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的话直接给许安雁整不会了,目光又重新回到小说上。
她原先还想著让方堃先去投本省的杂誌或者文联刊物试试,毕竟是新手小白,哪有直接往收穫上投稿的。
自己虽然没有投过,可也知道收穫在国內文学期刊的含金量和地位,哪是说过就能过的。
可她目光聚焦在《人生》这部小说上,还真別说,没准儿真有可能被收穫过稿。
如果真过稿刊登了,那自己的这个学生可就牛大发了。
“嗯...也可以试试,你这篇小说水平应该是够的,最好的结果是过稿並顺利刊登,最差也不过是稿子被退回来,到时候可以再考虑考虑其他刊物。”
“老师,那我就寄给收穫了。”
方堃又看了眼许安雁收藏的收穫杂誌,主要是记地址,隨后又听著建议,写了一份介绍自己和希望过稿的自我介绍信。
落款是方堃,他原先还想直接用本名,可想了想,写小说最好还是得有个笔名,於是又在后面加了一行。
笔名:傲寒
对於投稿收穫,方堃也是有考量的,拋开《人生》原本就是投的收穫不说,方堃还得考虑投其他杂誌能不能给他满意的稿费。
他们晋省本地有著名的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主的乡土文学创作作家群,主要经营的晋省文艺刊物《火》。
哪儿哪儿都好,可就是知名度和销售量远不如收穫这样的杂誌。
《晋省文学》、《黄河》杂誌都是本省作家协会旗下的大型文学期刊,以聚焦乡土文学为主。
可面临的问题同样如此,地方杂誌影响力不足,销售量小,像他这样的新人投稿,哪怕文章真不错,可稿费肯定是中下那一档的。
至於《晋省日报》副刊,大同的《云冈》、临市的《平阳文艺》都不在他的首选范围內。
真就如余华所说,做人当然得有目標,先投大的,真要接二连三的被退稿,再考虑这些地方小杂誌也不是不行。
中午休息时间並不多,周正堂骑著自行车载方堃半道儿,许安雁独自骑著自行车前往学校,可后者心里的震惊还是久久无法平復。
她心里下意识將《人生》这部小说,同她看过的其他优质小说进行对比,竟然觉著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隱隱有压一头的感觉。
自己的学生隨便写写...真就是天生当作家的料子?!
啊切~
方堃揉了揉鼻子,跳下车。
周正堂停下自行车,手摸向胸口的口袋:“你这小说分量可不轻,身上带钱了没?”
“带了周叔,来之前我给我妈要了两块钱。”
“我身上还有一块三,你先拿著,別不够用。”
说著,周正堂直接抬腿下了那辆二八大槓,陪著方堃进了邮局。
工作人员检查稿件,填写標准信封,收件方地址是沪上巨鹿路675號,寄件方方堃落在了他们村村委。
確认无误后,窗口称重付费,算上掛號费邮票钱,竟然了三块一毛钱。
拿到掛號回执收据,走出邮局。
周正堂笑道:“行了小作家,我得抓紧去厂里,你是逛逛县城还是回家自己定。”
“麻烦你了周叔。”
看著自行车走远,方堃又低头看了一眼收据,成不成只能靠等了,转身的功夫把收据放进了空间。
二月二龙抬头。
进入三月天气回暖,方堃去村东头找顾同山老头儿剪髮。
龙抬头当天剪头髮寓意好,他到的时候,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队,四分钱一位,放在村里绝对是门好生意。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十八到二十五岁左右的,普遍流著长发中分,个顶个儿的头髮茂密。
顾老头儿剪髮也多是打理打理,年轻人穷归穷,可形象还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很多人就靠那撮头髮拉拉顏值,只有碰上小孩儿才会一推子下去直接弄个大光头。
也有那种天生头髮就是直愣愣往上冲的,这种发质註定只能以寸头的形式存在。
轮到方堃,他拨了拨自己的头髮:“爷爷,你给我也剪成短寸吧,长度的话,这个程度,稍微长点就行。”
方堃把手捋在头髮根部,长度只需要超过手指的宽度就好,难的在於从头顶中间向两鬢依次递减变短。
连说带比划好半天才剪完,头髮屑扫掉,方堃抓了两把,对著镜子看了看,帅小伙一枚无疑。
他的这个短寸髮型跟正常的剪短差不多,可让后面排著队的小子看著又有点不一样的感觉,新颖帅气的不行。
“给我也剪成方堃那个髮型。”
“.......”
方堃跟几个熟络的年轻人扯淡,瞅著那人高高的髮际线就想笑。
短寸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得了的,说白了顏值才是硬伤。
回家,梁英侠看著他同样愣了愣:“咋剪了个这,涨价了没,还是四分钱?”
“四分,涨一分我们也不干啊,短头髮好打理,人清清爽爽的不说,还不容易出油,洗脸的时候顺带也能把头捎带上。”
帅在方堃这儿不是第一位的,重点是不想再长虱子。
进入三月,虽然谈不上农忙,可为了照顾那点地,村里的大人已经没多少功夫再往林子里钻。
关键是现在山上能捕到的动物一天比一天少,上个星期三队有人套了一头成年野猪,凶的很,出动了十来號人才给制服。
野猪的攻击性很大,制服抓活的是不可能了,最后只能原地放血,甚至还带了盆把猪血给留了下来。
方汉民两分钱要了一小盆,这玩意儿各地有各地的吃法,有的地方甚至是不吃的。
他们村流行的吃法很原始,就是加水等血凝固冷却后,直接用刀切成块儿,放点调味料盐醋什么的,简简单单一道下酒菜就出来了。
腥不腥的,放在现在不重要,能吃就行。
年后开始,赵凯飞没有再亲自来过村子,后面多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
让方堃没想到的是,董川谈成了村里养殖副业和供销社的合作,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大办鸡场。
而且同一时间,因为每次拿著单子去县城拿钱的都是方汉升,方远明在还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经顺利进入了县供销社后勤部做正式工。
这一步给方堃惊著了,要知道按上辈子的正常发展,方远明进去也是类似於那种学徒合同工干起的。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那么多编制安排人。
就在方堃疑惑的时候,当天晚上方汉民给了他答案。
“五,五百块钱?!”方海舌头打著结。
方堃也惊著了:“小爸真是有魄力,一份工作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