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章武职
    待两个时辰过去,陆云结束修行之时,时间已来到了日暮。
    这个时候,经过一整天的折腾,各个进士已经陆续回来。
    客栈內又喧囂了起来。
    炼气一下午,陆云已经有些肚饿,便出去前厅用餐。
    厅中有数十进士匯聚,此时开著一场小文会。
    一些相熟之人看到陆云到来,连连呼唤,邀他一起。
    宋文轩也在此间。
    见此,陆云上去打招呼。
    “多谢宋兄此前为我奔走,让在下得了一个美职。”
    他向宋文轩表达著谢意。
    回来客栈之后,陆云抽空已经翻看过了居风县的户籍图册,结果颇为让人惊喜。
    南靖府位於九真郡最南,居风县则位於南靖府东南位置,其地靠海,有良港一座,商贸较为繁盛。
    同时县中虽然多山,可靠海一侧,也有一大二小两块零碎平原,灌溉田亩七万亩。
    在多山贫瘠的九真郡,坐拥七万亩良田的居风县,已经称得上肥沃膏腴了。
    靠著良港平原,居风县的人口也颇多,足有5321户,23452人。
    在九真郡诸多户不过两千,人口不过万的小县之中,居风县堪称名列前茅,几乎是府城规模了。
    以自己的素寒背景,能分配到这么一个好地方,不用多说,必然是眼前这位好友的功劳了。
    若无对方在那位吏部主事的世叔面前说好话,陆云根本拉不到这等肥缺。
    得了这么大好处,陆云非无情负心之人,自然承了诸多感激。
    “不必如此。”
    面对感谢,宋文轩没有挟恩自重,依旧谦逊:“我与陆兄相交,虽然不久。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深知陆兄才学,非池鱼之物。
    如今九真郡多乱,正需陆兄这等能吏镇抚蛮夷,安靖一方。
    陆兄不必谢我。
    若真存感激的话,赴任之后,多善待百姓,为国效力即可。
    若能让我在京师这边,也能听闻陆兄政绩,宋某心中才会宽慰。”
    “宋兄果真大公无私!”
    听了这位好友的话,陆云肃然起敬。
    宋文轩苦涩一笑:“这算什么大公无私。不过是敬佩陆兄勇於任事,不畏艰险。我却做不到这些,心下惭愧,只望著帮陆兄一把,也算聊解心中缺憾了。”
    相比於敢用命去搏富贵的陆云,只能接受家里安排,在京师当个京官的宋文轩,其实是多有惭愧羡慕的。
    他的任命已经下来了。
    秘书省正九品校书郎,因为是京官的缘故,只放假三日,过几天就要去上任了。
    毫无疑问。
    一直接受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听从家里的安排,宋文轩对於敢冒险的陆云,是有那么几分將其看成了自己另一个人格映射的。
    或许也正因此,他才会在相识不久的情况下,便愿意为陆云做那许多吧。
    这不是为了陆云,而是为了心中那个自己。
    陆云对於这点,並不清楚。
    此次他分外感激宋文轩的相助,並对於自己即將接手的居风县这块领地,格外的期待。
    一座坐拥良田良港,户口两万余的领地。
    若是能接手治理,不知每月能获得多少气运?
    想到这里,陆云心里面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在文会小聚一场之后,快到深夜,眾人渐渐散去。
    陆云回到自己房间,洗漱一番之后,沉沉睡去。
    到晨曦方起的时候,他准时起来。
    然后便开始今日修行。
    等两个时辰后,天又大亮。
    陆云体內,经过方才修行后,又多了两缕法力,如今已有十四缕法力了。
    这时昨夜宿醉的新官人们,也陆续起来。
    眼看日上三竿,陆云忙去用早餐。
    等用完后,才喝了口茶,吏部与兵部的吏员们,便又来到了客栈。
    点齐了二十四个新任县令,陆云隨著他们上了一架马车,跟著车队向城外校场而去。
    江都广大,占地数十里,人口百余万。
    眾人一直穿过了十余条街道,出城又绕了一大圈,方到此次要去的京营校场。
    在前去的路上,车厢內的兵部吏部主事,也在为眾位新县令交代事项。
    “此次前往京营,不只是给你们选亲卫,同样也是给你们所在之县,挑选县尉、巡检等武官……”
    一个兵部管事,滔滔不绝的说著。
    听著他的讲解,陆云等人这才明白,此次挑选亲卫,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次前往京营,確实是挑选亲卫,但又不仅仅是挑选亲卫。
    三十个护卫名额之中,他们这些新县令只能有五个亲卫名额,这是直属於县令的武装力量。
    另外二十五人中,將挑选出一位县尉、四名巡检,总计五个武官。
    余下的兵卒,则分给这些县尉、巡检,充当他们的亲卫。
    如此安排,也是没有办法。
    这些京营士卒,在京师繁华之地呆著,骤然让他们跑去九真郡这种有著蛮夷、瘴气的穷乡僻壤,有哪个愿意?
    为了激励士卒参与,朝廷也不得不开出像县尉、巡检这等官职赏格,这样才能打动人心。
    按越国官制,一县之中,有县尉一人,正九品衔,主管全县武事。
    另有巡检若干,从九品衔,主要带领县卒,驻扎在县內各处要地,负责一方治安。
    九真郡有蛮夷作乱,时不时就要打仗。
    经过前两年的叛乱之后,朝廷痛定思痛,决定在新县令上任时,顺带也把武官也一併配齐了。
    到时新县令带著这些武官一起赴任,到了县城之后,就能立刻搭建起一支县卒骨干,能最快的镇压地方。
    同时这些一县武官都是从京营选拔,这些京营武人久沐皇恩,也知晓朝廷的强大,忠心耿耿。
    让他们前往地方赴任,也能制衡县令,保证地方对朝廷的忠诚。
    可谓是一举双得。
    “当然,欲挑选哪些人为县尉、巡检,尔等作为一县主官,也有著推举之权。
    毕竟只有文武和睦,地方才能安稳嘛。”
    看著眾多脸色略有难看的新县令,吏部吏员也適时开口,进行安抚。
    听到这话,眾人脸色才好看许多。
    何人做县尉、巡检,需要他们推举。
    有著这推举之恩,再加上自己为一县之令,品阶最高。
    双管齐下,倒也能压服这些武官,让他们听令了。
    不必担忧文武失衡,让一群武夫压到头上,成了跛脚县令。
    还好,朝廷没昏了头。
    一些新县令心中这般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