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零件为什么坏的这么快!
陈露阳从来都是一个果敢而直奔主题的人。
从下定决心要扩建厂房的那一刻,这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
之前他还能模模糊糊,把压力和责任往张殿才和学校那边推,让他们出面去协调扩建的事。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货运中转站的消息摆在眼前,修理厂前景一下子变得悬而未决。
陈露阳没心思去跟张殿才玩什么你猜我试探,只想把话摊开亮在桌面上,最大限度的争取到张殿才的支持。
况且可控应力加载框架要落地,必须有稳定空间,这是张殿才科研课题的命脉。
一旦扩建不成,实验中断,数据、论文、项目全都泡汤。
可以说,张殿才已经被牢牢绑在修理厂的利益链上。
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接亮明态度,给张殿才足够的信心和依靠,让他没有退路只能跟自己合作。
但是让陈露阳没想到的是,
他痛快,张殿才更痛快!
“行!我下午就去系里打报告,把建立加载框架的申请提上去。”
张殿才沉声道:“至于货运站的事情,你也别着急,我去找人打听打听,看看到底是怎么个回事!”
陈露阳震惊了。
这么痛快的吗?
他原以为张殿才会犹豫、推脱,甚至再跟自己兜一两个圈子,没想到对方竟然当场拍板,连半点迟疑都没有。
眼见两个人在扩建的问题上达成共识,陈露阳也不废话。
“张老师,那我这边马上着手准备扩建申请,先把手续走起来。”
“到时候我去市经委打前站,您这边也在学校系里压一压,两头一合,胜算就大得多。”
“好!”
张殿才斩钉截铁,眼神里透出一股子不容置疑的狠劲。
这一次,他是真下了决心。
为了这个项目,他跑研究所、跑工厂,受过的冷脸、听过的推脱话已经够多了。
哪怕现在闭上眼睛,他都能清楚地回想起研究所副所长那句:
“近期人手紧张,优先向主战任务倾斜,样本部分还得你们多担待。”
这一桩桩、一件件,把他硬生生压得火气憋在心里,
现在只要能把加载框架立起来,
哪怕是搭在修理厂那点逼仄的院子里,
哪怕未来真要面对货运站的拆迁风险,
只要能跑出第一批稳定的数据,他就愿意去冲一冲!
“张老师,”
陈露阳眉头微皱,似乎也下了决心。
“扩建这个事,等走完流程、厂房盖起来,最快也要三个月。”
“这样,我在修理厂再挤出一块地方给你们,看看能不能先搭一个简易框架,让实验跑起来。”
“等扩建的厂房一建好,再把正式的设备搬进去。”
能先跑起来,总比干等强!
张殿才愣了一下,旋即神色怀疑:“搭实验框架可不是摆个桌子,动静大得很,你确定能腾得开?”
陈露阳咬咬牙:“地方我来想办法!”
既然张殿才已经撂下话要把框架立起来,那他陈露阳就更不能退缩,要把态度立起来。
哪怕是把工位合并、库房压缩,甚至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清出来,他也要硬生生挤出一块地方来!
“老师,您就放心去准备方案,别担心空间的问题。”
陈露阳语气里带着一股子死磕的劲头。
“只要搭建框架的文件能批下来,修理厂这边我来安排!”
瞬间,张殿才看着陈露阳的眼神闪动了一下。
他原本还存了几分迟疑,想着学生终归是学生,又是个小修理厂,真要落到具体执行,未必能撑得住。
可瞧着现在陈露阳的模样,张殿才心中反倒有了底!
同样是要样本,要数据,兵工厂那边推三阻四,“研究要研究,审批要审批”,连最基本的一批报废件都能从废铁堆里糊弄出来,完全没有丝毫实验价值。
而陈露阳是要东西给东西,要地方给地方。
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张殿才心里一股热火涌上来。
“那好!我这边立刻准备实验方案,把框架的设计图纸、搭建步骤都先写出来,然后一并上报申请!”
“手续一走,我就带学生下厂,把简易框架立起来!”
……
张殿才这边,总算是争取到了支持,让他下定决心把框架搭在修理厂。
走出力学系办公室,陈露阳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开来。
现如今,实验这条线算是稳住了。
只要修理厂有了名正言顺的科研任务作支撑,扩建的事情就能相对顺利地快速推动下去,
只是除了修理厂的扩建之外,还有一个事更加棘手!
翘掉的高数课可咋整啊……!
一想到高数,钢铁意志的汉子陈露阳几乎死的心都有了。
怎么偏偏周一上午的课就是高数呢!
虽然系里已经为他开了“弹性修读”机制,必要时允许请假去修理厂,不计旷课。
可这毕竟是政策倾斜,不是护身符,况且又是高数老师的课。
上次他逃课的时候,就被高数老师一顿狠收拾。
一想起要去找高数老师请假,陈露阳觉得腿都有点软。
但如果他不去亲自解释请假的话,高数老师不一定要怎么给他记到小本本上收拾。
没有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直奔理科楼拐角的高数教研室。
果然,刚推开门,章老师就冷嘲热讽开口:“哟,这不是我们的大忙人吗?”
“别的课一节不落,高数倒是挺舍得翘。”
陈露阳被这句话弄的心里一个哆嗦,赶紧赔笑:
“老师,我们厂周末遇见了些突发问题,实在是着急处理,就没提前跟您请假。”
章老师好奇问道:“啥突发问题?”
陈露阳一滞!
这章老师一个干高数的,跟他说扩建,他也使不上力。
到时候解释来解释去的,又麻烦又磨叽,没必要。
当下,陈露阳硬着头皮含糊过去:“就是生产环节里出了一些突发状况,得赶紧盯着处理。”
章老师见他不肯说,也懒得多问,不耐烦的嘲讽几句,就把陈露阳给打发走了。
……
很快,张殿才那边就传来了消息。
货运中转站确实有这么个事,铁路部门和市里也的确有这个规划。
只不过货运中转站这种体量的工程,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室拍板就能干的。
铁路部门、市建委、市经委、财政、规划办全都得开会反复论证。
正常流程下来,光图纸、论证、审批,就得大半年甚至一年。
况且如今是“六五计划”的第二年,大钱都在钢材能源、交通主干道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上,地方性的货运站,必须等国家和市里拨款。
即使资金批准下来了,也要分批下达,不能马上动工。
最后也是最难的。
西客站一带本来就是居民区、小作坊、国营小厂密集的地段。
真要大规模建设,首先要清场、搬迁,这一步最快也要半年、一年。
“照我估摸,真要动工,起码得一两年以后。”
张殿才没有梁仲维的顾忌,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听到这句,陈露阳一直以来的紧张和压抑,总算在胸口松开了一道闸口。
“换句话说,”张殿才盯着他,
“你这修理厂,至少还能稳稳当当撑两年。”
这两年,不仅足够完成修理厂的扩建,更能支撑他把通用件、加载框架实验、产学研合作这些一环扣一环的棋子逐一落下。
陈露阳心里骤然涌起一种死里逃生的轻松感,背脊都微微出了一层薄汗。
可这股轻松转瞬即逝,很快便被另一股更强烈的紧迫感压了上来。
两年听起来宽裕,但真要等到货运站动工时,谁知道会不会提前?
况且扩建是要走程序的,顺利的话三个月完成,可是半年、一年也都有可能。
所以,扩建的事情还是拖不得,尽快动手才好!
好在两个人这几天都没有闲着。
张殿才从科研的角度撰写了一份“搭建可控应力加载框架”的申请书,递交校方和科研系统,并强调“本课题已与市属修理厂挂靠,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唯缺实验空间。”
而陈露阳则从修理厂的实际情况出发,着手写了一份“扩建设施申请书”,递交市经委,并标注“此扩建不仅是修理需求,更为北大力学系科研课题提供场地。”
两份材料像齿轮一样咬合,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分别送进了校方和市经委的办公桌上。
剩下的,就只能等批复。
接下来就只能看流程推进的快慢了。
此时
出租车公司调度室里,
负责统计的出纳,正一页接一页地翻看登记维修的账簿。
“奇了怪了,最近换件的车怎么这么多?!”
春节那阵子车子跑得太狠,昼夜连轴转,零件坏得快点也说得过去。
可都过了快一个月了,调度室里的账簿还是越翻越厚,
“是啊,”旁边的调度员拿着笔,忍不住嘀咕:
“这也太频了吧?光二月份,就有七八辆车换了两回点火线圈。”
“喷嘴管也邪乎,前脚登记说换新的,后脚又报坏了。”
“还有推杆、套筒……上个月才刚上账的零件,这个月又全报废?”
车队长皱着眉,把登记簿来回翻了好几遍,神情越来越沉。
“换件是常事,可再常也得有个道理。”他咂了咂嘴。
“往常一个零件三四个月才坏一次,现在可好,一周一坏,这哪是零件,简直跟耗材似的!”
调度员盯着账簿,忽然冷不丁冒出一句:
“队长,要不要查查情况?”
“查!”
车队长的眼神瞬间一沉,声音冷硬下来。
如果是零件本身质量有问题,整个车队迟早要出大乱子。
可要是司机们故意动手脚,借着“换件”的名义套钱、揩油,那就是窝里反,性质更恶劣!
“把哪辆车什么时候换的哪个零件,票子怎么写的,一条一条记清楚,逐项核对,列出名单!”
“我倒要看看,是零件质量差还是有人在背后捞油水。”
就在出租车公司这边暗暗开始排查账簿的时候,司机圈子里也不平静。
夜里收工,几辆出租车停在车棚边上,司机们围着一盏昏黄的灯泡,小声聊着。
“哎,你们说……最近零件坏得这么勤,会不会出事啊?”
一个有些胆小的年轻司机压低嗓子,
“我这车光点火线圈,半个月就换了两回。”
话一出口,几个人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有点发虚。
这段时间,大家几乎都去过五金厂换件。
正常去修理厂七八十换一套的东西,在五金配件厂那五十就能搞定。
而且发票照旧按修理厂的价往上报,差价就全都落到自己兜里了。
原本是个挺好的俏活儿,可谁成想五金配件厂的东西这么不禁用,三天两头的坏!
换成平常,大家三四个月一换零部件,上面睁只眼闭只眼的,也不会管这么细。
但现在坏的这么勤,调度室那边迟早得看出问题。
“马哥,咱们这个……不会出事吧?”
一个人看向马管事,咽了口唾沫,低声问:
“要是队里查出来我们拿票子套钱,那可不是小事。”
“怕啥!”马管事神色一沉,却也带点心虚。
“票子写得都是通用件的价,账面上一条一条对得上。真查起来,也就是零件质量的问题,查不到咱身上。”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都悠着点。别动不动就嚷嚷换件,能撑几天就撑几天。”
“要是真让上头盯上了,别说捞便宜了,就连咱这点小钱也得赔进去!”
听到这,几个司机登时面露难色。
“马哥,关键我的车可真撑不住了!”
“这几天车上的喷嘴管这几天老是渗油,昨天差点在路口趴窝。再硬撑,真要出事,那可不是赔钱的事,是要命的!”
一个司机急急插话。
周围立刻有人点头附和:“我那辆车也是,点火线圈早就虚了,天天提心吊胆地跑活,要是半路熄火,拉着乘客出点事故,那可就完了。”
马管事被逼得脸色铁青,压低声音喝道:“行了!”
“能撑的撑,撑不住的马上去修理厂换件,别老往五金厂那边跑。”
“要是全队的车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换零件,迟早露馅儿!”
“总之安全第一,别拿命去换那几个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