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对抗升级
“邓羌果將帅之英,不负所托,此番大破燕军,大涨我士气,振奋人心吶!”在听取了关於野王之战的匯报后,苟政顿时眉开眼笑,抚掌盛讚道。
殿阶下,苟武也一脸讚嘆:“邓子戎智勇双全,果锐善战,实是一员无双上將!”
苟政看向苟武,面上喜气洋洋,心中则琢磨著,如今他也有两名统帅了。嘴上也把苟武夸上:“德长、子戎,是我之卫青、霍去病,有你二人,何愁仇寇不灭,天下不定?”
“卫霍”之名,在几百年的流传间,早因其卓著的功业,而为无数后代將领所推崇、
追捧、效仿,二者也早已成为一种符號,一个象徵,是歷代將帅的精神图腾。
而苟政以“卫霍”相类,儼然是苟政对苟武、邓羌最崇高的讚誉了,苟武闻之,心下也不由涌上一股热潮。
然振奋之余,还是迅速平復下来,面露惭色,拱手道:“大王谬讚,“卫霍”之功,
昭著千古,臣等何德何能,焉敢与之並论!”
见苟武一脸谦怀之態,苟政哈哈笑了两声,他这个堂兄,很多时候还真有一种君子之风。不过,他的激励之意也已表明,倒也没有再刻意夸誉。
“传令,重赏此战有功將士!”苟政嘴角抑制不住喜悦,吩咐道。
“让邓羌率军凯旋,告诉他,孤要亲自在含光殿,为其庆功!”苟政又交待道。
“诺!”苟武应道:“据邓羌上奏,野王之役后,他便率军押运俘虏及缴获回师!”
苟政微微頜首,说道:“去岁在濮阳,燕军南下突袭,折了我数千將士,此次在河內,算是还回去了!
这两三年,燕国南下,四处出击,攻城略地,招降纳叛,几乎无往而不利,少有吃大亏的时候。
该当挫挫他们的锐气,也让慕容偽明白一个道理,这北方,除了他燕国,还有我秦国!”
“这个道理,想必慕容偽已然明白了,收到败报,体会应相当深刻!”苟武轻笑道。
“赵焕!”交谈间,苟政注意到殿中监赵焕神色不对,出声唤道。
“臣在!”赵焕揖手拜道。
看著他,苟政问:“观你眉眼皆显忧虑,似有不同看法?”
赵焕拜道:“稟大王,臣只是想,此役之后,我们与燕国之间,仇恨加深,势同水火,再难挽回了!”
闻之,苟政淡淡说道:“秦燕两军之间,战场交手都业已三回了,我不犯他,他也要犯我,秦燕之间,难道还能和平相处吗?”
赵焕则道出他真正的忧虑:“秦国建立,已为晋廷深恨,江左淮上,口口声声,皆欲北伐,再结仇燕国,若双方联合来攻,只恐抵御艰难!”
这一点,倒也非无的放矢,不过只简单思量,苟政便呵呵笑应道:“孤只是称王,慕容偽可是称帝,想要普燕联合,怕是不如从前那般容易了!”
对此,赵焕神情严肃,道:“普燕或许互相仇视,然皆以我秦国弱小,立足未稳,易於攻取,一旦见机,必然动兵,哪怕各自为战,只要同时来攻,於关中亦是莫大威胁。
大王虽据山河险固,然面临左右腹背之敌,恐难保全!”
闻之,苟政嘴角笑意消散,看了赵焕两眼,问道:“依你之见,孤当如何避免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窘境?”
“这..:..:”赵焕微愣,垂首默然。
见状,苟政则说道:“答案是没有办法,至少没有一劳永逸之策,至少无法靠修好弥和、退却避战获取安寧。
晋廷视我为恶逆,殷浩日思夜想,亟欲攻取洛阳,恢復旧都,以挽回其声望,巩固其地位;
慕容偽更骄气日盛,奄有一统宇內、併吞八荒之心,你就是卑躬屈膝、称臣纳贡,便是认他当祖宗,露出破绽时,他也会毫不犹豫露出疗牙..:
诉说著,苟政的神情与口吻,皆严肃极了:“何时能够消除此患?只有等我们民富兵强,等我们转守为攻!
甚至於,当这天下没有晋燕,只有我秦祚之时,方可得一夕安寧!
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唯有苦修內政,富国强兵,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只有儘可能不露出破绽!
而当对手露出破绽时,也要抓住机会,敢於出击,每削弱对手一分,都是为將来的自已减少一分威胁与麻烦。
大爭之世,不进则退,瞻前顾后,何以成事?”
“孤早说过,不管是眼下,还是將来,我们最大的对手,不是晋廷,更不是其他二流势力,唯有燕国!
我们与燕国,可以並立一时,绝难共存一世,他有谋我之心,我更有吞彼之志!
问题与麻烦,躲是躲不过去的.....
7
苟政一番演讲完毕,殿中明显静了会儿,这番话,可谓尽展他逐渐形成的雄主气魄与惊世高瞻。
只可惜,此时殿中欣赏的人实在不多,但对苟武、赵焕而言,仍旧难以遏制心头油然而生的钦佩之情。
赵焕更是惭愧地拜道:“臣之浅见陋识,让大王见笑了。大王胸怀天下,气盈宵汉.
学见状,苟政摆了摆手,道:“何需妄自菲薄,你是尽忠职守,心忧社稷,为国谋言。
道理孤是会讲,然做事可不是上下嘴皮一合这么简单!”
念及此,苟政忽然浮现出此前针对燕国的那些筹谋,思虑几许,苟政问苟武道:“燕国经此一败,慕容偽恼羞成怒之下,是否会遣师报復?”
对於这个问题,苟武倒显淡定,应道:“燕国军力强大,但並非无穷无尽,并州大战、河北乱象,对其耗损严重,不经一段时间休养调整,想要大举动兵,绝无余力。
尤其是南冀州一线,慕容评此败之后,能够镇抚各郡,使治下不因此生乱,便属难得便是慕容偽难忍恶气,穷兵武来犯,又有何惧?冬季未远,并州方向有雀鼠谷及平阳防线,中原有虎牢、金墉为凭,至於河北方向,他们首先需要解决吕护!”
“吕护!”提及吕护,苟政停止頜首,问道:“此人对我秦国是什么態度?我们对他,又当以什么安排合適?”
苟武稟道:“野王之役后,吕护曾提议发兵追击,趁燕军新败,东进抄掠汲、魏二郡。邓羌以將士疲惫为由拒绝,实因他觉得吕护此人不足为信。
邓羌不发兵,吕护也没有坚持东进抄掠,倒是回师之实,此人托邓羌向大王上报,愿率河內之眾归附大秦,甘效犬马.....
1
说到这儿,苟政率先忍不住笑了,苟武也觉可乐,轻轻摇头道:“吕护既能叛燕而自立,又岂能真心投附我大秦?
做此恭顺姿態,不过欲借我秦国之力,助其对抗燕国,以保河內罢了!”
“说的不错!”苟政点头认可,嘴角略微抽动几下,说道:“如吕护者,所寻求者,
还是割据自立。
他想在河內称王称霸,逍遥自由,满足他,有此人在前头挡著,倘燕军来袭,多少能起到一点示警作用!”
言罢,苟政即摆手道:“擬制,封吕护为征东將军、冀州刺史!”
“只怕以此人豺狼心性,怕是难以感恩!”赵焕说道。
苟政呵呵一笑,甚至大气道:“孤所求者,也不是让此等人感恩戴德..:::
苟政觉得,这人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在秦燕两方之间左右逢源,甚至觉得,隔两天野王城头就再度变幻大王旗,也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
但是没有关係,这並不妨碍当下吕护与河內的存在,对秦国的好处。最直接的,有河內隔著,燕国对秦洛阳地区的威胁,顿时便小了。
就和秦国君臣分析的那般,当河內败绩北传蓟城,燕帝慕容偽是怒不可遏,那因收取并州的大好心情,隨之变得糟糕起来。
本来就因秦军在太原南部的行动,而感到冒犯,野王一战后,更是衔怨,恨不能即刻发兵西进,征討关中,消灭苟秦,一吐恶气。
实在是,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年,燕军没吃过这样的大亏了。
哪怕前年由慕容评主持的绎幕之战,虽为二段所破,损失也没如此惨重,並且很快就被慕容霸出马找回了场子。
此次,慕容偽同样被激起了报復之心,怒火上涌,还真就召集燕国重臣,討论出兵伐秦事宜。
所幸慕容偽欲怒而兴师,封弈、阳鷺、张烯等燕国大臣足够冷静,力劝慕容偽息怒,
方才罢休。
比起秦国,燕国的摊子可要铺得更大,才经大战,靡耗巨大,地方动乱再起,辽东地区从未平静,被当作后园的高句丽也需安抚。
最重要的,与代国决裂之后,就要时刻警惕来自塞北的威胁了。提起汾水大战,慕容偽最觉可惜的,便是没將拓跋什翼键这个妹夫留下了。
他和慕容恪实则持类似的態度,做就做个彻底,让拓跋什翼键走脱,实是纵虎归山,
遗祸无穷。
或许以代国残存实力,无法对燕国形成战略性的威胁与破坏,但哪怕只定期南下到燕国边境骚扰劫掠一番,也难受啊。
鑑於此,慕容偽將被他羈押在蓟城的代国使者(此前奉拓跋什翼犍之命赴蓟城解释议和,慕容偽直接將其扣押)放回,並让其人给拓跋什翼键带话,此前一切,纯属误会,愿意重修旧好云云。
但与此同时,又秘密遣间谍北上,联络代国下属一些不服拓跋部的部族,伺机挑动叛乱,包括朔方的铁弗匈奴。
一旦有机会,慕容偽还是打算將代国给灭了,至少要將其打回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態,以消除北部边患......
有这么多事情要做,有那么多问题要解决,慕容偽哪有余力立刻对秦国“可耻的偷袭”进行反制与报復呢?
更何况,在慕容恪西征并州期间,冀州地区本就不太平,慕容评这一败,对当地的控制力也必然再度下降,巩固地盘,维持治安,才是首要之务。
在眾臣的劝说之下,慕容偽总算恢復冷静与理性,决定放弃伐秦,但西进关中,消灭苟氏之事,也直接提上了他的日程。
当然,不管从形势也好,实力也罢,都得靠后罢了。然一旦出现机会,那是必定要干它一锤子的!
对兵败的慕容评,慕容偽仍然没有过於苛责,只降詔申斥一番,再不痛不痒地剥夺了他一个头衔,但仍以其坐镇鄴城,主持南方军政大局。
同时,考虑到鄴城及沿河郡县兵力与治安问题,慕容偽著手进行兵马配置,从并州抽调部分兵马回鄴,又从龙城与平州地区组织了一批鲜卑將吏、部眾南下,充实鄴城。
燕国大举进取中原,从征將士部族,从幽冀获取了大量好处,消息东传,对留守后方的鲜卑军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刺激。
慕容偽此举,除了加强对鄴城与沿河地区的控制,也是对龙兴之地军民们的安抚。
一直以来,慕容偽都有继续向南迁都的想法,尤其经过慕容恪治邮那段时间的恢復之后。但经此一战,不得不按捺住迁都的衝动。
至少就目前来看,不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条件,鄴城的条件都还差得远。前几年的赵魏交攻,对其破坏实在太严重了,很多硬伤,不是这短短一两年就能恢復的。
迫於形势,慕容偽暂时抑制住西征伐秦的衝动,但秦燕两国的对抗,却由此升级、转向此前双方对抗,算是一种扩张路上的矛盾,整体上,各自都还克制,都忙著抢占自己看重的各类资源。
但如今,两国之间,直接升级到针锋相对了,尤其在燕国攻取并州之后,双方的地缘性矛盾也彻底集中起来。
比起此前,只在河內、充州一线进行的较量,今后双方不论对抗范围,还是对抗烈度,都將有一个质的提升。
这一点,无可避免,这是地缘因素决定的。而最激烈的地方,也无疑是三河(河南、
河內、河东)地区。
所幸,对燕国关係,秦国君臣有著相当清楚的认识,並以此默默进著对燕军事防御准备与布置.....
河东的军事价值与政治地位,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