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给阿爷的刺激
许青山沉声道:“你带我去。”
带他去哪儿,去得安堂拆吴叔的台,还是带去名义上的月楼。
许哲异的看著许青山,去了一趟陇西,他胆儿这么肥了。
“吴叔不住铁匠铺,他现在成了亲,住吴小芸家。”
许青山的悲伤来得快,去得也快。
“他们?”他只觉得不可思议,吴嫂怎么能看上吴勇这货!
许哲不打算告诉许青山真相,吴勇对著府兵们吹的牛皮,要是破了,脸皮都將丟尽。
他好不容易和吴叔缓和了关係,这个雷,他绝对不会主动引爆。
许青山倒是一个合適的人选,就算兄弟反目,半夜手腕就能解决。
“吴叔和吴婶成亲了,就这么个事,阿爷以为什么?”
许哲差点忘记,许青山惯会瞎想,如果不是李柔阻止他,都打算给自己立一个衣冠冢。
好傢伙,他刚刚的表情,是打算给吴叔上坟啊,不愧是好兄弟。
许青山黑脸,他以为吴勇噶了,“这是好事啊,你为什么要让我挺住?”
他早就劝吴勇娶个娘子,吴勇听劝,他只会感到高兴。
许哲低声道:“吴婶有孕了。”
昊叔是不是风流浪子,与他同床共枕的昊婶比许哲清楚得多。
假成亲到最后,变成了真成亲,饮食男女,大都把持不住。
后世租个女友带回家骗父母,都有忍不住滚床单的,何况天天晚上睡一张床,
就算是石头,在一床被子里,也给捂热了、变软了。吴叔是个有本事的,这不,孩子都有了。
不得不说,吴勇这个人是可靠的,对吴家母女十分关爱,俘获了吴婶的欢心。
许青山愣住了,他確实应该挺住,他忽然想起来,李柔和吴嫂关係不错,她只怕受了刺激。
他想到接下来的日子,忍不住有点哆嗦。
他一把抓住许哲的手,“过几天我需要补习,你不能一直待在周家。”
许哲古怪的看著许青山,“阿爷,您回家不进屋看一看吗?”
这毛毛躁躁的性子,不知道跟谁学的。家里多了两间臥房,现在一人一间,谁都別嫌弃谁。
“你把马既整没了,问我为什么不进屋?”许青山有些適应不了变化,这次是马儿无家可归,
下次是不是轮到自己,
他看了一下校场,这里变成了马场,府兵的马都拴在此处,心里不由得平衡了些。
一个人过得苦很惨,但家家户户都苦,也就没那么惨了。惨,全都是比出来的。
许哲道:“您回家去看看,我先招待程伯伯,您晚饭的时候再去驛站。”
许青山虽然很想回家,但有所警觉,如果让许哲一个人接触他们,还不知整出什么离谱的事情。
“我一个当家主人,不陪著客人,像什么话?”
刨木屑的大虎抬起头来,心道,三叔对自己的身份没有清晰的认知。
就算阿哲没来的时候,他都只是名义上的当家男人,家里都是三婶做主。现在,名义都算不上。
村里人谁不知道,阿哲安排工作,三婶负责配合。三叔要是当家男人,一走半年,家里非垮了不成。
实际上,青山村的日子,反而越来越好。
许哲嘆了口气,阿爷回家跟阿娘柔情蜜意,你儂我儂的,有什么不好。
他非要在这里找刺激,许哲也没有办法,工作得安排著走,客人还等著吃晚饭。
许哲从木匠铺取了牌子,写下:许村长购买大公鸡二十只,急急急;招聘临时皰厨帮手两名,
急急急,请前往驛站。
写完后,他將牌子掛在木匠铺的外墙上,
许青山木然的看著这块板子,他认识一些字,连起来大概知道意思,但不知道牌子的作用。
“这又是什么东西?”
许哲道:“公告板,谁家有需求,就写在上面。谁愿意干活,就去协商。”
村里人收完小麦后,累得够呛。府兵没回来,如果不请人收割粟米,烂在地里,损失更大。
许哲便想了这个法子,谁家有需求,就写下来,有点招聘gg的意思。
许家做出了表率,王二做出了响应。王二是真能吃苦,白天在许家收粟米,放工后,又回家收,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活计,王二连摸鱼的爱好都戒了,真是不容易。
其实许家並不缺人,有了大虎的加入,算是补足了许青山的空缺。
许哲招聘王二,给村里做了一个示范,也给家里人减轻了些负担,其后郭家、孙家等都开始僱人。
婶子们忽然发现,僱人干活,效率反而更高,村里的秋收就这么顺利的完成。
倒是王家村的汉子累得不行,但有钱赚,还是很开心的。
多亏了青山村的活计,他们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不少人拿著铜板,来青山村买绢帛,鸡蛋,针线等物资。
哪里领钱,哪里,就这么循环起来。
许村长的公告牌,王村的人很少接到,因为村里人总会抢著接了。
大虎问道:“村长,付铜钱,还是工分?”
许哲想了想,“公鸡付铜钱,帮厨半个工分。”
这又超出了许青山的认知,“有什么区別?”
大虎解释道:“如果是工分的话,村里人会抢著干;如果是铜钱,他们会考虑,而王村的人会抢著干。”
这么一比较,王村的人才是好劳模,青山村的人有些挑剔。
当初可是有人说了,许哲弄的破工分谁稀罕,迴旋鏢打得脸疼。
许青山抽了抽嘴角,“为什么?”
大虎指了指库房,“工分在村库里买东西打八折,村里人把工分捏得紧紧的。”
许青山懂了,故意抬高工分的价值,“你这不是什么高明的法子。”
是不高明,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以利诱人,效果出奇的好。
后世那些大爷大妈,整天抱著个手机,刷一刷、摇一摇、碰一碰、拼一拼,还不是因为三瓜两枣。
减价打折,引得人们趋之若鶩,都是同样的道理。
许哲已经开始对工分进行收紧,不轻易发。只要库房里的东西足够多,工分就不会贬值。
“法子高不高明无所谓,好用就行。”
许青山不大相信,“久別重逢,谁稀罕你这半个工分。”
许哲没有爭辩,事实胜於雄辩,许青山离开村子太久,跟不上婶子们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