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9章:造价没有上限的鯤鹏太空运输机!
    “这夸张的尾焰长度以及这一圈又一圈的马克环看起来是真他娘的帅啊。”
    有了具体的设计思路之后,李明阳的发动机製造过程直接迈入了快车道。
    虽然在其他人看来,李明阳现在可能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头绪,毕竟正式的实验一项都还没有展开呢。
    但实际上李明阳每天在自己的脑海实验室中已经忙活的如火如荼,知道了,今天第一台发动机的样品已经下线。
    李明阳正在自己的脑海实验室中忙活著发动机的测试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明阳已经习惯於使用自己的脑海实验室,至於现实中的实验室……
    那玩意儿基本上都是等李明阳在自己的脑海实验室中確认成果之后,才会搬运到现实。
    毕竟李明阳研究的东西都不是简单的玩意儿,万一出现什么实验意外所造成的后果,那都是很严重的。
    所以李明阳索性就直接在脑海实验室里面完善所有的技术好了。
    反正脑海实验室里面就算发生了再严重的事故,对於外界对於他自己的生命都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甚至连財產损失都没有。
    所以在脑海实验室里面,李明阳不仅拥有著超越外界10倍的时间流速,拥有著超乎寻常的效率。
    同时李明阳在脑海实验室中的各种设计与实验也会来的更加的大胆,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有想法却不敢验证的东西。
    在脑海实验室中,李明阳直接研究的飞起!
    用李明的话来说,他现在都快习惯爆炸之类的事故发生了,毕竟每天在脑海实验室中的实验都有著相当的风险。
    可以说三天一小爆,5天一大爆这句话完全不夸张。
    不过这样激进的实验换来的结果也是相当的喜人,至少李明阳的所有研究进度都来的相当的快。
    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在实验过程中有一些意外的收穫。
    毕竟科学这玩意儿很多时候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往往都是因为意外诞生的。
    而在脑海实验室中,李明阳在研究的过程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意外。
    毕竟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只要是符合自己的设计思路的李明阳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有那么几分的可能性。
    李明阳就会一点儿顾虑都没有的,直接在脑海实验室中验证一番。
    这一波研究搞下来,李明阳发现自己不仅已经吃透了系统奖励的震爆发动机技术,吃透了里面的各种材料与设计技术。
    甚至还在实验验证的过程中意外诞生了不少全新的產品,就比如前段时间直接给负责飞机外壳那边送过去的材料。
    就是一种全新的的航空合金,在稳固性和耐高温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现,坚固也不输於现在的顶尖合金!
    总体的性能要超越现在市面上现有的航空合金材料一大截,至少相当符合李明阳对於太空运输机的使用需求。
    可以放心大胆的频繁的往返於太空和大气层之间,而不用担心和大气造成的摩擦產生的高温。
    这种全新的合金,李明阳直接命名为鯤鹏1號合金,而运输机本身的名字李明阳也打算命名为鯤鹏。
    在神话传说中,鯤鹏本来就是个既能变成鱼又能变成鸟的玩意儿,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的体型巨大。
    完美的符合了李明阳对於自己太空运输机的要求和设计目標。
    如果硬要说这种全新的合金有什么缺点的话,可能就是造价贵了一点。
    每1t的材料成本至少是现在市面上顶级航空合金的两倍多。
    李明阳简单计算了一下,仅仅是一架运输机的机身製造,很可能就要费他超过20个小目標的资金。
    虽然在这样的设计下,最后鯤鹏运输机的完全体所需要费的数字必然是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
    但为了更优越的性能,李明阳在这些钱的时候,可是从来都不手软。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更多的钱,其实是为了以后节省更多的资金。
    虽然现在看起来造价是贵了一些,但至少可以让运输机的使用寿命大幅增长。
    让运输机的可靠性能得到成倍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建设星门空间站的目標变得更加简单。
    磨刀不砍柴工,现在把基础打的更加扎实牢固,未来自己的计划也就能够进展的更加顺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让李明阳对於自己鯤鹏运输机的造价非要总结起来的话,就只有一句话:没有上限!
    只要能把这玩意儿造出来,別说是上百个小目標的费,就算是把李明阳现在的全部身家都给投进去。
    那对於李明来说也绝对是一个相当划算的交易。
    而且里面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自己的运输机成功下线之后,就以现在世界上对於太空探索的態度来说。
    自己从此以后是绝对不会缺钱的。
    不管是上市圈一波钱,又或者是接一些关於太空任务的生意,这些都是绝佳的来钱的好路子。
    就算把这些路子都给除掉,但可不要忘了李明阳的名下还有两只下金蛋的母鸡呢。
    无非就是多等一段时间,在李明阳庞大现金流的支持下,太空事业也是必然能够发展起来的。
    一直到今天整整20个小时的脑海实验室的实验结束,发动机的运行都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虽然像这样的时长並不足以说明这款发动机的稳定性,但李明阳已经经过严格的数据测算。
    再加上整整20个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已经初步表明这款发动机还算稳定。
    至於剩下的,因为脑海实验室每天仅仅只有20个小时的时间的缘故,就算李明阳想要做到不间断的长期测试也是不可能。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时候把自己脑海中已经成熟的鯤鹏发动机的技术拿到现实中来了。
    1:1復刻一个在脑海实验室中的鯤鹏发动机,拿到现实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各样的专业测试。
    最终確定这款发动机是否可以真正运用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鯤鹏太空运输机身上。
    所以当第二天一大早,李明阳直接宣布即將进行发动机样机的组装测试的时候,几乎所有研究人员都是一脸黑人问號。
    难不成是他们穿越了时空?这不是一晚上的时间过去了,而是过去了好几年的时间?
    怎么自己睡一觉的功夫,原本一点儿头绪和风声都没有的发动机……现在突然就要开始进行组装测试了?
    他们甚至连一些最基础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都没有做吧?现在直接就跳过了所有的步骤,直接来到了结果这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