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4章 D183.召唤~
    第184章 d183.召唤~
    王国的召唤术-应该说,当今魔法体系里的召唤术,常被视为一种过时且不实用的法术。
    因为召唤术只適用於强大的魔物。
    这个眾所周知的缺陷,让召唤术被施法者们束之高阁,几乎没有太多的討论与研究,在眾多法术派系中从未流行过。
    並非王国的法师们不懂得召唤术的潜力。事实上,就算是大字不识的农夫,也知道振臂一呼就能叫来十几个帮手,是一种怎样强大的力量。
    试想一下,当冒险者在深入探索一座远古神灵的墓葬时,被机关困在了地底深层之中,然后四周的棺材突然砰砰砰地炸开,棺材板高高飞起,烟尘里飘出了十几个龙祭祀群转化成巫妖,侍奉古代邪龙的墮落法师。
    它们要用这些冒险者旺盛的生命力,唤醒死亡后的骨龙,然后在冒险者们身处一片绝望之中时,队里的法师忽然开始施展召唤术!
    保留了邪噁心智的龙祭祀们纷纷嘲笑他,表示就算召唤一只军队出来都是没用的。
    接著,光芒散去后,神知圣女从法阵里走了出来。
    原来是冒险者们早已预料到可能的困境,事先与教会签订了高等级的一次性召唤协议,最高级別甚至能让圣女出动!
    然后结果毫无悬念,神知圣女一拳掀翻了整个墓葬,將龙祭祀们净化成了一堆灰烬,甦醒的骨龙也被圣女拆成了零件,准备拿回去教会当成锻造材料。
    多么盪气迴肠的展开啊。
    只要掌握了召唤术,付出足够的代价,就能叫来传奇乃至超越传奇的助力,难道是法师们不想这么做吗?
    可惜的是,现实並没有这么美好。
    不要说在远离文明的险地召唤强者了,连王国引以为豪的狮鷲骑士团,也难以离开都市进行大规模的远征。
    原因很简单,狮鷲並不是吃露水就能活的史莱姆,这些魔兽要维持作战能力,需要大量的新鲜肉食,而一头狮鷲的饭量是寻常成年男子的十倍以上,为了维持它们的作战能力,补给的频率和质量缺一不可,也让大规模的调动变得困难至极。
    若是离开都市前往蛮荒,一群狮鷲在路上根本就吃不饱,还没到作战地点就会飢肠,甚至有暴动的可能。
    如果召唤术能让契约的魔物隨叫隨到,那王国军队的战斗力会立马上升好几个档次。
    但世界的法则並不会迁就人类的方便。
    “而能否召唤的重点,在於被召唤的对象是否拥有『世界的烙印”。”
    已经飞行了二十多分钟,勇者俯衝而下,落在【】。
    1.5.林地2.6.湖边3.7.山头4.8.大路9.村落10.大成功/大失败d10=d10(1)=1
    :林地这片区域儘是茂密的森林,勇者飞行了一会后,找到一处空旷的林地,轻轻落下。
    森林中有兽瞳幽幽的反光亮起,但这附近並不存在有能力敢於袭击勇者的魔物。
    距离已经足够,勇者盘腿坐下,期待又不安地等待看闪鳞蛇的召唤。
    王国並没有掌握稳定的空间传送技术,只有少部分强大的职业者掌握著空间的奥秘,而其中又以在王国黑暗面中一家独大的邪教“门教』最为擅长。
    由於猎识的帮助,勇者也体验过一次传送的感觉。
    但传送和召唤,其中又有所不同,而最基础的差別,就在於,被召唤的对象能否做到“响应”。
    就算是被称为神知的当代圣女,也不可能听到整个王国的求救声並回应。
    召唤术的前身,脱胎於古代的神降仪式,將古魔奉为神灵的法师们依靠这样的方式,祈求神的力量和帮助,而儘管现代的学者法师们还未彻底明晰其中原理,却也有了一些收穫。
    魔物天生就会吸收环境中的魔素成长,死后又会回归大地,参与进这颗星球的循环之中,学者们认为,这让那些强大的,以现代的说法就是魔王级以上的魔物,与整个世界的魔素环境,建立了某种高层次的联繫。
    这样的联繫在平时並无太多用处,但当使用仪式,对这些强大的魔物进行呼唤时,就能达成一种超越空间的连结。无论相隔多远、有多少阻碍,只要连结足够稳定,魔物就能够响应召唤,打开空间通道。
    在远古时代,这种跨越千里的降临、与隨之而来的“神罚”,足以让人类对古魔们顶礼膜拜。
    而幼时不具备魔力,长大后才成为职业者,又身处文明之中,与自然有所隔离的人类,与星球的环境循环之间相对独立,就算实力再强,能像神知圣女那样轻鬆手撕魔物之王,也难以实现这种响应。
    那么魔人呢,人类驯养的魔物呢,幼时就能无意识地吸收魔素的天赋职业者呢伴隨“世界烙印”论的提出,种种疑惑隨之而来。但由於召唤术的小眾,並没有法师能去验证这种种高难度的猜测,而对召唤术的討论也隨著其他法术的兴起,逐渐式微了。
    毕竟使用传讯法术,让支援打开空间通道传送过来,其实也能达成相同的效果,而且可行性大多了。
    所以如果是召唤白蛇那还好说,要召唤勇者,召唤一个人类,那实在是前无古人的做法。
    但对闪鳞蛇的顾虑,勇者是这么回答的。
    “魔物?那正好,我能变成魔物啊!”
    多么完美的论破,看著哑口无言的闪鳞蛇,勇者都要佩服自己的灵感了。
    而仿佛为了证实勇者的猜想一般,伴隨著夜晚的微风,这处已经彻底看不到爷爷家,也感知不到闪鳞蛇气息的林地里,若有若无的咏唱之声传入勇者耳中。
    1.8.伟大的蛇之女王·
    2.9.尊贵的七海公主·
    3.大日的不死化身4.討伐大魔的王国勇士,王授勋爵5.边境之军的圣少女·
    6.蛇之森的统治者、凤之森的缔造者7.邪魔的克星,破晓的圣女10.大成功/大失败d10=d10(2)=2
    “尊贵的七海公主,大海与汪洋的女儿—”
    席地而坐的勇者耳朵微微一动,一下站起身来。
    周围只有夜风拂过草丛与林叶的细响,没有任何人类的气息,就连哥布林的臭味都没有闻到。
    但在这寧静的环境之中,却有明確的呼唤之声在勇者的心底响起,並且越来越清晰、
    响亮。
    “成功了,我收到信號了!”她兴奋地原地步。
    儘管她如今也算聪慧过人,闪鳞蛇更是有著远超人类施法者的精灵心智,但从头开始学习和改造一个仪式法术,可不算是一件易事。
    她是术土,而闪鳞蛇是魔物,她们的施法方式从基础上就和法师截然不同,一者是本能,一者是智慧。
    勇者化身为七海巫女后,水系魔法的造诣能轻鬆逼近传奇法师,但普通状態下的她甚至用不出一个最普通的法师之手一一毕竟没学过。
    但现在,靠著自己的努力,和闪鳞蛇的帮助,她成功地,靠自己的人类之躯,完成了一个仪式魔法的改造!
    勇者不由得激动起来,不过现在还需要冷静,她得先变一而此时,闪鳞蛇的呼唤还在继续。
    “浪涛所爱的丽人、止息风暴的巫女、终將成为浩瀚之主的女王-您卑微的僕人、忠诚的侍从请求您的回应,祈求您的降临”
    伴隨著越发强烈的祈祷词,勇者面前的空间开始逐渐扭曲,如同水波一般荡漾,而勇者的表情也变得古怪起来,耳廓被红霞晕染。
    “这个咏唱是他自己想的吗,也太夸张了,过去之后得说说他。”思绪被打断的勇者郝报然地低下了头。
    咏唱声越来越大,越来越高昂,夜间的林地上疾风骤起,被扰乱的空间让勇者眼前的景色如同水波一般荡漾著。
    在勇者听来过分夸张的咏唱终於结束,而眼前的空间涟漪也终於到达顶峰,一条细微的黑色裂缝,在勇者面前出现。
    只剩下最后一步,勇者用自身的魔力去响应,扩大空间裂缝,撑起通道穿越过去,一次完美的勇者召唤仪式就成功了!
    见状,勇者回过神来,翠瞳发亮,没有犹豫,全身魔力沸腾,就要配合闪鳞蛇打开召唤通道,前往距这里半小时空中路程的木屋。
    【勇者召唤的结果(幸运4,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1.5.坠毁2.6.只是失败3.7.拋射4.8.魔力清零9.昏迷10.大成功/大失败d10=d10(7)=7
    :拋射说起来我是不是忘了什么?
    勇者將疑惑拋诸脑后,满脸笑容,一头扎进空间裂缝之中。
    而自满的苦果不到三十秒后就找上了门。
    等发现周围的空间如同凝结的泥浆那样挤压过来,让她寸步难行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
    糟糕,我忘记变身了!”
    空间的挤压自四面八方而来,要將她这个似是而非的冒牌响应者踢出隧道。
    在无法感知到上下左右的黑暗之中,勇者的魔力急速消耗著,她看不到自己现在的样子,却明白她就像一瓶被不断摇晃的水一样,全身上下都在剧烈的波动著。
    仪式的效果让她维持著最后的稳定,不至於坠入无垠的虚空之中,被拋到不知多远的陌生之地,可却再也无法往前哪怕一步。
    她想要启动兽灵变身,但往常不过数秒就能完成的人鱼化身,此刻也难以转变。
    空间传送中过於不稳定的环境,让她体內的魔力难以平復,根本做不到將自己的血肉之躯转化为以太。
    强行变身的后果难以设想,就像剧烈摇晃的水瓶被忽然打开了盖子,里面的內容物会变成漫天飞的覆水难收。
    “不行了!”
    在这危急关头,勇者能想到的办法,有,且只有一个。
    【勇者发动技能:捨身(决定勇者的拋射距离)】
    d45+d127=d45(23)+d127(43)=66
    她在此生经歷过的最大晕眩中,本能地鼓起全身的魔力,狠狠打出双拳,向左右两侧空间障壁最坚固和最脆弱的地方砸去。
    空间壁障的脆弱点应声碎裂,露出外界的陌生天空,作为召唤仪式所塑造的通道,要打开通往物质界的出口,本就十分简单。
    而壁障坚固的那面並无损坏,但虚空之中的风暴,却夹杂著勇者自己的魔力反弹而来,炸起不容抗拒的狂暴乱流,將少女向外界弹射而出。
    看著地上的法阵破碎成清水,却没有主人的一根头髮出现,闪鳞蛇错了数秒,隨即立马反应过来,紧张地衝出木屋。
    他抬起头来,只见一颗闪耀的青蓝色流星划过夜空,向著遥远的彼方而去。
    【村庄的方向】
    d36=d36(13)=13
    【拋射的方向】
    d36=d3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