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83章 1573提前行动
    盐政是国家管理食盐生產、运输、销售及徵税的行政制度,周朝设“盐人“专职盐务管理。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首创“官山海“政策,確立食盐官营制度。
    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强化中央集权。
    唐代宝应元年刘晏改革盐法,实施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
    宋元时期专卖制度持续强化,盐税成为国家財政重要来源。
    明朝初期沿用元代盐政体系,在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大產盐区设立都转盐运使司,下设分司、盐课司、盐场及批验所等机构。
    户部则以山东清吏司为主,负责对全国盐税稽查与核销。
    所以,户部十三清吏司虽然有对应的省分,但各清吏司其实也兼著其他职责,比如盐税核查、官员俸禄的发放等。
    明初盐政,循元旧制,洪武年间,为抵御外患,筹备边储,仿宋折中之制而行“开中法”。
    其法为由户部出榜召商,令其输粮於边塞或其它缺粮地方,政府收粮机关登记所纳粮数及应支盐数,填给仓钞。
    商人持钞投產盐地运盐使司换取盐引,持引赴盐场支盐,运赴指定地区销售。
    开中法以场盐官收为基础,仍属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
    开中法的优势在於节省转运、充实边餉、开发边疆,故史称“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的说法。
    到了弘治年间,隨著朝廷国库收入降低,朝廷財政始现捉襟见肘的境地,於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叶琪奏请实施“折色法”。
    其背景实际上是当时的盐商因为地位低下,虽有钱有盐引,却换不到食盐。
    因为获得盐引的方法在当时有两条,一是向边境输送粮食获得盐引,二则是向皇帝討要。
    盐商当然没机会向皇帝討要,但是权贵可以,实际上当时侵占盐商利益的就是大明朝的权贵。
    他们依靠权势从皇帝那里得到盐引,从盐场获得食盐发卖,牟取暴利。
    於是,盐商的反击就是鼓动叶琪上奏“折色法”,他们为朝廷直接支付钱財获得盐引,这样皇帝再送盐引,那可就等於是送出白的银子。
    而当时叶琪身为户部尚书,自然只考虑自身利益。
    在户部需要大量增收的情况下,折色不失为一个增加国库收入的法子。
    “开中法“改为“折色法“,即直接用白银兑换盐引,以此增加国库收入。
    但这种改革只是短期內缓解了財政压力,却导致边防军粮供应瘫痪,商人不再运粮至边疆,边镇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实际上,折色法的上奏,叶琪从未考虑过边镇粮草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此举导致边防后勤保障彻底失效。
    而到现在,大明盐政面临最大问题还是在於私盐。
    私盐其实就是灶户所產余盐,不愿意卖给盐场,而是私下里交易给私盐贩子。
    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
    实际上,此时大明食盐產量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已经可以满足国內需要,明初按户籍售盐的模式,確实已经不適用。
    而且官府参与食盐收购,其中猫腻就和每年收取赋税一样,官吏们总是能上下其手占足好处的。
    此外,灶户在少交常盐后,只会向官府售卖少量余盐,也导致官盐不足,大量盐引积压。
    这里面,不是商户问题,多是隆庆朝以前官府每遇重大支出,往往都是向盐商售卖盐引筹集银两。
    比如王守仁平叛时,官府府库不足,他就直接抽盐税的方式,筹集银两招募军士。
    而这,不过是明朝对盐商剥削办法之一,让他们承受本不该承受的成本。
    而魏广德考虑的,就是各大盐场彻底退出食盐市场,以后盐场不再收售食盐,把市场交给盐商。
    盐商要参与食盐的收购、运输和发卖,必须竞標获得销售地,上了名录才算有资格收售食盐。
    而官府只监督盐商收购食盐的数量和运到销售地的数量,以监督的角度对不法盐商进行惩处。
    这其实是很大胆的想法,也是明末至清朝时期的办法。
    看似朝廷失去了对盐业的掌控,但实际上监督权却会让盐商更加小心谨慎,避免为谋求暴利而採用的不法手段被官府察觉,反而可以有效稳定盐价。
    魏广德的想法其实和曹一夔对盐政改革的想法是天差地別的,所以他了不少时间才慢慢消化了魏广德的提议。
    “魏阁老,盐场不管收盐,这”
    “提供专卖集市,灶户带盐入市,盐商如逛集市般自行选择购买”
    两人在值房里一问一答,对曹一夔担心的问题,魏广德耐心解答。
    其实,最开始魏广德是有成立交易所,以大明现在对食盐等级分类进行现货和期货交易的,不过如此结果可能就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食盐堆积如山,而人口稀少的区域可能无人问津。
    所以,以食盐为金融工具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而且,朝廷要的是地方上食盐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影响民生。
    自然,此法虽然可行,但却根本不敢考虑。
    毕竟,他是首辅,可不是金融寡头。
    “灶户可依据商人给出的价格自行决定出售,他们只需將足够的食盐运至集市,就算完成对朝廷的赋,商人採买食盐运出集市时徵收盐税。
    这样,也可以避免盐商合谋压低盐价。
    毕竟,他们需要按时运出食盐供应地方,否则就是违规,盐运司自然可以进行处罚。”
    魏广德继续解释他对盐政改革的设想,大明有两淮盐场、两浙盐场、长芦盐场、河东盐场、福建和山东盐场,號称大明六大盐场,占据大明食盐產量大半。
    两淮盐场设有泰州、通州、淮安等分司,盐场总计超过30个。
    两浙盐场设有嘉兴、松江、寧绍等分司,盐场总计超过35个。
    长芦盐场设有沧州、青州分司,盐场数量也在20个以上。
    山东盐场也设有2分司,盐场数量在15个以上。
    与其它盐场相比较,明朝北疆盐场规模较小,盐场数量较少。
    魏广德选择让长芦盐场为试点,重要原因就是长芦盐场负责直隶周边食盐供应,如果出现问题,朝廷也能及时处理。
    至於山东、福建等盐场,规模多少有些偏小,长芦盐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用来做改革的合適目標。
    “回去好好想想,擬个章程,不要怕出错,有错就改,有压力,往我这里推就是了。”
    魏广德送曹一夔出內阁的时候,对他语重心长的说道。
    盐政改革是魏广德上任后第一个改革目標,张居正执行的那些决策,大抵是不会变的。
    其中虽小有过失,但大体上还是不错,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而且实际上,因为魏广德参与了张居正改革的探討,对张居正改革中犯下的过错,他是能提出来修改就修改,实在改不掉的则根据轻重分別处理。
    有些政策在明年,肯定是要废掉的,但大部分不会动。
    魏广德送走曹一夔回到值房,芦布手里拿著一份文书站在门口,见他过来递上文书说道:“老爷,兵部先前送来的,大军暂时在济州岛休整,釜山那边水师已经出发前往佐渡岛。”
    “没有战报送来?”
    魏广德接过文书,多问了一句。
    “还没有,暂时还未和倭寇交战。”
    芦布小声说道。
    就是因为没有战报,所以兵部的人送来文书后,他才没有第一时间进去打搅自家老爷和巡盐御史的交流,而是等人走后,他才拿出来。
    “如此甚好。”
    魏广德点头笑道,隨即拿著文书走进了值房。
    几万大军东征,保密能做到如此,他是真的很满意。
    不过,这样的心情到下午的时候就乐不起来,因为倭国的锦衣卫传递迴最新的情报,倭国似乎已经觉察到大明的动向。
    “怎会如此?”
    依旧是在他的值房里,只不过人变成了刘守有。
    “从目前看,应该是釜山那边出了问题,有人走漏了消息。
    最新得到的情报看,倭国知道在釜山的水师目標就是佐渡岛,其他的似乎还不知情。”
    刘守有站在魏广德下首,垂著头答道。
    “能察觉到对佐渡岛有企图,自然也会想到其他。”
    魏广德淡淡开口说道,“情报给济州岛送去了吗?”
    之前魏广德已经和刘守有说了,倭国情报一式两份,一份送京城,一份直送军前,不管有用没用,戚继光那里至少得知晓才好。
    而戚继光也是在那时候才知道,锦衣卫一直都有对倭国的情报刺探。
    “已经送了,他应该是昨日就收到消息。”
    刘守有低头说道。
    “给兵部递个话,把情况说下,至於济州岛那里,我们就別管了。
    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让戚继光自行决定好了。”
    魏广德看到情报,最先想到的就是缩短大军在济州岛逗留的时间,儘快登陆倭国本州岛,分散倭国赶往佐渡岛的兵力,同时东海水师一部提前北上支援佐渡岛。
    那里盛產的金银实在太诱人了,光是那每年几万两的黄金就价值不菲,还有大量白银。
    就算针对石见地区的进攻失败,只要能控制佐渡岛,大明这次的军事投入也能收回成本,还有的赚。
    而且占据佐渡岛,以后还可以以此为北海水师的一个据点。
    依据已经收集到的情报,佐渡岛是个不冻港,冬天是不会被封冻的。
    这和东海水师探查到北海周边情况不同,那里许多地方冬季都会结冰,不利於水师过冬。
    魏广德依稀记得好像说奴儿干那片地方是个有不冻港的,叫什么符拉迪的,但是东海水师的探险船队並没有发现。
    实际上这也是魏广德被后世忽悠了,俄罗斯的太平洋舰队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冻港。
    海参崴,也就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每年有四个月的封冻期,只是封冻厚度较薄,可以用破冰船解除封冻状態,让船队可以出海。
    但那是多少年以后的事儿了,现在魏广德能知道的,北海周边的不冻港,就只有佐渡岛。
    在內阁魏广德做出放手的决定时,济州岛中央一处官邸里,戚继光也召集了刘綎、陈璘等將领商议。
    昨日锦衣卫情报送到济州岛后,他就通知了军中將领,让他们思考一晚,今日就要给出答案。
    “明日全军出发,进攻石见地区,既然倭寇已经发现水师对佐渡岛的覬覦,想来很快也会加强海防。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最快速度登陆倭国,抢在他们发现之前完成朝廷的命令,占据石见地区。”
    刘綎开口说道。
    “和倭寇抢时间,他们现在都把防御重点放到佐渡岛,或许水师也会调集前往那里,我们登陆倭国本州將更无障碍。
    至於佐渡岛,如果东海水师兵力不足,南海水师可调集部分船只支援。”
    邓子龙开口说道,他负责指挥南海水师,这个时候他说话最合適。
    “这个不必,昨晚徐乔安徐都督来我营帐商议,凌晨时分他已经带东海水师一部前往佐渡岛支援。
    之前计划在登陆时南海水师和东海水师围歼倭国水师,目前看来计划有变,战场可能出现在佐渡岛附近。
    不过,也不是坏事儿。”
    说到这里,戚继光起身。
    隨著他起身,下面的將领纷纷起身,大堂里响起一片甲叶碰撞之声。
    “大家都意识到了,时间不等人,不能按照计划在这里休整几日,攻倭必须儘快展开,避倭国在加强海防。
    传本將令,今日水师做好准备,明日一早,南北两军登船,进攻倭国本州岛。
    一切,按预定计划进行,若有拖延、胆怯者,本官严惩不贷。”
    “末將遵令。”
    隨著戚继光军令下达,大堂里眾將官都纷纷俯身接令。
    其实一切早有计划,调拨的运兵船和作战的战船,那都是分开的,战船护卫运兵船登陆,击败倭国水军。
    这次唯一的变化就是护卫北军的战船数量减少一半多点,因为被徐乔安带去了佐渡岛。
    按照得到的情报,织田氏家族紧急会议上做出的决定是派九鬼水军主力支援佐渡岛,剩余一部则入驻对马岛,监视朝鲜,同时派出密探进入朝鲜刺探军情。
    只不过,他们似乎还没有確定明国的攻伐行动,所以並未把消息传递给毛利、岛津等家族,只有织田氏重臣此知道消息。
    这,也就给了大明机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