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燕军南下,兵进韦邑
燕军怎会南来?
这个问题让罗文惠惊疑不定,然稍加思索,却又生出另外一种疑问:燕军怎么不会南来?
想他在虎牢,不过兵民数千,都敢屡次东掠,湟论燕军十万之眾屯於大河北岸,即便耽於河北郡县之剿抚治安,自攻克邮城已半年多过去,也该腾出手了。
更何况,目下的充豫,还真就如一位失了依靠,衣衫槛楼的美人,任人凌辱,谁来谁上。一条大河而已,津渡眾多,难道还能挡得住燕军?
北面燕军,儼然是从白马渡河而来,对於这片地界,罗文惠也算熟悉了。
而比起燕军南渡,更让罗文惠异的一点是,慕容鲜卑也要与普廷决裂了?
拋开杂念,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了罗文惠面前,燕军显然来者不善,此时此境,他当如何选择,是就地坚守待援,还是拋弃徙户辐重,率领部下快速西撤,退往滎阳而去?
这自然又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若取前者,则一旦陷入燕军重围,那就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了,他们完全没有针对燕军的防备,从思想、兵力到军械,都完全不足。
若是后者,摆脱负担之后,或许可以轻装潜行一段时间,然他们毕竟是步军一旦为燕骑摔上,那大概率又是一场溃败,损伤未必会小..::,
在经过一阵艰难的勘酌与纠结过后,罗文惠几乎咬著槽牙做出选择,他决定就地坚守韦城,同时遣快马飞往滎阳示警求援。
罗文惠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决策,多少是有些不明智的,然而,他实在不想再跑了,更不想再不战而逃。
如果上天一定要让他当个“常跑將军”,那么他寧愿以命抗爭..:.,
罗文惠所部侦骑探得的燕军,只是其前部,承担南进先锋的角色。而在距离韦城西北不过数十里的白马渡,陈旧的古渡头间,一场人数眾多的渡河行动仍在持续。
这支燕军,自然来自鄴城,不过兵力规模並不算太庞大,只两万余眾,並且,其中半数都属於燕国攻略河北过程中吸纳的豪杰义士与赵魏降卒。
至於更多的燕军主力將土,除了弹压成守河北郡县,更忙著在新征服的地盘圈地置业,而在这方面的手段,燕国的权贵与將土,可比苟军要熟练得多。
依慕容恪的计议,是不当如此急躁南进中原,虽然目前的中原至少充州地区看起来的確极容攻取。
普军诚桥之役后远遁江淮,秦军千里远征、后继乏力,非久战之师,其余各色势力则完全不成气候,反是他燕军,只一水之隔,实力强大,且养蓄半载,当用兵之时。
然而,以慕容恪之见识,自然能看清充州虚实,即便不顾及晋廷那边的想法,中原州郡这两年间,战事频繁,连遭祸乱,遭到的破坏比之赵魏相攻的冀南,也差不了多少。
尤其是充州西部,经过秦军此次这样一番彻底的掳掠,更是满目疮。河北的眾多废墟,已经让燕国苦於收拾,若再添一座充州,又有何益?
慕容恪的考量,冷静而理性,一路南征,连续作战,他也看到了太多现实情状,对燕国燕军的虚实认识也更深刻。
然而,还是那个问题,燕国军政大事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燕王慕容偽手里。这一回,恰恰是来自蓟城的王令,要求鄴城发兵,南渡大河,挺进充州。
虽然能够理解慕容恪的老成谋国,但慕容偽此前已经听取他的意见,按捺了足足八年,没有大动作,为此不惜压制燕国內部扩张的声音。
慕容偽也要考虑一个平衡,更何况,隨著河北的陆续平定,慕容偽也有些志骄意满,开始急功近利了。
更何况,此次除了鄴城的南徵文武,还有位重量级人物表態,促使南征。那便是王叔、辅弼將军慕容评。
此前,慕容评在收取冀东南地区时遭遇挫折,於绎幕为段勤所败。后在慕容恪的极力举荐下,燕王终於启用慕容霸率师伐段勤。
而有意思的来了,慕容霸领军南下,两战皆破段军,虽然不是什么大胜,却也成功抵至绎幕城下。
此时,齐公段龕派遣北渡的援军已然撤了回去,面对慕容霸兵威,段勤自觉难挡,竟然光棍地投降了.....
慕容霸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绎幕,还收俘段勤、段思倍兄弟及部卒上万,至於之后的横扫平原、清河、乐陵,全取河水以北郡县,更不费吹灰之力。
慕容霸如此摧枯拉朽,迅速平定冀东南,对燕国而言自是一件喜事,但对辅弼將军慕容评来说,就不那么美妙了。
慕容霸在展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的同时,只显得慕容评的无能,他在绎幕摧枯拉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仿佛在啪啪打王叔的耳光。
而慕容评显然不是一个气量很大的人,他给燕王慕容偽上了一道奏章,盛讚慕容霸的雄才大略,为其请功。
不出意外地,这触及到了慕容偽的敏感神经,於是在慕容评的建议下,给慕容霸升官,令其交出兵权,北屯常山,以备并州张平。
这份任命,倒也没有折辱慕容霸,再怎么也比鬱郁无为、无事可做要好。但结合“上下文”,即便是慕容霸这样的当世英杰,其前途上依旧笼罩著黯淡阴霾。
而慕容评在重返冀东南之后,也很快又起了心思,他堂堂王叔,不能捡慕容霸吃剩下的,恰逢中原大乱,秦晋战起,诚桥决战.....
在一系列让人眼繚乱的变乱之后,慕容评又给慕容偽上书,请命南征。理由有二,一则自下充州易於攻取,不能让秦军肆无忌惮地捞好处;二则青州段龕始终是一个威胁,先取东平、泰山之地,之后再两路伐齐,广固(段龕首府)亦不固也。
早有心进击的慕容偽,自然被慕容评说动了,很快两道王令自蓟城发出,燕军以一种十分突然的节奏拉开了他们挺进中原的序幕....
燕军此番南下,仍是兵分两路,东路以慕容评为帅,率师三万,在稿津渡河,而后攻取东平、泰山、任城、鲁国。
罗文惠还是比较幸运的,向使他继续向东深入,又或者撤离晚个两天,怕是连人带马都被慕容评包了饺子。
而这些充州东部郡县,虽同样饱受战火摧残,但还有几分油水。另一方面,
如李歷这样兵微將寡的赵魏残余要好对付得多。
西路则以广威將军慕容军为主將,殿中將军慕舆根为辅,率军两方,他们的任务,除了收取充州西部地区,並见机挺进豫州,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驱逐秦军。
甚至於,此番燕军南下,打著的旗號,都是铲恶除逆,为国討贼,这“十恶逆贼”,指的当然是苟政与秦军。
临发兵前,慕容恪还是忍不住对慕容军与慕舆根交待,让二人要把握分寸,
不要肆意消耗將土,损失有生力量。
至於慕容恪,这一回却被弃用了,或者说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安抚冀州,
同时继续恢復邮城。
秋风肆意地吹,终於吹走了九月,迎来了霜寒更甚的十月。韦城以北,在发现罗文惠这支秦军之后,两万燕军,就像一头张牙舞爪的巨兽,缓缓向这座小邑逼来。
此时的这座小城內,经过一轮紧锣密鼓的行动,罗文惠因陋就简地布置起一道防御,数千军民缩守城內,所有男丁都被用上。
然而,这道防御能够抵御多久,就连罗文惠自己,信心都不甚足。
虽名“韦城”,放到六七十年前,也只是一座因虚幻且短暂的“太康盛世”而诞生的中原小镇。
而经过这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更是徒留其名,残破的土城垣,甚至是罗文惠派人,用木石紧急修而成,
低矮的土墙,带来的安全感实在稀薄,自垒上往外望去,甚至產生一种错觉,燕骑能够直接跃马而入。
小邑內秦军的紧张,隔看数里远都能感觉到,当慕容军与慕舆根率军挺进,
观其全貌,也很难將其放在眼里。
抬眼望了望天,雨水虽止,天已放晴,丝丝日光斜射,映照在燕军中军將土的铁甲上,反射出阵阵寒芒。
地上的泥泞还未完全消退,这並不是个適合打仗的天气,缓缓呼出一口气,
面態甚是沉稳的慕容军对身边的慕舆根道:“如此残破小邑,岂能挡我大军。不过,我欲派人劝降,你以为如何?”
慕舆根此来,可谓意气风发,自信满满,意图在河南再建功勋。不过,在慕容军面前,却不敢托大,这位辈分同样很高,和慕容评一样,乃是先王慕容之子,也是王叔。
军事才干虽不如慕容恪、慕容霸两兄弟那么惊才绝艷,但也是几十载戎马傻的老將了。
但或许是早年曾被迫参与到慕容、慕容仁兄弟之间的同室操戈,一度依附叛乱的慕容仁,有这段黑歷史在,也导致其反不如慕容评受到信重。
闻问,慕舆根那张看起来分外粗鲁的面庞上,露出恭敬之色,轻笑道:“將军尽可一试。不过,就末將所知,苟军虽起家於流贼逆匪,但其部下,却不乏顽固敢战之士。
对面敌將,似乎是苟军的虎牢守將罗文惠,其既已摆开防御阵势,恐怕轻易不会言降......“
慕舆根乃是燕军之中,唯一一个与秦军交过手的將领了,因此,他对秦军的认识与评价,还是具备一定说服力。
听其言,慕容军老眼微眯,又扫视一圈远处的韦城,几面迎风招展的秦旗,
就仿佛在向他表明態度一般。
稍加思索,慕容军招来一名军官,吩咐道:“你代老夫前往邑前传话,告诉守將,只要留下兵器、辐重以及抢掠所得人口、財货,他与部下可自行西去,老夫绝不为难!”
“只怕將军一番盛情,敌將不会感谢!”慕舆根並不看好慕容军的策略,甚至觉得这老將军有些异想天开。
闻之,慕容军却淡定极了:“万一成功了?再不济,也能动摇其军心!”
若换作一个贪生怕死的將领,抱著他那一线活命生机,没准还真就受其诱惑,自去爪牙。但邑內把守看的是罗文惠,苟政魔下少有的胆略齐备的良將,当坚定决心之后,可没那么容易动摇。
慕容军的图谋,自然落了空,罗文惠的回覆,明確而决绝。没有任何口舌,
只是亲自拈弓搭箭,將传信军官的坐骑射杀.....
当军官,两脚泥尘,满身狼狐返回復命,慕容军却也没有多少动容,脸上只有一点淡淡的遗憾。
但很快,这些无谓的表情消散一空,只剩下严肃:“传令各部,就地宿营,
派人日夜监视敌军,以防其走脱!
斥候撒远一些,以防贼军援兵,明日造饭进食之后,发起进攻,消灭这股贼军,踏平这座小邑。
玄恭(慕容恪)虽有交待在前,但对面贼军既不识时务,那也唯有用儿郎们手中的刀箭,让其醒悟了!”
听慕容军这么说,慕舆根精神更甚,目光微闪,看嚮慕容军,拱手请示道:“將军,这支贼军战力如何,尚不尽知。天色尚早,僵局且安营,末將愿率军,前往试探,了解敌情..::::
》
“慕舆將军既有此兴致,那便率一千军,攻一攻!”慕容军抚看鬍鬚,想了想,叮嘱道:“老夫知將军驍勇,但记住此为试探进攻,探明敌情即可,莫要恋战!”
“诺!”
慕舆根答应得很痛快,但等他率军发起进攻之后,便將慕容军的交待拋诸脑后了。如果是职关那样依险而设的坚城也就罢了,但区区韦邑,无险无凭,一圈城垣木柵,又矮又破,凭什么拦住他慕舆根。
唯一让他多几分忌惮的,还是邑內秦军的兵力与战力,但在发起进攻之后,
也很快安下心来。
慕舆根的確是一员猛將,他见韦邑低矮残破,竟然大胆地带著一队甲士,策马飞攀土墙之上,整个过程,城上秦军竟不能止。
其后,在慕舆根的率领下,秦燕两军,围绕著那低矮、狭隘的土城,展开殊死搏斗。慕舆根披坚执锐,率眾衝击,秦军虽有力土,却无一合之敌。
而罗文惠本不善武力,只能尽力调度指挥,巩固防线,最后靠著弓弩与长枪阵,方將慕舆根赶下城....
这一场试探战斗,持续的时间並不长,燕军在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之后,便在慕舆根的率领下撤退了。
但回营后的慕舆根却十分兴奋,他认为,韦邑敌军不堪一击。倒不是小瞧那些与拼死力战的秦军,罗文惠確有指挥才能,但秦军素质参差不齐,战力不一,
里边那些仓皇无状的流民,更只会添乱。
只消大军齐上,全力进攻,当面秦军,半日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