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8章 变天了,气运显化
    签署文件条约时,武官也在陈耀祖名字下方郑重用印,梅根为首的谈判人员,是半点意见都不敢有,还得被迫稍有些屈辱的留下观礼。
    一面东方红旗,从大明宣慰司衙门前那高耸旗杆缓缓升起。
    在那一刻,陈耀祖感觉到了,此地上空的空气变得沉重,但又突然像是被一只无形巨手给搅乱,将原先属于阿美利卡的凝固气机给搅乱,重新变成另一种气机。
    一种独属于东方人的气机大势。
    两百年了……
    站在世界文明之巅几千年的东方人衰弱了近两百年了,曾经最屈辱的一百年,甚至任人欺凌,都不敢还手。
    今天,东方的旗帜在如今世界第一强国的土地上升起,迎着风,发出猎猎的声音,很是清脆。
    武官突然忍不住,眼眶红了一下,但很快又收住了。
    站在旗杆前,衙门前的广场聚集了所有此前已经得到大明宣慰司衙门身份认可的居民,有五六千人。
    以及围观的在这块土地上混饭吃的打工者,他们虽然莫名其妙那个拗口的宣慰司衙门,为什么要举行这个升旗仪式。
    但却知道,这很重要。
    这些已经在陈耀祖的领地上生活并工作了一段时间的白人、黑人、亚裔人种,南美人等等,心里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要挤进宣慰司衙门前,代表着本地认可身份居民的几千人方阵里去。
    但是,他们不敢。
    因为那个方阵突然间在他们的感官里像是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
    凛然不可侵犯。
    陈耀祖站到了旗杆前的台阶上,开始讲话。
    “今天,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天。
    因为从今天开始,在宣慰司衙门的土地上,东方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法律,银行,学校,身份体系以及医疗体系。
    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码头,以及这片土地的领空。
    最最重要的是,阿美丽卡跟我,刚刚签署了互助条约,阿美丽卡给与了我这一块土地的主权。
    我是东方人,所以这份条约是在东方的主持下签署的,还有东方的背书。
    所以,这一块土地的主权同时也归属于东方!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东方的土地!”
    话音一落,也不管广场上愕然的众人怎么想,衙门上方的乌云开始翻滚,变幻,像是几条龙在云层里搅动,有时又像几只猛虎在雷声中咆哮。
    终于在龙吟虎啸中,微微细雨洒落了下来,仅仅洒落了九分钟,就停了。
    连街面都没湿,但这微微细雨撒到人身上时,像是渗透进去,所有接触的雨丝的人都感觉到一阵清凉直沁肺腑,身子都松了几分。
    参与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耀祖,却有的是另一种感觉。
    从此刻起,他才感觉自己终于真正融入了这个世界,而不是像上次那样,仅仅让这个世界不排斥自己而已。
    并且,他还发现自己和脚下的这一块土地气机连为一体,隐约感觉过去,还有那遥远东方磅礴的大势。
    也在融入的这一刻契机中,更是突然明白了以前的那些国师,为什么拥有移山填海、斩龙脉、绝地天通的本事。
    这就是天下大势,中华气运之力,可改天换地,重造人间的伟力。
    而且,得到了一切信息之后的陈耀祖知道,自己跟他们不同,古代那些国师只是国师而已,自己不是。
    他如今虽是民,也是使,亦是官,更重要的是,他乃今朝拓土开疆的东方人。
    有他此举,后世著史时,终于不会再写:当初兵锋世界最盛,却无寸土之功,愧对子孙,更无面目见列祖列宗。
    只是让陈耀祖有些不满意的是,这大明宣慰司衙门这片土地的主权,不是打仗打出来的。
    东方人宅心仁厚,通常不会主动侵略他国,一般只有被欺负了,才奋起反击,毁其宗庙,灭其族裔。
    所以。
    东方人得土最正的,就是被欺负之后反击,拿刀兵打下的土地。
    先祖认为,只有名正言顺后,用刀兵血洗过的土地,才不会有反复。
    不过。
    对现在的陈耀祖来说,他不挑,有就很欢喜,因为此刻天上的气机还在变。
    在这面旗帜的上空,乌云化雨又显现画面。
    开始浮现出的这幅画面,是一幅巨大到直冲天际的场景,还是能动的,跟看电影一样。
    一个竖着秦字大旗的战车阵营,对阵匈奴人骑兵古代战场上,这个身披甲胄隐瞒身份,初次踏上战车的君王嬴政,在那第一次挥剑斩下敌人的头颅,举着手中长剑,嘶声力竭的喊出那一句:“杀!!!”
    这是嬴政。
    【大秦子弟,当北拒匈奴,东出中原,让这世界书同文,车同轨,世界大同!】
    大汉朝堂之上。
    一代雄主刘彻,看着朝堂下的百官,沉声说道:“大汉立国七十年了,匈奴人年年入寇,边疆百姓苦不堪言,被掳掠为奴者不知凡几。
    先祖高皇帝曾被匈奴围于白登,高皇后甚至被匈奴单于以信来羞辱。
    于匈奴而言,先祖高皇帝、高皇后乃大汉诸子之族长也,羞辱大汉之族长,便是羞辱大汉诸子也。
    族长受大辱,当如何。”
    朝堂下有一人站了出来,凛然叉手道:“陛下!
    礼记上,子曰:父母之仇,当寝笘枕干,弗与共天下也,遇之朝市,当不反兵而斗。
    为边关百姓记,为我大汉子民计,当与匈奴人弗共戴天也!
    我大汉诸子乃豪杰也,不可辱!”
    有一少年站了出来:“陛下,匈奴人对阵,豕犬也,汉人诸子一人可敌五六奴。
    予我八百骑,某便去踏平其王庭!”
    帝欢喜:“好,寇可往,我亦可往……”
    画面又一转。
    朱字大旗下,一英伟男子在指点江山:“襄阳以南,汉人河山沦陷百年。
    襄阳以北,燕云以南,汉人河山沦陷300年。
    燕云十六州,已沦陷近500年。
    此番驱逐达虏,复我汉家衣冠,乃华夏子民之正业也!”
    几十年后,大明旗下,有一老皇帝手持马鞭笑看四方:“我朱棣要这天下江湖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最后还有一幅画面,一个戴着眼镜的末代帝王,亲去小岛拜倭皇。
    突然,此前本来已经消逝的所有画面猛然重新出现。
    那画面上的帝王、将军,正死死的盯着最末那幅画面。
    他们眼中有着期待,期待了戴着眼镜的末代帝王有点风骨,如其见到那倭皇时,敢上前刺之……
    哪怕失败了就此身死,史书定然记他辉煌一笔,后世便不会把清记为最耻辱一朝,烈宗之名,必不吝啬于史笔。
    可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