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拜早年
期末大考。
下午考完试,学校没有课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发的选择去图书馆或者教学楼空著的教室复习。
方堃和寧姚碰头,俩人一前一后出校门直奔王府井大街。
自打悦宾饭店成立后,街上出现的摊位越来越多。
跟去年冬天相比,可能是接近年关的缘故,街上的热闹程度难以想像。
这个时间点职工还没有下班,王府井附近晃悠的多是年轻人,方堃发现十个人里,现在至少有一多半腿上套著喇叭裤。
这玩意儿冬天本身不防暖,可既然死乞白赖求著家长大价钱买了,再冷咱也得穿出去溜溜,
大不了里面多穿一条秋裤。
这也就导致,基本上都是臃肿的形態,谁也別嫌弃谁不好看,反正十二块钱是穿身上了。
攀比归攀比,炫耀归炫耀,可这年头儿也没人会为了帅和美,傻乎乎的放弃温度。
“那边有卖葫芦的,咱们过去。”
方堃拉著寧姚的手,俩人穿过人群,走到那个老头儿身边。
草垛儿上插著一串串葫芦,诱人的红果包著浆,在冬天让人看的垂涎欲滴。
老头儿一身黑袄子,肩膀和胳膊肘处还打了补丁,头上戴著狗皮毡帽,脸腮通红,也分不清是冻的还是本来就大红脸。
“~葫芦儿~”
“大爷,多少钱一串?”
“三毛一串,五毛两串。”
“五毛两串儿那您不亏了一毛,咋不六毛呢。”
“不亏不亏,我这生意好的不得了,每天下午三点出来,基本上出门儿没两条街就卖没了,这是今儿的第五垛了。”
听著老头儿的声音,周围的年轻人惊讶之余面露羡慕。
现在的情况就是,知识分子阶层仍旧耻於谈论赚不赚钱,赚多少钱,怎么赚钱这样的言论。
可对於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没有工作,又渴望生活得到改变的年轻人而言。
他们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发大財,住上宽乾净的房子,家里彩电收音机缝纫机三大件儿齐全,老婆孩子热炕头,更是有种向钱看,向厚赚的精神渴望。
你要问他们多少钱算富,不少年轻人准会迟疑,又带著反问的口气说出『一万?”
万元户的名头现在远没有出现,可谁家能有一万存款,绝对算得上这会儿的小康之家。
谁能靠做生意赚够一万块钱,绝对是能轰动整个四九城的新闻。
方堃要了两串,这老头儿说的一点也不夸张,那葫芦卖的速度,都来不及收钱找钱。
“方堃,这种感觉真好,放在去年,谁敢想像在街上能看见摆摊卖东西的,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发展成电影《望乡》里那样的高楼大厦。”
“十五二十年吧。”
寧姚嘴里含著一颗葫芦,鼓囊囊的看向他:“这么有自信?可咱们落后了整整十年,那是说赶就能赶上的。”
“这谁说的准,不过我对国家有这个信心。”
俩人走远,拐角处趁著人少没人注意,方堃捏住她的小脸儿,凑过去从嘴里夺过了那颗葫芦这妮子四下张望了几眼,见没人注意,抹了抹嘴。
羞怒道:“你干嘛。”
“虎口夺食,谁让你含著不吃的,嗯”真甜。”
寧姚抬腿踢,方堃一个侧身躲过去,一个不依不饶在后面追,一个嘻嘻哈哈的在前面跑,时不时猛地一回头,在其小脸上咬一口。
“方堃!你给我站住!”
“傻子才站住!”
傍晚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方堃带著寧姚去了趟隋三味的饭店。
这次再来,在门口就看见了一块儿招牌。
“三味饭店...怎么把饭店开在这么深的巷子里。”寧姚念了遍名字疑惑道。
“临街的门面现在虽然能租了,可一般人哪租的起,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地儿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进院儿,直愣愣对上一条拴著的土狗,叫唤两声,俩人钻进屋子。
“隋叔儿,生意兴隆啊。”
“方..”
“方堃。”
隋三味把肩膀上的毛巾拿下来擦了擦手,起身苦笑道:“你看这情况吧,生意哪兴隆的起来。“
“你这地儿就是太偏了,只能靠顾客拉顾客,日积月累拉一批像我这样稳定的回头客出来。
“是这个理儿,反正是自家院子,也不用操心交房租,这位是?”
“我女朋友,叫寧姚,这是饭店老板隋三味隋叔。”
“原来名字是这么来的,隋叔您好。”
隋三味乐呵呵的应道:“你们是来吃饭的吧,墙上有菜单,但凡是写上去的都能做。”
进屋直愣愣对著的墙面上掛了一块儿黑板,方堃一进门就注意到了,凉菜三个,热菜六个,汤两个,主食大米饺子炒饼这些都有。
除了主食,方堃全点了一遍,他现在这饭量就跟饭桶似的,说吃是真能吃得下。
直到上完菜,屋里除了他们也没新客人进来,方堃招呼隋三味过来一起吃两口。
“你们吃不用管我,妹子尝尝味道怎么样。”
寧姚吃了一口炸带鱼,眼神一亮:“唔,好吃。”
隋三味笑道:“现在环境就这么个环境,条件有限,京城冬天最多的就是鯽鱼草鱼和带鱼,南方鱼除了京城饭店那样的大饭店,真买不到。”
方堃端著米饭塞了一大口,道:“你这手艺真没的说,要是把店开在王府井西单这两块儿地方,估计每天都是爆满,怎么不考虑考虑去租个临街的门面。”
隋三味拿出烟点上,嘆息一声。
“哎,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我家老爷子以前在大饭店上班你也知道,一个正规的饭店,从服务员,到前台收银会计,传菜员,帮工,厨子学徒,最小规模也得三十人左右,现在个体户做生意不能僱工超过八个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租门面又不是说门面租下来就没事了,装修,置办桌椅板凳,找菜源,除了我爹和我这一家子,僱工哪怕雇四个不也得发工资,手里有点钱,也不敢跟赌博似的一股脑拿出去压在这个饭店上吧,万一以后的风向有变化怎么办,我这有老婆有孩子的...”
兜兜转转,最后一句话才是关键,其实隋三味也希望他爹把店开起来,他们的手艺放在老早以前,绝对能在四九城打出名堂,可如今以后是个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风向突然变了,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没了不说,可能人还会出事,他们真不敢赌。
方堃点了点头,“你的担心也是对的,换成谁,关乎到一大家子的未来都是以安稳为主,不过我觉著以后的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哎,希望吧。”
吃罢饭,一整个菜单的价加起来有二十六块五,隋三味不要,当请客。
方堃硬给他塞在了手上:“我可不是来打秋风吃白食的,生意本来就不好,我要再不付钱,太说不过去了。”
出门,胡同巷子里没有路灯,脸上凉的,感觉又下起了雪。
在隋三味的注视下,俩人適应了適应视线,越走越远直至巷口一拐消失。
刚才隋三味的担忧,方堃是不怕的,只是他一想到自己想办的电器厂,这得等到什么年月才能开起来。
返回学校,第二天继续考试,休息的空档,舍友几人去火车站抢票。
离家半年,平时没什么念想,可越临近放假这个归家的念头越强烈。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张伟早就收拾好行李,扛在肩上就往火车站奔。
方堃一个个送他们上车,又去陈卫东家蹭了一顿饭,这好像已经成了习惯,陈父陈母也欢迎他上门。
这傢伙逮著邻居正在上高中的妹子,拉著方堃一阵炫耀,关键是小姑娘还真认识方堃,拿著一本杂誌让他签了名,缠了好一阵才满意离开。
第二天,方堃收功后,上午跑了一趟商场,衣裤鞋帽子手套,吃的喝的一顿买。
智化寺后院。
“顾老头!”
顾山亭听著声儿从单间儿小门帘露出头:“你怎么来了?”
“学校考完试要放假了,我也准备回晋省了,正月过不来,提前给您拜个早年。”
“这些东西..”
“给您买的,您身上这袄子都薄成什么样儿了,一点也不御寒,新年新气象,咱穿新衣裳。”
一旁的邻居老头儿小孩儿,要么出门看热闹,要么隔著窗看稀奇,总之这一幕看著的人不少。
顾山亭看著递过来的袋子,接过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顾,我就说好人有好报嘛,你这腿是保家卫国落下的残疾,是有功德的人,这不,老天爷肯定看不下去了,给你送来了个徒弟。”
“是啊老顾,这小伙子真不错,这得多少钱吶。”
“软软.”
顾山亭的应著,给方堃带进了屋里,平房小单间,除了一张床,靠窗户有个炉子,冬天搬屋里,夏天厨房搬屋外,也就墙根那个柜子了。
屋里谈不上有多暖和,方堃看了看炉子。
“您別捨不得用煤球,这样吧,下午我想办法弄点儿过来,人在家的时候封门开到最大,对了,先试试我给您买的衣裳合不合身儿,不行还能去商场换。”
顾山亭没回应,方堃扭头看过去的时候,人正在抹眼泪。
“孩子,让你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