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0章 云城故人
    第710章 云城故人
    玉寒城事了后,姜闻一行人便驾起遁光,朝着南地而去。
    离了秦州苦寒,越往南行,气候渐暖,然而沿途所见,却令人心头发沉。
    烽烟四起,流民如蚁,官道上时见倒毙的尸骸,荒野间更有妖邪之气隐现。有时是成群的伥鬼借着暮色袭击村落,有时是修炼邪法的修士拦路劫掠,更有甚者,是那开了灵智却心术不正的精怪,占山为王,荼毒一方。
    姜闻既遇上了,便不会袖手旁观。
    或是弹指间雷霆乍现,诛灭邪祟;或是施展玄门妙法,超度亡魂;偶尔也会留下些许丹药符箓,助那濒危的村落或落难的流民暂渡难关。
    白镜与丹辰从旁协助,姜素则始终护着好奇张望的小文儿,神色清冷,只在姜闻出手时,眸光会微微闪动。
    如此行了三日,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但见前方地势平缓开阔,水网密布,溪流潺潺,映照着天光云影。
    远处山脉连绵,如龙脊蜿蜒,山上林木葱茏,苍翠欲滴。此间气候温润,明明已是深秋时节,却依旧暖风拂面。
    草木繁盛,奇花异卉点缀其间,蜂蝶翩跹,空中竟有灵鹤成对飞过,发出清越鸣叫。
    天地间灵气盎然,竟比秦州浓郁数倍,深吸一口,便觉心旷神怡,恍如踏入仙境。
    “此地便是天州了。”丹辰在一旁解释道,语气中也带着几分赞叹,“传闻上古有仙人在此悟道,遗泽万年,故此地水草丰茂,四季如春,灵脉汇聚,乃东境有名的福地,与南境宜州接壤。”
    众人按下遁光,落在一座名为云城的城池之外。
    此城城墙高厚,以白色巨石垒砌,城头旌旗招展,守军甲胄鲜明,秩序井然,与沿途所见的破败混乱截然不同,显然未受太大兵灾波及。
    入得城来,但见街道宽阔,以青石板铺就,被岁月磨得光滑可鉴。
    两旁店铺林立,幌子迎风招展,有酒旗、茶幡、药铺、布庄、铁匠铺,乃至贩卖各色灵材、符箓的修士店铺,应有尽有。
    如今世道,修士也不得不避入尘世。那人劫滚滚而来,修行之人也要红尘应劫。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贩夫走卒吆喝叫卖,士子文人结伴游赏,亦有佩刀持剑的江湖客、气息内敛的修行者穿梭其间。
    端的是红尘滚滚,繁华热闹,一派盛世景象,几乎让人忘却了外界正烽火连天。
    姜闻与白镜信步闲游,感受着这难得的安宁。
    白镜容颜绝世,银发蓝眸,引得路人频频侧目,她却浑不在意,只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两旁摊位上的新奇玩意儿。
    行至一处十字路口,一家名为清源斋的铺子引起了姜闻的注意。
    这铺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门庭若市,进出之人多是些低阶修士与富庶百姓,似乎经营的是符箓、丹药与一些基础的护身法器。
    姜闻心中微动,迈步走了进去。店内伙计正忙得不可开交,柜台后,一名身着淡青衣裙梳着双丫髻的少女正低头拨弄着算盘,手指飞快,口中还在吩咐着伙计补货。
    似是感应到有人注视,少女抬起头来。
    当她看清姜闻面容时,先是一愣,随即那双明亮的杏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手中的算盘“啪”地一声落在柜台上。
    “恩……恩公!是您!”少女声音带着颤抖,几乎是踉跄着从柜台后跑了出来,对着姜闻便要跪拜下去。
    姜闻袖袍一拂,一股柔和力道托住了她。
    “清然,不必多礼。”他微微一笑,看着眼前这昔日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难民少女,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眉宇间多了几分干练与沉稳,修为也堪堪到了后天境界,不禁有些感慨。
    徐清然激动得眼圈泛红,语无伦次:“恩公,真的是您!清然……清然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您了!”
    她连忙将姜闻与白镜请到内堂奉茶,吩咐伙计看好外面。
    内堂清雅,燃着淡淡的宁神香。徐清然亲自奉上香茗,这才平复了些许心绪,向姜闻叙说别后情形。
    原来,当年她与母亲弟弟逃出了帝都后,一路南下,辗转来到这天州云城。
    徐清然自是有经商天赋,又谨记姜闻恩德,从小本生意做起。凭着诚信和太神宫的路子,竟将这清源斋经营得风生水起,如今已是云城中小有名气的商号。
    店中专营修士常用之物,不少低阶甚至后天修为的修士凡人常来光临,也庇护了一些如同他们当年那般逃难而来的可怜人。
    “都是托恩公的福!”徐清然感激道。“若非恩公当日救命之恩,哪有清然的今日。”
    姜闻摆摆手,问道:“近来云城可还太平?我观城外似乎尚算安稳。”
    徐清然闻言,叹了口气:“表面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前些时日,原来的知府大人因勾结叛军被罢官下狱了。如今城中是王府主事,才算稳住了局面。听说南边叛军势力越来越大,前几日还试图攻城,幸亏王府兵马得力,才击退了叛军。”
    她压低声音:“如今这世道,哪里都不安生,也就是我们天州,有王府坐镇,还能有片刻安宁。”
    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又道:“恩公,您可还记得中山王府的李香月郡主?”
    姜闻目光一凝:“自然记得。她如今在何处?”
    “郡主她也在云城!”徐清然语气带着几分敬佩。“中山王在帝都罹难后,郡主便带着王妃和一些忠心家将来到了天州。她身负李氏嫡系血脉,德才兼备,深受本地士族与百姓拥戴,如今已被尊为天州王女,暂摄天州军政事务。王府就在城东,郡主她一直念着恩公您呢!说若非恩公当年带她入京,她连父亲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得知故人安好,且有了一番作为,姜闻心中稍慰。
    他又与徐清然闲聊片刻,问了些天州风物与局势,临行前,又取出一枚新刻的玉符递给她:“此符你贴身戴好,可挡三次灾劫。世道艰险,你好生经营,也照顾好自己与你的母亲。”
    徐清然接过玉符,如获至宝,再次拜谢,一直将姜闻与白镜送到店外很远,才依依不舍地回转。
    离开清源斋,姜闻与白镜便径直往城东的王府而去。王府占地颇广,朱门高墙,守卫森严,门楣上悬挂的匾额却并非“中山王府”,而是新题的“天州行辕”。
    通传之后,不过片刻,便见一位身着淡黄宫装云鬓轻绾的少女在一众侍女簇拥下快步迎出。
    正是李香月。
    她比之当年在帝都时,少了几分娇憨,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仪,容颜依旧清丽绝俗,眉宇间却笼罩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哀愁与重担压下的坚毅。
    见到姜闻,李香月快步上前,竟是毫不犹豫地敛衽一礼,声音带着哽咽:“香月,拜见恩公!一别经年,恩公风采依旧,香月……香月一直感念恩公大恩!”
    姜闻伸手虚扶:“郡主如今已是一方之主,不必行此大礼。”
    李香月起身,引二人入内厅叙话。厅内布置典雅,却不失王府气度。她亲自为姜闻斟茶,动作优雅,目光真诚:“当日帝都惊变,若非恩公留下的后手,若非白镜姑娘提前安排,香月与母妃恐怕已遭不测。此恩此德,香月没齿难忘。”
    她将别后情形缓缓道来。那日她与中山王妃在家将护卫下,趁乱离开已成炼狱的帝都,一路辗转,最终选择了根基尚存相对安稳的天州作为立足之地。
    凭借李氏皇族嫡系血脉的身份,以及她自身展现出的能力与仁德,逐渐得到了天州本土势力的认可,被共推为王女,整合父亲旧部,力图在这乱世中保一方安宁,并积蓄力量,以期日后光复李氏江山。
    “如今帝都李氏损伤惨重,香月身为嫡系,责无旁贷。”李香月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唯有重整河山,恢复大乾社稷,方能告慰父皇与列祖列宗在天之灵。香月欲请恩公留下,助我……”
    她话未说完,姜闻已轻轻摇头,打断了她:“郡主志向远大,贫道钦佩。然贫道闲云野鹤,志不在此。此来天州,乃是另有要事,不久便会离开。”
    李香月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她很快便掩饰过去,露出理解的笑容:“是香月唐突了。恩公乃世外高人,自有仙缘,是香月强求了。”
    她顿了顿,眼中满是诚挚:“无论恩公去往何处,天州永远欢迎恩公。若有差遣,香月定义不容辞。”
    看着眼前这迅速成长肩扛重任的少女,姜闻心中亦有几分感慨。他取出两枚与自己心神相连的护身玉符,一枚赠与李香月,一枚嘱她转交其母妃。
    “此符蕴含贫道一道法力,危急时可护你们周全。世事维艰,郡主保重。”
    李香月郑重接过玉符,再次深深一拜:“多谢恩公!恩公也要多加保重!”
    离开王府时,已是夕阳西下。晚霞将云城染上一层暖金色,街巷间炊烟袅袅,孩童嬉笑奔跑,暂时掩盖了乱世的痕迹。
    白镜走在姜闻身侧,轻声道:“李郡主倒是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女子。”
    姜闻望着天边最后一抹余晖,微微颔首:“乱世洪流,人人皆在争渡。她能于此地站稳脚跟,已是不易。前路漫漫,望她好自为之吧。”
    次日清晨,姜闻一行人便悄然离开了这座宛若仙境的城池,继续往南,朝着卫州方向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