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留待他日
“依王先生之意,也是建议孤將玉璽拱手奉上!”王墮言罢,苟政立刻道,语气中隱隱带有一分质问。
迎著苟政那直勾勾的眼神,王墮心下微凛,赶忙应道:“依在下浅见,
此璽虽贵,却非主公眼下所能承受。主公为免招致天下围攻,拒绝称帝,此诚明智之举。
既如此,这方宝璽,也仅是一方玉石罢了。留在手中,除了吸引晋燕目光,別无益处,不若弃之,以爭取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之宝贵时间!
还请主公明鑑!”
“王从事所言,有失偏颇,此璽为传国之用,是天授皇权、凝聚人心之宝器。主公肇业奠基於关中,断然不会以关中之地进献朝廷,既如此,与晋室决裂,是必然之事。
届时为聚民气,振军心,以抗晋室,主公以宝璽天授,开国建號,方为顺天应命,名正言顺!窃以为,目光当放长远一些!”王墮言罢,朱彤立刻驳斥道。
朱彤这个后进气势汹汹,王墮这个前辈也不客气了,道:“若因此璽,
惹来晋燕兵锋,破坏主公偃武修文,安民治政之大局,只怕追悔莫及!”
朱膨冷哼一声:“燕军未平河北,普军困於中原,待其兵至,恐怕也是一两年之后,届时关中愈安,兵马愈强,凭山河之险,何惧燕晋!”
“军国大事,当审慎篤行,进退有据,岂能臆测行险!”王墮批评道。
朱彤立刻回去:“比之卑躬屈膝何如?普军如欲攻我,又岂因区区一方玉璽,只要主公雄踞雍秦,坐领一方,两者必起爭端。殷浩不伐我,然梟雄如桓温,也不伐我吗?”
“正因如此,才当儘量避免落入口实,拖延其北上时间,让晋燕於中原、河北角力!”王墮道。
朱彤道:“晋燕亦不乏见识卓绝之能才,冀望二者相爭,坐收渔利,实乃一厢情愿!燕强我弱,晋军北伐,如何保证其舍弱就强,不伐我,而伐燕?若献玉璽,晋军仍来攻我,岂不自陷尷尬之境?”
“主公!”朱彤显然很不认同王墮那保守的心態与办法,重重一抱拳,
向苟政道:“以在下之见,与其冀希望於献媚普廷,以止兵戈,不若稳守关河,安心屯田,敌若来攻,拒之即可,实无需行屈膝事大之事。
因为,不论主公如何低头献媚,只要主公握兵马,踏山河,朝廷皆难容之,征伐之师,早晚必来!”
见状,王墮眉头紧锁,声音也大了些,起身向苟政躬腰一礼,语重心长地道:“在下认为,主公欲行王霸之事,建开国之功,不在一方玉璽,而在强兵富国,在政通人和,在屯田耕织,在粮粟满仓,在绢帛实......
,
秋夜下的蒲坂县堂,阵阵寒意不断涌入,却丝毫不能影响堂间渐趋火爆的气氛,王墮与朱彤二人,就献璽之事展开了激烈爭执,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明明是薛强提出来的建议,这二人却爭得起劲.!:::.不过,隨看二人爭执愈烈,苟政面色却逐渐变得平和,就仿佛卸下了所有疑虑与负担一般。
不可否认,因为这块百得的宝璽,苟政多少是有些意乱情迷的,让他白百献给东晋,那自是捨不得的。然而,听王朱二人一番爭论,他那有所动摇的道心,反而坚定了起来。
区区一块玉璽罢了,何足一晒?
眼瞧著二人爭执愈烈,苟政终於看不下去了,伸手下按作安抚意。见此手势,二人顿时收声,按捺著激起的情绪,望向苟政,等待其决定。
“王墮因时制宜,朱彤计虑长远!二位皆是谋略精深、见识出眾之贤才,有尔等辅助,孤何愁大事不成!”苟政微微笑道:“此番堂议,皆就事论事,二位皆孤得力臂助,切莫因此伤了和气!”
听苟政这么说,王、朱二人面上的怒气方才有所收敛,齐声一揖:“诺!”
苟政也舒了口气,起身步至堂中,见其状,苟武、薛强二人也紧跟著站了起来。在四人的注视下,苟政又拿出那方玉璽,凝神把玩了一会儿,哈哈一笑,直接丟回盒中,扭头冲眾人道:“一块破石头,使我魔下文武將士,
心动神摇,爭执不休..:::
“这的確是块宝物,只可惜,眼下孤拿著,难免烫手啊!”
苟政感慨完,堂间四人,面色各异,朱彤不免焦急,道:“主公真欲奉送建康?”
对此,苟政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眉头凝起,显然仍有犹豫。
见状,薛强又开口了:“主公若奉送建康,只怕尸位素餐之徒,难体忠心,不若送往江陵,赠予桓温,交好此人的同时,若能离间桓温与建康之关係,则属意外之喜了.:::::
”
薛强显然是看出了,苟政不愿让出玉璽,尤其是送给建康朝廷,前两次出使,江东鼠辈们给他的感观实在太差。
苟政虽然奉行功利主义,但他也是有脾气的,手中掌握的实力也让他心气拔高,再让他单方面去舔东晋朝廷,哪怕打著一个利用的名头,也是他不愿意。
因此,薛强倒是给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將这块烫手山芋送给桓温,让桓温这个东晋第一强阀去头疼,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出乎其意料,苟政断然否定,没有一丝犹豫。
薛强然,朱彤在旁,则冷笑两声,道:“薛祭酒此议,只怕也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
苟政警了眼朱彤,又看向薛强,说道:“桓温一世之雄,或许为此物所惑,但想凭此物使其如王敦那般与东普朝廷决裂,只怕困难。
再者,孤虽打心里瞧不上殷浩,然一直以来,孤也算承其恩情,虽是相互利用,但背殷而事桓,孤既不耻,亦所不为也!
最重要的,前者桓温为扳倒殷浩,以县大战,对孤大肆批判。孤与先生有过討论,殷浩掌东普大权,於孤有利。
此番若以宝璽献桓温,只怕未必能討其欢心,反而使其利用此物,提高声望。倘若桓温藉此,掌握东晋大权,岂不提前將这头猛虎放了出来。
届时,孤搬起的石头,难保不砸在自己的脚上!”
听苟政这么说,薛强略呆,眼神之中闪过一抹尷尬与懊恼之色,躬腰一揖,道:“在下思虑不周,实在惭愧!”
苟政扬扬手,示意其免礼,却没有作话。一时间,堂间安静了下来。
对薛、王、朱来说,他们对此事的看法,基本话已说尽,再多就属累赘了。而见苟政的模样,已然主意渐定,也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了,因此乾脆闭嘴了。
终於,苟政在琢磨少许后,抬头,望向堂外,以一种傲然的姿態,
道:“此事不议了!各位所虑,虽有分歧,实则殊途同归。
然而,不论普或燕,不论殷浩抑或桓温,甚至是并州张平、凉州张重华,就是陇西的王擢,我们都控制不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强大自我,方为根本!”
“至於这方玉璽!”苟政低下头,目光冷冽,语气坚定:“建康朝廷若想要,大可派兵来取,孤等著!桓温又如何?待他掌握北伐大权再说吧!”
“主公豪情,末將佩服!”苟政言罢,苟武立刻表態道:“敌若敢来我等必定全力追隨主公,拒其国门之外!”
称帝也好,献璽也罢,苟武发言很少,但不意味看他没有想法。站在他的立场,不论苟政作何决定,他大概率只有支持,並全力维护。而在这场爭论中,苟武更在意的,却是这几名士人展现出的態度。
总的来说,朱彤的全无保留,很合其意,而薛、王二人,或许真的是据时势而考虑,甚至的確是为苟政著想,但表现出的对东普王朝那份所谓正朔大义、声望实力忌惮,却让苟武感到不愉。
苟武不知道苟政是何感触,但他认为,这二人的建议,不足採纳。因此,当苟政做出最终决定,他立马支持,坚决极了。
而其余三人,朱彤自然振奋,薛、王二人,也不得不跟看表態。
这场小会,隨著苟政的最后拍板结束了,几名臣属离开时,表情也是不同的。苟武从容,朱彤自信,薛强感慨,王墮疑虑....:
“元朴,將此物收起来吧,回长安后,就置于澄心堂內!”几人退下后,苟政回身落座,悠然一嘆,看看李俭,吩咐看。
“诺!”
苟政又以一种玩笑的语气道:“给孤保护好了,若丟了、损了,可是杀头的罪!”
李俭正色道:“主公放心,璽在人在,璽亡人亡!”
看李俭郑重的样子,苟政心思忽然一动,问道:、“元朴,以你之见,孤的决定,利弊如何?”
闻问,李俭谦虚道:“末將见识浅薄,这等大事,岂敢妄论!”
“元朴不必妄自菲薄!”苟政则表示道:“犹记当初还在起义军时,你我相交,谈及义军前途,当时孤就发现,你虽短於学问,但见识却相当犀利,遇事往往能一言中的。”
“此时此刻,亦如当初,有什么见解,尽可直言,或可带给孤別的启发!”苟政语气温和道,儘可能地打消李俭心中疑虑。
苟政都这么说了,李俭也不好再推塘,稍微斟酌了下语言,而后说道:“关於玉璽之得失利害,几位先生已然说得相当透彻,主公也已做好权衡,无需末將赘言。
不过,末將却要恭喜主公,不论谋臣,还是武將,纵谈称帝之事,毫无忌惮,足见彼等皆心向主公,为主公倡议谋划。
有此文武齐心,主公早晚必成王霸之事,如王从事所言,又何必自困於区区一方璽印?”
李俭却是从一个相当新奇的角度来看待此事,並且不是没有道理,要知道,就今日之场景,苟氏文武谈起称帝开国这等“犯忌”的大事,却仿如饮水事一般寻常,就仿佛理所应当。
哪怕明確反对称帝的薛强,也只是站在“称帝之弊”的角度上,至於朱彤、王墮的爭论,则更像是在指出“称帝路线,开国方针”....
这样的情形,放在一年前,是很难想像的事情,那个时候,即便苟政勃勃野心早已熊熊燃烧,面上也是不敢直接表露出来的,甚至不会任下属议论。
也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中,苟政的远普方针以及统战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当然,出现这等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在於苟军的逐渐强大与稳定。
说到底,唯已强大,任他天下汹汹,发展实力,才是根本。
听李俭道出这等见解,苟政也不见开怀一笑,目露讚赏之色,道:“元朴所思,却也清奇,这样的局面,的確值得高兴,这说明,我们的確壮大了,我们的实力,足够让这些归附的豪强士族。”
苟政看起来兴致很高,又或是需要有人倾诉,因此滔滔不绝地冲李俭道:“如薛强、王墮者,甚至还有更多关中士人,他们归附孤,根本原因在於,他们发源於这片土地,而我们占领了这片王地。
他们的前途利益,乃至生死安危,都与孤的决策,与我军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正一步一步,被绑在我军的战车上,他们不得不为我所用,为孤筹谋。
哪怕,孤只是略阳一土豪出身,哪怕我们发源於义军。
孤清楚,朝廷大义,於这些人等,还是有相当的感召能力,但朝廷远在江东,南方的士族门阀们,也不会考虑他们的利益。
他们最终,只有追隨於孤。当然,我们需要保持强大,保持现下的发展態势,直到真正雄踞关陇、东爭天下的一日!”
“一直以来,孤见事治务,心存功利,不乏阴谋,虽立足实际,多获成效,然难免为人小,被批为深沉阴险,无英雄气。
若依孤之前的作风,这方玉璽,送给普廷又何妨,他日若得称帝建制,
再刻一块即可。不过,孤此番,恰恰选择任性一回,硬气一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