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6章 朦朧树色隱昭阳(1)
    第186章 朦朧树色隱昭阳(1)
    一
    出了帝京往西南行,过了舜州便是傍水而建的锦洛城。
    锦洛素以两物而闻名天下,其一是清澈透亮、碧海连天的锦洛湖,其二便是酒。
    锦洛陈酿的陈清酒,只需一杯,唇齿间可留香十日。
    於是城中的青石小巷里终年飘著这种清醇的香气,再和著锦洛湖水中传出的温润湿气,仿佛交织成了一种缠绵,久久不散。
    三月初三的傍晚,锦洛有放河灯许愿的习俗。
    照虹小心翼翼地將那白莲般的河灯放入河水中,河灯摇摇摆摆地在水中打了个圈停留稍许,就缓缓地朝下游漂去。
    立在灯里白莲中心的蜡烛在三月的清风下越来越旺,隨著那些河灯一起漂荡在锦水河上,远远看去就像夜空中闪烁的银河。
    见灯开始往下游漂走,照虹也小跑著跟在岸上追。偶尔混入其他的灯群中,她也能毫不含糊地把自己那盏瓣略带粉红的河灯分辨出来。
    偶尔会遇到夜风强了些,阵阵袭来,吹得烛火几近倒下,照虹的心也紧张地提到嗓子眼,生怕到不了河口,许的愿就半路夭折。
    眼看过了水月桥就能很快地漂到湖心。
    “扑通”一声,一颗鹅蛋大的石头扔过去,落入河中,溅起的水打翻了她的灯。
    桥上的小孩们拍手叫嚷:“哦,三儿扔得准,再来再来。”
    照虹看著那纸做的白莲灯顛了几下,就沉到水中,心中一酸,“哇”地哭了出来。
    小孩们笑得更欢,仗著照虹几步也追不过来,在桥上刮脸颊说:“羞,羞。大姑娘一个,在这哭鼻子。”其中一个大一些的男孩大声挖苦:“哎呀呀——河灯一翻怕是今年找不到能娶你的好相公了——”
    话说到一半那顽童便被他自己的惨叫代替了,一个翠衣女子拧著他右边的耳朵:“刘三儿,你又在街上欺负人啦。”
    “哎哟——別,別。月姐,耳朵疼,你轻点轻点。”
    “知道疼就別在街上耍泼皮,不然我见一次拧一次。”那女子说著又加重了手劲,疼得叫刘三的男孩直叫嚷,身边的几个伙伴均比他小,以前也见识过这个“月姐”的厉害,不敢上前帮忙。
    “去给人家赔罪。”女子道。
    “好好,月姐你先放手。我马上就去。”
    “你以为我是傻子,一放手你一溜烟就跑了,上哪儿追去。”女子说完粲然一笑。
    於是刘三只好被提著耳朵下了桥,过去给哭鼻子的照虹赔了不是。等到耳朵上的手一松,刘三赶紧跳开,跑了几丈远才敢回头朝那女子喊:“给我记著,我下次一定报仇。”
    女子却不以为意,拿出手绢递给照虹擦泪,笑道:“一群小孩。他们也是闹著玩的,不要太难过。”
    照虹借著岸边铺子里的灯光,细细打量这个女子。样貌与方才的泼辣迥然不同,身段修长,浓密的睫毛下是一双透亮的眼睛,脸上那粉嫩的唇瓣衬著极白的肤色,很美。
    她问道:“我叫照虹,怎么称呼小姐呢?”
    “我姓閔,你叫我夏月就可以了。”
    照虹一怔。
    原来她就是閔夏月。
    閔家在锦洛这个地方不算富豪,但可称为书香门第,代代都是读书人。閔老太爷,也就是閔夏月的爷爷,而立之年进士及第,在翰林院还做过编修,哪知因为人品刚正不阿,受到同僚排挤,一个人回家靠著祖业,成了个閒云野鹤的人。这閔老太爷原先娶了一妻一妾,多年以来並无子嗣,没想到人到古稀,突然在世人面前说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独子——閔驛。
    这閔驛四十来岁,认祖归宗时,带著妻子和一双儿女。
    如今閔驛鰥居在閔府,也不常和旁人往来。
    锦洛地方太小,稍微有些风吹草动都会传成风雨。
    有人说,閔驛是当年閔老太爷的外室所生,是老太爷见没有几天光景了,唯恐閔家无后,迫不得已才认了他。又有人说,他本不是閔老太爷亲生,是个江湖骗子,为了閔家的家业而来。
    这些话传到閔老爷耳朵里,他也不加反驳,恍若未闻。
    只是,女儿夏月的反应与她爹爹可是大大不同,据说若是有风言风语传到她耳朵里,那定然不依不饶。以至於老被人指指点点,说她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幸亏閔老爷还有个温文尔雅、品行出色的儿子。
    “你河灯里许的什么愿呢?”夏月问道。
    照虹垂下头去,不知道该不该对她讲。
    “你不想说也罢,据说让別人知道就不灵验了。”
    照虹心中顾虑的却並非这个,於是急道:“不是,不是小姐想的那样。其实……是我到了秋天,就要嫁到南域去,也不晓得对方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会不会对我好,於是今天就瞒著家里偷偷出来放灯许愿了。”照虹嘆了口气后,嘴里喃喃道,“就只希望他能是个好人。”
    两个人在岸边的石阶上坐下,各怀心思,默不作声了。
    夏月想到了自己,十八了,锦洛府里到这个年纪还没许人家的姑娘著实不多。头两年媒人都快踏破门槛了,可现下越来越少。先是爹捨不得她,后来见爹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她又捨不得了。
    夜风开始凉了,夏月起身拍了拍裙子后面沾的灰尘,笑道:“你是一个人回家吧,天这么黑了,怕不怕,等接我的人来了一起送你回去。”
    “有人来接你?难道是……是……”
    夏月笑了起来:“你想多了,是我弟弟。”
    照虹不好意思地垂下头。
    却见夏月突然一本正经起来:“完了,完了,不该让你见他的。”
    照虹纳闷。
    “你不知道,但凡子瑾傻乎乎地冲人一笑,姑娘们的魂都要被招走了。万一你也这般痴迷,我可怎么对得起你那未来的夫婿呀。”
    “扑哧——”照虹终於一扫脸上整晚不去的阴霾笑出了声,“第一次见到有人这么夸自己家里人的。”
    过了一会儿,夏月看到水月桥上的身影,嫣然笑道:“他来了。”
    但是那白衣少年却並未看见她们,只是从桥上下来,一路寻找。夏月也没有叫他,任凭少年左顾右盼。
    照虹心中十分诧异,以为夏月是在捉弄他。
    眼见少年下桥要朝东边相反的下游拐去,夏月才拾起脚边的一颗小石子,仔细地擦乾净然后轻轻地扔过去,石子正好打在少年的背上,他继而转过身来。
    那少年形容俊秀,白衣锦带地卓立於人群中。
    照虹知道,刚才夏月的话没有在自己身上应验,因为即便是少年没有对自己笑,她就已经痴了。
    待子瑾走近后,听到姐姐介绍照虹的名字,便微微頷首见礼,隨后眯起眼睛笑了。他一笑起来,眼睛弯成两条圆弧,好像方才他走下去的那座水月桥。
    照虹再也不敢看他,面色一红,垂下头去。
    虽然照虹婉言拒绝,夏月还是拉著子瑾一同送她回去。
    其实在她心里,居然是有些隱隱期盼的。
    一路上,照虹因为在陌生男子面前脸薄,不太敢说话。夏月绘声绘色地说著刚才去看灯的见闻,子瑾时而点点头,时而淡淡地“嗯”一下,似乎极其不爱说话。
    倘若姐姐一句话说得快了,子瑾会“嗯?”一声。
    然后夏月就会停下来,慢慢地盯著对方一字一字地再重复一次。
    这一举动对姐弟俩人来说似乎稀鬆平常,在照虹看来却多了一些迷惑。
    到了明伦巷分岔口,是锦洛繁华的街段,於是灯光又明亮了起来。
    照虹不经意地抬头,趁子瑾看著夏月听她说话的当口,又迅速地瞥了这个眉目柔和的少年一眼。看他的年纪,应该不过十七八岁,却异常稳重矜持。
    “子瑾!”此刻,后面有人叫道。
    子瑾恍若未闻,夏月却听见了,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子瑾的肩,做了个朝后看的手势,他才恍然转过身去。
    那男子一副儒生打扮,二三十岁,全身上下都是一种清雅的书卷气息。
    “齐先生。”子瑾远远朝那个男子作揖道。
    这人便是觉贤私塾的教书先生,齐安。
    这齐安,天文地理、研史治世无一不精,颇有才华,子瑾对他也是非常崇敬,连夏月也是一改嬉闹,规规矩矩地福了一福:“齐先生好。”
    “閔姑娘多礼了。你们也是去放河灯?”齐安问。
    夏月垂眼,並不否认。这放灯一说,本是待字闺中的姑娘们的私密事,祈求的不过是好夫君好归宿之类的愿望,於是就成了老少爷们拿来说笑的话题。所以做这种事情都是三月三的夜晚里偷偷去的。
    子瑾一笑:“弟子和月儿一起到河边看热闹,正巧碰上这位秦姑娘,就一同送她回去。”
    这是照虹见到子瑾以来听他说过的最长的一句话,但是令她惊讶的却是“月儿”二字,怎么会有弟弟是这么称呼自己姐姐的?
    和齐安告辞后,照虹忽然壮著胆道:“这个齐先生和閔公子可真像啊。”侧著头想了想又补充道,“不是说长相,而是身上的气质和感觉都很相似。”
    她本是因为为人內向而不说话,但又怕人家嫌她待人冷漠,於是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话题,看得出姐弟俩都对齐安颇有好感,所以犹豫了半晌才说出了自己的这种感觉。
    哪知,姐弟两个人听了都微微一怔。
    照虹带著一番困惑就不说话了。
    须臾,夏月笑道:“徒弟是师傅教出来的,哪有不像的。难得齐先生那么费心,把我们家子瑾教成这般听话的好孩子。”说著就去拍弟弟的头。
    子瑾比她个子高,要拍他的头只好驻步,踮起脚尖。
    他虽然没有躲闪,却也別过头去,显然对夏月的一番解释不太认同。借著月色,照虹看到子瑾蹙著眉。难得见到有那样笑脸的人也会闪现如此惆悵且无奈的神情,嘴唇微微开合,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声音极小,若不是照虹读到他的唇形,也和夏月一样不会听到这五个字。
    照虹家里是明伦巷尾卖酒的小生意人。
    出来应门的是照虹的嫂嫂,她本来一开门就打算狠狠数落小姑子一番,却见到后面跟隨的两姐弟,於是仅仅轻声责备道:“出去也不跟家里打个招呼,你哥还以为我又怎么你了呢。”
    照虹对嫂嫂大致讲述了一下,又介绍说:“这是城东閔老爷家的大小姐和公子。”
    妇人听闻后一边打量二人,一边“哦”了一下。那声音拉长了许多,颇为意味深长。
    姐弟俩也未做停留,回绝了照虹挽留的好意,告辞走了。
    照虹站在铺子门口看著他们远去的背影,月亮不知道何时缩了回去,夜色更加朦朧起来。她驀然回想起方才在月下,那个少年带著倔强说的那句话。
    他说:“我不是孩子。”
    其实这句话就是带著万分孩子气的。想著想著,照虹脸上泛起笑容来。无论他从外表看来有著如何与年纪不相称的老沉持重,甚至可以直呼姐姐的小名,但是在夏月跟前还是个孩子。
    嫂嫂关门收拾铺子的时候,忽然就嘆了一声:“原来那位就是閔家的小少爷,真是可惜了……”
    照虹对於少年的事情格外留心,放下手中的凳子就问:“嫂子说什么可惜了?”
    “那个閔少爷呀,听人说他是个聋子。不过刚才我倒没怎么看出来,別人说话他好像也听得见似的,一问一答……”
    至於后面嫂嫂自言自语在说什么,照虹已经没有心思听了。
    难怪閔姑娘没有在人群中叫他。
    难怪那个齐先生唤他名字的时候他没有听见。
    难怪他不喜多言。
    难怪她会用那种很奇特的方式重复说话给他“听”。
    並非由於他对声音后知后觉,也不是他个性淡漠,而是因为他根本就听不见,只能依靠读別人的唇形来推断说话內容。
    照虹愣愣地放下手中的凳子,呆在原地。
    二
    夏月走到巷尾,正要推开閔府后院的小门,偷偷地溜进去,伸手之际又回首对身侧的少年道:“子瑾,你可要帮我。不然爹爹又要罚我抄书。”
    子瑾眯起眼睛笑著点点头。
    此刻里面却有人先於夏月把门打开,听到了夏月的话后嘀咕著说:“小姐,反正你抄书都是少爷替你写,你也没什么可著急的。”
    夏月先是一惊,看到来开门的是贴身丫鬟荷香,便紧张地朝她后面看去。
    荷香知道她的意思,说道:“小姐放心吧,老爷出了门还没回来呢。”
    夏月眨了眨眼睛,“哦——”大大地鬆了一口气。
    “爹爹说他要何时回来吗?”
    “这我可不知。”
    结果快到子时也未见閔老爷回府。
    哪知锦洛的天气说变就变,傍晚只起了点凉风,夜里突然就一个雷从天上劈了下来,风声大作。
    虽未落雨,但是强风吹得窗户嘎吱嘎吱的,拼命晃动。
    夏月自己起来拴上窗栓子。她在夜里眼力也是极好的,不用掌灯也看得很清楚,刚走了几步却听见隔壁“哐啷”一声响。
    声音从子瑾的屋子传来,两间房紧挨著,有什么动静她都极其留意,似乎是他把什么东西打翻了。
    於是她急忙出屋去看。
    走到他屋子门外,只见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亮光。门口有一根绳子,那绳子连著里面一个摇杆,只要外面一拉,书桌上一双翅子就会咯吱咯吱地动,就算屋主背过身去看不见也能感觉到微风的流动。这本是夏月一时兴起为他听不见而专门做的小玩意儿。现下夏月在绳子面前迟疑了一下便推门而入。
    稍稍站了一会儿,眼睛开始適应室內的黑暗,环视过去才发现子瑾正站在不停扇动的窗户面前,看著外头,眼中一片茫然。
    她才行了几步,就听见子瑾唤道:“月儿?”
    对於他居然发现了自己,夏月诧异了一下。从小就知道他没有灯是很难看清任何东西的,所以就算睡著了屋里的灯也要整夜亮著,以免他一下床就磕碰到哪儿。
    “月儿?”他似乎也有些不太確定,又喊了一声。
    夏月微笑著走到弟弟跟前,贼笑著咬住下唇,想捉弄他。可惜手伸出去刚碰到他鼻子就被捉住。
    夏月笑了笑,隨即找来火摺子把灯点上。
    “我听见动静了,你跌著没有?”
    他摇头。
    夏月突然皱起眉毛,双手捧住他的脸,凑到他面前,微怒道:“以后不许只点头摇头,『嗯啊嗯』的,要说话,就算你觉得很辛苦,心里万般不情愿也要说话。不然我和娘的心血不都白费了?娘泉下有知也会生气,明白吗?”
    他还是习惯性地开始点头,头刚刚一低下去便知道自己又错了,心虚地抬眼,正好碰上夏月无奈的目光。
    四眼相对,两个人一起笑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