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秋英,你让我吃了一辈子猪食(小品已改,可以重新观看)
李有思一下子接下来两个任务。
这两个任务对於他来说都不算困难,毕竟字数也不多几万字就能够解决了。
过了几天,天气炎热。
李有思最先写完的是总政文化部的任务。
几千字的稿子完成了之后,李有思带著稿子直接去了总政文化部,將稿子递给了王传洪。
看到了李有思递过来的新稿子,王传洪其实第一时间也是稍微有些懵逼:
“你这是小品剧本?”
小品这个形式虽然是慢慢衍生出来的,但是第一个带入大眾视野的还是陈佩斯《吃麵条》,无实物表演的经典作品。
因为那一届观眾反响实在是不错,后世基本就成为了常驻春晚的嘉宾,小品这么进入大眾视野。
“对,这是我前两天下军区採风获得的灵感,您看看?”
王传洪看向了剧本。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军人在退伍之后,然后回到了干休所里面,他和老军长还有小媳妇之间发生的一些矛盾,起初对於退役生活也不满意,后面渐渐適应了这种生活。
有搞笑有心酸。
王传洪看著剧本,忍不住把里面的最经典的台词都念了出来:
“你是让我吃饭还是让我吃猪食啊!刘秋英我告诉你,打今儿起,我不吃了!”
“咋的,你虐待我一辈子了,我现在觉醒了,我不受这个虐待了。”
王传洪盯著剧本大笑:“这个题材好,没有聚焦於这些返乡回家的同志们的那种心酸,而是换个角度写他们回家的家庭,通过家庭的矛盾来转移注意力!让他们学会回归家庭!”
看完剧本,王传洪又看向了李有思,点点头:“这个题材真不错。你怎么想到的?”
李有思微微一笑:“就是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想起来了,就是想要和大家写个不一样的。也算是劝慰劝慰大家!”
王传洪点点头:“那这个小品写得好,我印刷几份,过几天直接投过去八一製片厂,总政话剧团也投一份过去,看看他们怎么说。”
“我知道了。”
李有思拍拍屁股走人,这个剧本的事情差不多就这么完了,接下来就是等下面的通知了。
现在已经是六月中旬了。
距离《追风箏的人》登陆美丽国的大陆已经快两个月的时间了,不知道稿费如何,长青书局的稿费是比较准时的,它们统一是一个月的十五號会打稿费到帐户上面。
李有思骑著自行车,没多久就来到了邮局。
排队等待,终於是见到了自己的帐户。
李有思的帐户里面多出来了很多个零一—793300.00
《追风箏的人》在美丽国是售价五美元,前一百万册给李有思是百分之八的版税,减去李有思本来就拥有的十多万资產,差不多版税给他赚了六十万的人民幣。
换算一下其实才二十万的美元,也就差不多是五十万册的销量。
两个月在美利坚能够拿下来五十万册的销量算是十分不错了,毕竟现在中美又美好了,自己也算是通过文学促进两国沟通了。
难怪说版税制度算是养活了一大批作家,出版社扣出来了一点钱真够养活李有思了,特別是美丽国一本书卖十五块,相当於国內五六本书了国家鼓励侨匯,专门设立了侨匯券制度,虽然给李有思的美元兑换成为了软妹幣,但是六十万的华侨卷真的不是赖的骑著自行车,李有思顿时觉得底下的车子一点都不给力了。
两百块的自行车已经配不上他八十万的身价了,早该换一辆了,这个年代最讽的其实是在街上狂飆的摩托车战士。
於是他拿著华侨券直接去了华侨商店。
前几年进入华侨商店的时候,需要身份证明是华侨,这几年只需要你持有华侨卷就能够进入了。
他直接去了摩托车的柜檯。
华侨商店的服务员见到李有思之后就走了过来。
“先生,需要看看车子吗?”
现在提摩托车、自行车也叫提车。
李有思走过看了一眼,这里有很多摩托车,幸福和嘉陵,就这两个品牌是国內的。剩下的就是日本的牌子,四大摩托车厂本田、山叶、川崎、铃木。
“这些车大概多少钱?”
“幸福的牌子是一千六。川崎和山叶差不多是三千五这一辆本田是三千七百块·..”
国內的牌子便宜一些,日本的摩托车牌就贵很多。
四大摩托车牌感觉是无数人的梦想和回忆了。
本田的汽车不屑一顾,但是摩托车还是得试试。
“就这个本田的摩托车是最贵的?”李有思带著疑问。
“对,这是新款的hondagl500,这是gl400。前者是3700,后者是3500元。”她领著李有思走到了两辆本田的模型前面,(前者是400,后者是500)
“400是纵置水冷四衝程v型双缸,396cc排量,电晶体点火。500是四衝程纵置80°v型双缸,排量496.8cc。”
李有思思考了一会儿,500好丑,400感觉帅一点。
“给我提一辆g1400。”
“一共是三千五百,需要侨卷。”服务员看了一眼李有思。
很快李有思是掏钱和卷子。
“我要一辆红色的。”
进了屋子,李有思看到了红色的hondagl400,看著就十分帅气:“我家住在南锣鼓巷,麻烦你们了!”
“好的,我们记著呢!”
然后李有思先是骑著自行车去了车管所。
摩托车作为新兴交通工具,驾驶许可制度还不完善。车管部门发放摩托车驾照的管理相对宽鬆,最早甚至填表就能拿到驾照,后来在一些乡镇设立考点,很多时候填表交钱走个流程便可领证,所以真正主动去考取摩托车驾照的人少之又少。
交了钱,在教练面前开著幸福牌的摩托车转了两圈,毕竟李有思是一个守法公民,必须要考证再拿证,怎么能直接拿看证明离开了?
教练拿著证走了过来:
“登记一下就把摩托车证明领走吧。”
下午回到了自己家里。
摩托车也送上门了。
打开木板包箱。
露出来红色的车身~
哇~
八一电影製片厂。
“有个新的小品投了过来,总政李有思的。”拿著李有思的稿子的人叫做翟俊杰。76
年就被调入了八一製片厂。
今年与同事合作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这是祖国大陆第一部表现国民d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
后世成为了第四代导演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王愿坚回头:“我看看。”
他原本是作家在《解放军文艺》工作,后面就被调入了八一製片厂当作编剧。比较知名的作品,是在高中课本上面出现的《党费》。
“《军號嘹亮》?故事內容写的是裁军吧?”
瞄了一眼,王愿坚大概清楚李有思写的是啥了。
“这个小品讲述了一位退伍军人不乐观面对生活,和家里人以及各种老兵相处发生的搞笑场面。它笔下的退伍军人,都是比较乐观的精神面貌,对於裁军的宣传很不错啊!”
翟俊杰確实有点意见:“我感觉写得有点深,有点爭议,这才回家就开始闹绝食离婚,会不会是有点讽刺意味?”
《军队嗪亮》是一个长篇的军旅题材电视剧,最后面那一段才讲的是退休生活,这个电视剧应该有不少人看过。
李有思把后面那一段他们夫妻两人因为退伍產生了矛盾的片段裁剪了出来,退休之后的高大山十分鬱闷,然后因为媳妇的饭难吃开始吵架,最后领导劝和就是大致故事內容,李有思还写了几个搞笑元素拼接了上面。
“你纯纯是想多了。我感觉在这种喜剧能够让退伍军人了解自己的使命,而且就和小品里面写得一样,退伍之后也有很好的安排,没必要一直忧心,要加油打气向前看,这多积极向上?”
“嗯,收不收?”
“下午开个小会儿討论一下。”
下午,八一製片厂文学部会议室。
宋绍明把印刷好的小品分发了下去。
“大家討论一下,这个小品適合进行排练吗?”
文学部的几个编剧一人拿了一份稿子,稿子一共就才两千多字,看的无比的快。
很快就有人发言了:“写的是大裁军的背景故事,感觉可以去军队演出。”
“有搞笑元素,也有一定的深思和理解,可以过审。”
李有思的名声在总政下面都很广了,创作了不少的小说,其中《我的团长的团》和《军中绿》两个作品,在军队里面十分有名气。
基本上很多部队子弟都知道有这么一位总政的作家,他写得小品作品,自然受到了八一製片厂的欢迎。
“再看看其他的吧,这个小品的长度差不多能够设计十多分钟,你们觉得呢?”王愿坚问道。
“小品十分钟已经够了,就是看看这个小品是谁来演出了!”
翟俊杰问了一句:“陈佩斯和朱时茂还有时间吗?这刚刚好又是一个二人转,適合他们两个老搭档!最好找一个有影响力的女同志,你们都有什么意见没有?”
“最近没什么作品了。不过他们两个时常要下军区去演出。”
“先推去製片厂的的导演哪里,然后看看能选哪些演员吧。”
111
南锣鼓巷。
翟俊杰到了四合院,敲敲门才走进去:“李有思同志在家吗?”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李有思家里面的那一台红色的本田摩托车。
翟俊杰还站在门口。
就发现旁边走过来一个人。
这个人是刘芳,简单来说,她是总政话剧团的编剧,手里面也同样拿著一个剧本,就站在门口等待著:“你来干什么?”
“你来干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
这时候李有思才走出来,看了两人的军装:“两位同志快进来吧。”
两人跟著进屋坐下,李有思给两人都倒了一杯茶。
互相自我介绍了一下,李有思才摸摸脑袋:“您是八一製片厂文化部的?”
“您是总政话剧团文化部的?”
“对,你写得小品剧本很不错,八一製片厂决定要排练,过几日下军区表演。”翟俊杰说道。
同样的,刘芳也是丝毫都不鬆口:“总政话剧团也十分欣赏您的作品,希望你能够把小品作品给总政话剧团。”
李有思摸摸下巴,没想到两个文化部的编剧同时来人了,王传洪原本投稿多个部门是因为觉得不知道哪一个地方能够通过审核的。
“哪个你们不能一起表演吗?”
“小品这东西,大家都表演就没意思了。毕竟演多了,都无聊了。”翟俊杰说道。
“对,李同志,你选一个吧。”
李有思谁也不想得罪,问道:“非要我选一个吗?”
“嗯。”两人同时点头。
李有思立马说道:“那我要让陈佩斯表演我的小品。你们都能做到这个条件的吗?”
陈佩斯其实是星二代,他父亲是北平电影製片厂的演员,但是陈佩斯其实学歷挺高,比主角高,人家是中戏正经大学毕业。然后《瞧这一家子》火了,才进入的春晚。
相比之下,朱时茂是先参军,然后在话剧团里面表演,一次有机会和陈佩斯表演。
两个人都是因为在春晚的表演火遍了全国,然后被八一製片厂收编了。
国內几大製片厂,唯有八一製片厂的財力最大,毕竟人家和央视一样,是中央生养的。
李有思这话说得比较委婉了,他在两个文化部手下最后选择了八一製片厂。
“哈哈,期待接下来的合作,李同志!”
翟俊杰立马和李有思握手,然后看了一眼刘芳:“抱歉,你们话剧团没有陈佩斯,也没有朱时茂!剧本我们先收下来了。”
刘芳无奈,转头离开了。
翟俊杰接下来和李有思谈剧本的工作。
“其实陈佩斯和朱时茂比起来我更加能够理解剧本吧?我感觉他们两人都很有业剧天赋。”
翟俊杰点点头:“朱时茂和陈佩斯第一眼看斗剧本的时候,都是咬定了要排这个剧本的。等著首演的时候,我们通知您!”
“好的。”
(上一章写採风,给我审核了,不知道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