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关中定
在凉秋夜色的笼罩之下,马车缓缓驶出宫门,光线暗淡的车厢內,苟政大半个身子都缩在阴影中,几与之融为一体。
受邀同乘的郭毅见苟政不作话,不由主动笑著开口,面带感慨:“適才一番炎炎大言,慷慨大义,真有石破天惊、振聋发之效,令人振奋,饱受感染,四海仁人志士闻之,恐怕没有不踊跃奔赴、云集影从者......“
郭毅也来这么一通彩虹屁,苟政摇了摇头,以一种亲和的语气道:“你我翁婿之间,相处既久,又何需这等虚偽应承之辞?”
闻言,郭毅先是一愣,但面上笑意不减,跟著说道:“我是真心为主公感到高兴,適才那番讲话,可谓感人至深,我观西归右族,多有动容。有彼等投效,
关中自可大定!”
对这样的说法,苟政显然不是很认可,抬眼看著郭毅,口吻严肃道:“郭翁,有一事我等当始终铭记。我们能够立足关中,靠的是魔下忠诚驍勇的將士,
以及那些经过考验的职吏。即便日后关中安定,也是如此,而非这些豪右的功劳!”
苟政言罢,郭毅脸上的笑容收敛了,数度抬首,观察了他好几眼,吁出一口气,頜首表示理解。但心中,却默默嘆息,从苟政的谈吐,郭毅再度確认,他在招抚士族、任用豪右的同时,始终保持著一颗忌惮、防备的心。
这其中,显然也包括他闻喜郭氏,这一点,早在河东之时,郭毅就有所察觉了。为此,他不得不感到隱忧,他顾虑苟政因为这种忌惮与防备,而做出一些得罪豪右的决策。
倒不是得罪不起,而是没必要,同时现实情况也不允许。在这乱事频仍的时代,別看这些北方士族,长久仰胡羯鼻,卑躬屈膝,但那只是一种生存方式,而这些士族,在地方,在郡县,在那些流民黔首聚集的堡壁庄园,依旧掌握著相当强大的影响力与力量。
作为实际掌握著社会基本运转及生產组织的豪右,他们手中的实力与影响力,比起太平时节,要更加强大。靠著族部,或许能打下一块地盘,称一时之雄,但想要成就大事,打下一片长久的基业,绝对避免不了与豪右合作、妥协,
这是当前社会基本形態决定的。
在这方面,郭毅此前是很放心的,苟政一直也做得“不错”,从河东到关西,苟政的种种言论与做法,也证明了他的冷静与睿智。
不过,大抵是实力的膨胀、地位的抬升,加上连续的胜利的滋养,潜藏在苟政思想与身体中的强势,开始作累了。他想做到的,显然不是无限地与士族豪右妥协、合作..:::
作为魔下文臣第一人,对苟政这种心態的变化,郭毅纵不尽知,也总是有所体会的。一定程度上,郭毅是能够理解的,他也是右族出身,也明白苟政在忌惮什么。
但有一点,他必须得提醒苟政,不管在士族豪强的问题上他想要做什么,至少当下不是合適的时机。对苟政来说,抚定关中,在既克州郡建立属於苟氏集团的统治並巩固,是要摆在所有问题前面。
而哪怕苟政真的对关西豪右忌惮,西归的这部分右族,反而值得重视。要知道,虽然这些人出身关西士族,但毕竟流离关东多年,即便在关西有著盘根错节的关係,但十数年下来影响力是不可避免下滑的。
这些归来,与逗留关西的豪右,与新崛起的势力,乃至那些同宗同族,都不可避免发生衝突。他们想要恢復过去的地位、財產与影响力,得到苟政的接纳与支持,是最有效的途径。
而基於利益的合作,显然要更坚实牢靠,本质上来说,苟氏兄弟也属於“西归派”,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双方匯流合作的基础。
王墮等人,对苟政来说,意义重大!这些情况,老谋深算的郭毅,已经想得很明白,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適的机会进言,这种事情,也不適合一般人开口。
不知觉间,郭毅已能从方方面面,全心全意地为苟政谋算了。从郭蕙嫁给苟政之后,闻喜郭氏便彻底绑在苟政的战车上了,当然郭氏也从中获取了惊人的回报,不管是作为丈人还是臣属,郭毅都希望苟政能够走得更远.....,
车內,伴著行进间的顛簸,二人微微摇晃著,见苟政始终一副沉吟的模样,
郭毅在斟酌之后,以一种提醒的语气道:“不论如何,都要恭喜主公,得到一批能才,西归豪右之中,还是有些才干之士的!”
对此,苟政道:“人是来了,但心在何方,可就未必了!”
闻之,郭毅不由抽了口气,沉声道:“以主公之能望,彼等早晚必將归心以他们的境况,唯有主公,能復其功名,给其前途!
而一旦归心,这些人,都將成为主公魔下干吏!主公一向苦人才不足,如今才士相率西归,又何以犹疑?”
郭毅显然是要借著这个机会,对苟政进行开解与劝慰的,但还未开口,却见苟政脸上的所有阴沉表情一扫而空,双目之中恢復了那种自信而睿智的眼神。
“我眼下思考的,是如何安置这些豪右,郭翁与他们有过交流,选贤举能之事,有何建议?”虽然视线昏暗,但郭毅脸上那复杂难言的表情却尽收眼底,苟政不由玩味道。
面对“贤婿”这突然的变脸,郭毅也不由愣神,很快反应过来,思吟几许,
道:“以我之见,王墮、梁楞、王鱼、辛牢可入刺史府,贾玄硕、段陵可入都督府,余者,皆可安置於雍秦州军..:..
4
前者,再度受封於建康,苟政便对魔下军政机构进行了一次调整,將关中军政大权分为三府,略阳公府、都督府及雍州刺史府。
都督府掌军,刺史府主政,而略阳公府则作为霸府所在,是苟氏集团真正的权力核心,都督及刺史二府將吏要员,在公府也多有职分。
三府长官,自然都由苟政亲自兼任,而郭毅作为刺史府长史,则从事实上,
负责雍州各项民政事务的处置安排,是作为公府政策决定的执行者。
此时,听郭毅的考虑,苟政顿时便笑了:“郭翁的胃口很大啊!一口气,便把这批右族精英全部瓜分了,就没想著给我留两个人才?”
听苟政这么说,郭毅也笑道:“关西政务,一直不得通畅,皆因缺乏理政治民之才,我也是苦於手中可用之人不足,不得不厚顏求取!”
摆了摆手,苟政略作思付,以一种確定的语气道:“王墮、贾玄硕二人,就调入公府,王墮为从事,贾玄硕为参军,就在我身边听用!”
郭毅不由讶然:“主公如此亲近信任,这二人必然感激!”
“大话在含光殿上都放出去了,自不能食言,也该当大方一点!”苟政淡淡然地说道。当然,放在公府之內,也更方便监视与控制。
简短的沉吟后,苟政又对郭毅吩附道:“接纳招揽的诚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这些人都是见过世界、久经磨练的,没有一些实际的东西,恐怕也难为所动。
因此,除职分之外,他们的家人及扈从,也当做相应安排,资助些钱粮,助其安置。此事,就由郭翁负责吧!“
“诺!”
“士族,豪强,夷狄,夏人......”交待完之后,苟政上身又软了下去,靠在车厢上,双目变得迷离,嘴里无声地念叻著。
这一波西归流民,经过后续统计,总计有9350人,原本预计怎么也能从中获取四五千的屯田民,然而,最终刨除那些豪右的家眷、亲戚、部曲之后,只得到两千出头的“自由民”:..
这个结果,即便早有心理准备,苟政仍旧感到意外。不过想来也是,一般人,哪里跟得上这些豪右,正常情况下爱,又怎么可能得到豪右的保护,至多被当作炮灰罢了:::::
那析出的两千多流民,直接被交给郭將,安排到渭南屯田。当然,对豪右仆的部曲,也不可能如其愿,让他们继续追隨。
在苟政的命令下,分为两部分,挑拣其精壮,充入长安大营,余者则编入苟侍负责的军屯,至於真正留给西归豪右们的,只有他们的家眷及亲戚的,算是將他们最重要的一笔“財富”,给剥离了。
苟政这样的安排,自然难孚其心,但纵然不甘,也只能捏著鼻子认了,若是连充军与屯田都不肯放人,那他们也绝难在关中立足。熟重熟轻,他们的认识同样清楚。
同时,苟政此举,除了心头淡淡的不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缓解魔下文武的不满。就像苟姓將领对外姓將领的防备与排斥一样,苟氏集团的文武们,对这些初归便受到苟政重视与礼遇的豪右同样很难心平气和接受。
要知道,就连苟氏集团下属的功狗们都还没有获得自己的土地、庄园与附眾,这些新附之人,凭什么。剥夺其部曲,除了获取人口,削弱其实力,也为缓解內部这种不断上升的不满情绪。
王墮等人的到来,除了填补魔下人才之不足,进一步增强威望,也让苟政对关东局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柳耆不同,王墮等人又是另外一种视角,他们接触的、看到的,是关东更基础、也更广泛的情况。
在王墮的建议下,苟政开始调集人物力,加速启动对西归秦雍流民的吸纳计划。无他,就王墮判断,倘若没有接应,西归流民必难抵至,倘若不趁此秋冬,
来年西归流民已死亡略尽.....
於是,哪怕早已確定了“偃武修文”的基本战略,苟政仍旧派兵调粮东进,
以丁良为主將,杜郁、罗文惠为副,率步骑五千东进,目的明確,打通流民西归的道路。
进行接引行动的同时,在关中苟政则做著更充分的准备,想要吸纳更多流民归来,最要紧的,还是充足的粮料供应。在这方面,秋粮的徵收,再度成为重中之重。
刺史府进行秋粮徵收以来,各郡不满情绪严重,明里推拒,暗中反抗,各种骚乱情况此起彼伏。有鑑於此,苟政除了给各地驻军降令,给各郡豪右施压,还让郑权率领破军营,对渭北诸郡进行军事巡游,监督税粮,震地方。
在屯田事务上,苟政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將京兆及渭北地区的军屯悉数化为民屯,由射声营督苟顺出任屯骑將军,郭將为副將,全面负责关西民屯事宜。
从九月初开始,这一系列的动作,只为筑好巢穴,囤好粮秣,以待流民西归。这些事务,都是实实在在求治安民、发展恢復。
於是,在九月下旬,默默於长安观察苟政及其表现近一个月后,京兆名士朱彤,突然出现在招贤馆,並很快被典客曹苞引荐给苟政。
隨著魔下关西士望的增多,在他们的举荐下,关西地区有多少名人、有多少人才,他也基本有个数,虽然对苟政来说,大多只是名气大。
朱彤也是其一,接见之后,一番畅谈,苟政大喜,他发现,这並不是个浪得虚名之徒。至少,从直接观感来说,朱彤之神采、见识、韜略,不下於薛强。
於是,当场任命其为公府东,侍从身边,参谋机要。隨著一个个人才揽入中,苟政身边的参谋,也日益充实起来,也能够看了,不再是当初大猫小猫三两只的草台班子。
永和六年九月十七,秦州刺史王擢(得到建康册封)遣使,携马百匹、牛五十头、羊三百只,至长安进献,表示和平诚意,苟政笑纳。
事实上,秦州那边,苟雄与王擢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之所以拖了近两个月,
还因为中间出了些波折。王擢要保持强大的自主性,苟雄又不完全甘於不发一兵,便与之议和。
於是,在八月初的时候,遣弓蚝、贾虎、张先等將,率军西进,试探进攻,
结果被王擢在渭水之滨击败,损失三千余人。
经此败,苟雄彻底打消了速定秦州的念头,双方的谈判,进入快车道,乃有王擢的九月来使。而隨著此次和议达成,雍、秦大部恢復安定,至少停止了战爭。
九月底,苟政的赵夫人產子,为纪念关中平定,命名苟定。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