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3章 陆将军乃吾师矣
    第463章 陆将军乃吾师矣
    太子府,略显昏暗的书房内,太监从书架上拿出许多份文书递给陆云逸,
    “陆大人,这是一月以来,北元乃尔不以及咬住等人的动向。”
    陆云逸接过,随意翻阅几眼,而后问道:
    “有没有北元朝廷以及北元君主也速迭尔的文书?”
    太监想了想,重重点头,看向上首的太子殿下,面带请示。
    朱标点了点头:“去拿来。”
    太监道了一声是,而后躬身离去。
    太子看向陆云逸,笑道:
    “此行只针对乃尔不等人,本宫知道你喜欢乘胜追击,但对于北元,就算了。
    朝廷打算将其放在草原,不予理会,让草原再乱上一乱。”
    此话一出,陆云逸便知道太子误会了,开口解释:
    “太子殿下误会了,臣并不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而是想要看一看草原局势,这有关此行胜负成败以及方略的制定。”
    “详细讲。”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晋王与燕王:
    “你们好好听听,舅舅与文英都说过,此子有总揽大局之能,日后定然能统驭大军。
    听听他的见解,也看看这场战事能不能胜。”
    晋王与燕王面露诧异,将身体稍稍坐直了些。
    陆云逸在心中左右思绪,隐晦地看了一眼朱棣,很快做出决断。
    他不打算藏拙,转而对着身边的太监说道:
    “劳烦公公帮我找一块识字板来,要大。”
    “陆大人稍等。”
    不过几十息的功夫,巨大的识字板就摆在了书桌正中央。
    陆云逸也快速看完了有关于北元的几封重要文书,脸色凝重地站了起来,朝着上首三人躬了躬身,沉声道:
    “太子殿下、晋王殿下、燕王殿下,在臣看来,想要打赢一场战事需要做到最关键的三点。”
    他回头在识字板上快速书写。
    [一、清晰的政治目的]
    [二、强大的军队建设]
    [三、正确的战略战术]
    三人的目光在识字板上停留,面露思索,太子朱标吩咐:
    “太暗了。”
    “殿下恕罪。”一旁的太监连忙躬身,快速加了几盏灯。
    做完这些,陆云逸继续开口:
    “三位殿下,朝廷有着天下最善战的将领,也有当世最精锐的军队,所以第二点与第三点不必多言。
    而第一点,在臣看来,是关乎一场战事胜败的决定因素!”
    “只因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至关重要。
    一场战事若能够得到百姓支持和拥护,就能为战争胜利提供坚实基础。
    就如陛下北上灭元,就有着清晰以及正确的政治目的,是一场正确的战争。
    可以这么说,北伐大军还未出动时,战事就已经胜利!
    后续的不过收尾,与一些损失以及时间的差异,结局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
    此话一出,上首三位脸色顷刻间凝重起来。
    晋王与燕王有些懵懂,但太子却再清楚不过。
    在处置过这些年的政务,查看了许多当年的机密文书后,他比谁都了解正统以及师出有名的重要。
    他脸色凝重,看向不远处的太监,吩咐道:
    “记,一字不落。”
    “是!”太监连忙坐到一旁,提笔记录。
    “继续说。”
    陆云逸躬了躬身,转而在识字板上继续快速书写,一行大字出现。
    [如何打出一场必胜的战事?]
    [答:在关键时候发起“敌我”双方百姓、军卒都认为正确的战事。]
    他回过头,用余光看向朱棣,见他在深思,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天下苦元久矣,陛下北上灭元乃民心所向,军民所奋。
    不仅是大明的军卒百姓期盼北伐,就连故元的百姓军伍都期盼着天兵到来,抓紧结束乱世。
    这便是“对敌”双方都认为正确的战事。
    这种战事不会以上层将领的意志所改变。
    就如故元,纵使他们的诸多将领以及权贵想要保住荣华富贵,拼死抵抗。
    但即便将刀都架在了军卒脖子上,
    军卒也不会再战,而是纷纷乞降!”
    太子朱标面露思索,在北伐以及大明立国之时,他已经十三岁,早就懂事。
    那时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百姓喜迎王师,谁谁谁哪个哪个城池又不战而降。
    现在一想,北上灭元不论如何都会胜利,的确只是损失多少以及时间长短的区别。
    朱标的眼睛亮了起来,很快就明白了陆云逸的意思,沉声开口:
    “你是说,乃尔不如今也面临了故元窘境?”
    陆云逸沉声开口:
    “殿下所言极是,所以臣建议,招降乃尔不。”
    此话一出,石破天惊!
    屋内的气氛陡然间变得荒谬!
    只因不论是都督府还是朝廷,做出的方略都是趁他病要他命,将其尽数剿灭!
    就算不能将其剿灭,也要将其重创。
    但现在.一条全新的路出现在眼前。
    越想,太子朱标眼睛越亮。
    而晋王与燕王眉头一直紧皱,
    他们考虑一番发现,这居然是最好的选择。
    可怕的是,他们先前一直未曾考虑过此等可能,想的都是怎么杀怎么打怎么赢。
    “说说你的看法。”太子朱标沉声开口。
    两位殿下将身体坐得更直,再也没有丝毫小觑。
    陆云逸对此很是满意,回身在识字板上书写。
    [招降乃尔不的内部原因]
    一、麓川战事刚刚结束:
    朝廷为了平定麓川,投入重兵,
    先后动用官军和土司军队总数达到百万,钱财消耗巨大。
    而且,战事结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边疆稳定仍需巩固,
    且如阿资一般的叛军会源源不断,朝廷需要不停地投入钱财。
    二、朝堂纷争不断:
    政治斗争的加剧会导致钱财的浪费和政令传递效率的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财政。
    三、清丈田亩工作正在进行:
    外战结束后,清丈田亩加速进行,
    但这一工作需要大量钱财和人力投入,更进一步加剧财政压力。
    四、财政压力巨大:
    若是展开动员,采取大规模的征战绞杀,少说上百万两,对于朝廷财政是一次重要打击。
    而从大规模征战转向小范围的精兵突进和招降政策,银钱至少省下一半。“哒哒哒哒哒哒.”
    陆云逸飞速书写,每一下都敲击在三人心头,让他们的脸色愈发凝重。
    这一次,就连晋王与燕王都能感受到朝廷所面临的茫茫多压力,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钱,偏偏朝廷还没有钱。
    因为没有钱,朝堂上的争斗会愈发激烈,进而愈发消耗钱财,
    而越是消耗钱财,朝堂上的争斗就会越狠,进而恶性循环。
    对于这个道理,三人都清楚地知晓。
    燕王朱棣沉声开口,他没有看向陆云逸,而是看向太子朱标:
    “大哥,此子是忠臣。”
    晋王朱棡的脸色也柔和了许多,不像是刚刚那般冰冷,
    他轻轻点了点头,算是认同。
    太子也笑了起来:
    “纵观朝野,想着法钱的人茫茫多,肯出法子为朝廷省钱者却寥寥无几啊。”
    “大哥,钱财每少一分,事成的可能便少一分,
    此乃人之常情,朝野诸位大臣也是心有苦衷。”晋王朱棡出言安慰。
    朱标点了点头:“嗯不错。陆云逸,你继续说。”
    陆云逸回头继续书写。
    [乃尔不所面困境]
    一、必然与北元朝廷不合,从而引发战争。
    1、权力争夺:
    也速迭儿夺位后,引发了其他部落和势力对他的不满与反抗,尤其是那些原本支持脱古思帖木儿的部落。
    太师乃尔不作为蒙古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必然卷入权力争夺之中,与北元朝廷产生冲突。
    2、经济利益:
    草原政权以畜牧为生,丰富的草场以及水源必然会成为争夺的焦点,而占据迤都大半草场的乃尔不首当其冲。
    3、文化冲突:
    也速迭儿作为阿里不哥的后裔,久居草原,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背景。
    他的夺位会使蒙古政权的汉文化迅速衰退。
    两年过去了,汉文年号和庙号迟迟未定,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而北元旧臣乃尔不,一辈子都活在汉家文化之中,
    吃的是盐茶、用的是瓷器、铁器,穿的是丝绸,而他部也同样如此。
    文化上的冲突和差异是引发冲突与争斗的主要因素!
    二、外部威胁的加剧:
    我大明在北疆屯兵数十万,并且在持续开垦荒地、收纳草原边民,对待乃尔不是不可忽视的威胁。
    他需要制定有效战略来应对威胁,
    加强军事防御、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及寻求外部盟友的支持。
    然而,这一切措施都需要大量钱财和精力。
    写完这些,陆云逸回过头来,看向上首,沉声开口:
    “三位殿下,局势已经万分清晰,
    乃尔不虽然身在草原,但已成为夹在北元朝廷与我大明之间的一张肉饼,
    实力最弱、地盘最小、根基最浅、内有桎梏、外有强敌,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降、要么死。
    而以他接触丞相咬住与知院阿鲁帖木儿的举动来看,他显然不想死。
    若我大明天兵驾到,予以招降,自然可轻易将其降服。”
    太子朱标看着满是字迹的识字板,眼睛眯起,手掌不停搓动,心脏怦怦直跳。
    不得不说,这样一番分析,已经将他说动。
    杀死徒费钱财,招降人财两收!
    燕王朱棣沉声问道:“乃尔不也可以降服于也速迭尔。”
    陆云逸脸色凝重,沉声开口道: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朱标猛地将头抬起,眼中爆发出精光!
    此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是,孟子认为杨朱和墨翟的学说偏离了儒家正统,将排斥杨墨视为圣人之徒的行为。
    而晋王与燕王显然也知道此等典故,同样陷入深思。
    陆云逸悄悄松了口气,此言与“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孟子所处时代,杨朱学派主张“为我”,极度重视个人利益,甚至“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翟学派提倡“兼爱”“非攻”,试图打破亲疏远近的传统观念,追求无差别的爱。
    孟子认为,杨墨学说的盛行对秩序和道德伦理危害极大。
    杨朱的极端利己主义会破坏社会的公序良俗与协作关系。
    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冲击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动摇了社会根基。
    但不管如何,两种学说都冲击了以“家国天下”为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
    在那时,诸子百家纷至沓来,各种思想层出不穷。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各家对于“家中矛盾”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家”。
    如今的草原亦是如此,
    乃尔不所代表的旧北元与也速迭尔所代表的新北元,迟早一战。
    是关正统,只能存一!
    过了不知多久,朱棣眼中闪过精光。
    他想明白了其中关键,并且做出了肯定答复:
    “乃尔不不可能降与也速迭尔。”
    同时,在他心中,
    招降乃尔不的想法如同熊熊烈火,顷刻之间就填满胸膛。
    两路大军,晋王所在的山西要照扶北方边境。
    真正入境作战的,是北平一路兵马,
    他节制此路兵马,一直没有想出足够稳妥的战胜方法,
    但现在,一个比战胜更好的办法陡然出现,并且成功率极大!
    朱棣甚至觉得,只要能取得一场战事的胜利,
    给乃尔不一个台阶,他就会降!
    想到这,他的呼吸略显急促,
    黝黑的脸庞出现一抹枣红,在昏黄的烛光下不显。
    他看着站在识字板一侧的陆云逸,眼中露出一丝佩服,而后闪过决断: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陆将军乃吾师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