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4章 高科技武装的法军(二合一章节,求
    第1004章 高科技武装的法军(二合一章节,求双倍月票)
    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风,天地间安静得仿佛油画一般。
    巴黎陆军士官学院的校场上,约瑟夫和几十名军官一同仰着头,盯着半空中那个灰色的小点。
    雅克-埃蒂安·孟戈菲在一旁殷勤地介绍着:“殿下,后来我们发现丝绸不仅贵,而且气密性也不太好。
    “在经过反复试验之后,我们选择将纸和丝绸黏合起来制作气囊,效果很不错。
    “现在的热气球非常坚韧,同时重量也比以前降低了35%。”
    是的,此时天空中漂浮的正是一只热气球,并且是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的军用版。
    早在十年前,来自法国南部的孟戈菲兄弟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热气球,并在凡尔赛宫进行了演示。
    不过那时的热气球使用纸制作气囊,外面用亚麻绳索作为支撑,使用时展开极为费事,且很容易破损。
    当时法国军方就进行了评估,认为还达不到军用标准,也就没再理会。
    后来总参谋部因为沙普信号塔的事情,将所有高科技军事装备全都翻出来整理了一遍,热气球项目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得到7000法郎的拨款之后,孟戈菲兄弟终于按照军方的要求完成了技术改良,今天就是第一次技术验收。
    总参谋部的一名技术官员问道:“关于防止失火方面,您是怎么解决的?”
    哥哥米歇尔立刻自豪道:“用明矾,老爷。我们用明矾浸泡气囊入口和内侧,这能有效防止它们被火星引燃。”
    热气球已经飘到了四五百米的高空,在系留绳的拉扯下,悬停在了那里。
    接着,站在热气球下面的一名士兵用望远镜看向热气球的吊篮,嘴里念着:“d、e、u、x……”
    另一名士兵则用笔快速记录,不到两分钟后,他便举起手中的纸,高声道:“2.2公里外。方向1点零5分22秒。高度估算+55米。12磅炮3门。士兵70余名。”
    一名参谋兴奋地向约瑟夫点头道:“完全正确,殿下。”
    热气球准确报出了远在2.2公里外的靶场里的情况。
    周围的军官们顿时兴奋地相视点头,并纷纷鼓起掌来。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想要获悉几公里外的敌军动向,只能派骑兵进行侦察。
    在没有敌人拦截的情况下,骑兵至少得耗费1个小时才能往返。
    而使用热气球仅需要两分钟!
    这还只是热气球的优势之一。
    骑兵受到地形阻碍,只能观察到敌军的大致情况,很多信息都要靠经验来猜测。
    热气球却能居高临下,一兵一卒都给你看得清清楚楚。
    此外,骑兵看一眼就得回去汇报,热气球则可以一直在天上盯着敌军。
    可以想见,在以后的战争中,敌人还在几公里外小心翼翼地移动部署,法军这边甚至已经看到他们午饭吃的是腌肉还是盐渍萝卜了。
    简直就像是打游戏开了“全图”一样,这敌人还怎么打?
    米歇尔·孟戈菲继续显摆道:“殿下,据我们之前的测试,在天气好的时候,甚至能看到10公里外的人群。”
    “你们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发明。”约瑟夫满意地点头,随即便想到之前放飞热气球的过程——二十几个人将气球拉展,然后点火,让热空气涌入气囊入口。
    等到气球飞起来,已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在战场上的话,这么长时间可能已经贻误战机了。
    “放飞耗时还是太久了些。”他看向大孟戈菲,“我希望您能将放飞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同时,回收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这……”大孟戈菲愣住,收放气球的流程都是固定的,基本没啥能改进的地方。
    但他还是咬了咬牙,躬身道:“我一定会让您满意的,殿下。”
    约瑟夫瞥见他为难的神色,便回忆着后世的一些设计,建议道:“您可以设计一部专用的热气球收放车。
    “车上安装一根能折叠的长木杆,将收起的热气球箍在上面。
    “平时折起木杆储存,使用时将其拉开,气球立刻就能展开。”
    孟戈菲兄弟顿时眼前一亮。
    放气状态的热气球就是一大摊,想要找出充气口都得费好一阵,铺平又得十几分钟。
    而按照王太子殿下的办法,木杆伸展之后马上就能开始充气。
    约瑟夫继续道:“另外,可以在车上安装脚踏鼓风机。放飞时用它对着火焰吹,热气就能更快涌入气囊。
    “甚至可以尝试带一台小型蒸汽机进行加压充气。
    “还有,就是尽量缩小热气球的体积。更小的气囊能够更快充满……”
    他正说着,就忽见远处的热气球竟然开始缓缓降落。
    他有些疑惑地侧头问贝尔蒂埃:“测试结束了吗?”
    总参谋长忙道:“还没有,殿下。是热气球上的燃料不够了,需要先落下来补充。”
    约瑟夫皱了皱眉:“刚才飞了多久?”
    旁边有参谋看了眼表:“32分钟,殿下。”
    “时间这么短?”
    大孟戈菲忙解释道:“殿下,这只是测试用的热气球。以后可以将它造得更大,那样就能携带更多燃料了。”
    小孟戈菲在一旁小声补充道:“但那会让放飞时的充气时间变得更长……”
    约瑟夫吁了口气:“你们使用的是什么燃料?”
    “稻草和羊毛的混合物,殿下。”
    约瑟夫心说难怪飞不久,烧这玩意能产生多少热量?
    后世的热气球好像用的是丙烷或者液化天然气做燃料的。
    嗯,眼下根本搞不出来,跳过。
    再向前,应该就是用煤油了……
    目前法国的煤焦油产业倒是能够提炼出煤油,但仍处在实验室工艺阶段,产量极低且成本极高。
    约瑟夫最终无奈道:“那就先用酒精吧。”
    酒精的热值虽然不如煤油,但绝对远超稻草,应该能让热气球多飘很久。
    只是酒精的价格也不便宜。此外,在战场上带几桶酒精,难保不会有士兵偷喝。
    先这么对付吧,得尽快把煤油搞出来。
    不但能给热气球提供燃料,同时煤油灯也是非常赚钱的产业。后世著名的美孚公司,最早就是依靠煤油灯奠定了石化巨头的地位。
    但拉瓦锡现在还在普法尔茨搞化肥厂,这事儿能交给谁呢?
    约瑟夫突然想起后世“经济效益驱动技术创新”的理念。
    法国这么多化学家,这么多化工厂,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资刺激,说不定就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他拿出笔记本,记下“煤油提炼技术招标”一行字。
    随后,约瑟夫又和贝尔蒂埃等参谋讨论了热气球在军队中的装备应用方式。
    初步决定每个步兵师配备3个热气球,由工兵负责操作。
    一名参谋有些遗憾道:“这么厉害的侦察工具,如果能给每个团都配一个就好了。”
    贝尔蒂埃点头:“其实要是能将热气球侦察到的情报快速传达给每一个军官也行,就像沙普信号机那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约瑟夫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对啊,如果将沙普信号机装备给每个团,那指挥效率还不得成十几倍提高?
    让工兵带上预制板材,在战场上快速搭建信号塔?
    好像不太现实。
    不说工兵就算累死,起码也得小半天时间才能搭起一座简易信号塔。就算真建起来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可能还没用两下,部队就机动到其他地方了。信号塔又不能跟着走……
    约瑟夫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后世的折叠高空作业车来——用铰连的x型支架,将平台升上十多米的空中。两个人站在上面,一人发送信号,另一人用望远镜观察,这不就是个小号沙普信号塔吗?
    同时这东西完全可以架在马车上,拖着到处跑。
    虽说十来米高的平台肯定没有固定的信号塔的观测距离远,但也足够超过绝大部分树木,在两三公里的距离上相互通信。
    通常来说,一场数万人的战役,战场宽度也就十来公里,三四部“沙普信号车”就足以横跨整个战场。
    届时法军总指挥官的命令,只需要三五分钟就能传达到所有中层军官那里。同时指挥官也能迅速掌握每一支军团的详细状态。
    这效率,比现在依靠传令官骑马吭哧吭哧跑去下达命令,简直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约瑟夫的思路又继续延伸。
    如果在热气球上也设置沙普信号塔的收发员,然后在固定信号塔和前线之间升起一两个热气球,不要飞得太高,那么就能将前后方的通信连接起来。
    这说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却弥补了沙普信号塔“最后几十公里”的盲区。
    要是能实现,以后从巴黎发出的命令,两小时之内就能出现在前线指挥官的手里。反之亦然。
    继续延伸。
    两个相距极远的战区,比如意大利和南尼德兰,还可以通过巴黎作为信息中转站,相互协同作战部署。
    而这一过程可能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
    4个小时是什么概念?
    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总指挥官的命令传达到自己两翼的军团,可能就要费这么久!
    作为了解过后世战争艺术的人,约瑟夫深知信息传递效率对军队战斗力有多么大的影响。
    信息效率高的军队打效率低的军队,就像灵活的猴子揍树懒。
    树懒的大脑发出的指令还没传到手臂,猴子都已经打了它好几拳然后闪开了。
    所以后世的国家无不投入巨额资金搞军队信息化,甚至信息化程度都成了判断军队实力的首要标准。
    约瑟夫忽然意识到,等热气球到移动信号塔这一套东西全都搞出来,法军将会对欧洲所有的军队形成从预警到侦察,从命令传达到军团间协同,从信息共享到敌我识别的全方位碾压。
    这,不就相当于这个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吗?
    再叠加法国直属军团的训练度和士气,以后别说以少打多,以一敌二都不是不可能!
    约瑟夫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没想到这次军改最大的提升竟然是在这里。
    他当即招呼所有参谋前往军校的会议厅,向他们阐述关于组建“信息化”军队的构想。
    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多,约瑟夫听到参谋们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抗议声,便宣布休会,明天在总参谋部继续讨论。
    他疲惫地走出会议厅,正准备去军校食堂,便见塔列朗正站在门外,显然已经等了很久。
    “您怎么来这儿了?有什么急事吗?”
    外交部长忙上前几步,躬身行礼,而后低声道:“殿下,下午刚收到的消息。威廉二世已于前天去世了。”
    约瑟夫顿时皱眉。
    他记得历史上威廉二世好像还要过两年才会死,怎么突然提前了?
    他看向塔列朗:“请说说具体情况。”
    “是,殿下。”塔列朗拄着手杖,跟在王太子身侧,“卡尔·路德维希在西里西亚大败普鲁士军,先后击溃了陶恩奇恩和默伦的两支军团,又将霍恩洛厄亲王的主力包围在利格尼茨。
    “威廉二世在得到消息之后出现抽搐、昏迷症状,仅过了几小时便停止了呼吸。
    “目前威廉三世正在加冕。威廉敏妮被送去了修道院,普鲁士政局暂时由海因里希亲王掌管。”
    约瑟夫走进军校食堂,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示意塔列朗坐在对面:“那么,波兹坦准备怎么处理西里西亚的战局?”
    “据说弗雷德里希男爵已经去伦敦寻求英国人斡旋了。海因里希亲王的态度应该是偏向尽快停战的。”塔列朗道,“您知道,目前普鲁士无论是财政还是军队,都已无法继续战争了。”
    约瑟夫顿时皱眉。
    原以为普鲁士能和奥地利消耗几年,没想到威廉二世却突然死了。看他的症状,多半是中风或心脏病在受到刺激之后突然发作。
    现在普鲁士骤逢剧变,很可能会向奥地利投降。
    后者甚至能够获得西里西亚更多的土地,从而迅速恢复之前因反法同盟失败而损失的国力。
    此消彼长之下,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统治力将大为增强。
    这对法国绝对不是好消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