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上走,翟达来到了目前暂时全空的二楼,广大的面积可以说一览无余,空旷到有种电影感。
而其中唯一的物件,就是倒吊之树的根部,被拘束在巨大的碗状水槽中,被翟达称之为“根之潭”。
对了,还有配套的水肥设施。
翟达走到“根之潭”边缘,朝下望去,只见清澈透底的水中,无数根须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水下世界,粗大的木质根,细小的嫩白根,在加氧机的波动下微微摇荡。
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培倒吊,营养液真的是致死量的在加,但老榆仿佛无底洞一般,有多少就吸收多少。
这量放在自然界,都够浇灌一整片小树林了。
而且神奇的是,根之潭中永远清凉透底,不生一点苔藓绿藻。
在大量营养灌注下,老榆完全摆脱了移栽带来的少许损伤,最重要的是,其数值在翟达的装备列表中,又有了细微的成长。
各项加成还未变化,但有效范围却增加到了60米。
除了物质养分外,套装【八苦】还提供了特殊的组件强化:不单能吸收常规养分,周围生命受到影响被异化的‘念头’,也会一定程度滋养自身。
下方的工厂,也是老榆快速成长的原因之一,甚至作用超过营养液本身也有可能。
在京北时,翟达就觉得现阶段最有可能解决老师身体问题的,就是【枪决老榆】。
但这是一个巨大的装备,而且必须倒吊才能逆转那些可怕的负面效果,甚至还是一个未完全研究明白,处处带着抽象的“活装备”。
而那院子里,估计全是一些特殊部门的人。
多重限制之下,将老榆送去京北是不可能的,而老师98岁高龄来哈城常住也不现实。
所以如果排除掉“获得更合适、更牛逼装备”这样的碰运气选项,他想到的一个可能,就是给老榆喂出一个“新效果”出来。
比如它现在那个“小动物之家”能力,就是乌鸦们送来了大量小型动物喂出来的,从时间长短和总量上来说,感觉难度并不太大。
他想尝试一下,能不能喂出一个有用的效果,比如:老榆枝丫、汁液之类的东西,离体后依旧能保留部分能力。
哪怕是弱化的,甚至是暂时的,他也能接受。
查了一些资料,最后列出来了几样可能有效的“养料”,今天暂时搞来了两种,先喂喂看。
翟达打开身旁的麻袋,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黑色长条,干瘪酥脆。
蚯蚓干,中医也叫“地龙”,批发价一斤45,但这是个干货,一麻袋也没几斤。
另一袋则像是腌菜,是“芦荟干”,更便宜。
老榆吸收养分诞生新效果,具体机制因为样本太少不明朗,只能通过这种形而上的方式做实验。
蚯蚓最被人熟知的特性就是切开了可能再生,对应期待老榆能砍下来部分依旧有效果。
芦荟干没什么说头,凑数的,有可能催生“汁液具有一定效果”的能力。
理论上活蚯蚓和鲜芦荟更靠谱一些,但今日没弄到,他已经留了批发商的电话,委托他帮忙收了。
水培的一大好处,就是“投喂”方便的多,而且清晰可控。
如果没效果,他还有一些备选,比如“海星”、“涡虫”、“砍瓜”一类的东西。
如果都没用,只能寄希望出现新【装备】来解决问题了。
翟达没再犹豫,将两袋子“地龙”和一袋子“芦荟干”倒入了根之潭,结果发现都是密度比水小的,全浮在上面
一拍脑袋,忘了这茬。
随后去楼下找了根木棍上来不断搅合,打湿了这些“养料”让它们一点点沉下去。
远远看着,和在熬火锅底料一般。
正在忙碌中,背后上来了一个人。
倒吊装置的设计者,“π”代号画师的陆涛。
陆涛对这里自然不陌生,只是看到翟达在拿小棍棍搅大缸,觉得有些怪异。
“会长,你找我?”
翟达点点头,手上的动作不停:“对,你这学期忙么?”
陆涛挠了挠脸颊:“忙不忙的还行吧。”
之前倒吊装置耗费了他一定时间,但作为天才,应付学业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也不是白干,翟达按照业内封顶的比例,也就是总工程费的10%作为设计费付给了陆涛,4万。
其实还是省了钱了,若换个工程老油条,不知道坑他多少呢,总价翻翻都有可能。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声熟悉且难听的鸟叫。
“嘎!嘎!”
抬头看去,小黑正在厂房外盘旋,显然发现了翟达的回归。
一个加速,收翼穿过了狭小的高窗,甚至还螺旋飞行了一小段,而后减速稳稳的落在翟达肩头。
“嘎!”
陆涛直接吓得暴退数米,他从那次以后,可害怕乌鸦了,尤其是和这颗老树一起的那些。
这乌鸦指定不对劲,哪有乌鸦还会“旋风冲锋龙卷风”的?
翟达笑了笑,指腹摸了摸小黑的脑袋。
“你倒是眼睛尖。”
小黑眯着眼,很享受的样子,只是看向陆涛的时候,翅膀微微张开,又“嘎”了一声。
只是打个招呼,但陆涛被吓的再度暴退。
翟达无语道:“离近点,再远都说不着话了”
陆涛干笑一声:“没事儿会长,我耳朵灵。”
翟达见根之潭所有东西都沉底了,也就不再搅和。
将棍子放在一边,想来最近还会用到,翟达拍了拍手道:
“不耽误学业的话,我还有个活想委托你,可能没那么有技术含量,但应该也是锻炼。”
“会长您说。”
“我想将这里整个二楼装修一下,做成办公室,准确的说是研究所。”
【枪决老榆】的范围加成,仅仅用来让精酿设备增产实在太浪费了,它应该有着更广大,更蓬勃的作用。
——————
时间回到两天前。
京北那处外松内紧的大院里,某个尚算宽敞的卧室。
翟达坐在自己的小桌子后,和老师讨论着一些不着调的事儿。
“老师,从产业数据上来说,西方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开始金融化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未来也会面临这种情况么?”
钱老也在翻阅资料,这些工信部送来的统计本身就包含着重要信息,一些内容甚至翟达都不能看,他不愿意坏了规矩,看了对翟达也是一种束缚。
“如果按照理想化预计,我们永远不能走上这样的道路,如果走了,就错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人太多了”
钱老喝了一口玻璃杯中的水道:“很多人觉得,我们培养了太多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使得内部劳动力变得廉价且竞争激烈,工作变得辛苦且低收入但其实真相很可能是相反的。”
“因为只有走工业化、产业化道路,才能尽可能惠及更多的劳动力,如果不走这条道路成为一名工人都会成为奢望,就像是许多东南亚人口大国一样,孟加拉、印度”
“但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动力是不会停止的,成为工人并不会让人满足,大家还想过西方人的生活,如果有一天这个目标达成了,那就会想要过北欧人的生活”
翟达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也就是他之前说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的区别。
“但西方的核心竞争力是殖民掠夺积累和百年技术壁垒,北欧则是庞大的资源和精简的人口,两者都不适用于我们,我们只能走生产力路线。”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一条路线,不过不在今日讨论范围内。
那是人类万年间从未褪去的原始手段。
“在工业化的基础下,不断变革生产力,不断升级生产力,直至只需要较少的资源就能让所有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亦或者掌握全新的、无穷的资源所以在未来的十年里,科技攀升带动产业升级,是最重要的事情。”
钱老摘下老花镜道:“哪怕是高精尖的科技突破,重要性都得往后排一排,比如超级计算机、航天我不是说不该研究,而是优先级的问题,哪些技术能带来产业升级,将会是头等大事,中国人不能只做衬衫的袜子,中国人也不可能满足于衬衫和袜子。”
“但这一切都是动态的,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看待,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统一整体,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阻力和意外事件也会层出不穷,继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马哲学的如何?”
翟达挠了挠头:“您要问绩点,我是4.0,您要说体悟我还得多学习。”
钱老笑了笑:
“多想想,马哲既是科学也是哲学,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这在国外,都是不会教给普通人隐秘学科,学会了,人生能通透许多。”
翟达点点头:“我明白了老师。”
钱老感慨道:“其实啊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我还在这世上,却经历了许多个不同的时代,我的一些看法也未必准确。”
“但我总觉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我那一代,能不再被欺负,是最重要的事。”
“你这个一代,如何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争取到更多技术突破,进而带动产业突围,就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俩弄得这‘闭门造车’的所谓研究,其实就是想多看清这些路该怎么走,如果能让国家提前知道哪些道路是对的,那可能就是未来几代人的产业规划,提前走上正确的道路,而对你个人,小翟,也是极为有用的。”
“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是相连的,谁能做到这点,谁就是英雄,谁就能功成名就,谁就能富甲一方,小翟你那么多奇思妙想,又有大好的青春,我只是瞎研究,但你,是真的可以乘上时代浪潮的。”
“我建议你挑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路,大胆的往前走我很看好你啊~”
桌板后,翟达若有所思。
其实他已经筹划多时了也许是该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