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多福离开后,霄帝这才看向北软软,一脸疑惑,“你这是发现什么了?”
景亲王和寧亲王同样不解,没看懂北软软怎么对食盒感兴趣了。
北软软轻笑道,“不急,等人来了,我问过话,再解释给你们听。”
很快,御膳房掌事太监来了。
不仅来了,还带了个帐本来。
北软软不动声色问了几个问题,重点是帐本上登记的信息,查看食盒的製作材料和工匠。
果然,这些铁梨木,都是来自南方的一个小村庄。
羊皮卷上的那个特殊符號,其实是铁梨木苞的模样。
一开始北软软没能想起来,直到看见食盒上描绘的纹,这才反应过来。
让御膳房掌事退下后,霄帝、景亲王、寧亲王这兄弟的目光都落在北软软的身上,都是在等她给大家解惑。
北软软整理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才看向在场的另外三人。
“羊皮卷上那个符號,是铁梨木苞的图样。”
“前段时间,我看了不少杂书。”
“先问你们一个问题,听过赤朝吗?”
霄帝怔了一下,第一时间回答道,“赤朝,那不是前朝覆灭的朝代吗?”
“我朝是取代了前朝,才有今天的。”
北软软点头,“没错,据其中一本杂书写的宫中秘闻。”
“赤朝最后一个皇帝,叫焱(yàn)帝。他最宠爱的皇后,出自玉氏一族。”
“当时的玉皇后,是南方出生的士族贵女,有著“南玉才女”的称號。”
“而玉皇后喜欢的就是铁梨木,故此,她的嫁妆那些山林,种植的全是铁梨木。”
“焱帝知道后,掏空国库也要买走玉皇后种植的铁梨木,只为博得佳人一笑。”
“焱帝的做法,追其根本,与幽王为宠妃褒姒,做出烽火戏诸侯的事,其实没什么区別。”
“国库被焱帝掏空,前朝,咳,也就是玄朝的元光帝。”
“他本就野心勃勃,机会难得,自然伺机而动,这才覆灭赤朝。”
景亲王和寧亲王在旁点了点头,安静的听著。
北软软缓了缓,接著说道,“当时焱帝购买太多铁梨木,因此把宫里能用木头代替的,都使用了铁梨木。”
“比如,现在宫里的太庙,就是用的铁梨木。”
“方才我也查看了一下御膳房的食盒,用的也是铁梨木。”
这话一出,霄帝乍舌,一脸不敢置信,“提膳用的食盒,用铁梨木?”
“焱帝……真是暴殄天物!”
其实他更想吐槽,焱帝是败家子啊!
这明明是做战舰的顶尖材料,结果被焱帝拿来做这些玩意。
幸好这不是自家儿子,否则霄帝肯定会让这孩子知道屁股开的滋味!
景亲王抽了抽嘴角,“真有钱。”
寧亲王眨了眨眼,“焱帝最后结局是自刎,那玉皇后呢?”
他不在乎焱帝的死活,却想到那个被焱帝放在心尖上的玉皇后。
北软软轻笑出声,“你问到重点了。”
“玉皇后的下场,传言中有两个。”
“一,她把自己的財物藏匿了,然后跟著焱帝一起赴死。”
“二,隱姓埋名,悄悄带著儿子出海逃命了。”
霄帝:“……”
出海这个消息,他还真没听说过。
寧亲王听得一脸激动,“你是打哪知道这些消息的?”
“我们三兄弟在宫里这么多年,都没你知道的多啊!”
北软软晃了晃手中的番邦游记,然后递了过去,“看看吧!”
“这本书的作者,他喜欢游歷番邦。”
“在澜沧国的那里,他提到玉氏族人。”
寧亲王瞪大双眼,连忙接过,仔细翻看,还有提到玉氏族人啊。
寧亲王大咧咧的念道,“澜沧国的王城,是万象城,玉氏一族是当地贵族之一。”
“其现任少族长玉星燎,是国王亲外孙,文武双全,深受国王倚重和信任。”
霄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玉星燎?”
“这名字是取自星火燎原吧,没猜错的话,他拥有赤朝皇室血脉。”
“若真如此,澜沧国不得不防啊。”
“澜沧国的北面,就是我朝。”
景亲王皱著眉头,“嘉元,这些信息和羊皮卷有什么关係?”
北软软还没有说话,霄帝已经猜出来了,他接过话茬,“她在猜测,关於玉皇后的那两个传闻,都是真的。”
寧亲王摸了摸下巴,“是指藏匿財物和出海逃命吗?”
北软软浅笑,和聪明人谈话,就是轻鬆。
她接著说道,“羊皮卷的地图,画的是哪里,一时间我们都没有头绪,但也不算完全陷入绝境之中。”
“元光帝造反的时候,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便取而代之。”
“这么短的时间內,玉皇后根本没有办法带著大量財物离开。”
“羊皮卷上的地图,大胆推测,是她藏匿財物的地图。”
“换句话来说,这是一张藏宝图。”
霄帝:“……”
景亲王:“……”
寧亲王:“……”
真刺激!
这是要他们去挖玉皇后藏起来的財物啊!
霄帝当机立断,“这事,就交给你吧!嘉元!”
北软软笑眯眯的提醒道,“如果,御膳房里的奴才里,还有赤朝余孽呢?”
“这事交给我办的话,只会打草惊蛇。”
“毕竟,我今天刚找御膳房掌事问过话。”
霄帝被这一提醒,脸色都黑了,他还真没想过这事。
其实,已经隔了这么久,他也不敢保证宫里没有前朝余孽。
毕竟太监和宫女年纪大的时候,都会在宫里收养义子或义女。
这么一来,有了恩情,自然会为其卖命。
这是宫里的潜规则,就算霄帝是皇帝,他也无法阻止这样的事发生。
“皇上还是找个在南方任职的官员,交代这个官员,让他带人亲自去一趟原玉皇后的家乡一趟。”
“最好把当地的舆图画出来,这样我们才能根据画出来的舆图,和羊皮卷比对查看。”
“才能找到藏宝的真实位置!”
景亲王中实话实说,“嘉元的提议,臣赞同。”
寧亲王也同样点头,“臣弟附议。”
霄帝嘆了一口气,“那你们两个说说看,南方官员,谁能胜任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