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被人驳了
两人说着,教室里一群人也陆续收拾书包,叽叽喳喳往外走。
现在刚开学,课业还没压下来,大家都想着趁轻松,多凑在一块闹闹。
“咱们去爬山吧!”小胖子郑哲兴奋嚷嚷。
“我对象她们班去年爬了香喷喷山,说上面贼好看,还能远远看见整个片儿城。”
“咱们带点吃的喝的,上去一边晒太阳一边野餐,多带劲儿!”
“对对对!爬山好啊!”
“还能顺便锻炼身体呢!”
听到提议,大家登时积极响应,一个接一个拍板同意,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
“你们先去吧,我有点事,等弄完了我去找你们。”团支部书记姜峰开口了。
“啥事啊?姜哥,这么着急?一起去呗!”小窜稀杜启鸣纳闷问道。
“是啊姜哥,今天趁着天好,咱们去爬个山。”孙乐根踊跃支持。
姜峰笑的神神秘秘:“我这个事情比较重要,你们先去!”
“啥事啊?让我们入党的事吗?”
电影放映员韩志辉乐呵呵道。
“是啊姜哥,之前你不说,要让咱们班两年内全部入党嘛?”高小琳兴冲冲的开口。
一提起入党,班级同学的视线全都欻欻的射过来。
“是啊支书,眼看都下半学期了,我们能不能入党啊?”
几个同学笑着凑过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追问。
“你们啊,该写申请的写申请,该写汇报的写汇报!其他的事儿不用操心。”
姜峰笑的神神秘秘!
“你们先去!等我这边忙完了,再去找你们爬山!”
说完,姜峰背着书包,抬手冲着大家摆了摆,就大步流星的向着教室外走去。
“欸欸欸??文委你要干啥去?”
突然,气象员赵立新一把喊住了陈露阳。
只见陈露阳也背着个书包,急匆匆的,看样子似乎也要走。
陈露阳压低声音道:“我去校团委借照相机去!!”
瞧着班级众人怔愣的目光,陈露阳道:
“难得咱们全班一块儿出门郊游,这么热闹,我去整个相机,咱们照几张相那多好!”
众人一听,顿时心思活泛了!
这要是能拍几张照片,那可真是太好了!
“可是校团委能借咱们吗?”
下乡大夫罗健民皱眉。
照相机可是公物,不光贵,还是紧俏物资。
整个学校就那么几台,归团委统一保管,哪是那么容易借的?
“试试呗~~”陈露阳挑了挑小眉毛。
他之前跟校团委掌管相机的小眼镜打过两次交道,对方人还是蛮好说话的。
况且大家都是学生会的,有这一层关系在,多少能说上几句话。
真要碰上为难,就拿“学生实践活动”“班级团建”当理由,唠得好,说不定就能借出来。
“你们先去买东西!我去借照相机!”
陈露阳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掏出几毛钱塞给小窜稀,让他帮自己买点馒头。
“要是能借来,咱们就照~”
“借不来的话,咱们就靠眼睛和脑子记~”
“反正记忆比照片还清楚,等几十年以后想起来,准比照片还生动。”
郑哲故意气他:“几十年以后?咱们能记住啥呀?到时候谁知道你还长啥样!”
“对,到时候估计就记得你那张大圆脸了!”高小琳毫不客气地接了一句。
“行了!”陈露阳表情凝重的深吸一口气。
“同志们!等着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噔噔噔噔噔!!
说罢,他双脚一并,胸脯一挺,整个人仿佛舞台上的李铁梅上身。
接着陈露阳左手叉腰,右臂高高扬起,脚下“噔噔噔”三步一顿,嘴里喝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点子,在众人面前,哇呀呀的杀出了教室。
什么意思?
终于学疯了?!
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解答困惑的高数章老师,犹如看神经病一样的看着陈露阳离去的背影。
许久,章老师无奈摇摇头。
“数学学不会,唱戏倒是一套一套的。”
……
很遗憾。
打脸了。
没借到。
……
但是没借到也不耽误大家快乐啊!!!
这一下午,大家爬的那叫一个高兴!
最关键的是,经济系一班有个肯付出,认拿钱的好班长!!
只要是有陶润泽出现的大型班级集体活动,最后都会领着大家一起下馆子搓一顿好吃的。
不过大家都不会让陶润泽一个人拿钱请客,最后同学们总会把钱算清,主动把自己的交给陶润泽,嘴里还打趣:
“班长掏头份,我们添后份!”
等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快晚上了。
趁着团总支办公室的老师还没下班,学委张栋梁赶去团总支办公室取学刊。
系里的学刊通常由大三、大四的学生收稿,经过系里老师把关之后,再统一送到校印刷厂进行油印。
油印之后,学刊会直接送到系里的团总支的办公室,再由学委领回去。
通常一个班级会分到3-5本,由大家轮着传看。
这时候大家的读物少,所以学刊这种东西非常受大家欢迎,每次张栋梁把学刊拿回来,还没等捂热乎,就被其他人抢走了先去过个眼瘾。
而这次,由于学刊上有自己的旷世名作。
陈露阳都不等张栋梁回寝室,就一早等在门口,抢在别人之前先夺得了一本学刊!
迅速翻开目录!!!
《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的经济效益试算》:经济系大一一班陈露阳!
诶嘿~
瞧见这一行字,陈露阳瞬间美了!
他第一时间将学刊翻到了自己文章那一页,美滋滋的从第一个字读到了最后一个字!
写的好!
写的真他妈好啊!
这行文、这语句、这富有韵律的段落安排!
别的不说,就这个排版布局,都是一场视觉上的完美享受!
偏偏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汽车零部件通用化的经济效益试算……小陈,就你那数学能力,你还能算明白经济效益呢?”
下铺潘玉站在陈露阳的身后,绕过他的肩膀看学刊上的标题。
“是啊,你别算错了,再给大家误导了。”
吴德辰站在陈露阳身后的另外一侧,同样发出了一声憨厚的质疑。
滚!
陈露阳怒吼一声。
冲完左边骂完,他又冲右边一个怒骂。
“你这是骂人还是要咬人啊?!”
吴德辰腿脚利索,被陈露阳的模样吓的赶紧往后小挪数步,生怕被咬出个好歹。
大大的冲着两个人翻了凶狠的白眼。
陈露阳一脸看小宝贝儿的模样看着手里的学刊。
别看自己的文章是用算账的方式来论证经济效益。
可是核心观点却是:通用件不仅仅是节约和修车方便的问题,而是‘统一标准、打通壁垒’的突破口。
立意高的很!
再次喜滋滋的欣赏一番自己的佳作,
等欣赏的差不多了,陈露阳这才翻回到目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文章。
结果不看不知道!
“小琳也投稿了?!”陈露阳惊呼。
大家马上凑过来一看!
果然,目录上的一行写着:
《国营商店布匹柜台的调查》:经济系大一一班高小琳
瞅见熟人,大家赶紧把学刊翻到了那一页。
文章写得并不长,但调查却很仔细。
高小琳本身就在国营商店工作,对里面的情况就比其他人掌握的深。
再加上寒假期间,她跑了三个不同的国营商店布匹柜台,做了细致的笔记。
不仅把布匹种类、尺码、价格逐一列出,还写到:
春节前后,买布的人依旧排长龙,尤其是蓝布、白布、的确良最紧俏。
柜台里明明堆着不少货,却依旧限量供应,营业员常说“今天只卖到这儿”。
很多顾客买布是为了做新衣服、嫁妆,可布票依然是刚性限制,没票再多钱也买不成。
文章的最后,高小琳还加了一段感慨:
“布匹并不是稀缺到没有,而是流通环节效率低下。国营商店的供销体制如果不改进,只会让紧张局面长期存在。”
好家伙……真敢写啊!
几个老爷们看完,都在心里暗暗咋舌。
虽然是女生写的调研报告,但是字里行间用词相当辛辣不客气,毫不留情的直指矛盾点。
在很多地方,写文章要么套政策文件,要么图个四平八稳。
可高小琳倒好,直接点出“供销体制效率低”“限量供应影响民生”,
这话搁别处说,说不准还得挨批。
可偏偏这是在北大。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敢想敢说的劲头。
除了高小琳的布匹柜台调查以外,学刊里的内容更是五八门。
有高年级同学写的调研河上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情况,写农民收入变化和集体与个人分配矛盾的。
有大二学生分析国国院文件,谈节约与技术改造的。
有写公交车票价与市民生活的。
还有试论经济效率与公平分配的。
中间还穿插着写“献给改革的年代”的热情洋溢诗歌的。
内容五八门,写啥的都有。
一篇篇看下来,整个学刊里都透着一股“百家争鸣”的劲道。
写的都挺好!
但是嘛~
我写的最好!
陈露阳非常不自觉的将手里的学刊,用挂历纸包了书皮,仔仔细细的放进了行李箱里面。
现在~
这本书归我了!
……
因为有了陈露阳和高小琳的投稿,大一新生们投稿的热情去都被点燃了!
原本大家心里多少都有点怯,觉得写学刊是“高年级的事”,大一新生毛笔杆子嫩,不好意思往上凑。
平时再有些想法,也只敢在寝室里吹吹牛,在课堂上举个手。
真要动笔递稿子,总觉得不够格。
可如今不一样了。
陈露阳和高小琳两个例子就像一把火,直接把大家心里的顾虑全烧没了。
“他们能写,我们也能写!”
“写得不好,大不了下次改呗,总比不写强!”
短短几天时间,稿件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大三学姐刘贺娟的桌上。
刘贺娟一个人根本收不过来,只好发动了学刊编辑部的几个同学,连夜整理稿件。
到后来,学刊原本一月一刊的节奏彻底打乱,刘贺娟被迫紧急联系校印刷厂,硬是“超额”加印了一期,才把学生们的热情接住。
新一期的学刊刚一引发出来,马上就被大家一抢而空,全都在上面寻找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选上。
反倒是陈露阳悠悠哉哉的趴在宿舍桌子上,继续写新学期的原著编译。
反正学刊大家轮流看,早晚都能传回到自己的手上。
他不着急~
可是陈露阳怡然自得,别人却坐不住了!
“小陈,你看这个文章,我怎么感觉是针对你来的呢?”
潘玉一边看学刊,一边忍不住纳闷。
“啥啊?”
陈露阳下意识回头,伸手接过学刊。
只见学刊上的这一页写着《零部件通用化的盲区与风险——兼议效益计算的局限》,标题刺眼的分明就是专门冲着他来的。
我草,谁啊?!
陈露阳瞳孔一缩,忍不住往下看了看作者的名。
经济系大三二班:罗天
这名怎么这么熟呢?
陈露阳把人名放在一边,刚看到第一段,眉头一下就皱起来了。
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
“零部件通用化在实践中确有一定便利,但其效益计算往往过于简单,忽视了生产环节中的协调成本与长期风险。”
嗯?
批评我?!
陈露阳眼神一沉,随即拿起学刊,将罗天的文章一字一句看了一遍。
不得不承认,这篇文章写得真漂亮!
全篇罗天一共劈了三板斧。
分别从协调成本、集中风险和制度适应性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步步紧逼。
在协调成本上,罗天直指零部件通用化绝不是把图纸一合、车床一开那么简单。
要真推开,老生产线要改,工人要重新学操作,库房里的零件堆放、领料方式也都得跟着动。
这里面的人力、时间和折腾的钱,都不是小数。”
在风险上,他点得更透:
“零件一旦通用,就好比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只要设计上出点岔子,或者某一批质量没跟上,那影响的就不止一两台车,而是成片的故障。小毛病有可能被放大成大事故,计划经济条件下尤其要警惕这种集中风险。”
在制度适应性上,罗天写得最见功力!
“眼下零部件的供应,还靠国家统一计划调拨,不是市场说了算。要是贸然推行通用件,动的可不只是车间和生产单位,而是原有的分配格局。涉及单位与环节众多,流程衔接与权责边界易出现交叉与堵点……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光有账面上的好处是顶不住的。”
最后一段更是直白阐明:
“算账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政治账、组织账。不然热闹一场,落到纸面上终归是‘纸上富贵’。”
看到最后,给陈露阳都给看乐了。
“这狗比挺有词儿啊!还他妈整个‘纸上富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