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3章 纳森和萨斯肯喜欢这个院子
    四队因为东大沟洪水的逮鱼狂欢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退下去。
    其实洪水五天后后就退了,但是洪水退下去之后,村民们都到处跑,捡那些还能窝著水的坑洼里留下来的鱼。
    这时候最多一把抄网就够了,所以李娟李强依然带著明明昊昊满到处跑,东大沟那边人多,他们就去捋毛渠,每天还能弄到好些鱼。
    当然,更多的鱼都死了臭在沟里了。
    这一场洪水波及的范围非常大。东大沟上游的上中下三个水库虽然现在还没养殖鱼,但想想这些水库里野生的鱼有多少。
    哪怕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顺著洪水跑出来,其中大部分进了大海子,只有十分之一死掉,按个人来算,也是天文数字了。
    至少得好几吨吧。
    反正李龙再去看地的时候,总感觉空气里飘著一股子臭鱼味儿。
    小海子那边情况要好一些,洪水只持续了三天,然后水位就回落下去,李龙他们就把闸门给放了下来。
    小海子里的水必须得保持住,不然养不了大鱼。他可不希望等到三四十年后,这海子里就只剩下巴掌大的鯽鱼了。
    好吃是好吃,不好看啊。
    看鱼还是要看那些大点儿的野生的鲤鱼,看著多漂亮。
    李龙只是转了两天就没再跟著转,主要是水边渠里到处都是孩子,大孩子小孩子,明明昊昊也跟著李强在转著。
    他一个大人不好意思和孩子们一起去找鱼,这需要非常好的耐心。
    反正孩子们每趟回来都能带回来不少的鱼,足够吃了。
    以往李龙一直羡慕大海子北面的村子,每隔几年大海子要放干水的时候,就是那几个村子狂欢的时刻,鱼是成拖拉机往家里拉的。
    现在东大沟里跑水,逮鱼的主要就是四队了。
    他隱约记得后面这三个水库也因为洪水被冲开过,那时候水库已经被承包养鱼了,损失极大。
    李龙也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吸取教训,多搞两个闸门,或者把水库的北坝线弄结实一些。
    他也只是想想。
    这段时间赵辉过来了一趟,不过这回过来没有带螃蟹苗和虾苗,主要是天气太热,这玩意儿带过来半路上容易死,按赵辉的说法,开春带过来是最好的。
    他过来是把头两次刘高楼拉过来的皮子拉走。现在李龙这里已经算是他最大的原料来源地了,所以他过来的时候,应李龙的要求,给他带过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三层掛网。
    李龙上一世是在一几年的时候才开始用这个——也就是说是网络购物开始大发展的时候,北疆这边才能买到三层掛网,而且还没口里的好。
    虽然现在李龙说实话没多少时间去下网逮鱼了,但男人嘛,干不干是一回事,装备能搞的还是希望搞好。
    有备无患嘛。
    这大包裹里,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六指的三层掛网都是三条以上,足够李龙好好祸祸一阵子了。
    以前李龙还以为这网本身就是下个世纪才出来,结果找赵辉和黄磊一打听,说是口里早就在用了。
    唉,这方面北疆还是落后,没这个產业,就只能等著。
    这一次赵辉拉走了大批的皮子,也给李龙留下了上近百万的支票。
    101看书 101 看书网解无聊,101????????????.??????超实用 全手打无错站
    双方都很开心。
    赵辉走之后第二天刘高楼就来了。李龙就觉得挺好玩的,基本上每次都是赵辉先把皮子拉走,然后刘高楼过来。
    刘高楼带的东西和上回差不多。天太热,他嫌玛县没有伊犁那边舒服,便让人把东西卸下,再拉上白,和李龙算完帐之后匆匆离开了。
    双方合作的非常好,不需要太多的外在东西,有需要直接提出来,互相都会儘量的配合或者满足。
    比如刘高楼就再次给李龙说,下次他过来的时候希望拉些水泥回去,李龙转头就给刘建华打电话要水泥。
    水泥已经涨价了,不过每吨涨的那二十块钱对於李龙来说不算啥。
    七月下旬的时候,麦季差不多结束,李建国和李俊峰两个把康麦因开回到李龙的那个院子里,李建国已经打算搞个高大的车棚子,这样在冬天来临的时候,就能把康麦因、大马力拖拉机都放进去了。
    想想最开始买小四轮拖拉机的时候,还专门给拖拉机弄个棚子呢,现在这更贵的玩意儿,更应该有这样的待遇。
    这个事情得到了李俊峰、李俊贤、陈前进他们的一致同意,想著差不多秋后就动工。
    都不需要找別人,就现在李家这些人,只要材料够了,几天就能把车棚子给弄出来。
    吃晚饭的时候,李建国感慨的对李龙说道:
    “康麦因是真方便。这割麦子,只要细心一些,那速度真是没得说——人家也说咱们给收的乾净,没漏麦子,说明年还找咱们。”
    “就是,你服务好了,那別人自然就认你。”李龙自己就搞这些,知道现在但凡稍微把心思往服务和质量上用一用,哪怕你不那么客气,老百姓也认你。
    许多做买卖的这时候就看不到这一点,钱也赚了,但市场拓展不了多少。
    “这一个麦季,两个康麦因收了差不多有三千亩的麦子,算下来有两万多块钱。去掉成本还有近两万。”李建国说道:
    “今年是知道的人不多,好些麦子都割掉了,看到我们收的麦子后,说后悔了,明年再找我们。
    照这样的算的话,明年至少能收五千亩地。”
    两台康麦因李龙付了一万美元。官方牌价算的话不到四万块钱,黑市价算的话也就是六七万。
    两年就差不多能收回成本,剩下纯赚。
    “唉,有些人还在问,问这康麦因能不能收油葵,我说不能,只能收麦子。你说啥时候能把油葵、麦子和苞米一起收的多好。”
    李龙笑著说道:
    “会有的,不过要等几年。”
    李建国没多说话。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原来想像都想像不来的了,非常好了。
    李建国的意思是要把那两万块钱都给李龙,李龙没要,只拿了一万。毕竟李俊峰还要分钱,再加上还有油钱什么的。
    他和大哥两个,无论是大马力拖拉机还是康麦因,赚钱都是平分。反正他也不出力,收回成本后拿分红就是了。
    这四台机子怎么也能用个十几年,是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康麦因虽然停工,保养之后就放起来了,大马力拖拉机却一直在犁著地。麦地收了之后都要犁掉,有些人愿意让陈前进犁地,有些人则是希望李建国给犁,毕竟担心生瓜蛋子犁不好。
    陈前进也不挑,队里犁不了就去隔壁队,或者更远的地方。
    大马力拖拉机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全乡仅有的两台,甚至於如果不算兵团的话,全县也仅有两台。
    也就是玛县电视台现在没新闻,不然妥妥的上电视的。
    不过虽然没上电视,但上了州日报——姜至瑜在夏收的时候经常往这边跑,不光採访了李建国他们,还拍了几张照片。
    李龙觉得她是打算把农业机械化搞成年度系列的东西,不然怎么紧抓著自己这边不放呢。
    李俊贤的收割机今年也割了差不多两千亩地的麦子,赚的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少了。
    主要是现在收割机的数量多了起来,许多人家自己有,就不用別人的了。他这还是把四队、三队加上樑东楼他们队的麦子割了才有的。
    梁文玉的收割机没动,他的主要精力用在了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上面——麦子收了之后就要犁地,李家这台拖拉机拉到他们队算是新机子,许多人愿意用。
    相比较割麦子,犁地赚的钱更多一些,所以陈前进开大马力拖拉机就主动积极得很,到现在为止,已经犁了差不多有四千亩地了。
    依然在继续。
    后面李建国估计在八月份主要的工作也是在犁地。
    虽然大马力拖拉机成本高,这些犁出来的费用距离收回成本还差得远,但想想秋天要犁的地更多,还要播麦子,所以他们也挺有信心的。
    李龙没管那么多,只是关注一下车况,毕竟这玩意儿普通人可修不了。
    好在他记得石城拖拉机厂曾经进口过大马力拖拉机,真要出啥问题,可以拉到那边去修,或者请那边的技术人员过来。
    想必他们也非常愿意接触一下不同型號的大马力拖拉机吧,毕竟石城拖拉机厂也不可能就甘心只生產出售小马力小四轮拖拉机。
    北疆的机械厂,谁能没有一个大马力拖拉机的梦呢?
    明明昊昊这些天在外面跟著李强逮鱼,已经晒成了黑炭头一样。玛县和其他天山北坡的城市一样,阳光里紫外线非常强,晒黑是非常容易的,想要白过来就难。
    不过两个孩子皮实得很,天天在大太阳下面跑也没晒脱了皮,反倒感觉精神不少。
    李龙也就没多管,有李娟李强带著,倒是真不用多操心。
    四队这边没啥变化,李龙就去小海子看了看。
    洪水退下去之后,他暂时还没发现有螃蟹,也不知道是被洪水嚇住了还是被冲跑掉了,所以打算再过段时间来看。
    李龙开车去到清水河,看孟海他们工地上的情况。
    和先前看的草原不一样,现在的棚圈选址所在地,二三十个棚圈整整齐齐的排列著,不光有棚圈,还有简易的房间。
    孟海的大嗓门在卡车和铲车轰鸣声中格外的清晰,不过李龙能听出来,他嗓子应该是喊劈叉之后又恢復了一些,已经变得沙哑了,再这样下去,估计等这个工程结束,老孟的嗓子就彻底变声了。
    “嘿,李龙同志你过来了?”孟海很快就发现了李龙的汽车,他大步走过来和李龙打个招呼,“手上脏,就不握手了。”
    “干得怎么样?”李龙指了指那些棚圈问道,“都合格的?”
    “合格,盖好的全都合格。我们这边盖好一座,乡里和畜牧局那边就派人过来验收一座,没那么多杂事,挺好的。”
    孟海的兴致很高,指著前面还在盖的说道:
    “现在我们已经提前了差不多十天的工期,这样下去,八月中旬就能全部盖完。对了,畜牧局给我们拨了一半的材料款,至少我们不需要垫太多的钱了,你也知道,说实话我们没多少钱的。”
    “不错不错。”李龙走到一个棚圈跟前,看了看棚圈的情况。一砖半的外墙,暖圈和敞圈用一砖墙隔开,上面是木头框架顶子,铺的木板,上面还有一层砖。
    棚圈看著很精致,面积也不小,附近有不少人围观,不知道是好奇棚圈,还是期待著入住。
    “对了,那找你麻烦的工程队,你怎么解决了?”李龙想起来一件事情,问道。
    “嘿嘿,我找了本地的牧民跑过去,用他们给的办法去捣乱,结果那些民族人喝酒了发挥了一下,把那个工程队堆的木头材料给烧掉了。”
    “啊?”李龙有些意外,事情搞这么大吗?“没伤著人吧?”
    “没有没有,火烧起来之后民族人酒就嚇醒了,连夜就进山,到现在都没找到人。那个工程队只能自认倒楣,那可是几千块钱的木头啊,损失太大,老板只能自掏腰包补上,虽然工程继续了,但元气伤了。”
    孟海满脸的幸灾乐祸,李龙也没觉得什么。
    你做得了初一,就得想想十五人家怎么办。
    李龙不是圣人,不去评价这件事情的对错。他看得出来,孟海现在很享受当包工头的感觉,再想想八月份就结束了目前的这个工程,看来得给他再找找看有没有其他工程了。
    “对了,你们都在这里,那家里的麦子怎么搞?”李龙问道。
    “嗨,那点儿麦子,都不用我们动手,队里人就搞完了。”孟海说道,“家里有收割机,老婆也不是不能干活。我家有拖拉机,拉麦子方便得很。
    队里有拖拉机的不多,用咱们的拖拉机,那不得帮著咱们干活嘛——我又不要拖拉机的钱。其他人家里大差不差的也都这样,互相帮助嘛,最多掏点钱。”
    清水河村的土地面积不多,所以麦子量少,还能忙得过来。
    李龙这也就放心了。
    孟海他们很忙,李龙跟著看了一会儿,掺和进去吃了一顿工地餐。
    工地餐很简单,中午就是米饭菜——主要是拉条子做起来麻烦,米饭菜或者馒头菜简单一些。
    两个菜,包包菜和洋芋丝,都是炒的,和后世普遍被拾的人詬病的菜一样。
    不说清汤寡水吧,反正油水不多。
    李龙倒没嫌弃,吃过之后私下里给孟海说,工地餐要加点肉,哪怕肥肉片子也行,至少让干活的人肚子里有油水,不然干活没劲啊。
    孟海答应了。
    李龙回去后到了供销社,和李向前聊了一会儿。
    前几天发洪水逮的鱼,他给李向前送了两条,一条鲤鱼一条草鱼,李向前还挺高兴——一条都是五六公斤的,鱼不小啊。
    所以这趟空手过来,他很自然。
    李向前原本在院子里擦自己的那台伏尔加,他那台是豪华款的,看著比较漂亮。
    看李龙过来,李向前就收了尾,把毛巾放车里,进办公室和李龙聊。
    “九月初扎大扫把的活肯定就下来了,今年我估计任务会比去年只多不少,你要做好准备。”李向前坐下来后对李龙说道,“你的能力我相信,我还是那句话,质量还是要保证。对了,今年的价格可能会比去年高一点儿,没办法,现在物价都在涨。”
    是的,现在物价已经开始涨了,后面几年要提经济的软著陆,就是因为这几年物价涨的比较快。
    通货膨胀吧。
    李龙答应下来,这活是必须要乾的。而且他还想著哪怕哪天供销社不搞这个了,他还打算自己成立个合作社把大扫把的活接下来呢。
    毕竟现在和上一世不一样,大扫把已经打开了口里一些省份的销路,市场拓展了,如果公家不搞这个了,那私人占领市场空额是很正常的。
    然后他就问起了工程的事情。
    “眼下都快到秋天了,能有啥工程?”李向前摇了摇头,“我帮你打听打听。就算有也只能是临时性的小工程。”
    “不怕工程小,只要能锻链队伍就行。”李龙说道。
    孟海他们现在才勉强脱离草台班子,只要有工程做就行,哪还有得挑?
    李龙刚安生没两天,哈里木他们就从山里下来了。
    他们今年提前下来打草,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纳森和萨斯肯,以及叶尔江、加纳上学的事情办好。
    玉山江也跟著下来了,他家里的牛羊都託付给了塔利哈尔家。
    哈里木他们从李龙这里把存著的小四轮开走后,去牧业队的留守点把母亲和孩子接上后,就去了二小边上的院子。
    按哈里木的说法,纳森和萨斯肯对这个院子满意极了——虽然院子没牧业队的那个大,但里面的设施很全,有自来水,而且乾净整洁。
    还要在县里上学,两个孩子自然乐意了!
    对了,上学的手续,顾晓霞已经给办好了。
    ps:月票中奖的赶紧加群和运营联繫,每个人看看自己的月票纪念册,上面有月票號,十月的中奖名单有个单章,自己都查一下,万一中了呢?
    感谢实无此人等人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推荐票。
    再次求一下月票,你们很给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