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章 《天下第一楼》首演
    第133章 《天下第一楼》首演
    五月五號。
    北平人民艺术戏剧院的大厅贴上来了一张写的海报一一蓝天野、于是之合演,李有思编写剧本的新作品一一《天下第一楼》即將在十號上演。
    这真是一个大消息!
    来到人艺买票的人看到了报纸:“蓝天野和于是之合作?”
    80年代,蓝天野几乎是融入了幕后,和于是之一样开始在转行执导新话剧,所以第一时间看见两人的新剧,对於很多人都无比震惊的。
    《茶馆》的名声让两人几乎成为话剧界两座绕不过的常青树。
    “《天下第一楼》?这名字霸气!同志给我来一张票。”
    “我也要。”
    人艺的售票员说道:“抱歉,这票要等到明天早上九点才开售!”
    不过半小时,人艺的大厅海报前面无数的人围观这一个新的话剧报纸,不仅仅是两位老戏骨合拍,关键是当火的作家李有思写得剧本,这更加让这些人好奇了。
    这么多人挠破脑袋,但是就是买不到票。
    《天下第一楼》首映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话剧的圈子。
    第二天早上。
    闻风而来的学生、工人都站在了话剧院门口排队。
    有的是守了一夜的,有的则是早早起床的。还没等到八点,排队等票的观眾能从剧场门口绕到胡同口,等著售票开始,整个队伍变得更加的长了。
    人艺连忙派去了十多个安保。来到了门口和队伍开始维护秩序。
    “抱歉同志,一人限购四张票。”
    一些热门话剧演出,为了让更多观眾有机会购票,为了防止有人大量购票后倒票,会对购票数量进行限制。个人购票每人限购4张,团体购票限购20张。
    “那给我拿四张!”
    “我也要四张。”
    “一共是八块。”
    一时之间在售票无数。
    “没票了?真没票了?”一个带著眼镜看样子有些文化的男人,双手压在售票处的台子上面问。
    “早没了中午就没了。”售票员说道。
    第一天起售,到了下午一二点,首映的票全部售光。
    如果是后世的网络购票可能几秒钟就空了,五小时卖完是因为排队需要时间。
    於是排著队伍的几十个人离开,下午又有几个人过来询问话剧票,无一都是空手而归。
    近几年,话剧、电影、小说都是黄金时代,就只有这么多娱乐形式,话剧票基本都是一票难求,但是今天这么困难的求票难度倒是少见。
    北平的深胡同里面。
    这里算是北平的小黑市,你找不到的禁书、南方的碟片、日本的电影、各种电器的票;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当然就是价格比较贵。
    黄牛的歷史果然很早就有了。
    “同志,人艺的话剧票还有吗?”那名有文化的眼镜男跑过来问。
    前面的男人手里捏著几张票,旁边站著几个壮硕的兄弟,他吐口烟:“有几张,十块钱一张!需要吗?”
    “十块钱?你这都翻了五倍了吧?”
    “我昨天晚上就守在人艺的门口了,全家四口一起抢的票,你要是不买別耽误,后面还有人呢!”
    “我买。”男人咬咬牙掏出来一张大团结,然后拿著票离开了。
    因为《天下第一楼》的阵容实在是豪华,所以一下子,这票炒到了原价的五倍。
    这部话剧首映前就有这么大的轰动,如果没有足够震撼,恐怕对不起戏迷的期待—
    五月十號。
    李有思刷牙洗脸,换了一身乾净的中山装,今天不是约会,但是胜似约会啊下午,跑去了人艺的门口。
    人艺剧场座位有限,首演场次本就稀缺,加上剧目口碑发酵,大量没买到票的观眾只能守在剧场外等退票。尤其话剧开演前半小时到十分钟,是退票高峰一一有些观眾临时有事来不了,会把票转卖给等在门口的人,这在现在是热门剧目常见的景象。
    而《天下第一楼》的场面比以前的大很多了。
    这一天,剧场外的等退票队伍能从首都剧场门口沿著王府井大街排到东厂胡同口,有人带著小马扎提前两小时就来等,甚至有外地观眾揣著乾粮守著,就为求一张入场券。
    李有思从人群当中挤到最前面,见到一个人左右摇,神色慌张,就差著把我是黄牛的字样写在脸上了。
    “同志,你这票多少钱?”李有思问道。
    “五十块!最后一张了!再抢就没地方了!!”
    “???”李有思满脸问號,早知道票不给李拓他们了,自己卖出去又能赚一百多。
    而且自己这可是最好的前排票!想抢都抢不到,只有人艺內部才能得到呢!!!
    “你需要吗?”
    “同志给我,我要了。”一个穿著中山装,一副有钱人的模样的男人跑过来,给了五十块,拿著票就进去了。
    李有思感嘆:“阔气。”
    黄牛不慌不忙拿出来第二张票:“你还要吗?便宜给你,四十。”
    .....
    李有思立马溜了。
    走过去,见到梁左和王朔站一起,旁边是阿诚和李拓。
    这四人是李有思给的票。
    本来王朔这小子的票是韩少功的,但是寻根四人组被拆散了,现在只能给王朔这流氓了。
    梁左和王朔现在属於小迷弟阶段,而阿诚和李拓就是大佬了。
    阿诚比起来王朔成名早一些,王朔以前就不止一次吹捧过阿诚:“要追星我就追阿诚。”
    只能说不同人眼中的作家是不一样的,王朔就喜欢阿诚这种性子的作家。所以有一搭没一搭和阿诚搭话。
    “李老,你来了!”梁左给李有思打了个招呼。
    “走吧,你们四个还等著啊!先进去。”
    四人进了会场观眾席分为上下两层,一层20排,二层6排。
    几人直接去了一层的第五排,这里可以直接俯瞰全局,但是也不至於隔戏台太远。位置算是最好的。
    阿诚问:“哎呀!这位置好,是內部票吧。”
    李拓说:“那废话,有思是编剧。”
    “你写的剧本?”
    “嗯。”
    阿诚摸摸脑袋:“几天没见,你又搞了新把戏。”
    不过他见怪不怪了。
    梁左夸道:“李老的实力越来越牛了,在排练的时候,于是之老人家都要听他的,蓝老也要请问他意见.”
    “曹禺先生都双手一拍,直夸李老剧本写得好!!”
    典型断章取义!这个梁左。
    但是说得甚是好听,李有思越来越喜欢了,难怪王朔要收冯小刚,有时候这么一个人在旁边,心情確实不错。
    “也就是和他们聊聊意见。”
    王朔一听,李有思越来越会装了!!
    几人閒聊几句,,礼堂內的气氛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目不转晴盯著那一块大红布,灯光一黑话剧要开大幕了!!!
    首先是嗩吶、锣鼓齐响!
    一边打开幕布,一个沉稳的声音开始向全场渲染环境:
    “正阳门(又称前门)外,堪称『天子脚下”,人口稠密,市井繁华,京师之精华尽在於此。店铺、茶楼、戏院、摊位鳞次櫛比。白天人群熙来攘往,入夜灯火辉煌,歷经五百年繁盛不衰。就在正阳门外,俗称前门大街的东边市房后面,有一条胡同,叫肉市—.—.
    肉市口的小胡同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饭馆子,每家饭馆子都有独特的风味佳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声噪京城的烧鸭子,老字號“福聚德”,门脸就坐落在肉市口里。”
    幕布打开。
    正是『福聚德』的舞台。
    “福聚德”居中,“鸡鸭店”在右,“老炉铺”在左,而“福聚德”的金字匾额在顶光下泛著沉实的光,匾额下悬著两串红灯笼,穗子垂得正好扫过柜檯的红木边缘。
    前厅左侧,两只硕大的木盆静静安放,盆边围坐的徒弟们个个手疾眼快,正麻利地褪去鸭毛。
    墙根处,一排木架整齐排列,架上悬掛著开好生的鸭胚一一每一只都被仔细吹足了气,均匀抹上色,瞧那模样,肥嫩白生,透著十足的壮实。
    前厅右侧,便是福聚德那座百年烤炉。红砖砌就的炉身直抵地面。炉口两侧,一副对联赫然在目:金炉不断千年火,银鉤常吊百味鲜。
    一个伙计急匆匆跑出来,大喊了一声:“三座的鸭子出炉嘞!!!”
    接看其他的演员鱼贯而出,顿时舞台热闹起来。
    全场一片寂静,这舞台太用心了,那鸭子似乎是真的!感觉真能闻到香味”
    (网上找的88版本的视频,感觉应该是这个)
    等著于是之的卢孟实一出场!还没说台词。
    下面就一片叫好:“好!”
    “好!”
    于是之没有受到影响,他戴著黑色假髮,化了妆看不出来皱纹,腰用力顶著,似乎真是一个壮年男人。
    卢孟实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把手一伸,呷了一口茶水。喝著,头也不抬:
    “谁让他进来的?”
    克五反而凑上来:“卢掌柜的,不用说你这儿了,就是王爷贝勒府,我也隨便串胡同。我闻出来了,你后院有烟土!”
    卢孟实:“赶走!”
    克五:“送我只鸭子咱们了事,要不然”
    修鼎新(蓝天野)低声:“五爷,快走吧。”
    两位最受欢迎的演员现在已经上场,没等演完,下面就一篇叫好:“好!”
    討论声此起彼伏,但是都不大!大多人还是在认真看戏:“於老果然厉害。”
    “多少年没见两人同台了!”
    “配角也认了。”
    “这功力健在,我想念老人家的王利发了!”
    “现在没有王利发了,也有卢孟实!这个卢孟实也是一个狠厉角色!”
    《天下第一楼》是三幕戏。第一幕的內容比较简单。
    中秋前后,福聚德前厅后厨一片忙碌,徒弟们埋头褪鸭毛。
    掌柜卢孟实精明干练,一边盯著烤鸭品质,一边应对各方琐事一一既要安抚挑剔的老主顾,又要调解伙计间的摩擦。
    此时,老字號的危机初现,对门的“瑞蚨祥”烤鸭生意暗中使绊,店內股东二少爷游手好閒、频频要钱,堂头常贵虽忠心却也是有心无力。
    卢孟实试图力挽狂澜,既要维持门面的红火,又要应对內忧外患。
    “晴晴喷。”就算是王朔这个刺头,看完这一幕,都不禁回头看了李有思一眼:“用心!!这剧—確实不一般!”
    李拓点头:“有思出手,基本都是精品!”
    第一幕结束的十分钟休息时间。
    下面討论的声音更加大了。
    “这剧有点像是《茶馆》,但是也压不住的好,第一幕的精心程度比上次的《小井胡同》还要优秀啊!”
    “根本不是一个层次,这剧本是李有思写得啊!不一般—”
    “別吵,別吵。马上要开始第二幕了!”
    “叮叮叮噹噹当。”
    锣鼓的声音一响起来。
    所有人都似乎十分懂事的停止了討论的声音。
    目不转睛看向了第二幕的剧情。
    舞台上,福聚德三间门脸上面起来了一座高楼,楼下还是原本的模样,不过多了一个楼梯,算是福聚德兴盛了。
    此时距第一幕已过三年。卢孟实的努力下面的福聚德步入鼎盛,新楼落成气派非凡,凭藉改良的菜式,新的规矩,还有罗大头常贵的帮忙,生意红透京师。
    而且他与玉雏儿渐生情,事业爱情似皆顺遂。
    不过危机没有结束,股东二少爷变本加厉索要钱財,罗大头因自尊与卢孟实起衝突,对门商號持续倾轧,更有官场势力藉机刁难。
    卢孟实內外周旋,却难阻裂痕扩大,昔日繁华里已藏衰败之兆。
    很快,第三幕中,时间已距第二幕过去八年。此时的“福聚德”表面上依旧声名远扬,但实际上已被东家的两位少爷挥霍得外强中乾。
    两位少掌柜听信流言,与卢孟实爭夺东主財权,逼迫卢孟实负气离去,他多年来倾注心血的事业就此中断。
    临离开之前,他托玉姑娘留给东家一副硬木漆金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顿时他的无奈被一纸道明!福聚德的没落成为了定局!
    下面的观眾看到这一幕,也跟著动情,喊了一声:“別拆!!”
    “好!”
    一声从人群当中出现的好,更加的打破了寧静,所有人不约而同站起来开始给人艺的话剧鼓掌!!!
    哗啦啦!
    每一个观眾的眼中都是欢喜、激动和感动。
    有些人依旧停在原地开始回味刚刚的演出情节。
    热烈的鼓掌的声音持续了两分多钟都没有停下来。
    台上面。
    李有思在即將结束的时候,跟著几个幕后的工作者走到了台前,站在几个主演身边,接受著下面的掌声和欢呼。
    这种感觉,確实是真好!
    滋润人心!
    几十个人,一起给所有的观眾鞠躬!表达对观眾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