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0章 节外生枝
    第420章 节外生枝
    李经羲拿着刚果河公司颁发的殖民授权委托状前往东桑城上任,已经是十多天后的事了,时间已经来到了1876年1月3日,一个太阳照常升起的早晨。
    看着眼前宽阔而平静流淌的河水,很难想象的出,
    十多天前打扫战场的时候,这附近的河面曾抛满了尸体,随着波浪载浮载沉,那幅情景宛如地狱一般。
    那些飘满河面的尸体顺着河水都冲进了大西洋,重新恢复原本波光粼粼的本色,仿若什么都没发生过。
    经历过这些的李经羲,几乎一夜之间成长了起来。
    他带着随从和同样前往东桑城赴任的唐英元中尉及另外多名殖民官员,乘坐返航的移民船离开码头,很快驶入浩瀚的大西洋中。
    返航的移民船上,搭载了四千余名身体健壮的黑人俘虏。
    这些优良的货色,在赛德港那是相当的抢手,从来就没有不好卖的黑奴,只有价格不合适的黑奴。
    无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贩奴生意情有独钟的奥斯曼奴隶贩子,都不会放过这个赚大钱的好机会。
    贩奴的收益,刚果河公司要拿走三分之二的钱,剩下的三分之一才属于船东公司,两家各取所需。
    刚果河公司通过对外输出大量黑奴,一方面获得不菲的收益,用于建设殖民城市。另一方面,极大的减少刚果河流域的黑人部族人口,总比都杀了要强。
    船东公司通过在返程时夹带黑奴,能获取一定的收益,以此平衡运营成本。
    所有的黑奴都关押在五等舱和六等舱里,这两个低等舱位都是大统舱和大隔舱,位于移民船的底部位置,一个大舱里能塞进两三百个人。
    这些黑奴只能蜷缩着坐下,压根无法躺平。
    每个大舱里,都放着几个大木桶,用于黑奴的便溺。
    当每天两次放饭的时候,便会有十几名荷枪实弹的华人船员,押解着几名黑人劳役过来,打开舱门。
    先把积蓄的便桶倾倒干净,要洗刷一遍,再放回原有的位置。
    然后才是所有的黑奴依次而出,顺着舷侧走到船头位置,那里有窝头和水,由黑人劳役负责分发,一人一个窝头。
    淡水装在大盆里,要喝水只能趴下来撅着屁股去喝。
    放饭完毕,黑奴就会被驱赶着返回舱室里,用沉重的铁门栓锁上,
    再轮到下一个舱室,如此反复。
    在每一次放饭的时候,全船上下都如临大敌,包括船长在内全都荷枪实弹,以防这些黑奴忽然暴起发难。
    以全副武装的四五十人对付两三百人,即便发生暴动,那也能很快的镇压下去。
    到了傍晚时分
    李经羲等人顺利的抵达东桑城简易的木质码头栈桥,下船以后,匆匆赶路的移民船发出长长的汽笛声,对这些留在东桑城的殖民先驱者发出敬意。
    随即便很快的离开码头,沿着大西洋海岸一路向北行去,慢慢的消失在视线尽头。
    这时候,李经羲油然升起了一种“我被遗落在荒芜的世界尽头”感觉,心中惆怅的心绪塞满胸口,堵的人好难受。
    好在福伯是非常有经验的人,他知道书读的越多,就越发的多愁善感,伤春悲月。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无暇胡思乱想,每天忙到飞起才好。
    于是福伯走上前来,低声说道:“少爷,东桑城距离这里还有十多里路,必须要在天黑前赶到。否则,若在路上遭到土著黑人的袭击,那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哦……对,拿上行李我们走吧,争取尽快赶到东桑城。”
    “谨遵少爷的吩咐。”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众人来到东桑城外时,一颗心可算是凉了大半截。
    东桑城比卡宾达小的多,土城大约只有卡宾达三分之一那么大,高高的木质望楼上,飘扬着楚国的旗帜和刚果河公司的独有旗帜。
    就是这里吗?
    李经羲这段时间屡屡遭受心情的大起大落,已经变得对恶劣环境有所适应,他的目光环视东桑城的位置,神情颇为赞许的点点头。
    东桑城位于东桑河边,这里是一片广阔的山脉间平原,地形起伏不大,到处是大半人高荒草地和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
    这里的光照强,水源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于开发大面积的农田,有成就一片愚米之乡的极大潜质。
    既然绕过了大半个地球来到这里,那就沉下心来好好大干一场。
    在这一刻
    李经羲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他从小是听着父辈的丰功伟绩长大,心中早有着建功立业的宏大志愿。
    当遇到合适土壤时,便茁壮成长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
    1876年1月22日
    由外交部次官郑毓兰率领的赴欧使团,结束对葡,英,法,意,德,荷,奥匈和俄国系列访问后,在文化交流和经贸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出访成果。
    最后一站,依然是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以完成早前破裂的谈判。
    年初的时候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拟主持召开国际刚果河流域会议,意图染指该区域,这在欧洲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比利时同样是西欧的三流小国,之所以敢于在号称“非洲绿肺”的刚果河流域下手,就是依仗着与英国王室属于近亲的关系。
    要不然,凭借比利时那丁点儿实力,连没落的葡萄牙都玩不过,更别提与英、德等强国争抢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
    比利时之所以能够抢占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刚果河流域丰饶地盘,最有利的一个条约是1884年签订的《英萄条约》。
    1884年2月26日,英国同葡萄牙订立条约,英承认葡对刚果河口领地的主权,
    英葡条约引起了其他列强的强烈不满,这是典型的私相授受,尤其是法国,刚果河问题挑起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奥托·冯·俾斯麦在法国的支持下,于柏林召开了有15国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以调解列强在刚果盆地的矛盾和斗争,掀起了进一步瓜分非洲的狂潮。
    又过了十多天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外交部次官郑毓兰率领几位外交随员乘坐马车,抵达去年刚刚设立的驻葡萄牙公使馆,几个人都是一脸疲惫的神情,还有种浓浓的挫败感。
    原本以为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谈判,谁知道却反复拉据,长达4个多月几次反复,将外交使团从上到下折腾的精疲力竭。
    这个仅有150万人口的昔日没落殖民帝国,其难缠的程度远超想象。
    葡萄牙公使馆是上下两层的独立建筑,平时只有六七人留守,必要时也可以举办几十人的活动,楼下的大厅可以灵活变动。
    这是租用的物业,签订了6年的租约。
    郑毓兰率先走下马车,脚步匆匆的走进公使馆内,进门就问迎上来的外交参赞官黄文瑞:“有国内的加密电文吗?”
    “回禀大人,有一份下午刚刚收到的密电,下官这就去拿。”
    “送到我的办公室,马上。”
    “遵命,大人。”
    郑毓兰刚走进办公室,黄文瑞就带着小跑将密电呈送上来,这是一连串由数字组成的乱码。
    若是找不到钥匙,抓破头皮也白搭。
    郑毓兰挥手让黄文瑞退下,此人离开的时候,神态机警的随手带上了门。
    见人走后,郑毓兰迅速的拿出一本《梦溪笔谈》,对照着乱码开始翻译起来,很快就翻译出了一篇电文。
    电文大意是
    卡宾达以北诸地多无争议,可按议定的办。卡宾达以南海门和海安两地四百四十余公里,可再加一百万。
    能签就签,不能签则无需纠缠。
    郑毓兰看了电文后,长长吁了一口气,掏出火柴点燃了雪茄烟,顺道也将小纸条一并焚毁,丢于烟缸中。
    葡萄牙人殖民刚果河流域四百余年,也仅限于沿大西洋海岸和刚果河沿岸部分地区,包括内陆的重要白人殖民据点金沙萨,等于是两个狭长的地带。
    在此前的谈判中
    基于两国殖民点互相交错,容易引起冲突和纠纷,楚国表示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葡萄牙人手中购得这一地区领土权益。
    最后出价到170万,葡萄牙人勉强同意,但是要将卡宾达以南的海门和海安地区约440公里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剔除在交易之外。
    理由是该地区属安哥拉,葡萄牙人想保持安哥拉殖民地区的完整。
    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
    就凭借着太平洋沿岸的几个葡萄牙白人殖民定居点,就从楚国手中换走170万银洋,这笔生意无论如何都很赚。
    若真是惹翻了楚国,直接出兵强行占领葡萄牙殖民地,那就什么都捞不上。
    再加上现在比利时和法国都流露出对刚果河流域非常感兴趣的态度,这些欧洲列强可不会给钱,说强占就强占了。
    趁着还能卖点钱,早点脱手为妙。
    原本这样的考量是没错的,楚国和葡萄牙双方都有达成互惠条约的意愿,一个拿钱走人,一个钱保平安。
    没曾想
    葡萄牙议会又跳出来强硬派的议员反对,生生给自己加戏,说什么“要保证安哥拉的地区完整”,“反对出卖殖民地的叛国行为”“捍卫西非殖民利益”云云。
    好好的事情生给搅黄了,让这一次的欧洲之旅变得不再完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