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麻袋
进屋,炉子上的茶壶已经喷著白气毗吡作响,方堃指了指。
“抽屉里有茶叶,拿两个茶杯过来。”
韩錚利索的捻茶叶,递上前:“哥,我有个事儿想求你。”
方堃瞅了他一眼:“你一个小屁孩儿能有什么事,只要不是借钱都可以。”
韩錚有些尷尬:“哥,就是借钱。”
“借钱啊,你都没有的东西,我怎么可能有,你小子別跟我说是在外面赌钱欠了赌债了?”
“哥,我没你想的那么差劲,我想借一笔钱做生意。”
韩錚想的很好,他年底冷不丁突然在街上看见有人抱著草垛卖葫芦。
这么光明正大的吆喝叫卖,可真是稀罕事儿,可很快他在城里又发现了很多卖烤红薯的街边摊位。
说是摊位都有些勉强,移动小推车,摊子简陋的很,可他盯了半天,发现生意出奇的好。
方堃乐道:“所以你也想摆摊卖烤红薯?”
韩錚嘿嘿道:“我有更好的生意,首都电影院现在每天都爆满,我想去电影院门口卖生瓜子,提前炒好,一准儿能赚钱。”
八二年国家出台政策,正式承认个体户的合法存在,早在那之前,京城的流动摊位和私人企业已经开始出现。
这跟改开进行了六年,直至八五年晋省经商环境才放宽大不相同。
京城可以说是北方少有的特殊情况,时至今日,街上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私人商贩。
上面当然不会一棒子敲死,劳动力过剩,年轻人工作得不到解决,只会四处晃荡惹是生非。
现在因为打架进医院进看守所的年轻人,几乎每天都能看见。
既然能自谋生路,自给自足,还能稳定社会环境,为什么要阻止。
韩錚琢磨了一个多星期了,只可惜方堃给的那五块钱早早就完了,给他老子老娘要,差点没挨顿胖揍。
“你想要借多少钱?”
“五块!除了还您本金,最后挣多少咱们平分。”
方堃见他说的认真,道:“桌子上有纸笔,去写份借据。”
对於这五块钱的生意,方堃当然不会在意,韩錚赚多赚少,哪怕是赔个底儿掉他也不在乎。
可不在乎归不在乎,该有的態度一定要有。
难能可贵的是这小傢伙能发现电影院门口的商机,还想著折腾折腾,有胆子,有眼光,方堃想试试他的斤两。
“现在街上鱼龙混杂,什么样儿的人都有,做什么事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考虑清楚,心里要有个谱懂不懂?”
“懂,哥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傻子。”韩錚乐呵呵的。
方堃嫌弃道:“不是傻子,也不见得聪明多少,李白的诗会几首背给我听听。”
“呢,锄禾日...”
方堃扔给他五块钱,麻溜赶出了家门,他怕自己脑子受到感染。
早早洗漱睡觉,第二天五点起床,简单活动了活动身体便返回学校。
先回宿舍,昨晚学生会的人突击查寢,五號人打掩护方堃才逃过一劫。
我妈捞的玉米饼,红馅儿的,都尝尝。”
吉泽国旗翻出自己的包儿:“我们家自己做的牛肉乾,熟奶酪,这里还有马奶酒,给你的。”
方堃看著那量,尝了块儿原味牛肉乾:“一起吃唄,全给我干嘛。”
“老赵他们都吃过了。”
除了陈卫东,四人均带了东西,李春生带了一罐泡椒,只能配著饭吃,闻著很下饭,
赵勇军愣是带了几十来张玉米面儿的煎饼过来。
张伟带了只滷好的大鹅,只不过昨晚造了大半,只给方堃剩了小半个肚子。
“这么一看,属我这最寒了?”
“这有啥寒的,唔,咱妈做的玉米饼挺好吃,还有没,多给我几个,中午饭能省一顿。”
方堃有时候真想把这傢伙的嘴给缝上,欠儿欠儿的。
一人拿了俩,余下的谁也不能动了,方堃一句送人,几人异口同声。
“哎,寧姚同学有福了。”
“我去王鹏宿舍看看,”张伟拿著饼就要出门,方堃连忙给他拉住了,这孙子纯纯看热闹不嫌事大。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上午上个学期的成绩便公布了下来。
二班二十六个人,分数咬的很死,根本没有一个人掉队,赵勇军是班长,而且已经是d员,这廝平常忙著系里学生会的事,成绩上直接干到了二十一名。
全宿舍属吉泽国旗最牛,全班第二,第一是一个女孩儿可让所有人异的是,考试周方堃考了七天,几乎每门都是提前一个小时交卷离场,
就这也考了个二班第五,一班二班所有人加起来排名第九的好成绩。
所有人的眼神好像在说,你特娘的能不能別这么优秀,会写小说会唱歌,结果学习也没落下,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活啊!
中午下课放学,方堃和寧姚在文史楼大厅碰面,王鹏面无表情的从俩人身后擦身而过,他目光直视,面容刚毅,只是小心臟里多少有点漏水。
“晚上下了晚自习等我,我有东西给你。”
“咱爸的茶?”
寧姚脸瞬间红到了耳根:“什么咱爸,是我爸,不要脸。”
方堃乐呵呵的跟在一旁:“哎,也不知道是谁,在信上说想念北方的大雪,更想念”
“哎呀,”寧姚连忙拉住方堃的胳膊:“要死啊你,不理你了,別跟著我。”
“雪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
方堃跟在屁股后面,小声的哼著调子,他越唱,前面的妮子小碎步走的越快,给方堃乐完了。
王鹏:“
3
吃罢饭,方堃在邮政点拿到了娄靖川早早寄来的一麻袋信,全是人生读者给作者的。
收穫代收,处理也不好处理,转头给方堃寄了过来。
娄靖川先后也写了两封,让他酌情选几封信回一下读者,其次便是收穫首期杂誌已经加印至二十余万份,算是报了个喜。
编辑部给出方案,等第二期小说全部刊载完毕后,打算出一本《人生》的专刊,问问方堃有什么意见,他当然没意见。
杂誌社只有刊號,没有书號申请权限,哪怕卖到火爆,也不影响到时候出版社出版。
估计现在不少出版社已经心动了,可惜小说分了上下两期,他们怎么也得先看看后半部分的內容质量如何。
收穫復刊首期销售二十余万份,这绝对是令人满意的成绩。
方堃与有荣焉,只是看著一麻袋信件有些抓麻,这可不是蓬鬆的一麻袋,而是被压得实实的一大麻袋。
这年头书友想和作者交流,只能写信,还不是直接寄给作者,而是杂誌社代为转交,
可这未免也太多了。
方堃挑挑选选,选了三十多份出来。
“马承允同志,感谢你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