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86章 朱丁之爭
    第386章 朱丁之爭
    “听闻近来你与丁良那边爭执颇多?”殿中,苟政看著朱彤,又提起一事。
    闻问,朱彤脸上就像被打开了表情开关一样,变幻几许,拱手应道:“启稟大王,臣与丁將军之间,只是公事之爭!”
    “能解决吗?”苟政又问。
    “能!”朱彤没有丝毫迟疑,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你拿什么解决?”苟政当即反问。
    朱彤沉默了.....
    苟政询问的缘由,乃是此前纵火风波后,授意京兆府、城防军合作建立长安防火应急机制事宜。
    对此事,朱彤投入了十分的热情与精力,根据纵火事件中严重的损失与血淋淋的教训,在市坊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火应急宣传、预警及稽查条制。
    当然,条制好立,落实不易,其中最要紧的无疑是应急部队的建立,有王命在,城防將军丁良还是比较尽力,从长安城防军中抽调了三百官兵,作为火情巡察及应急反应部队。
    而京兆尹与城防军之间的矛盾,也因这支应急部队而起来,尤其在指挥权上边。
    按照此前粗略的安排,在应急机制及反应部队的建立上,尚书台出钱,京兆尹出钱、
    出人,城防军出兵。
    朱彤积极筹办此事,一则王命加身、职责所系,二则政绩建树导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藉此扩大权势,尤其是强权。
    在京兆现有职官差役的基础上,再得一批“正编”吏卒,並且还是儼然带有强权、暴力属性的职业军队。
    经费上,还有尚书台的支持,种种好处,都是促使朱彤辛苦操办、落实此事的动力。
    然而,等朱彤费心劳力,將所有框架搭起来,待遇都给齐之后,问题出现了,原本十分配合、始终表现出忠实执行王令的卫成將军丁良不配合了。
    更准確地说,丁良出手摘桃子了。
    这支应急部队,朱彤根本都指挥不动,仍然唯丁良之命是从。
    训练、巡防计划安排,是城卫衙门在制定,出动命令也由丁良下达才有用,但一应养卒耗费却是京兆府在承担,至少承担了一半,以及前期那么多在条制建立上的心血。
    这样的情况,朱彤如何能接受,又如能忍,为此,他几次找到丁良,希望他能遵循王命,与京兆衙门和谐密切配合。
    而丁良的表態坚定而有力,他正在切实执行秦王之令,应急部队他出人出力建立起来了,防火巡逻也按照他朱府尹制定的条例在进行,甚至已经起到效果,率先反应出动扑灭了几场小火.
    至於指挥权,不好意思,承担军事职能,可不是京兆尹下属的那些皂吏衙役,朱府尹又没带过兵,更不熟悉那些兵土,还是交由城卫衙门统一指挥更合適。
    而况,秦王想要的火情巡逻预警与应急出动,他都能实现,並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丁良一番陈辞,可算把朱彤惹恼了,这不强词夺理,想要欺负老实人吗?
    朱彤可不是什么老实人,也並不是太忧这些丘八,用京兆府的钱粮,养他城卫军的兵,这种亏本的买卖朱彤不做,也合朝制!
    於是,在发现丁良的“狼子野心”之后,朱彤果断断了由京兆府协发的那部分粮餉,
    甚至截留尚书台那边下拨的“专款”:::
    粮一断,自然轮到成卫那边炸锅了,闻讯之后,恼怒不已的丁良找上京兆衙门,气势汹汹地討要粮餉。
    好大胆的朱彤,竟敢截留军费,秦王令下,国库拨款,凭什么截留?这是什么,触犯军法,是要杀头的!
    面对丁良的兴师问罪,朱彤自然没有畏惧的道理,堂堂京兆尹,岂能被一丘八简单嚇住?不过朱彤也一改此前不忿,笑脸示人,慢条斯理地做出解释。
    他並非刻意为难,京兆府库拮据,朝廷拨款有限,而要如秦王交待那般形成有效的防火救灾预警救急机制,需要做的准备不少,需要耗费钱粮的地方更多,其中可不止一支应急部队的事情..::
    一番推之辞的背后,朱彤想让丁良明白的是,这件事情,是以他京兆府为主导的,
    钱款在他手里,他掌握看主动。
    朱彤自然也不会认为这点手段就真能拿捏住丁良,毕竟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將领,还是秦王的忠实走狗,长安城的卫成將军,哪儿是容易摆平的。
    朱彤想的,只是看能否刺激丁良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措,让自己占据道义朝制上的优势,另外,则看能否借丁良把事情闹大,闹到秦王苟政这里.::::
    如果丁良能够妥协,那自然更好,如不成,要解决这场爭端,也只有苟政这个大王可以做出压服双方的裁决。
    而朱彤显然小瞧了丁良,这可不是普通將领,这是个有看狠的坚忍、凶狠与狡猾的苟秦宿將。
    没从朱彤这里討得便宜,回衙之后便偃旗息鼓,也未进宫向苟政匯报诉苦什么的。那三百应急官兵的供养,由他城卫衙门暂时负责,已经搭起的巡防制度也照常执行,突出一个“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如此,双方硬是僵持了近一个月,丁良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尽职尽责,坚决不放弃应急部队的態度,这可是他的部下。
    朱彤呢,则慢慢感到尷尬了,他没想到,这胡儿竟如此能忍,比起那些苟氏勛贵、骄兵悍將,可要难对付多了。
    毕竟丁良这么一番表现下来,反而使朱彤自已落了下乘,显得不顾大局、倚势弄权、
    打击报復..:::
    近来,朱彤正为如何解决此事而头疼了,昨日才又登门城卫衙门,与丁良一番对话,
    意图缓和关係,希望双方各退一步,大事为重,总不能误了公务。
    但丁良的態度依旧,事可以配合你做,但那些应急官兵是他的部属,指挥权必须掌握在他手里,他得为他们负责!
    结果,丁良油盐不进,朱彤拂袖而去。
    而丁良在此事上的態度与做法,自然也不是为了与朱彤对看干,只是他处在卫成將军的位置,他就有坚持的理由。
    丁良所率长安卫成部队,经过几次改编,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对稳定了,编制规模定在三千人,而这三千人,承担著长安宫城以外诸市坊、城门、仓库乃至城郊的治安职责。
    且不提长安卫成將军这个位置的敏感性与重要性,作为將领,手中掌握多少军队,可与他的权势以及秦王的信任掛鉤,
    三百人,若从城卫编制划出,在丁良眼里已经算得上伤筋动骨了。另一方面,这所谓的防火应急部队,也是在侵蚀他城卫衙门的职权..:::
    哪怕仅基於这两点,丁良也不可能轻易放弃这部分官兵及其职权。
    对於这些,一开始朱彤或许还有所忽略,但隨著时间的推移以及认真思量,他也明白过来。
    但出现的问题,不是明白其中缘由,就能够彻底解决的。
    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局面,双方都有些被架起来了,丁良是咬死职权不放鬆,意图將防火应急的事务权力全部接过来,而朱彤显然不可能给丁良与城卫衙门做嫁衣..:..,
    而到这个局面,不管是局里人还是局外人,都明白一点,想要打破僵局,拿出一个解决方案,还需看秦王態度,也只有他具备这种权威。
    只不过,此前朱、丁二人都没有將官司打到王驾面前的意思,而苟政也充耳不闻,故作不知。
    一直到今日朱彤奉召奏事,苟政方才提及此事。而当苟政问起解决办法时,朱彤一时间也唯有沉默以对。
    不是找不到话说,而是还不清楚苟政的態度。同时,朱彤的心头还带有一丝淡淡的失落。
    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外臣,而丁良则不然,那是从龙旧臣,是秦王苟政的忠实走狗,想要凭自己的权力与手段压服丁良,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说有什么是值得庆幸的,大抵此时的秦王,对他的態度依旧宽和、大度。
    见朱彤沉默不语,苟政嘆了口气,轻声道:“京兆与城卫二衙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孤早有所闻,也一直在关注。
    之所以没有干预,也是在犹豫,在思考....
    闻声,朱彤下意识抬头望去,苟政都这么说了,那便是有决定了?
    丁胡儿勤见过大王了?朱彤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苟政又舒出一口气,以一种严肃的口吻,缓缓说道:“孤思来想去,此事闹成今日之僵局,还是此前孤所虑不周!”
    闻之,朱彤脸色微变,赶忙表示道:“大王言重了!实是臣下无能,未领会上意,处置失措!”
    “孤没有罪於下的习惯!”苟政摆摆手,继续道:“是孤事前没有设想周全,京兆尹与城卫之间,可以协作,却不能混同,尤其在职权方面,更应清晰,不当干涉..:..”
    听此言,朱彤面色微变,张嘴欲言,却见苟政直勾勾地盯著自己:“孤思来想去,也认为,军队还当將军管,孤要的应急幢队,也不仅仅为防火事宜,置於卫成衙门下属,也更合理、灵活、方便!”
    苟政这番话,態度可谓明確了,心头虽早有预料,但听他亲口说出,朱彤这心头也实在不是滋味。
    注视著朱彤,等他消化此决定,神情恢復正常之后,苟政方才温声宽慰道:“当然,
    你在此事上,也的確辛苦了。
    你所擬那些条制,孤也了解过,皆据实而立,言之有物,完全具备落实执行的条件。
    孤的意思,巡察及应急反应幢队,仍由城卫统一管辖指挥,粮由尚书台调拨。
    你在各市坊內建立的防火救灾条例,包括预警宣传,京兆府仍该推进,毕竟长安的安定,可不是几百应急幢队就足够的,还需官民协力。
    你这个父母官,首当其责,可不能懈怠!”
    “诺!”苟政这么说,总是让朱彤心情好些。
    而苟政在沉吟少许后,又道:“传制,赐京兆尹绢二十匹,钱五万!”
    “臣拜谢大王恩赐!”
    当踏出太极殿,秋末的凉风顿时向朱彤涌来,侵袭全身。感受到那丝丝寒意,朱彤长长地呼出一口热气,內心虽有遗憾,但面上已然恢復平静了。
    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吗?毕竟,秦王都亲自给台阶下,並赐钱帛以示安慰。
    但是,朱彤心头总是难免一抹淡淡的不甘,又是这些功臣勛贵..::
    当初,在军府设置过程中,因处置过分强硬、严厉而遭到攻计,后遭贬夏阳,在那里炼了一年多的铁。
    那是朱彤仕秦后的一次政治挫折,这一次,结果比起两年前自然要好很多,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自己或许受到秦王看重,但面对这些功臣勛贵时,总是难免力不从心。不过,比起两年前,形势也的確有些变化了。
    深吸一口气,回头望了望太极大殿,朱彤那凝神的双目中,仿佛跳跃著两颗火苗。此时此刻,朱彤进步的衝动与野望前所未有的强烈。
    太极殿內,苟政在打发掉朱彤后,又凝目沉思良久。
    適才他將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可不只是做做样子,而是確有相关的考量。
    此次朱丁之爭,当然是起源於他的“举一反三”,而闹出这样的爭端,也实在不足为奇。
    毕竟,当初的殿议,苟政只是给出一个指导性意见,对目標结果提出要求,至於具体怎么做,最终呈现什么效果,还得看这些臣僚做了之后才知道。
    此番就防火救灾机制与应急部队建设,而引发的京兆府、城卫两衙之间的矛盾,虽有爭权夺利之嫌,但本质上还是属於“做事的问题”。
    做事,尤其做成事,看实不易!
    正因如此,朱丁二人虽爭执厉害,但苟政並未苛责二人,对踏实做事的朱彤,甚至予以表彰。
    而类似的事情,长安朝廷,在苟秦政权下,也是时有发生。就目前秦国施行的那些制度,又有哪一条不是经过下面诸衙、诸臣之间大大小小的碰撞之后才形成的呢?
    只不过,不是所有事情,都得由苟政这个大王来仲裁,他已经学会且习惯抓大放小了“告诉丁良,让他好好干,等孤西巡归来,孤要看到实效!”收回思绪,苟政召来一名殿中侍者,语气严厉地吩咐道。
    “诺!”
    朱丁之爭,苟政站丁良这边,可不只因他是自己的忠犬,更因为丁良也提出了一项建设性的建议。
    丁良打算对长安城防卫成,再进行一次系统性整编,在现有基础上,將就城防、纠察、治安、巡逻等几项职能进行相应调整,苟政要的应急反应机制,也囊括在里边。
    这个建议,可比单纯搞个防火救灾部队,格局要大得多..:
    这两年,丁良虽没有再参与前线作战了,但在卫成將军的岗位上,依旧在进步,这很让苟政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