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1章 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这次知府和布政使勾结,槛车一路將王志和那布政使从锦城送往京城。
    不少人都看著呢。
    也不知道他们远在京城,为何能知道地方官吏做的这些实事。
    但一个个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哪怕是岭南,都有人宣传,说什么知府与布政使勾结,没多久就抄家了,人被关进刑部大牢,贪污的银子全都送去国库。
    还有人说,朝廷派了人在各地检查,国库亏空,皇帝正想著抄了贪官污吏的家,只要敢贪墨,只要不尽心做,都有可能被抄家。
    官员们一个个都夹紧了尾巴,谁都不敢贪墨,哪怕有比较穷的地方,百姓们捐的钱不够,还有官吏自掏腰包帮著去干。
    生怕被逮到错处。
    不仅要罢官,还要抄家,一时间人心惶惶。
    官员这边天天担心这自己的乌纱帽,百姓可爽了。
    原本县令不愿意管的案子,一个个都勤劳起来,生怕有人揪著错处不放。
    十天后,顏寧收到各地的飞鸽传书。
    她之前將王志抄家入狱,给了其他百官敲了警钟。
    在这之后,各地的书院都紧锣密鼓的做了起来。
    只有一个问题。
    这是魏武传来的信件,上面写著:
    [学堂建造一切顺利,只是有的地方找不到秀才当先生,秀才不愿意去太偏僻的地方了。]
    顏寧思索片刻,又去御书房和她爹商量了。
    此时御书房內还有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里面吵得不可开交。
    “陛下,我们工部是建造宫殿、桥樑,管水利防洪抗灾的,不是做个桌椅板凳就拿去卖的地方。”
    一旁的户部尚书也说:“国库倒也没亏空到那个程度……”
    顏泽开始耍赖:“我不管,反正我也不修园子不盖行宫,皇宫內也没什么好修补的,我们只睡乾清宫,如今也没有水利堤坝让你们修,若是不卖东西,要你们工部有什么用?”
    顏泽看向顏寧,“可是学堂又出了什么事?”
    顏寧点点头。
    顏泽道:“你先等等,我和工部尚书掰扯掰扯,开个木工厂赚钱又怎么了?”
    顏寧点点头:“对,国库不够,能赚钱的都去赚钱。”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大的小的都爱耍赖,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一个头两个大。
    户部侍郎道:“国库丰盈,还没到要工部去卖木雕赚钱。”
    顏寧给他们算了笔帐:“你说国库丰盈?修水泥路得钱,修运河也得钱,还有发展河运海运,修码头又是一笔钱,还有各地学堂,捐的钱顶多养夫子几年,之后这钱咱们不得从国库出?还有……”
    顏寧细细数了要钱的地方。
    越说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两人越头疼。
    这又是减税又是做各种工程,这钱怎么可能够用?
    户部尚书嘆气:“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更何况咱们没多少钱……”
    顏寧一本正经:“都拮据到这个成都路,工部怎么还这么要面子,这也不做那也不错,养一群閒人干嘛?”
    来了,来了。
    威胁罢官的话又来了。
    工部尚书只能听从顏泽的话,开个铺子卖各种东西,有各种木雕、桌椅板凳,还有乱七八糟的工艺品。
    解决完工部尚书后,顏泽问:“这次遇到了什么麻烦?”
    原本准备离开的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两人耳朵动了动,决定先留下来看看。
    没准遇到麻烦就能少一笔钱。
    顏寧也不避讳著这两人,反正朝臣们迟早要知道的。
    顏寧道:“我收到飞鸽传书,说有的地方穷且偏僻,没有秀才来讲课,还问能不能让童生讲课。”
    顏泽早就预料到了,“確实,有的村子在山坳里,还有路途惊险的,难怪会有人不愿意去。可若是换成童生,那些山里的孩子如何走出来?”
    顏寧嘆了口气:“所以我开始犯愁了。”
    顏寧开始绞尽脑汁的想,一定是福利不够。
    顏寧想了很久,便问:“若是给教书先生九品官,会不会能吸引一些人?”
    顏泽思索片刻,“能吧,但是力度可能不够。”
    顏寧继续想:“对老师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连续三年甲等或者乙等,按成绩可以升官。至於做什么,以后再考虑。”
    顏泽頷首:“你这法子不错,考核方法呢?”
    顏寧:“这样就得有个监督了,里长监督,老师有没有认真教,学生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有没有学生考上童生……”
    “不过这是初步想法,还得和你们商议一番。”
    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对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眼中的无奈。
    他们竟然连大山坳里的孩子都不放弃。
    也不知道该说他好心还是异想天开。
    顏寧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对她爹说:“之前咱们不是罢了很多官么,不如让他们也去,教满三年可重新参加科考。”
    顏泽眼睛都亮了,“行,就这么办!”
    倒是户部尚书和公布尚书对视一眼,两人表情都有些微妙。
    也不知道该说那些人到是幸运还是不幸。
    说幸运吧,被罢官了,说不幸吧,还能考回来。
    这两道旨意颁布下去,效果还真不错,没多久就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教书。
    前面有个升职的萝卜吊著,好地方的秀才都已经招满了,那些没抢到的,为了入朝为官,都去了偏远的地方。
    就这,还有人没抢到,只能等別人退下来再顶上去。
    *
    没几日,又传来一个好消息,京城酿酒厂的果酒都已经酿好了,才搬去酒铺就已经將所有酒售空了。
    这酒的成本並不高,约莫五十文钱,但售价不低,一罈子能卖出2-3两的银子。
    这酒不贵,妇人也能喝,京城富贵人家也多,一口气买十几二十坛。
    京城的百姓也不穷,偶尔买点果酒也是买得起。
    酒厂已经开始扩大规模,又租了两间房子酿酒。
    即便如此,依旧是供不应求。
    酒厂门口的队伍排得老长了,还有人专门替人人买酒的。
    其他五个分厂送信回来也是如此。
    这天,早朝结束后,一直和顏寧唱反调的大理寺少卿,竟然主动来找顏寧了。
    他恭维道:“殿下又长高了,今日殿下提的建议实在是好。”
    顏寧:??
    他到底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