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值得结交
“哥,要不要查查这小子?”
七层高楼的窗户边,送方堃韩錚两人到电梯口的张朝阳已经回来,俩人没等多久,楼下出现两个人的身影。
“查是肯定要查的,毕竟跟人合作,知根知底儿最好,不过这小子有点儿意思。”
“有意思?谈吐倒是挺稳重的,可到底是小地方出来的大学生,能跟咱们玩儿是这小子的福气“朝阳,你这性子真得改改,或许进部队是个不错的选择。”
楼下,韩錚脸颊难得的泛红,刚才穿过大堂被女服务员盯著的时候,臊的不行。
“哥,咱吃完还打包,有点太丟份儿了。”
“脸面是自己得来的,从来不是靠別人给的,看不起你的人,从见面那一刻就看不起你,不会因为你打没打包丟没丟份儿。”
俩人手里大包小包分开装著,方堃瞪了这货一眼:“这菜平常你在外面吃得上?都没动过筷子,还嫌弃上了。”
“这可是京城饭店,”韩錚摇著头,道:“这地方的淮扬菜厨子听说师承以前都是宫里待过的,外面的饭店就算同名,味道选材上肯定不如。”
软兜长鱼,清燉蟹粉狮子头,水晶脊肉,三套鸭...哪道不是名菜。
方堃可不管脸不脸的,歷史上但凡有大作为的,哪个不是厚顏无耻之徒,要脸的半道儿都死了俩人半路分道扬,方堃让他联繫吴兴国,三方碰头之前,他们俩得单独见一见。
“下午六点半西四砂锅居,把人给我叫过来。”
“哥,你真打算合作啊?”
“废话,这个鱼你拿著,回去燉一燉涮点菜又是一顿。”
这道题是无解的,现在个体户还没有得到承认,方堃但凡不同意,人家一句投机倒把就能把他们全部送进去。
心善的蹲个几年,人生也就废了,可好歹还能出来,心狠点的,隔著铁窗唱铁窗泪估计能唱一辈子。
走这小子,方堃返回学校。
洗车是不可能洗的,换新车胎以后再说,一份水晶脊肉就给陈建工整不会了。
“好菜啊,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好心?”
“吃不吃,不吃给我,这一份六块钱呢,”
“吃,怎么不吃,你狗大户钱如流水,我可穷的叮噹响。”
陈建工用手捏了一片,咀嚼道:“周末去趟铁生家唄,他的稿子被《当代》要了,咱们去庆祝庆祝。”
“可以,好事儿,到底还是没投收穫。”
陈建工白了一眼:“京城有名的杂誌那么多家,往沪上投那不是捨近求远,而且铁生这个人要强,你在收穫认识主编,他稿子被收了是靠自己的实力,还是走的后门?”
方堃摊了摊手,有理儿。
回到宿舍,哪怕赵勇军几人已经吃过饭,还是一起把带回来的菜灭了个乾净。
喇叭裤这个东西,穿身上真看人,腿细个儿高的,有型的不得了。
腿又短又粗的,穿上那就是一场灾难。
张伟旧裤子改了一件,这廝个头刚刚一米七,身材也有些天然发胖,关键是总感觉上身长,下身短,那喇叭裤穿身上跟套了两个木桩子似的。
方堃嫌弃道:“咱不行就换了吧,你自己瞅不见,难受的是我们这些瞅得见的。”
“了我四块钱你让我换了?这裤子我高低穿个三四年。”
6f
”
相比较张伟,寧姚穿上喇叭裤方堃就喜欢的不得了。
可惜的是太宽,不够修身,不像直筒牛仔裤似的能把身材完美展现出来。
不过那玩意儿放现在是不可能的,真勒,女生一准儿不敢穿出门。
“下午我得出去一趟,周末有一个朋友小说发表了,也得去庆祝,可能没有时间陪你了。”
“谁要你陪。”寧姚美目白了方堃一眼,又抬手夺过他的菸草。
“少抽点菸,我爸说他十五岁就抽,现在每天早晨咳个没完。”
方堃乐呵呵的:“你管我啊?”
“管,怎么你不乐意?”
“乐意,当然乐意。”
俩人时不时来几句暖昧的小俏皮话,现在待在一起是腻歪的不得了。
方堃决定以后当著她的面不抽菸了,之前还尝试过吃嘴子,可惜被手挡住了,他现在怀疑寧姚是不喜欢嘴里有油烟味儿。
下午下课,赶到西四。
这片儿四合院和东四、什剎海这两片地区是四合院保存最完善的三片区域,生活的市井气息极其浓郁。
砂锅居,跟上午的京城饭店环境有著天壤之別,不过谁让这是老字號呢,平民消费,白煮肉,
砂锅下水正宗的不得了。
“方兄弟,这个时间点约我,是有什么事?”
“咱们的合作出了点意外,今天上午...
方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讲了一遍,又道:“吴老哥,四九城这个地界你也清楚,说句藏龙臥虎毫不过分,不光你,咱们要想在这儿安稳的做生意,躲不开这些人。”
“哎,”吴兴国嘆息了一声:“方兄弟你什么意思?”
“既然对方足够客气,那咱们就合作共贏,別说现在了,任何年代吃独食都是走不长远的,更何况对方有办法能打通水上的交通,如果老哥你同意,那当务之急就是把量提起来。”
分羹的人虽然多了,可蛋糕如果比原先扩大一百倍一千倍呢,只会比之前赚的更多。
这个道理都懂,吴兴国同意了,毕竟不同意也没办法。
別看这只是一个京城,可北上能至东北,周边环绕天津卫,冀省,豫省辐射多个省份。
但凡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他们在北方是待不下去的,可换个角度想,如果能打通所有环节,这片市场是极其庞大的。
至於方堃现在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依旧不多於,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吴兴国他们也不是龙。
而在郑卫东的眼里,如果合作达成,他既是合作伙伴,也是下面跑腿赚钱的工具人。
虽然很难听,可这就是现实。
老方家三代贫农,是正,可人家骨头里流淌的血正到发邪,拿什么比。
事情越聊,反而听著越有搞头。
吴兴国闷了一杯啤酒,喇叭裤的厂房在广州乡下,说是厂房太牵强,其实就是小作坊。
他已经通知家里,继续砸钱买二手缝纫机扩大规模,可看现在这情况,还是不够。
“铁生,铁生!”
陈建工跳下车,手里左手拎著一条鱼,右手拎著一条五肉,窜进院子。
石铁生静静地坐在树下,苦笑道:“你大可以安安静静的进门,不至於每次声比人先到,怎么又带东西。”
方堃抬进自行车,车胎崭新爆满,这廝硬是拉著他换了新带才过来。
“这傢伙抠的很,一毛不拔,全是我掏的钱。”
“哎呀,你们现在都是大作家,手里有稿费富得流油,我可不是,总不能让我钱吧,小嵐,
今儿中午弄个红烧大鯽鱼!”
史嵐接过鱼和肉,打过招呼后往厨房走去。
石铁生去年的散文爱情的命运並不算走上文坛,凭藉作品《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今年发表才正式代表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至於陈建工,七三年便开始尝试写作,今年这傢伙更是悄摸摸往《城》投了首部小说《萱草的眼泪》,算是正式出现在公眾视线中。
八十年代后更是开始量產,《丹凤眼》《飘逝的头幣》《迷乱的星空》《鬟毛》...真要没两把刷子,现在也当不上未名湖的编辑,后面更不会成为作协副主席。
“两万字,千字四块,一共八十块钱的稿费,总算是见到钱了,应该我请你们吃饭的。”
“不急,以后机会多的是,你们俩轮著请。”
方堃哼道:“我看你人瞅著不咋地,净想美事,凭啥,凭你脸大啊。”
“嘿,你这东北话跟谁学的,別人身攻击啊。”
史铁生笑著摇了摇头,他还挺喜欢这些朋友过来的,起码平淡的生活多了些热闹。
中午吃的燜面,豆角儿五肉打底,拌了个黄瓜柿子,燉了条鱼,又切了盘午餐肉,不可谓不丰盛。
下午待到三点,俩人才起身离开。
“我带你,你坐后面。”
“回学校的路多是下坡路,你是真的鸡贼。”
“废话,好不容易换了新带,我可不想听见刺耳的剎车声。”
周一中午,中关村小馆子,这次没有定在京城饭店,少了些富丽堂皇,多了些亲近感。
郑卫东很懂得和人交朋友,吴兴国已经早早赶到,方堃反而是最后来的。
三方重新分利益,这里面吴兴国是货源,郑卫东提供渠道,走海运,原本五天一趟的货物,能两天一趟,所以助力不是一般的大。
反观方堃在这里面的作用,隨便拉过来一个人都是可以替代他的。
可恰恰郑卫东在查了方堃的资料后,认为这是个可交好的年轻人。
晋省小山村通过高考考出来,地方文科状元,关键是在大一便发表小说一举成名,更是在別人还闷头读书学习的时候,已经在街上做起了生意。
关键还没有亲自下场,而是找的京城本地人韩錚。
郑卫东觉著方堃可以结交,而且是真心处朋友的那种,有本事的人,值得他笑脸相迎毕竟对方现在才二十岁,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