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多谢皇后娘娘赐酒。”……
    能凭着自己的意愿,去支持或驳回某本奏折,在大半天时间里,决定一百万银两的去向,这种决策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离开御书房时,霍翎还意犹未尽。
    她问景元帝能不能将那三本折子交给她。
    “这些折子都是臣妾选出来的,臣妾也想知道它们施行后能取得怎样的结果。”
    很快,这三个衙门的长官和户部尚书一起受到了宫里的召见。
    这三个衙门顿时有种赢了头彩的感觉。
    在听说陛下要组建骑兵后,他们原本都不抱什么希望了。谁曾想,他们递上去的折子,居然真的被陛下看中了。
    但等几人进入皇宫,来到御书房后,景元帝一指身侧的霍翎:“皇后有事要寻你们。”
    几人一愣。
    皇后娘娘寻他们?
    他们与皇后娘娘可没什么交情啊。
    正面面相觑之时,霍翎拿起桌案上的三本折子,递给身后的崔弘益。
    崔弘益将各衙门的折子,一一交还给各衙门的长官。
    霍翎道:“三位大人的折子,陛下和本宫都看过了。你们回去以后,尽快做出更详尽的预算,等户
    部审查无误后,就麻烦曹尚书给他们批银子。”
    几人在官场混迹多年,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虽然皇后娘娘说,折子是由她和陛下一起看的,但陛下可说了,是皇后娘娘找他们进宫的。
    这折子是谁挑选出来的,还用想吗。
    被具体点到名的户部尚书率先出列应是。
    三个衙门的长官在犹豫片刻后,也想开了。
    不管折子是谁选出来的,受益的都是他们衙门。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出来,说一些让陛下和娘娘都不高兴的话,即将到手的几十万两银子飞了可怎么办?
    皇后娘娘能从一堆折子里,将他们的折子挑选出来,可知皇后娘娘是何等高瞻远瞩、远见卓识,他们绝不能做一个目光短浅,让自己衙门痛、其它衙门快的人啊。
    看着几人顺服的反应,霍翎侧头,朝景元帝微微一笑。
    只要利益足够,即使是最顽固的臣子,也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坐视她在朝政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等各衙门开始动工后,每月月初,几位大人都要呈上一份折子,将过去一个月做了什么事情细细道来。”
    在几人离开前,霍翎还好好交代了一番。
    这些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从她手里给出去的钱,她要看到效果。
    即使几人离宫后没有刻意声张,但这会儿各衙门的人都盯着宫里、盯着户部呢,一看那三个衙门的长官和户部尚书一起进宫,暗道不妙,纷纷想办法打探消息。
    打探着打探着,就听到了一些风声。
    许多人嘴上难免念叨几句“不合规矩”。
    但不管他们私底下如何念叨,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人敢念叨到景元帝和霍翎面前。
    霍翎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等这些人听到风声的时候,三个衙门都已经收到户部拨下来的第一笔银子。
    钱都给到位了,现在再说什么“不合规矩”,难道还想让三个衙门将到手的银子吐出去?
    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没有谁愿意去做。
    很快,众人的注意力再次被转移——在最近一次的大朝会上,景元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正式提出要组建一支骑兵。
    这个决定得到了满朝附议。
    自从先帝北伐失败后,朝堂之上,主战派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和北边的大穆开战。但是再支持主和的官员,在朝廷犹有余力的情况下,都不会拒绝多组建一支骑兵。
    景元帝将此事交给兵部,让兵部先拟定出一份章程。
    霍翎知道了前朝的决议后,也很高兴。
    对于这支骑兵,霍翎心里是有一些想法的。
    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那些滑不溜手的重臣不会轻易站队到她身后。她只能去拉拢一些中下层官员,或是拉拢一些有潜力、有才能的年轻官员。
    想要在短时间内强大自己的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大她的家族。
    在官场里,越往上走,位置就越少。
    行唐关副将的职务不能说有多高,但在武将里,霍世鸣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
    如今大燕没有战事,霍世鸣不可能从战场上获取功劳,建立功勋;也不可能动主将周嘉慕的位置,将周嘉慕取而代之。
    在朝堂格局已经稳固的情况下,想要尽可能帮助霍世鸣晋升……
    “组建骑兵”这样一个与国有利,也完全符合霍翎个人利益的想法,就顺理成章冒了出来。
    如果她能帮她爹争取到这个机会,让她爹来统领这支骑兵,霍家的实力就能更上一层楼。
    但很快,霍翎又暗暗叹了口气。
    这支骑兵的好处,她看得到,其他人也不瞎。
    虽然霍翎相信霍世鸣的能力,但一来,霍世鸣从未接触过骑兵,二来,霍世鸣在军中的资历算不上深厚。等兵部那边制定出具体章程后,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下场争抢。
    霍翎琢磨一番,也只能暂时将此事放到一边,先等兵部那边的章程出来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
    从无到有组建一支骑兵,需要牵扯到方方面面,兵部的动作不可能太快。
    几场秋雨过后,帝都一夜转凉。
    霍翎今天起得比平日略晚些,掀开被子时,被那股凉意激得一下子清醒了。
    无墨拉起床幔,为霍翎添上外衣,这才让其他宫女进来伺候霍翎梳洗。
    霍翎道:“这天变得也太快了。”
    无墨道:“可不是嘛,昨天还热得不行。到了半夜,我和尚岚她们都起来多添了一床被子。”
    霍翎问:“信送出去了吗?”
    前些天她收到了霍世鸣送来的家书,原本是打算尽快回信的,正好碰到骑兵之事,霍翎就等到前朝出了结果,才给霍世鸣回了信,在信里提及此事。
    “已经送出去了。”无墨笑问,“尚服局那边送来了新做好的衣服,娘娘一会儿要去看看吗?”
    霍翎应了声好,又吩咐道:“让尚服局那边,给咱们宫里的人都做两身秋衣。”
    一听这话,周围伺候的宫人纷纷欢喜起来。
    宫权在握,霍翎其实不需要做太多邀买人心的事情。但对她来说,不过随口吩咐一句,就能让宫人们在伺候时更尽心,惠而不费,为何不做。
    用过早膳,霍翎先去了趟偏殿,看尚服局新送来的那些衣服。
    衣服不需要试,都是按照她的尺寸量身定做的,一应料子也都是最好的,霍翎关心的还是样式合不合心意。
    正看着呢,就听外头传来请安的动静。
    霍翎放下手里的衣服,望向走进殿内的景元帝,笑问:“陛下这会儿不应该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吗?”
    景元帝道:“朕打算出一趟宫。”
    霍翎这才注意到景元帝换了一身青衣,腰间还别着一根紫箫,一身富贵闲散的打扮。
    她愣了下,立刻反应过来:“陛下要带臣妾一起出宫吗?”
    景元帝笑道:“快去换一身衣服。”
    “陛下要去哪里?”
    “你不是想见见丁景焕他们吗,朕今日正好要去一趟吏部。”
    景元帝显然是有正事要办,霍翎也没让景元帝等太久。
    她同样换了一身青色长裙,用一根发簪将头发尽数挽起,没有佩戴多余的饰品,就和景元帝一起出宫了。
    为了方便处理公事,六部衙门都被安置在同一条巷子里。
    马车驶入巷子,不时能看到身穿不同品阶官袍的官员在巷子里走动。
    这还是霍翎第一次来六部衙门。
    红墙黛瓦,翘角飞檐,六部衙门从外面看几乎一模一样,红色大门两侧都矗立着雄伟的石像。
    不过,五部衙门外面矗立的石像都是石狮子,只有户部门口,摆着两头招财的貔貅。
    霍翎打量了一番,客观评价:“六部衙门不如我想象中气派。”
    景元帝朗声一笑:“这天底下最气派的地方,你已经见识过了,当然觉得六部衙门不过尔尔。”
    景元帝出宫一事是和文盛安打过招呼的。
    文盛安早早带着左右侍郎候在门口,瞧见景元帝的马车,当即迎上前去。
    还没来得及出声请安,就先听到马车里传来景元帝爽朗的笑声。
    文盛安心头一跳,已经猜到景元帝是在和谁说话了。
    果然,马车帘子掀开,帝后相携而下。
    文盛安心下叹气,老实行礼:“陛下和娘娘亲至,真是令吏部蓬荜生辉。”
    霍翎欣赏了一番文盛安言不由衷的神情,就跟着景元帝一起走进吏部衙门。
    大燕有“官不修衙”的传统,衙门外部只是看起来不够气派,内部却显得有些破败。尤其是秋天到了,原本茂盛的花木渐渐凋零,更添一丝寥落。
    霍翎说:“原本还以为文尚书是在说客套话。”
    景元帝看向她,等待她的下文。
    霍翎说:“现在看来,陛下和本宫的到来,确实是令吏部蓬荜生辉。”
    景元帝又是一笑:“促狭。”
    心下却觉得霍翎出宫以后,表现得比平时要亢奋一些。
    文盛安抽了抽嘴角,特别想开口插一句:娘娘嫌弃吏部衙门破败,不如顺道给吏部也批一笔银两,让他们修一修衙门吧。
    一路上遇到不少吏部的官员。
    很多人都没来得及看清景元帝和霍翎的相貌,单是看见文盛安和两位侍郎在前领路作陪,就猜到了两人的身份,连忙抱着手里的东西退到一旁,低头行礼,直到帝后一行远去,才敢重新抬头,匆匆去忙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