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料
完成埃及解放后,对埃及的重建以及公布过的运河开挖计划,自然是需要更多的铁。
假定准备三万人开挖运河,假定每个人一把铲子,那么就是十四万磅铁,再加上损耗和其他各项开支,一年怕不是要一两百万磅铁。
如此大的需求,对于王国的金属冶炼业来说,自然是绝好的妙事。
但塞浦路斯这里终究是弹丸岛国,本土既无铁矿又无煤矿,目前基本上是依赖于木炭以及意大利海商输入的矿石,才能维系当下钢铁冶炼。
塞浦路斯最具价值的,甚至并非这里的铜矿产出,而是此地悠久的铜矿冶炼业传统。
虽然说铜矿的冶炼和铁矿的冶炼,在技术和原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铜矿的冶炼经验,有不少是可以在铁矿上得到运用的。
而对耶路撒冷王国来说,也只有塞浦路斯这里具备系统的冶炼业传承。
加上早期对金属冶炼业的需求并不大,靠着海船运输原料以及塞浦路斯本地森林就能满足。
因此王国的金属冶炼中心才放置在这里。
可随着时代的推进,王国对金属的需求愈发茂盛,如果继续依赖砍伐森林烧炼木炭来进行冶炼,对么对本地环境的破坏就势必难以逆转。
一颗几十年的老树,出料也就一方左右,晾干后大约是五百到六百千克质量,再去烧成碳,就只剩下六七百磅左右。
而每天想出一千磅的铁,就需要七千磅的碳。
换句话说,盖里斯白天工作的那个高炉,每开工一天,就有七棵几十年树龄的乔木消失。
而按照盖里斯对塞浦路斯岛森林的调查,塞浦路斯岛森林的平均每亩材积=也就大约为6到8立方米。
这个数字,比之后世应该是要高不少的。
但没用处。
因为全岛的那些高炉每开工一天,意味着就有六亩森林消失。
这个数字看着不大,那是因为现如今塞浦路斯人的金属冶炼业,还只是停留在中古水准,也就是中世纪盛期的缘故。
甚至于连中世纪末期都未做到。
但目光要放的长远,一旦埃及的大基建拉起来。
凭借着埃及那夸张的人口密度,极有可能小步快跑迈入一个文艺复兴,城镇兴起的时代。
原先限制耶路撒冷王国发展的各种问题,都将因为埃及的解放迎刃而解。
在那种基建没有上限的时期,钢铁金属的需求自然会成倍的增长。
日产六千磅生铁,只会是一个开始。
继续将金属冶炼业放置在塞浦路斯,那对于本地生态环境来说,就是极其沉重的压力了。
塞浦路斯又只是一座海岛,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只会更差。
可想而知,钢铁冶炼业向安条克、安纳托利亚等大陆地区转移是近乎必然的。
到那个时候,现如今看着还蓬勃发展的塞浦路斯金属冶炼业,也就该面临转型难题了。
不过,那种话,没必要在这种场合说出来,就算塞浦路斯的金属冶炼业要转移,在座的这些人作为冶金业的技术工,也不会被亏待,而是要换个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只不过,虽然盖里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延续,但一旁却有人注意到盖里斯的举动。
“哟?看样子您有不同的看法?”
说话的人并非盖里斯同桌的这些匠人,而是隔壁桌位的。
这人年约三十五岁,身形中等偏瘦,面容削瘦而棱角分明。
就穿着打扮来说,看上去一眼就晓得其不是什么普通人。
就口音来讲,他说的希腊语带着一股浓郁的威尼斯腔。
其身旁还有一个少年人,两者看起来面容有些相似,或许是父子关系。
在有人搭腔的情况下,盖里斯也没啥好隐瞒的,便将关于未来发展,以及塞浦路斯冶铁业成本高昂,未来发展有上限的看法说了说。
一旁匠人师傅们,听到这种看法后,想说些啥又给憋回去,主要是盖里斯说的确实在理。
塞浦路斯这里要铁没铁、要煤没煤,即便是铜矿,其实也已经开始产量下降了。
未来有发展红利,他们作为技术人员肯定是可以吃到的。
但朴素的乡土情怀,则让他们对这座地中海上的孤岛抱有感情,不希望塞浦路斯就此没落。
威尼斯人在在听完后,面上表情却更加和蔼。
“幸会,维勒罗伊先生,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科尔纳,这是我的儿子费德里科,目前正在圣地游历,嗯……寻找一些新商机,您懂得。”
听到对方的称呼后,盖里斯收敛了一下表情,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人认出来了。
毕竟维勒罗伊先生这个称呼,他先前可未曾向其他人透露过。
“那你有在这里找到什么商机吗?”
盖里斯打趣了一句,而后就看见科尔纳一本正经的从自己桌子上,举起了一杯酒向盖里斯摇晃了一下。
“我想,我找到了。”
那是一杯朗姆酒。
……
酒馆里的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读报、下棋、打牌……还有那一杯接着一杯的各种酒。
作为金属冶炼业的大师傅,他们这些人每天在酒上的投入,每周在酒上的投入,都可以多达6枚银币。
这已经够他们每周度过三次欢快的男人之夜了。
毕竟一杯啤酒,其实仅需要几枚铜币就能畅饮,大家也不是说就非要把彼此灌醉。
不少人喝酒的时候,就是要享受那种微醺带来的松弛感,享受那种飘飘欲仙,而又不至于人犯恶心的感受。
在将那些匠人送回家后,科尔纳其实已经在一旁等候多时了。
当街道上只剩下盖里斯、马尔万以及科尔纳父子的时候,科尔纳恭恭敬敬向盖里斯躬身行礼。
“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遇见先知您。”
“真的是没想到吗?”
盖里斯有些怀疑,毕竟一位衣着打扮明显是上层人士的家伙,结果来到工匠阶层的酒馆,这本身就不那么寻常。
虽然盖里斯没有刻意隐藏自己行踪,但这样被人调查的感觉还是非常不爽的。
“这个、其实我一开始是想要认识马尔万先生的,但机缘巧合,居然撞见了您。”
一旁的马尔万挑了挑眉,没想到会牵扯到他。
“然后,这里也不是什么适合交谈的地方吧,不如去旅店,我们再好好聊聊?”
盖里斯并没有拒绝对方的提议,他对科尔纳的来意也颇感好奇。
科尔纳落脚的地方距离这里并不远,旅店的整体布置,相对来说也比较奢华。
在盖里斯确保了黎凡特地区的和平后,来耶路撒冷朝圣与经商的人群,数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议会和王国,为了确保朝圣者与商人群体的安全,对各个旅店都进行了调查与评估。
要知道,在天朝有一句老话便是:“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对于外地人来说,旅店可不见得是什么安全地方。
在完成调查评估后,王国也对安全的旅店开具营业执照,并进行了评级。
科尔纳落座的这家旅店,已经是帕福斯城里评级最高的那档了。
除去干净卫生外,还会有专门用于会客的房间,以及全天待命的侍者。
居住在这种旅店里,甚至会觉得比在家更舒心。
即便现在夜已深,面对科尔纳的想要与人商谈的要求,旅店还是开放了会客室,并且让侍者送来了饮料与夜宵。
这些东西事后自然是要额外付费的,但科尔纳看起来就不像差钱的主。
“你找马尔万有什么事吗?”
“主要是关于一块地的问题,那块地附近,如今正好被用于冶炼钢铁。”
“哪块地?”
“伊皮斯科匹村。”
盖里斯对这个地名有些陌生,转过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马尔万,就从表情中得知他了解此事。
果不其然,马尔万简单介绍了一下伊皮斯科匹村。
伊皮斯科匹村位于塞浦路斯岛,距离利马索尔港大约十公里,在那里有着塞浦路斯岛少数几条常令河。
塞浦路斯是一座岛屿,这意味着其河流所能收集水源的范围是有限的。
大多数河流都会是时令河,在雨季也就是冬季的时候出现,等到旱季的时候也就消失。
这种情况下,即便能修筑水力工程,其实也不好利用水力。
因此,在岛上能够借用水力对高炉进行鼓风的地方并不多,伊皮斯科匹村就是其中之一。
“我其实是想找到马尔万大人谈谈的,想要将那块地买下。”
“你能说说这么做的原因吗?你的动机是什么?”
听到盖里斯的问话,科尔纳在犹豫片刻后,还是选择了坦诚:“我觉得塞浦路斯这座岛屿,除去冶炼金属外,拿来种植甘蔗也是极好的,特别是伊皮斯科匹村附近。”
甘蔗是什么?
一种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
其在这个时代最大的作用,便在于榨,剩余的残渣则能够用于酿造朗姆酒。
人对料的渴望,又是在文明诞生之前,便刻在基因里的。
因此,这种从土里种出来的作物,便价格高昂了起来。
当然,有一点是要澄清的,白的价格虽高,但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没超过等重白银。
英格兰那边之所以吃不起,纯粹就是距离产地太远。
而在13世纪,世界上主要的产地在哪呢?
天朝、印度、以及东地中海地区。
目前,耶路撒冷王国自己也是产地,每年都能带来数以万计的金第纳尔收益。
而看科尔纳的意思,他显然是想扩大甘蔗的种植范围,将之从大陆上引进到塞浦路斯。
“就我所知甘蔗喜温、喜光,要求长时间的日照和高温积累。塞浦路斯这里不仅夏季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还有着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这一切都给甘蔗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确实,之前还没怎么注意到,但以塞浦路斯的条件来说,种植甘蔗是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在原先历史上,“狮心”理查征服塞浦路斯后,便将此地先后出售给圣殿骑士团以及居伊,建立了一个法兰克人统治的王国。
在吕西尼昂王朝治下,塞浦路斯被积极开发为地中海东部的经济重镇,尤其成为、、丝绸、葡萄酒等作物的出口中心。
而料的生产加工、贸易,在其中更是重中重,能带来大量的外汇,供养这里的十字军。
金属冶炼需要水力、甘蔗种植需要水灌溉、榨也需要水力。
岛上能开发水力的地方,又相对有限。
因此高炉冶铁同甘蔗种植间,就彼此冲突排斥了。
科尔纳就觉得自己需要找马尔万,这位冶铁的一把手好好谈谈。
结果谁承想居然还撞见了先知?
也这之后,当盖里斯提到塞浦路斯的金属冶炼业可能要搬走的时候,科尔纳会更加热情的上来套近乎。
先知都这么说了,那还能能有假?
做生意看的就是消息的快慢,而获取消息最快的方式是什么?
那当然是成为制造消息的那个人!
或者说尽可能的去靠近。
面对科尔纳企图投资的想法,盖里斯自然不会拒绝。
现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国对各路投资可谓来者不拒,想要快速发展,就得抓牢机会。
“大方向先前我也说了,买地的细节,我倒是觉得你没必要和我谈,你实质上应该是该去和塞浦路斯议会交流才对。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提前有所准备。”
“您说。”
“塞浦路斯,目前来说也是依附于王国,而这里的每一座城市,其实都已经签署了《反农奴宣言》,任何由农奴被强迫劳动,免费生产的产品,都将被禁止流通。”
塞浦路斯作为一个地区,是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议会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这里并非是耶路撒冷王国的直辖地。
但并不代表,这里就是法外之地,不代表在这里就可以为所欲为。
某些新时代的道德标准,某些不被旧世界理解的坚持,在这里也是被落实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