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章 为陛下炼盐
    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解决了后顾之忧,但大唐的情况却让他不敢有半分懈怠。
    朝堂之上,武德老臣、玄武门功臣,还有观望的前太子旧部。复杂的派系需要他平衡,权力必须平稳过渡。
    隋末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大量的农田荒废。许多地区粮食短缺,百姓生活困苦,经济急需恢復。
    外部形势严峻,东突厥屡次南下劫掠边疆,去年更是打到了长安。大唐必须强大起来,才能震慑住观望的异族,並一雪前耻。
    今日的朝会,有两件有意思的事情。
    一向稳重的刑部尚书李靖,几乎跑著进了大殿,才没有错过时辰。
    真是难为他,没有忘记打仗的本领,还会奔袭。
    有官员替涇阳县令褚遂超表功,要將其提拔到京县来。
    因为献了贞观犁,褚遂超在李世民的提拔名单里。
    但履职不足一年,是不是有些太急切了。
    褚亮当即表示反对,涇阳去年遭了兵祸,县令不宜更换。
    不是褚家的意思,有人在搅浑水。
    涇阳县的復耕率,在关中首屈一指,不出意外,夏季將是一场丰收。
    有人想要抢功劳,李世民驳回了提拔申请。
    散朝之后,刑部尚书李靖请求单独覲见。
    这让李世民有些惊讶,李靖回朝任职,从没有单独请见过。
    如果是因为去年没有表態的事,李世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若是他要计较,李靖怎会坐在一部尚书的高位上。
    李靖献上了一个纸包,李世民打开一看,是细腻雪白的盐,他喊道:“王安。”
    內侍王安沾了一点盐,细细品了品,“陛下,是精盐。”
    李世民疑惑地看向李靖,不明白他为何要献盐。
    李靖道:“陛下,此盐乃是人为炼製,此人就在臣的府上。”
    宫里用的盐,大都是解州进的贡盐,与此盐相差无二。
    有人能炼製精盐,这人有大才,李世民道:“快將此人召进宫来。”
    “陛下,此人身份特殊,还请您去臣的府邸一见。”
    李世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李靖居然邀请他去家里。
    非是亲近之人,皇帝可不会轻易去大臣的府邸。
    长孙无忌是他的心腹,又是大舅哥,他才偶尔去去。
    这白的盐摆在面前,李世民决定去一趟李府。
    ……
    皇帝出巡不是小事,即便微服出巡,也带足了护卫。
    到了李府,弄出了动静。
    许哲看一眼鸡笼,就认出了打鸣鸡,当然也能认出李世民。
    他虽然身穿常服,但身姿挺拔,身边人都矮了一头。
    与鸡笼里的情形,並无不同。
    许哲连忙把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收起来,与李府下人一起,恭敬的行礼。
    李世民仔细打量著李府,“李尚书,你家有点寒磣啊。”
    这么大的宅子,还寒磣。
    许哲觉得自己有些孤陋寡闻了,不过比起李纲家,李靖家確实显得低调得多。
    但再怎么说,也比村里强吧。
    李靖將李世民迎进了厅堂,李世民好奇的看著摆件,“这些是什么?”
    “都是炼盐的物事。”
    造型古怪,李世民从未见过,“人呢。”
    许哲已经进来了,只是李世民需要微微低头才能看见他。
    李靖指了指许哲,“就是他。”
    李世民没想到,献盐方的是个孩子,起了与李靖同样的疑心,“確定是他?”
    具体的情况,还得等李德奖调查之后才有答案。
    但许哲会练盐,这是实打实的。
    李靖道:“还请陛下屏退左右。”
    李世民挥了挥手,內侍王安和护卫都退了出去。
    李靖对著许哲道:“你再炼一遍。”
    许哲点了点头,他开始检查设备。
    当看到灯里的酒精,他愣了一下,昨天记得还有一大半,怎么只剩一小半了,挥发这么快!
    许哲问道:“县公,昨夜这灯,没有盖上?”
    李靖催促道:“莫要多言,快给陛下展示。”
    这酒精的酒劲儿真的很足,这么一小瓶他们都没喝完,就有了醉意。
    许哲把劣盐展示给李世民看,然后加水溶解,整个过程进行的很顺利。
    炼出盐后,许哲率先尝了一点。
    皇帝是不能乱吃东西的,必须要有人先试毒,许哲很有觉悟。
    李靖同样尝了一点,“陛下,劣盐变成了精盐。”
    李世民观看了整个流程,指了指过滤的木炭,“它把有毒的东西吸走了?”
    许哲点了点头,“製盐的关键步骤在於过滤,如果用毒盐矿的话,过滤的步骤会更繁复。”
    李世民道:“李尚书,有了这个法子,可否將盐政收归国有,让百姓都吃上好盐。”
    许哲很是佩服,不愧是能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太宗陛下。
    他关心的是,百姓能不能吃上好盐。
    李靖道:“收回盐政需要缓缓图之,至少能撕开一道口子。”
    李靖的建议很中肯,缓缓图之,才是上策。
    若是世家大族囤盐,朝廷又拿不出足够的盐,很容易引起骚乱。
    朝廷是真的缺钱,李世民都过得拮据,这个法子能赚钱,岂能放过。
    许哲道:“陛下,晒海盐更节约成本。有个姓崔的员外郎热衷盐政,他很適合去海边晒盐。”
    李世民疑惑,“崔员外郎?”
    李德奖告诉过李靖情况,李靖答道:“民部度支司员外郎崔瑾,因盐税去了趟涇阳。”
    李世民很快想通了来龙去脉,崔谨定然是去谋夺盐方。
    加上今日朝堂对涇阳县令的邀功,崔家想调走褚遂超,好安排自己人。
    李世民看向许哲,“你们贩盐了?”
    “没有,我们村卖的是咸鱼。”许哲可从头到尾,都没有卖盐。
    李靖提醒道:“陛下面前,如实交代吧。”
    “我们村府兵去陇西运了两回毒盐矿,炼成了盐,做成咸鱼贩卖。”这些事经不起查,许哲如实交代了。
    陇西的盐矿可以炼盐!
    陇西离关中不远,炼的盐,可以运到长安。
    李世民思量下,觉得此法可行。
    许哲道:“陛下,我阿爷会炼盐。”
    炼盐的机会,许青山得把握住,这是功劳。
    李靖补充,“他阿爷是涇阳统军府的一名校尉。”
    李世民沉声问道,“盐方从何而来?”
    许哲迎著二人审视的目光,昨日还能对李靖推諉,今日没有半点退路。
    与其让他们查出一切,还不如率先坦白。
    许哲决定说一个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