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达回到三毛小区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于晓丽已经在沙发上打瞌睡了。
翟达定睛一看,视界里老妈没有任何异常,没由来的松了一口气。
他突然觉得【八苦】还是利大于弊的,至少“病苦”值得试试看。
听见翟达回来的动静,于晓丽也就醒了,打了个哈欠道:“驾校报好了,明天就可以去练车了。”
翟达:“咱多练练,不着急拿照。”
自己当时相当于一条中华抵在教练脑门上,另一条荷花抵在考官脑门上,主打一个无规则速通。
小地方路子野,反正出事了不需要驾校赔。
但老妈还是不要走歪路子,车技练扎实了再上路。
于晓丽点点头:“对了,下午回来的路上,我又去了一趟福利院,看了看小葵。”
提起唐小葵,于晓丽不由自主带了点笑意,她是确实喜欢那个孩子。
懂事、可爱、有种小大人的感觉。
关于领养唐小葵,翟达从未劝过一句、或是表达出希望母亲领养的意愿,纯粹是除夕夜的时候于晓丽有眼缘了。
人都是视觉动物,没什么奇怪的。
“善良”还不足以让人做出领养的决定,甚至“同情”也不够。
“喜爱”才行,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家里的大事儿,翟达索性坐在老妈身边,认真探讨。
于晓丽胳膊肘支着脑袋,靠在沙发上道,轻声道:“你上学以后,我在东阳确实有些无聊了,有时候晚上一个人家里都呆不住,我不出声,房子里一个喘气的都没有。”
“工作也没那么拼了,如果把小葵接回来,我精力上肯定够,多双筷子罢了,那孩子在福利院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俩还挺聊得来的。”
翟达笑着道:“你和一个六岁的孩子聊得来?”
“那是小大人儿,挺聪明的,她爸爸教育的很好。”
翟达想了想道:“那接回来后,要改姓么?怎么称呼?”
于晓丽轻轻“拍”了一下自己儿子:“想这些干嘛?就叫唐小葵又如何,她要是愿意改,以后让她自己提,称呼我一声于妈也没什么,就是叫阿姨我也无所谓。”
“我收养她,一来是喜欢,二来是有个伴儿,又不指望她传宗接代,管这些干嘛?”
翟达点点头:“你想得这么敞亮,那我确实没啥担心的了。”
似乎是灯光昏暗,电视机的余光闪烁着扫过于晓丽的眼尾,皱纹比平日要明显一些。
于晓丽一拍手道:“既然都聊开了,我也就打算明个去办办手续了。李惠芬说有个3-6个月的试养期,手续会简单一些,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也可以提前结束试养,正式办理手续。”
如果不合适,怎么处理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应该不至于。
翟达觉得于晓丽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领养孩子这事儿,对大部分人都是头一遭。
所以决定给老妈多一些鼓励:“那么提前恭喜,我们家又要多个新成员了,我从小就想要个妹妹。”
假的,长大了才想要
于晓丽脸色轻松了一些,提到养孩子的事情,难免看着翟达那张脸陷入回忆。
比高中时候真是变化大,高二时感觉还是个大孩子:穿着松垮的校服,莽撞、调皮、马虎。
还有些小肥。
而现在也不过一年时间,高了、瘦了、帅了,最重要的是
长大了。
孩子长大是一眨眼的事儿。
大人的老去却是润物细无声。
于晓丽忍不住看向翟达身后,墙上挂的一排照片。
有父亲于立华一个人的,也有老两口的,后来多了一个于晓丽小朋友、最后色彩越来越鲜艳,有了丈夫翟志鸿,和翟达小朋友。
最大的那张,是翟家为数不多的“全家福”,于立华、于晓丽、翟志鸿、翟达,少了母亲刘惠娟,但已经不容易了
后来这张照片上的人越来越少。
她喜欢人多些。
翟达突然想起一事:“对了唐小葵睡哪里?”
啰嗦了一大堆,翟达才反应过来这孩子没地方睡
家庭资产的富裕让两人都有种错觉,忘了这房子并不大至少他和卢薇开学前会有些紧张。
于晓丽皱眉思索了片刻:“好像只能让小薇挤一挤了我回头和她商量一下。”
翟达一秒同意:“商量啥,就这样定了,我不怕挤。”
于晓丽白了翟达一眼:“我是说小薇和我睡,和你有什么关系?”
翟达:?
于晓丽掰着手指道:“就你一个男的,所以只能我和小薇调整,总不能让小薇和小葵睡吧?而且领养的孩子有个单独的房间适应比较好,要有安全空间”
“等你开学了就方便了,对了你什么时候开学?那边不是在做生意?其实你也可以一个人先走啊?这样大家都方便。”
老妈你这是有了新号。
旧号密码都扔了是么?
翟达道:“要是空间不够,你也可以晚点接回来,比如买了房子以后,把人先预约住就行。”
于晓丽翻了个白眼:“你当是买宠物呢,还预约”
反抗无效,立即执行,翟达也就摊摊手表示没意见了,于晓丽转头去找卢薇商量去了。
————
翟达洗了澡,擦着头发回到了卧室,小木头倩丽的背影正在伏案专注书写。
翟达轻点卢薇的肩膀,示意自己回来了别吓着她。
卢薇则转头给了翟达一个浅浅的笑容。
见翟达坐下,卢薇赶紧去收拾那些散乱的稿纸,每一张上都有编号,但有一些也被打了“x”。
那是关于“敏感度猜想”的整理,据卢薇说已经从最初的300多页纸,缩减到了一百页左右。
但对于数学来说,依旧属于“很长”的篇幅,这个领域灌水是行不通的,要尽可能沥干。
每个数学家都梦想着,能用仅仅几行字就证明一道世界难题,并且他们相信数学的“美感”一定能够做到,只是人类做不到罢了。
包括卢薇也是如此。
“不着急,顺利么?”
卢薇点点头道:“还不错,我的证明应该没有出错。”
翟达不由感慨天赋好就是了不起
“那么等开学了,是不是就要谋划一下论文发表了?”
卢薇有些忐忑:“一定要发表么?”
小木头对“公开结果”有些没底,她研究这个也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打发时间。
发表了,就意味着走到了世人目光中,一个大一学生做这样的事情,会有多引人关注是显而易见的。
她只是呆了点,还有病。
但不傻。
如果证明成功,从此就会变成“小名人”,如果错了,更是给全球数学界表演了一次小丑。
这对并不贪图名誉的卢薇来说,实在没什么吸引力。
所以她想压箱底
翟达摇摇头:“你既然走数学这条道路,公开成果是早晚的事情。”
想了想,翟达换了个说法:“证明成功了,自己藏着确实没什么损失,但公布出来,岂不是推动了数学这个学科的进步?”
“哪怕只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猜想,也是数学高楼里的一块砖不是?”
果然,这样一想,卢薇感觉有了一些动力。
虽然不多
翟达鼓励道:“你不是梦想着,能用数学优化天气预测问题么?任何和现实相关的领域,光靠一个人都是不够的,无论数学还是工程都是,需要有许多人一起参与,而你则是在积攒这种能量。”
这次卢薇点头的显然坚定了一些。
“对了,有一个你的快递,似乎是书。”
“书?”
翟达低头看向脚边,捞起快递袋子,拆开后果然是一本精装书。
封面依旧是暖心色系,水彩画风格,一个温馨的房间被地上的裂缝分割成左右两半,一男一女坐在同样被分割的桌子上吃火锅。
左右两边风格明显时代不同,尤其左边女性所在的那一半,有许多这个时间点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大屏幕的智能手机、薄到离谱的电视、扫地机器人。
这是《超时空同居手册》的样书。
年前凤凰传媒就说寄出来了,结果因为春节物流波动,到现在才到
慢的有些离谱,他都忘了还有个快件。
甚至正式版应该已经铺到了个别书店的仓库里,只等着发售了。
按照计划,时间点在春节复工后的第一个周六。
就这个封面设计,都是翟达亲手指导的,体现出书中详实“近未来”的一角,保证能抓住读者,并且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温馨的同居恋爱故事,喜滋滋的自己洗干净进来。
对了,比起《漫漫吕途》初版时,全靠其他作家讨来的推荐语撑门面,《超时空同居手册》、或者说翟达有了自己的牌面。
“年度最畅销小说作家”
“横扫三大奖项。”
“年度青年作家”
“新风尚年度作家”
“中华文学新秀”
“《新世纪周刊》2008年度人物”
“星浪最受读者喜爱作家”
“五次荣获《文学人物周刊》最迷人微笑奖”
密密麻麻荣誉满身。
等等,怎么好像混进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