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4章 :空中楼阁
    之后的两天,翟达每日都两点一线。
    起床就去“钱学森工程科学实验基地”,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练习,开始在龚长章的带领下,正式在庞大的“倾倒之塔”上工作。
    这台工程巨兽的主体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完成了组装,但科学前沿的项目都一样。
    人人都得“干中学”。
    不是高中下面那个,想歪的可以去罚站了。
    所以需要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当龚长章通知“工程现场部”可以重新开始运转后,原本空旷的厂房返回二十多位工人。
    二十位工人每一个放出去,在普通工厂都是工程师的级别,但是在此地,他们只是配合翟达工作的一部分。
    翟达只需要在龚长章的指导下,完成最关键的工作,紧接着检测、复原、清理等工作就会有人跟进。
    对了,这两天龚长章感觉有些不同,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经常一个人抽烟,一个人沉思,一个人傻笑不知道是经历了什么。
    当然工作的时候依旧专注负责,好似人生中只剩下这一件有价值的事儿了。
    某处工作段中,翟达弓着腰在管道内操作,有一个空间只有烟盒大小、手臂却要整个伸进去的狭窄地方,需要调试一个传感器。
    这个角度任何电动工具都伸不进去,能使用的只有一把十五厘米长的异形扳手,而且手伸进去的时候,就会失去“视野”。
    这就是前沿工程,如果是不断迭代、不断优化的设计,完全可以避免有这么尴尬的角落。
    奈何现在,它应该在这里就得在这里,剩下的需要人自己克服操作困难。
    外公笔记的含金量还在提升,人在尖端前沿中的作用真的是无可替代的。
    龚长章在外面紧张道:“千万拿稳了,没调明白可以多试几次,扳手掉进去了一周白干。”
    整个一圈都得拆掉去找扳手!
    翟达心道你可安静点吧,要是你不在我反而方便,拿出【纯金秘密手杖】敲着干早弄完了。
    纯靠着灵敏的右手,翟达凝心静气,一点一点感知着角度和扭力的细微变化
    半晌后手拔了出来:“好了,看一看正常了不?”
    龚长章立刻拿出对讲机,询问两百多米外的中控室:“看一下qd417接上了么?指数正常么?”
    没办法,长度跨度太大了,不同工段的交流靠吼都吼不明白。
    过了一会儿,对讲机传来消息:“有反应,初测指数正常,我会安排复测和稳定性测试。”
    “哦了,那我们去下一个点。”
    翟达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毛汗:“走吧”
    很快就有人来进行复原和现场检测,这种搭配让翟达轻松不少,千军万马他就是那个先锋。
    龚长章已经不会再为翟达的“天赋”惊讶了,但他却不知道这天赋也少不了额外的努力,但凡有空翟达就会拿出【纯金秘密手杖】敲一敲。
    空闲时甚至还会画图,这使得他对这台设备的理解远超一个刚接触的人。
    唯一可惜的是翟达做的都是“精细小动作”,大结构上这台庞然大物并没有太大变化,缺少了那种看着它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好似忙了这么多天,就光修了个脚
    每天六个小时高强度工作,之后的时间翟达要么练习工序操作,要么复习期末考试。
    回去的早了就和陆思文吃个饭,回去的晚了就洗澡休息。
    期间,星浪那边联络了翟达几次,为了省的麻烦他没说自己已经在京北了,只说机票什么的不用再安排。
    那边给了他流程单,17号晚上要入住星浪安排的酒店,地点就在晚会现场“长安大剧院”隔壁的国际饭店,之后几天无论是转场还是采访都会很方便。
    十八号他要接受两个“备采”,也就是预备采访,一个是单独的,一个是和韩函、郭金明一起,他们三个被称为“新生代作家三小生”,其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晚宴、公益活动
    星浪问翟达有没有带团队,翟达询问了陆思文的意见后,决定把她带上一起,凑个热闹。
    话说他俩本身就是“团队”,尤其是和星浪有关的时候。
    备采什么的陆思文都能在镜头外参加,不过十九号的颁奖典礼的时候,得坐在后排。
    作为初代的“网络分大饼”,一个晚会设置了70个奖项,现场颁奖三十多个,总流程长度超过五个小时从下午七点入场一直到晚上快十二点。
    也是个体力活
    ————
    来到京北的第五天,12月14日。
    jf-12需要翟达才能操作的工作,整体已经做完了80%,比预料中快得多。
    两天半的练习实际上翟达一天半就完成了,计划五天的工作时长也节省了近一半
    明天最后收个尾,理论上他“技术飞刀”的工作就完成了。
    当然不是说他可以直接走了,龚长章的手毕竟还未恢复,剩下几天如果叫他,他还得回来。
    午休的时候,由于没有食堂又地处郊区,所有人都是统一的盒饭,翟达端了一盒在休息室里扒拉,手上还拿着《线性代数》复习。
    盒饭的味道马马虎虎,附近餐馆定的,据老成员说送了快一年了,越来越糊弄,可能要换家餐厅了。
    龚长章走了进来,在翟达面前放了一瓶可乐:“小翟辛苦了,条件简陋招待不周啊。”
    翟达没客气,拧开喝了一口:“没什么,反正我就呆几天,倒是你们这么长时间,更辛苦。”
    龚长章坦然道:
    “没办法,项目到目前为止总投资才一千万出头,人吃马嚼的不过若是这次测试能达到预计效果,也就是‘5马赫-50毫秒’,应该就不一样了,那基本确立了全球最先进风洞的底子,往上每一步都是突破。”
    翟达疑惑道:“按道理咱家对战斗机开发还是很上心的,为何风洞反而投入的有些抠搜?”
    这种国之重器,1000万算个鸡毛
    龚长章笑道:“因为先进过头了呗,战斗机最多两马赫出头,而且现在都不玩速度玩隐身了,咱这是最低五马赫的风洞”
    “你知道高超音速这个概念是钱老提出的,但导弹也好,火箭也罢,外形都很简单,更是有乘波体这样的几十年依旧先进的技术,所以理论上,五马赫以上的风洞,对应的该是五马赫以上的复杂飞行器对于许多领导来说,是天方夜谭也是空中楼阁。”
    “之前有个大佬来看了一眼,当着俞院士的面就说了,你们这造出来也没用,国外都是拿软件模拟,说我们完全是错误道路浪费钱若不是‘超越美国’这四个字有价值,项目都未必能启动”
    软件模拟和工程风洞哪个更有效,翟达也不懂,但未来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五马赫以上的飞行器难么?”
    龚长章摸了摸下巴:“难难啊,美国都没有的东西,f22才两马赫吧?”
    翟达宽慰道:“自信点,我相信会有的!时代在进步嘛。”
    与翟达不同,他知道这个jf12一定会成功,并且青史留名,但龚长章他们不知道
    对他们来说,这一年都是在比较“憋屈”的状态下工作,前途是未知的。
    龚长章自嘲道:“我有时候觉得我们这些人也挺无聊的,一听‘世界第一’,立马就来了,一听能超过老美,加班都比平时有精神,也不知道图个啥。”
    翟达一口半个大鸡腿:“图个牛逼。”
    “有道理,图个牛逼哈哈!”
    就在这时,这处休息室的门被推开,又有几个人端着盒饭进来,其中还包括这里的负责人“俞红孺”院士。
    俞院士笑道:“小翟,小龚,也吃饭呢?”
    院士吃盒饭并不奇怪,工程现场没那么多讲究,要是每顿便饭都要出去找地方吃大餐,这活也不用干了。
    这位老人作为项目总负责,需要负责的事情很多,往返于各个研究所、部门、实验室之间,但每天终究会来现场看一看,对翟达也已经很熟悉了。
    俞院士找了个座位,打开盒饭看到里面的大鸡腿有些犯难:“老头子吃不了肉,小年轻多吃点~”
    说着夹了起来。
    龚长章饭盒都推过去了,结果俞院士“舍近求远”,鸡腿落在了翟达饭盒里。
    翟达笑呵呵道:“谢谢俞院。”
    俞院士转头看到龚长章,疑惑道:“你凑这么近干嘛?”
    脖子伸这么长,都快搭我肩膀上了
    龚长章一阵尴尬,急中生智道:“我减肥,我的也给小翟吧。”
    于是将自己盒饭里的鸡腿也给了翟达。
    小荤变纯素血亏。
    翟达偷着乐,坦然接受,任凭龚长章挤眉弄眼,也没说一句“不用”。
    俞院士道:“正所谓十八九,啃死牛!小翟要再不够就多拿一份,这段时间你可是大功臣。”
    翟达很懂人情世故的抬了一手:“都是龚师傅教得好。”
    不过鸡腿他是不会还给龚长章的。
    多了两个鸡腿,味道一般的盒饭也有滋有味起来~
    吃了几口,俞院士道:“对了小翟,你是打算哪天走?”
    翟达道:“其实约好的时间就到明天,不过我京北还有些事情,20号才返回,如果这边需要我随时回来。”
    俞院士算了算道:“这样我们20号试运行测试,是一个重要的节点,邀请你也来作为项目成员参与一下”
    “我听说你还要期末考试,不过留下来见证这一刻,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比期末考试的绩点对你帮助更大,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
    “若是不好办,我帮你写封信给哈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