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章 枋头大战
    第161章 枋头大战
    堂房下,朱晃那精悍的身影佇立著,见到快步而来的苟政,立刻躬身行礼。
    “可是枋头有消息了?”苟政气势十足,沉声问道。
    朱晃頜首,沉声应道:“正是!”
    “结果如何?”苟政表情微肃,语气中带有一抹兴奋与期待,盯著朱晃追问“稟主公,適才关东探骑传来急报,枋头大战,冉魏大胜,赵军大败,张贺度、刘国、段勤、杨群败走,张沈、靳豚被魏军追斩,赵军死者数万......”朱晃平復心绪,儘量稳著语速来。
    苟政闻之,脸也仿佛打开了,很是感慨,念头一转,又道:“氏呢?』
    显然,管再閔与那些羯赵耆老遗少如何打生打死,苟政真正关注的,只有与他具备直接利益衝突的枋头集团。
    朱晃应道:“据闻,各路赵军连败之际,氏酋健率军猛攻枋头城外魏军寨垒,雄则引城中之军突围,二人会师杀败围城魏军,在冉閔回师之前,引眾西逃,眼下正於汲县,重整旗鼓,聚拢溃散部眾....
    这样的答案,自然可喜,毕竟经过冉魏这么一场祸乱,氏算是雪上加霜,
    再受重创。或许是贪慾不足,幸灾乐祸之余,又不免可惜,怎么就让氏兄弟成功脱逃了呢?
    “走,入堂敘话,把探报给我,你也再详细说说!”苟政脸上还是绽露笑容,亲切地拍了拍朱晃肩膀,招呼道。
    “诺!”
    事实上,距离枋头大战出结果,已经十余日过去了,早早五月初四的时候,
    隨著冉閔追斩赵將靳豚成功,氏兄弟突围西逃,这场规模宏大、波及广泛的“魏赵”战役,就宣告结束了。
    只不过,战爭將枋头周边的局面彻底搅浑,交通线一度断绝,苟政投入在关东的情报力量也实在薄弱,耗费了不少时间,方才把大致情况打听清楚,有些消息甚至是从冉魏的“官方通报”了解。
    等消息传至长安,自然是严重滯后的,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对苟政来说,
    枋头大战的结果真实、属实,最为重要,这是他对关东局势变化做出判断与应对决策的重要前提。
    起初,麻秋洪,乱枋头,事败,北遁安阳,请援於鄴城。冉閔应麻秋之请,见机南下,率戎卒五万,南掠枋头,兵临城下,氏老巢告急。
    恰逢健西征之军,断尾东归,连受挫折,氏军队,士气大衰,军心动盪,人心思异。如此情况下,健自觉仅仅凭氏之力,绝难是魏军对手,因此並未急於东归救援,至汲郡后,军於凡城整军,遣轻骑东进袭扰,同时广发英雄帖,召河北石赵旧臣,共討冉閔。
    健对羯赵耆老们当然不似乃父,有多强的號召力,但对其邀请,河北的羯胡群雄,响应者甚眾,近者有段勤、刘国、张沈,远者如张贺度、靳豚、杨群等,悉数举兵,从四面八方向枋头进兵。
    打再閔这个弒君篡位、倒反天罡的逆贼,这些羯赵地方军阀们是分外积极的。
    而再閔,是个相当硬气且自负的人,寧肯直中去,绝无曲中求,他对那些响应石祗、与他作对的羯赵遗老,早有剪除之心。
    然而,那些將军、刺史,各据一方,想要逐一討平,却是费时费力,难得有个机会,齐聚一起,正可一併歼灭。
    再閔这份心態与气势,不管是自负其力也好,或为激励士气也罢,他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汹汹而来的羯赵联军,再閔在四月下旬,重新徵召了十万大军(战斗力当然是有水分的),聚於枋头。
    並於四月二十三日开始,再度发起对枋头城的猛攻,这一回,比起之前,再閔可没有留手,俘获的降兵、枋头周边的流、难民,成千上万地被魏军逼迫著,
    堆到枋头城的攻防上。
    人潮战术,尤其是不顾牺牲、用人命去堆的战术,总归是有用的,魏军急攻数日,一连昼夜,不曾罢休,枋头城也一度濒临告破。
    即便以雄之指挥將才,城中氏军之精锐,也差点被咬死,危急时刻,还是健领军东进,军於淇水西岸,魏军攻势乃止。
    而隨著健兵至的消息传开,其余各路赵军,也隨之再进一步,向枋头战场开进。显然,各路联军对付再閔的目標是一致的,但从形式上看,这就是一次救援枋头的战役,让各路赵军为氏火中取栗,各怀心思的羯赵军阀们,自是不为。
    这种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鬼胎的情况,对魏军来说,是一项极其难得的优势,也是获胜之机。
    眼瞧著各路援军,就像凝聚成一条扼脖套索向己方袭来,再閔这边也果断改变方略,继续攻城自不可取,面对群狼,他还没有托大到这个地步。
    中书监卢諶建议再閔,援兵势大,而王师顿兵坚城,久攻不下,士气受挫。
    诸敌远道,人心不齐,当固垒沉下,挫其锐气之后,再寻机破敌。
    对卢諶这个“老古董”的建议,再閔根本不听,果锐强悍如他,怎肯坐以待敌,被动接战。打老了仗的他,也很敏锐地找到了战机,並果断把握住了。
    各路赵军,或强或弱,或眾或寡,或先或后,这是天赐他逐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期的冉閔,还勉强听得进建议,决定主动发兵破援的同时,在枋头城下,也留下了相当兵马。
    再閔留车骑將军胡睦、平南將军高崇、征虏將军吕护等文武將臣,率八万余卒民,继续围困枋头城,固垒加柵,摆出防御姿態。
    又以前將军苏彦、射声校尉张艾率锐士一万,军淇水东岸,监视健军。可以说,再閔將其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对付氏军了,对氏兄弟他还是相当重视。
    但在破敌之策上,再閔还是选择先拣软柿子捏。做好枋头城前的军事安排后,冉閔亲自率领三万魏军精锐,自枋头髮,迎战其他赵军.....
    夏四月二十八日,枋头大战进入决战阶段,来自再閔的对羯赵联军的犀利反击,正式展开了。
    再閔率军,东北循白沟而进,首先进攻的,便是才从黎阳西渡的段勤军。段勤,段氏鲜卑猛將段末杯之子,作为流落中原的段氏鲜卑一脉,段勤魔下还是有些鲜卑老卒的,然而面对再閔急袭,仅半日便被击破。
    段勤大败,被阵斩五千余人,全军溃散,段勤数万之眾,仅率数千残兵脱逃,连老巢黎阳也不敢回,径直南渡,到河南去投占据陈留的段龕去了。段龕,段氏鲜卑首领段兰之子。
    大破段勤后,冉閔没有选择穷追猛打,斩尽杀绝,而是重新聚拢兵马,整编恢復,其后调头北上,於內黄县南、黄池以西,截住自繁阳领军西来的镇南將军刘国。
    刘国从梁举义开始,便活跃在羯赵的军政坛上,至少从一年多来的表象看来,他为石赵社稷,算是尽心竭力了。面对魏军的进攻,他也没有怯逃,而是率军死战。
    当然,死战的结果就是,差点歿於阵中。刘国军比之段勤军,好不到哪儿去,在再魏精兵强大的攻势之下,败退往內黄据守(刘国西进之后,先把內黄攻克,以为进兵基地)。
    恰此时,抚军將军张沈,率部下两万余眾,赶来助战,二者一內一外,互为角,共抗魏军。然而,冉閔的强悍,再度体现出来。
    留少数兵马,监视刘国败军,再閔自率主力,直袭张沈。而张沈,哪里预料得到,再閔竟然如此疯狂,不管不顾,而论野战,又哪里是魏军的对手。
    於是,在內黄西北,张沈军被打了个支离破碎,全军覆没,连张沈本人,也被魏军將校斩获。反是刘国,见势不妙,又留下三千多具尸体,东逃回繁阳去了。
    三日之间,冉閔亲率魏军,分別於白沟、內黄,大破三路赵军,皆获全胜,
    也基本奠定了这场“魏赵战爭”的最终走向。
    而段勤、刘国、张沈三路兵马惨败之后,其余南来的赵军,可谓闻之色变,
    望而却步。当其时,张贺度、杨群、靳豚三將,已聚兵五万余眾,从东面绕过精兵把守的邮城,向內黄西北、邮城东南的长乐县挺进。
    闻败讯之后,立刻裹足顿步,不敢再南下了。但这个时候,你不来,我自去,仅在內黄休整了一日,冉閔便再起大军,渡水北上长乐。
    面对再閔的强势进击,张贺度等人即便心怯,也不得不强行鼓足勇气接战,
    但这种勉强,反应到战场上,便是一场惨败。
    魏军五日之间,奔袭数百里,连战数场,虽然將士都十分疲惫,但连番胜利的刺激下,士气依旧高昂。又兼冉閔亲自统率指挥,逢战必披坚执锐,身先土卒,衝杀在前。
    於是,在长乐县北,魏军再度获得了一场大胜,张贺度等人根本扛不住魏军的衝击,尤其是再閔亲率的上万中军劲旅,更是所向摧陷,无所不破。
    长乐之战,张贺度、杨群仅率少许残部狼狐北逃,靳豚被再閔亲手斩下脑袋,在魏军的追杀之中,赵军死三万余人.:..,
    前前后后,死在魏军手中的赵卒,六万余眾,而再閔五日三战,击破赵军十三万之多。
    至此,由枋头之乱引发的“魏赵战爭”,进入收尾阶段。响应健文的羯赵势力,当然不只这六支,但他们却是最主要的参与者(离枋头相对较近,直接参与其中)。
    “六军”败亡,余下的小鱼小虾们,自然不敢与冉閔作对,甚至各个“屏气凝神”,生怕把魏军的兵锋引来。
    在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魏军的损失也不轻,伤亡近万,尤其那些冉閔赖以生存的禁兵精锐,衝锋陷阵的过程中,死伤尤重。
    不过,再閔最大的损失,还在南边的枋头,这个引发这场大战的导火索。魏军的动向,被健尽收眼底,在其率军出击之后,並未妄动,仍於淇水与苏彦、
    张艾相持,但默默做著准备。
    一直等到冉閔远至內黄了,健也终於动手了。五月初二,健亲率两万敌低部精兵,强渡淇水,渡河之前,他与氏子弟及诸將慷慨言道:“若不破魏军,俱死於枋头!”
    沉默数日的氏军,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一往无前,强渡淇水之后,才反应过来的苏彦、张艾二人急率军迎战,但很快就被黄眉等氏子弟兵击败,退往水畔城周的寨垒。
    健不肯罢休,径直率军攻寨,由此引发了枋头西寨魏军的溃乱。城周魏军虽眾,但可战之精兵,实在不多,而那些普通部眾乃至壮丁,又哪里扛得住氏军的衝击。
    最后,手忙脚乱之下,胡睦等人最后竟然只能放弃西寨,收拢兵马,据守其他寨垒。城外战起,城中的雄、安,也趁机率兵出城衝杀。
    符健东渡,的確是有趁虚破魏军的打算,但魏军在城外大筑堡垒,还是起到了作用,极大阻碍了氏军的后续进展。
    虽斩获颇多,但眼见伤亡加多,虑再閔之回师,不敢久攻,最后,健只能含著泪,与雄聚拢两部氏军,向西撤去。胡睦等魏將,靠著固垒,好不容易挡住了氏军的进攻,早已惊骇莫名,损失惨重之下,更不敢追击,只能眼睁睁看著氏军从容西渡..:::
    等冉閔率领大胜之师,重新南下枋头时,见到的是一座空空如也的枋头城,
    以及数以万计的死伤。枋头城的失利,对再閔来说,就像闪耀王冠上的一道明显污痕。
    这让心高气傲的冉閔十分愤怒,他已经相当重视荷氏了,为此留下了那么多人,结果五个打一个,又有坚垒依託,还能被打成这副惨像。
    这样的结局,固然有诸多客观因素,但依旧难为冉閔接受,於是,暴怒之下的冉閔,直接把作为主將的车骑將军砍了,以慑三军,又传命回鄴城,夷其满门再閔皇冠上的血色,更加鲜艷深沉了,这其中包括魏军將士自己的鲜血。
    杀掉胡睦之后,再閔犹不解气,探得健兵动向后,不顾劝阻,决定起大军西追,定要將氏这路祸害彻底消灭,方息其心头之恨。
    不过,这项足以让苟政叫好的决策,没能成行。鄴城来警,羯赵皇帝石祗遣丞相石琨,率军十万,已过邯郸,逼向邮城。
    考虑到人困马乏,以及鄴城的安危,不得已之下,冉閔只能暂时放过氏,
    留师驻守枋头后,率军北返邮城。
    至此,枋头大战宣告结束,河北又迎来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