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培养军魂
“大战将起,子布你的这支象兵届时必然能够大放异彩。”严颜羡慕道。
作为刘范麾下的老黄牛,他的天赋注定了他干的都只能是苦力活,要么就是给人打配合。
因此,对于张任这种能够在某一领域独占鳌头的情况,还是颇为羡慕的。
不过,羡慕之余,更多的是高兴。
南方三王,刘备、孙策、刘范,彼此之间的差距比北方四王还要大。
吕布和公孙瓒至少非常能打,而刘范呢,能力和麾下文武阵容只能用“一般”来形容。
虽然也不弱,但是对标其他诸王,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
能够位列七王之中,多半是因为运气好。
此时张任能够起势,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件大好事。
“有象兵作为弩台,在大军团作战中的移动问题、配合问题、箭矢配备问题等,都能够解决了,几乎毫无缺陷。”吴懿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象兵,喃喃自语道。
“但是杀伤力和准头还是差些。”张任犹有些不满意的说道。
“若是再有先登死士那般的能力作为补充就好了。哪怕效果差一些,就是寻常的军魂军团我也不怵。”
严颜闻言,略有些酸酸的说道:“子布,你这野心可是够大的!要是真的给你配上了,你这完全就可以作为一支军魂军团了,而且还是不弱的那种。”
要知道,张任的这三千弩象兵虽然明面上的战斗力并不算多强,但架不住射程远好配合啊!
尤其是在大规模的作战之中,只要谨慎些,完全可以打满场,从头射到尾。
哪怕只是“刮痧”,一场下来也能让敌人大出血。
毕竟这种进攻是连续不断而且可以极为方便的补充到前线的任意一点的。
等于在双方交战之时,己方多了一个持续的万箭齐发配合。
其作用,不比寻常军魂军团差分毫,甚至功能性尤有甚之。
因为就是两支军魂军团正面对撞,张任的远程支援也能极大的影响胜负,起到关键的支援作用。
严颜的话只是玩笑,但是吴懿却仿佛被提了个醒,陷入了深思。
目光略有些空洞的看着严颜和张任相互打趣,吴懿的脑海里一直在回荡着严颜方才所说的话,推衍着一种可能。
良久,回过神来的吴懿目光紧盯着张任身后的弩象兵,自言自语道:“或许,这真的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什么选择?”张任早就注意到了吴懿的分神,好奇的问道。
吴懿目光炯炯的看着张任:“子布,你觉得将这三千弩象兵打造成一支军魂军团,如何?”
???
张任满脑袋问号。
军魂军团的打造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也不会如此的稀少,整个大齐连同七王的军魂军团也才十个左右。
对于将领和士卒的素质要求实在太高了,而且还需得有一定的运气和契机,才有可能孕育而出。
张任虽然自信,却也不曾想过自己能够打造出军魂军团。
毕竟,他也只是一个不错的二流将领而已。
没有理会一脸懵的张任和严颜,吴懿稍加思索打量之后,果断的离开了军营,前往与刘范、李严等人商议起这种可能。
“你是说,将弩象兵打造成一支军魂军团?我们和张任有这个能力吗?”刘范同样不可置信的问道。
吴懿目光坚定的说道:“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机会。更何况,主公您还有那柄高祖流传下来的赤霄剑!”
七王之中,唯有刘范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魂军团。
袁绍有大戟士、曹操有虎豹骑、刘备有白耳精兵、孙策有霸王铁骑、公孙瓒有白马义从。
吕布的并州铁骑虽说严格意义上而言并不算是军魂军团,但是在吕布的率领之下,不弱于军魂军团。
刘范在这方面确实是太弱了,压根就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军队。
即便是参战,以他的实力,也只能干些辅助和打扫战场的活,没有任何的优势及特色。
这样的刘范,如何能够在其他六王之中抬得起头、拥有话语权?
所以七王之中,刘范的危机感是最重的。
此前令他还有些沾沾自喜的先发优势在这一年里已经完全被刘备和孙策抹平甚至是追上。
因为这俩人麾下的文武阵容太过豪华,发展的速度太快,拿下身毒完全就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如今在纸面数据上,孙策比他还强,刘备虽然比他弱一些,但是在文武阵容的衬托之下,比他强的太多了。
必须要在七王之中站住脚!
哪怕是最后一名,也得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否则迟早会被踢掉。
刘范麾下的文武都很清楚这一点。
但是他们却也想不到太好的方法。
而弩象兵的出现,让吴懿看到了一种可能。
将士的素质不够,那就用兵种和科技来弥补,玩一手差异化竞争。
能人太多,己方就不打主攻,玩一手辅助,弩象兵恰到好处。
刘范在听到吴懿所言后,不禁眉头微皱。
赤霄剑作为大汉的传承之物,仅次于传国玉玺,寄托着大汉大量的气运,有着诸多妙用。
此事他也曾对吴懿说过,希望吴懿能够如田泽麾下典韦训练出来的虎卫一般,为他训练出一支精锐。
若是有可能的话,他会以赤霄剑之气运,将之升华为军魂军团。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以君主之近卫打造军魂军团是难度相对最低、可能性最大的。
气运的凝结、士卒意志的淬炼都相对简单一些。
虽然这样培养出的军魂军团实力可能差了些,而且没有君主在身边时战力会大打折扣,但那依旧是军魂军团啊!
赤霄剑只能说是给一支军队一个契机去晋升军魂军团,具体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将士自身的素质,并不能保证。
为了稳妥起见,刘范选择了吴懿。
但是现在吴懿却选择将这一机会让给张任。
“子远,你可知,这种机会恐怕百年仅此一次,而且未必会成功。”刘范语气凝重道。
“臣明白,但这确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吴懿目光坚定、斩钉截铁的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