治斗爭,並没有多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纵横拽闔,有的只是亮明车马,朴实无华。
    而在杨间看来,当满朝充斥声討之声时,以秦王的从諫如流,恐怕也不得不考虑眾情,哪怕他心里不乐意,总得考虑朝堂的和谐,人心的安定。
    要知道,苟政时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
    为一“幸臣”,破坏朝廷的政治稳定,使群臣离心离德,这样的蠢事,以秦王之英明睿智,想来是不会做的。
    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单纯针对王猛,而是切实结合国情、民心,全面考虑,
    为大秦军政的稳定与健康著想.....
    杨间的居心,几乎为郭毅一眼看破,注视著他严肃的面孔,郭毅在认真思考过后,却缓缓摇起了头:“不妥!此举不妥!”
    “为何?”杨间眉毛上挑。
    郭毅沉声道:“此举无异於逼宫,大王个性刚强,岂是受迫之君?”
    杨间:“如不让大王知眾情之汹涌,如何使大王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要言之有物!”郭毅悠悠说道:“王猛深受大王信任,其所作所为,背后若无大王首肯与支持,他岂能无所顾忌?
    你要想明白,究竟是想对付王猛,还是要对抗大王?
    闻其言,杨间面上一凛,立时严肃起来,紧皱著眉头道:“丞相所言有理,
    敢请指教!”
    郭毅恢復了平和之態,语气沉稳地说道:“大秦也该出台一部法典,作为管理臣民的依据,而不当让人任意解释利用。
    御史台官署设置及权责,也应当更加清楚明確,其监察纠弹,该有理有据,
    而非凭个人意愿与命令。
    还有,一次拿下这么多官吏,是否罪证確凿,其中是否有疑误,是否有值得商榨的地方?
    地方上少了这么多人,可曾耽误公务,可曾引发混乱,可曾造成损失?
    那些被杀的职吏,何以杀之?难道不当依法惩处?其中可有衔私恨,报私仇之处?
    隨著郭毅一番娓娓道来,杨间那绷紧的面孔松展开来,注视著郭毅那淡定的表情,心头则感慨异常,情绪別提有多复杂了。
    郭毅这番指点,没一句提王猛,但句句不离王猛,並且全然一副就事论事的態度,但其中的厉害之处,杨间却能真切地感受到。
    玩政治,需要自己学的,似乎还很多,比起郭毅这番指点,自己的考虑实在简单了,计划太粗糙,方式太直白。
    “下官明白了!”怀著一种积极热切的心情,杨间再拜,而后便退出去了。
    接下来,他是有的忙了,但不论如何,针对王猛,还得他杨间带头衝锋,否则无法成势。
    至於郭毅,此番能得到其首肯,甚至出主意,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
    而在杨间消失在视野之后,郭毅的眉头又紧紧地锁了起来,眼神深处疑虑重重。他当然不喜欢王猛,但这杨间,在他看来,却是越发不知轻重,不知何所处了?
    寒门就是寒门,也就这点见识了......不过,利用杨间,试探一下苟政,总还是可以的。
    不知何时起,有一道流言在长安宫室內外传扬,说秦王欲以王猛为宰相,掌国政,治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