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3章 抬棺而战,联络叛徒
    第603章 抬棺而战,联络叛徒
    “好久不见。”
    湖亭北门外,赵都安在汤平的护送下,骑马走到众人身前,翻身下马,将缰绳随手一丢,先是与薛神策点了点头,微笑着说了声:
    “薛枢密使。”
    然后才扭头,迎上了莫昭容的目光。
    自从双方在西线太仓府分别,至今也有不短时间,再次相见,这个“情敌”变化巨大。
    不只是外貌上辛苦了许多,更多的是气质。
    若是要赵都安用一个词来评价,大抵可以是“洗尽铅华”。
    恩,以往的莫愁虽有“女子宰相”的绰号,但这个名望是虚浮的。
    只是朝臣百姓们对其作为女帝身边最亲近的侍者的一种地位的“比喻”。
    而非是说从小到大长在深宫内,鲜少迈步离开京城的莫愁真有什么治国理政的才能。
    而这在前线的近一年的经历,令这位六尚第一女官的气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沉稳、眼神更锋锐、连带说话的语气,都与以往的咄咄逼人不同。
    “好久不见,不过莫昭容不揶揄调侃我两句,本都督反而不大适应了。”赵都安朝她露出笑容。
    莫愁略显小麦色的脸颊上红了下,苦笑道:
    “都督莫要调侃,过去我对都督多有误解,好在如今已不一样。
    我这几个月,在东线时而收到你的消息,听闻你做的那些事,佩服良多。”
    这番话很真诚,没有讽刺意味。
    不只是莫愁,以薛神策为首的一大批老熟人皆有相似的感触。
    若说当初在太仓府,众人一同对付“举人将军”苏澹时,赵都安展现出的也还只是超凡领域的才能……
    焚城时出手救援,的确乃大功一件,但也仅限于此。
    而等双方分开后,从西边传来的消息却一次次刷新众人的印象。
    先是潜入永嘉城,救出囚禁官员,再到策反赵师雄,将本来只负责防守的西线硬生生往南打下去,更不要说之后刺杀徐敬瑭成功,彻底扭转了战争走向,令东线沦为陪衬……
    而这一切,都如积蓄的潮水。
    在和谈使团入京,赵都安提剑上殿请命后彻底爆发开来。
    “赵都督,你或许不知。如今你提剑上金銮殿的故事,早已在军中传开,不知多少士卒倍觉提气!如今啊,你在军中的威望,比我都要高了。”
    薛神策笑吟吟打趣。
    这是很危险的一句话。
    但薛神策却是眼神、语气尽是坦荡,连周围的一众将领、官员也都不觉异样。
    因为这就是事实。
    石猛嘿嘿笑道:
    “都督你看,这些士卒看你的眼光就知道了。”
    啊这,我有这么优秀吗?
    赵都安被夸的老脸一红,看向那冰天雪地里伫立的军士,果见一名名士卒眼神狂热,凡他目光扫过处,士卒们纷纷竭力挺起胸脯。
    一举一动,千军瞩目。
    这曾是“军神”薛神策以数十年军旅生涯积累来的荣耀。
    赵都安却只用了几个月便也获得了。
    “薛枢密说笑了,你我众人皆为陛下,为朝廷,为黎民尽心竭力,若无诸位在东线死死拖住建成军,我也做不成事。”
    赵都安虚心道。
    漕运总督宁则臣哈哈一笑:
    “都督什么时候也学起酸腐文人谦逊那套了?在场的都是老熟人,不必说那些,我宁某人就一句:只凭你做下的这些事,我只有服气二字!”
    接着,其余老熟人、半生不熟的将领、文臣也都纷纷开口,表达敬佩。
    在朝堂见惯了虚情假意,蓦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诚,赵都安没来由心头一暖,笑骂道:
    “宁总督,就你会说话,这般捧我,真不是因为我帮你夫人女儿送来年货的缘故?”
    宁则臣穿着官袍,但脖颈上却围着一条针脚密集的“围巾”,正是宁夫人亲手缝制,前不久从京城送过来的。
    众人当即哄笑起来,宁总督闹了个大红脸。
    简短寒暄。
    薛神策当即要迎赵都安进城。
    这时,火器营主管陈贵惊讶地看向那板车上的一具漆黑棺椁:
    “这是……”
    赵都安瞥了一眼,语气随意道:
    “哦,这是我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既已立下军令状,便当传教三军知晓,这口棺材若装不了靖王的尸首,便来装我。”
    抬棺而战!
    闻言,在场所有人神色一凝,只觉气血激荡。
    好似这寒冬里等待几个时辰的冷,都被一股热血驱散!
    ……
    ……
    少顷,赵都安抬棺进城的消息,于湖亭三军大营中扩散。
    而赵都安一行,则被领入了作为“临时指挥部”的一栋城中官署。
    大院外头满是站岗的士卒,一群人浩浩荡荡入内,在“会议厅”内落座,有下人早摆好火盆,奉上热茶。
    众人重聚,难免一番热络寒暄、叙旧。
    赵都安给他们讲述自己在前线,于京城和谈的一些细节。
    众人则说起与靖王对抗的经过。
    良久。
    赵都安放下杯盏,进入正题,他环视屋内桌旁端坐的一张张脸孔,正色道:
    “好了,说正事吧,此番我从镜川邑来湖亭,目的你们都已知晓了吧?”
    面色白皙,蓄着短须的“军神”点头“恩”了声,认真道:
    “此前陛下已经送来了文书,接下来我将前往西平道,率领京城禁军与五军营,于镇国公一同抵御西域人的进犯。”
    是的!
    这一次女帝也是下血本了,索性将拱卫京城内部的禁军也大半派遣了出去,只留下最后的一点维持城内的基本秩序。
    如此一来,有薛神策率领,有很大的把握在开春前解决掉河间王,然后整顿势力,防守西域佛门的野心。
    赵都安点头说道:
    “既然都已知晓,也就省却了我费口舌的功夫。我在镜川邑也了解了些这边的情况,但并不具体,这一路过来倒是与建成叛军有过少许接触,在你们看来,建成军如何?”
    面对他的询问,众人先是沉默,而后石猛率先开口道:
    “很强。”
    他认真解释道:
    “咱神机营在西线也与云浮军打过,但明显能感觉到,建成军的凝聚力更强,包括武器防具,也都是八王中最强大的。
    而若说这些都还在其次,真正难搞的是还是靖王集团人才济济,颇有战略定力。
    别看这段时日,我们也是连战连捷,打下了不少地盘,但实际上,建成军几乎没有与我们死战过,很多地盘都是主动放弃的,留给我们烂摊子……”
    这些话不可由薛神策这个统帅来讲。
    但石猛来解释却没有问题。
    赵都安脸色凝重地听完,问道:
    “所以,靖王的军队损失并不大?”
    “是的,”最早派来东线的三千营的指挥使点头:
    “而且建成道内还在源源不断地输送新兵上来……靖王早已与包括沈家在内的建成道内大族见礼极深的利益同盟,拥有很坚实的后盾。”
    赵都安轻轻吐了口气,自嘲道:
    “看来的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他看了眼众人的脸色,笑着道:
    “不过问题不大,徐敬瑭我都能搞定,徐闻也不是三头六臂……如今靖王父子可在湖亭前线?”
    薛神策摇头道:
    “不在。入冬前是在的,入冬后双方停战,靖王父子便撤回了建宁府,名义上是安稳后方,为开春作战做准备,但影卫传来最新的情报却说,靖王父子已经悄然入了滨海道。”
    “靖王去滨海道了?”
    赵都安扬起眉毛:“目的?”
    薛神策说道:
    “具体不清楚,但想来不是为了陈王,就是为了青山。”
    滨海道内,两股势力最强大,陈王作为八王之一,在封禅起兵后就封锁了整个滨海道,一副割地做地方天子的架势,半点也不向外界扩散。
    至于青山……也是老对头了。
    “呵呵,徐敬瑭一死,靖王肯定想要拉援手,陈王唇亡齿寒,两方没准就搅合在一起。
    不过我与陛下分析过,以那位陈王优柔寡断的性格,未必会立即答应……我们暂时的主要目标,还是对面的叛军。”赵都安点评道。
    若用三国的局势分析,他觉得陈王有点东吴的感觉……
    就是不知道滨海道有没有大小乔……
    咳咳。
    薛神策点评道:
    “如今湖亭内率领叛军的,名义上是叶新,也就是原来建宁府的军府的副指挥使,当初靖王谋反,他杀了原本的指挥使上位,控制了军营,是建成道叶家的子嗣。”
    顿了顿,他继续道:
    “不过这个叶新虽为名义上的首领,但真正做很多决策的,反而是一个身份神秘的谋臣。”
    赵都安心中一动:
    “我听说了这个人,似乎也姓徐?”
    “恩,”薛神策点头道:
    “此人出现的很突然,暂时我们猜测乃是徐氏旁支的子弟,姓徐的人在建成道不少。”
    “但有能力被靖王倚重的不会多,”赵都安打断道:
    “我之前让影卫搜集过建成道有能力的人的资料,暂时没有符合的人。”
    莫愁说道:
    “或许可以发动我们在叛军中的人?进行打探。”
    赵都安看了女宰相一眼,心说你莫不是在点我?
    难道王妃是我棋子的事你已经知道了?
    陛下的小嘴这么不严实?
    莫愁见他盯着自己看,不禁回错了意,主动解释道:
    “是我们策反的靖王集团内的官员。”
    好家伙……你吓我一跳……赵都安吐了口气,惊讶道:
    “级别够高吗?”
    对于朝廷策反叛军……他毫无意外。
    藩王既然可以收买朝廷中的官员做间谍。
    那大虞朝廷当然也做了类似的举动,只是策反、收买这件事在前几个月进展的异常艰难。
    可想而知。
    那时候岸各路藩王烽烟四起,朝廷危如累卵,只剩下个女帝以修为硬抗。
    叛军士气如虹,怎么可能接受朝廷的策反?
    但随着战争推进,赵都安连续大胜,局势变得微妙,这个时候,很多叛军开始动摇,失去信心。
    逐步接受朝廷的私下接触……才有了策反的可能。
    莫愁说道:
    “我们策反建成军高层的行动进展的并不太顺利,暂时真正彻底投靠我们的,官职都还不高。不过,也有一部分真正的高层,已经与我们建立了联系,只是暂时还没有彻底投靠。”
    赵都安问道:
    “为什么?你们不舍得许以利益?威逼利诱?”
    莫愁摇头道:“不是。是因为你。”
    “我?”
    赵都安懵了下。
    心说好家伙,莫愁你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要污蔑本官了是吧?
    吃本官一记杀威棒……
    莫愁表情无奈地解释道哦:
    “对方不相信我们的承诺,必须要等到足够有分量,说话作数的人,才肯真正投靠。”
    “……”赵都安无语道:
    “有薛枢密使,还有你这个‘监军’在,对方都不信?”
    薛神策苦笑一声道:
    “许是局势仍不够明朗,其实之前传出要和谈的时候,对方有些急了,但和谈崩了后,又不急了。”
    懂了。
    终归是局势并不确定,对方也举棋不定……赵都安沉吟了下,道:
    “策反敌军高层的事谁在负责?”
    大内供奉唐进忠忽然开口:“是宋进喜在跟进。”
    当初策反赵师雄成功后,知晓西线大局已定。宋进喜就被赵都安派来了东线支援。
    此刻并不在会议室内。
    赵都安点了点头,道:“你去找他过来,本官亲自过问此事。”
    “是。”唐进忠起身往外走。
    接着,众人又说起其他话题,足足一个时辰后,这场会议才解散。
    薛神策开始准备动身,至于交接事宜,因三大营的指挥使都不会走,所以倒也容易。
    ……
    散会后。
    赵都安单独叫上莫愁,一同走去另外一个房间,见到了早已束手等在这里的宋进喜。
    “大人。”这位善于隐匿、暗杀的供奉深深行礼。
    “不必多礼,说说地方那个策反高层的情况吧。”赵都安施施然坐下,目光深沉。
    莫愁坐在一边,也看了过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若能策反成功,后续的战争会好打太多。
    同时,这也是赵都安更擅长的领域。
    宋进喜道:
    “是。目前湖亭敌军中,与我们接触的最高级别官员,名为蒋王孙,乃是建成军下文官中排在前十的一个。
    也是湖亭军中,抛开那名徐姓谋士外,与叶新同级别的地位最高的文臣。”
    顿了顿,宋进喜补充道:
    “蒋王孙原本应是与叶新共同管理湖亭的,但那名徐谋士出现后,蒋王孙的权力被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如今降级为了湖亭叛军的第三把交椅。”
    蒋王孙?
    好气派的名字……赵都安回忆着这人的资料,记起此人原本也是建成道内的知府。
    他想了想,道:“安排一下,我要与他见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