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出版两个单行本
“再见。”
李有思骑著摩托车:“林老,我先送你回家吧!”
林斤澜坐下,接过头盔,两人骑著摩托车,轰隆隆~去了林斤澜家里面。
林澜这时候也不得不感嘆道:“这东西比起来公交车都快多了。”
“那是,了几千了。”
下午回去了家里面。
姜金城站在李有思的四合院门口,朝著对面看了一眼,那是刘心武和石湾。
“你们俩也是为了出版的事情来的?“
姜金城是魔都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现在的魔都文艺出版社是魔都最大的出版社,现在来北平正巧是茅盾文学奖的事情。
而石湾就是作家出版社的小说组主任,两人对视一眼,都知道对方的目的。
“对,你也是?”
“废话。”
“——”
现场陷入了一股诡异的氛围当中去,姜金城尝试著询问了一句:“哪个——你们是为了啥小说来的?”
“你先说。”
“你先说。”
两人同时出声。
“《鬼子来了》。”
“《追风箏的人》。”
姜金城笑了一声:“早说嘛,不让搞得这么剑拔弩张的。”
湾说道:“我过来,你就瞪著我,是我不好好说话吗?没机会啊!”
“刘心武跟这些文人关係处这么好,我也是怕稿子飞了嘛!既然大家都是为了出版来的,就没必要这么紧张嘛——”
()
正说著。
摩托车的轰鸣声引起来了两人的注意,回头望去,正是李有思过来了。
“小李来了!”
李有思把车子停在四合院,开门带几人进去,姜金城和李有思自我介绍了一番,王湾也通过刘心武稍微介绍了一下。
两人也不墨跡,都是为了小说出版而来的,因为刚刚都谈的差不多了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李有思倒了三杯茶,问道:“那作家出版社过来谈出版的事情,是因为你们现在愿意出单行本的版税了?“
石湾说道:“我们就是为了这个事情来的。”
“那石主任先说说您的想法吧——”
“我们出版社想出来了三个方案,一来就是买断制度,千字一百块钱一次性买断。
方案二就是,正常的千字二十,百分之十的印数稿费。
方案三就是您说的版税了,前面十万册是百分之三,后面的版税按百分之五算。”
李有思用手搓了搓自己的椅子,第一时间没有说出来想法,他看向了姜金城,问道:“你们出版社是准备什么样的价钱?”
姜金城知道人家拿自己做对比呢,但是不好比起来对面低了,也不好高了:“一样的。”
“——”李有思摸了摸下巴,看来挑拨离间这招不太好啊!
“姜主任,石主任,你们也知道,《追风箏的人》在国外都是拿的百分之十的稿费了,在国內我虽然说一直没有要百分之十,但是百分之八的版税没有问题吧?再说了,今天林斤澜老师又找过我了。“
刘心武想起来林斤澜带著李有思去吃饭,连忙问道:“北平出版社要找你拿小说?”
“差不多,今天就是说这些的,原本还准备看看你们杂誌社!”
对不起了,老林,下次请你吃饭!这次先出卖你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找过你没有?”姜金城继续追问。
上海文艺出版社曾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但后来又恢復了独立建制。所以人文社出版《追风箏的人》好像也说得过去。
再说了,现在的《收穫》也马上要离开上海文艺出版社了,別的杂誌社要版权,他们没有第一知情权了~~~
李有思点头。
姜金城首先坐不住了:
“这么的,前面按照百分之四执吧。”
版税百分之四,在十万册销量的时候,刚刚好和印数百分之十的稿费一样!但是后面是百分之五的版税,有考虑空间,待参考。
“你们呢?”
“我们也加。”
李有思挠挠头:“还是考虑考虑,人文社財大气粗,是全国最大的出版社,我想找他们要百分之十看看。“
“—”
版税制度就是赌销量,就算是百分之十,在前面销量没有几万册,还不如印数销量,平常的作家就算真有版税制度,也只会考虑印数稿费,因为有保底啊!
正常的作家出版小说,最多有一两万册的销量算不错了,出名一点的能有十万、几十万的,才会想要版税“百分之十,就算是人文社也不愿意出的。李同志,要不考虑考虑,百分之五?“
“全都是百分之五?这样吧,不要十万册为界限了,就五十万册?五十万册之后的,按照百分之七吧?我就这个条件了,不同意算了。“
“不过,你们也不亏《追风箏的人》因为《纽约时报》的报导,在国內的知名度已经不低了吧?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新闻,应该都没有出版社找我谈版权。”
“再说了,《鬼子来了》最近在《人民文学》销量也不错吧?估摸著得七八十万了,单行本比不得杂誌,但是销量有十分之一也算是成功吧?”
李有思在一旁蛊惑这些人。
魔都是財大气粗的代表城市,不论什么时候比起来北平都要有钱,而北平的出版社这么多个,魔都就这么一个出版社一家独大,作协也是全力支持。
资金满满的。所以財大气粗的魔都文艺出版社首先同意了这个请求:“签,我们签,就这样吧!!”
作家出版社的犹犹豫豫。
“姜主任,要不把《鬼子来了》也要了?”
姜金城一听,好像也是,反正两部小说都能够赚钱石湾马说道:“李同志,你这不地道啊。”
“这,公平竞爭嘛——”姜金城说道。
石湾没考虑了,说道:“好,我们出版社也按照这个方案执行,现在可以了吗?李有思同志?”
不逼一逼他们看来是不行的。
李有思起身和两个出版社的编辑握:“感谢合作,感谢合作。”
“好了,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石湾挠了挠头,虽然是有了《鬼子来了》,怎么感觉这一趟来了还算亏了呢??
此时的作协大楼。
茅盾文学奖评选会。
1985年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主任是巴金。
评委会成员有18人,分別是张光年、冯牧、丁玲、乌热尔图、刘白羽、许觉民、朱寨、陆文夫、陈荒煤、陈涌、林默涵、胡采、唐因、顾驤、黄秋耘、康濯、谢永旺、韶华。
最年轻的是谢永旺,就连他都时年五十二了!可见评选会含金量。
这些人分別都是文学作家,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评论界大家,都是界內十分有影响力和组织力的老人。
这一次评选会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上次说过了,就是《追风箏的人》和《我的团长我的团》到底谁才能入选?
李有思作为年轻一代的作家,两部作品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文学界有一个传统,就是扶持新人,例如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评选的时候,同时遇到了两篇作品,质量差不多,但如果前者没有获过奖,就会颁发给前者,如果前者年轻,也会颁发给他,就算他质量差一点,年轻一点也会获奖。
这些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不过茅盾文学奖在后期,就会出现年纪基本都是五十以上的作家获奖的现象。
“—”
所以论影响力,李有思应该也需要得到这一个奖,再论年纪,资歷虽然不够但是这群人也有意扶持新人,最后他两部作品都入选了,再怎么都需要获奖一部吧?
但是两个作品让这些人犯了难。
巴金说道:“前面討论过不少的长篇小说,从中先定下来了《钟鼓楼》《沉重的翅膀》,现在还剩下这两部作品,大家先说说自己的观点吧!”
刘白羽喝了一口茶,接著说道:“要不,我先说一句?比起来《追风箏的人》,《团长》这一本书在国內的传播度更加广泛吧?截至目前,已经超过五百万册的销量了,虽然其中二百五十万册是部队订阅,但是剩下的可都是实打实的实际销量!“
他在总政任职,所以说这种话確实是正常的。
“不能这么说,”冯牧则是立马摆:“《追风箏的人》在国际上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纽约时报》上面都发表了关於《追风箏的人》在美国引起来了中国文**流了的新闻,现在人家开始正式接触国內。”
“前几天,《世界文学》这些美国刊物都已经联繫过国內的作协、文联,开始试探性的添加一些国內文学作品,这种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不过茅盾文学奖评论的可不仅仅是国外的影响力,更加考虑国內的影响力吧?”康濯,这位作家创作和评论聚焦革命现实题材:
“《团长》是国內军事小说又一处標杆,对於反战宣传、对於战士英勇形象的宣传,都是可见的,前几日军区统计过,从《团长》发表以来,国內参军人数获得了小幅度提升,至少多了五十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