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759风雨欲来
(此章有刘家,不想看的朋友谨慎订阅。)
唐植桐是吊儿郎当回家的,车把上挂着在轧钢厂加工的模具,时不时的碰撞几下,发出叮叮当当的动静。
见儿子回来,唐家也就开饭了。
“听说街道又在摸排人口,统计不是城市户口的人数。”张桂芳说着今天从情报站听来的见闻,打算给楚春雪过来借粮的事情做个铺垫。
“哦,大概想把他们劝回去吧。”唐植桐接茬道,现在四九城粮食已经严控了,黑市上的粮价飙升,工厂的小粮仓被查,即便街道不作出任何动作,估计下一步那些被投靠的亲友也得做出反应了。
返乡肯定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留在四九城只会拖垮亲人,回去也并非死路一条,只要熬到公社食堂解散,等明年大部分农村也就缓过劲来了。
这也就仗着有公社,能最大程度的照顾到弱者,若是放在解放前,土地早就开始新一轮的兼并了。
其实在公社化之前,不少地方上已经有了土地兼并的苗头,这也是推动公社化的一个原因。
“今天报纸上也开始宣传了,说不建议市民养鸡。”小王同学在旁边适时的插了句话。
“养鸡对节省粮食用处不大。自家养鸡的,有几个是钱出去买粮喂的?无非是从自己定量里省出一点来换个鸡蛋。”唐植桐摇摇头,虽然路坚那边去年就不让养鸡了,但这种做法明显只是面子工作,治标不治本。
“总得开源节流。今天我们单位又开展了学习活动,讲什么组织群众经济生活,好日子要当苦日子过,动员大家继续吃增量饭。”小王同学认可丈夫的说法,但守着两个小姑子,不好正面承认。
前阵子刮了一阵子双蒸饭、增量饭的风,导致职工意见很大,各单位食堂就减少了水的用量,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以前未刮风之前的水平了。
“唉,说不准食堂里还得重新做增量饭。”唐植桐叹口气,他今天在轧钢厂闲来无事,将车间的报纸给翻了个遍。
最近的风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处处凸显着信息差,或者说矛盾。
前阵子还在说要加强公共食堂的作用、推广城市公社,这两天就开始铺天盖地的解释当前各项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号召群众节约粮食。
甚至刊登了几封读者来信,几封信里的意思都差不多:
为什么粮食大丰收了,还要号召节粮?为什么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却买不到日用品?
正确答案是人多了。
不是粮食少了,而是吃得人多了,不是东西少了,而是买得人多了。
“增量饭如果按照面粉、大米的重量来供应倒也没啥……”小王同学刚想说就怕连水的份量也算里面,但看到凤芝懵懂的眼神后,硬生生把后半段给咽了回去。
“凤珍,你们最近写作文如果碰到类似的作文题目,你注意下看问题的角度。”唐植桐看到了小王同学神色,格外交代了凤珍一句,凤芝嘛,挨了揍以后挺老实的,估计起码能管用一个星期。
“哦。”凤珍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问道:“嫂子,什么叫组织群众经济生活?”
“要不你给凤珍讲讲?”小王同学有些为难,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说,轻了重了都不合适。
“这个不兴说,这是讲给干部把握宣传方向的。”唐植桐停了手里的筷子,他确实在押运处的时候看到过这个词汇,但那是内部刊物,不面向群众的那种:“万一你们真的考……我拿咱家给你举个例子,咱家如果短了粮食,全家都吃不饱了,外面也买不到粮食,这时候该怎么办?”
“喝粥?大家都少吃点。”凤珍想起了前段时间卡定量的日子,犹豫了一下,试探的问道。
“嗯,喝粥是个很生动的比方。”唐植桐想着如何在不犯忌讳的前提下,给妹妹讲明白。
却不料被张桂芳一句话给截断了:“真有那么一天,咱娘仨喝粥,捞稠的给你哥哥、嫂子,有你哥哥嫂子在,咱家就有两份工资。要是饿坏他俩,咱全家连粥都喝不上。”
“嘿,妈,您这形容真绝了。您这水平不去街道当干部,可惜了!”唐植桐一听,立马朝张桂芳竖起了大拇指。
“去,少寒碜我,这也是我今天从别人那听来的。再说了,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嘛。”张桂芳白了儿子一眼,说道。
“嘿嘿。”唐植桐笑笑,没再接张桂芳的话茬,这个道理确实很浅显,个人、家只是最基本的单位,也可以放大。
眼下这种情况,要的是上下同心,同渡难关。
作为张桂芳这样的居民最好有跟她相似的认识,干部层面则把控全局,不要出乱子。
当然,也有部分人想方设法的活跃经济,继续给自由市场松绑……
这些信息迭加起来,唐植桐隐隐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凤珍,多吃点,看你最近干巴的,别饿着自己。”唐植桐又拿了个窝头递给妹妹,凤珍这阵子好像开始发育了,个头长了一点,身体却瘦了一些。
这种瘦放在中学生身上倒也正常,因为眼下对凤珍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定量是比成年人低的,具体的标准是“一般市民和十周岁以上儿童平均定量27.5斤”。
这一平均就比市民要低一点。
家里不缺粮,唐植桐自然是要让妹妹多一点,可以稍微饿一点,但不能影响生长发育。
有个地方称这个年龄段的某些孩子为燕子,由于吃的供应不上,身高永久的定在了155厘米左右,甚至更低。
与他们相比,国内应该还算是好的。
吃完饭,张桂芳才期期艾艾的说了楚春雪又过来借粮的事情。
“行,给了就给了吧。”唐植桐没有指责母亲,那批窝头做出来本来就是要做善事给乞丐的,给楚春雪也不算浪费。
“妈,下次连玉米瓤子也压碎,一块蒸成窝头。楚春雪要是再好意思过来,就给他这种,剌上几回嗓子,她也就不来了。”唐植桐想起了邮电学院的莲苞莓、武汉那边吃的增量莲苞莓,又给亲妈加了一层码。
“这合适吗?”张桂芳有些不忍心。
“这有啥不合适的。我年后出差,在武汉吃的比这个都差。要是能咽下这种伙食,那才叫真困难。我听说刘诚志虽然没粮食了,但他从来没想着去摘点榆钱、挖点野菜。咱犯不着当这种好人。”面对刘诚志这样的人,唐植桐真的觉得和珅往救灾粮里掺沙子是步妙棋,一把沙子就能把有真正需求的人筛选出来。
唐植桐觉得自家犯不上当好人,刘诚志那边也不认同张桂芳是好人。
刘诚志今天的手气很壮,搓起麻将来甚至都忘记了饥饿。
从下午一直搓到晚上,面前的五块钱也几经增减,逐渐变成了五十多。
钱是个好东西,让刘诚志胆子大了不少,交完抽成,顿时觉得肚子饿了起来,上两块钱吃了一碗面,还不忘从赌场买六个馒头回去。
刘张氏在的时候,把家庭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白面、米饭都是紧着刘诚志和刘家明享用,粗粮大多都是刘张氏和楚春雪吃。
“什么好人不好人的,这是打发叫子呢?粮店的棒子面虽然有点皮,但谁家买回去不过一遍筛子?她这明明是把筛出来的都加在里面了。”刘诚志手里有了钱,兴奋劲还没下去,看了楚春雪给他留的窝头,明显看不上眼,就差将窝头扔地上踩上两脚了。
楚春雪则坐在一旁不敢出声。
“你吃了吧,吃了睡觉。”刘诚志将馒头递给楚春雪两个,剩下的打算明天当早饭、午饭,至于晚饭嘛,到时候再去搓几把捎带着买回来。
“这是哪来的?”楚春雪急不可耐的抓起一个馒头,到了嘴边,却停了下来。
“老娘们家家的,别瞎打听,快点吃,吃完睡觉。”刘诚志伸个懒腰,蹬掉鞋子,先上床等楚春雪。
经过今天这一遭,刘诚志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这一个多月以来,刘诚志认为是自己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感觉并不好受。
今天在找工友开口借钱之前,刘诚志不止一次的想着去工会寻求帮助,但去那边的弊端很明显。
在此之前就有先例,工会确实帮了家庭困难的工友。
家里因孩子多导致粮食捉襟见肘的,工会除了一次性补贴少量粮食外,还会开证明,尽力帮着协调街道上调些定量。
家里因为有非城市户口亲属投靠而导致粮食紧张的,工会也会少量补助粮食,然后联合辖区派出所动员职工送亲属返乡。
其实笨寻思也能明白,工会不会帮着职工养家,若是开了个头,恐怕后面会有更多职工的亲友前来投奔。
再加上粮食部门刚将全市工厂的粮库清点了一遍,不仅将厂里私藏的粮食全部拉走,还撸了一个分管后勤的副厂长。
再就是刘诚志的个人问题,技术不好、人缘不好、前阵子受过处分,家里除了刘家明,其他人在公社都有土地。
刘志诚相信,只要自己开口,工会肯定会帮助自己解决三五天的口粮,但也肯定会动员全家都回乡下。
到时候后悔也晚了,哪怕撒泼打滚,也无济于事。
刘诚志知道耗子不靠谱,但搓麻将能赚钱的感觉真的上头啊!他打算一个月去三次,每次能赚五十块钱的话,加上自己的工资,就够家里开销了。
钱也有了,饭也吃了,刘诚志觉得自己又行了,把中断好几天的娱乐活动再安排上,开凿!
唐家这边吃完饭,小两口回到厢房,小王同学坐在缝纫机旁开始了衬衣的收尾工作。
衣服已经成型,不过还没来得及熨烫。
熨斗这个东西在中国其实并不少见,自古有之。
不过古代大多用金属器皿盛上火炭,握着木柄使用,现在嘛,小王同学用的是搪瓷缸,里面装有开水。
“来,试试。”小王同学将衬衣烫平整,将搪瓷缸放在杯垫上,双手拿起衣服一抖搂,打算让丈夫试试是否合身。
唐植桐放下手里的铅笔,起身乐呵呵的配合。
“不错,穿着挺舒服。”唐植桐是一个合格的衣架,胳膊伸进袖子里,任由小王同学系好扣子。
待小王同学帮自己系好后,唐植桐面对着镜子照了照,穿着不仅合身,还衬人。
“要是扣子是白色的就好了,黑色的有些不太搭配。”小王同学也左瞧右看,对胸前的扣子颜色不太满意。
扣子是是之前为笔袋准备的,但后来采用了舌头式设计,所以没用到,此时被小王同学用在了衬衣上。
“嘿,白色的扣子咱可买不到。能有就不错了,不挑剔。谢谢你。”唐植桐将小王同学拥在怀里,用上巴和下巴之间的器官在小王同学额头上蹭了蹭。
眼下的扣子多为蓝、黑、灰三种颜色,白色的纽扣不敢想,整个四九城压根就买不到,哪怕是王府井百货商店也没货。
这可不是唐植桐胡说,大概就在这个时间,东南亚某国的国王去世,国内派使团前去友好访问、吊唁。
按照国际礼仪,吊唁的时候得穿白色西装,可访问团压根没有准备这种颜色的正装,红都那边只能加班加点的赶制。
衣服做好了,但新麻烦却来了,整个四九城买不到搭配白西服的白色纽扣。
众人集思广益,各种办法想尽,要么不合适,要么时间上来不及。
最终这个问题被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想出了办法,虽然百货大楼没有白色纽扣,但是有白色的化学香皂盒啊!
所谓化学香皂盒是眼下百货大楼及百姓对塑料制品的“雅称”,这么叫会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像什么化学梳子、化学肥皂盒、化学针线盒等等。
化学肥皂盒经压切,处理成圆扣子,缝到白西服上,还别说,挺般配。
耗费了几十个肥皂盒,红都终于赶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了任务,将全套的白西服用专机按时送到了昆明。
肥皂盒制成的扣子虽然不一定耐用,但应急代用还是可以的,不过自己这身衬衣只是平时穿,不会出席那么高档的场合,不搭配就不搭配吧,犯不上用肥皂盒去折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