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0章 暗流涌动
    第240章 暗流涌动
    讲厅之外,莱昂与院长卢道夫並肩而行,沿著通往训练区的小道走去。
    “你今日讲得很好。”卢道夫看著他的侧脸,“只是太好,便容易遭人忌惮。”
    “我不靠他们喜欢。”莱昂语气平静,“我要他们服从。”
    “可这是学院。”卢道夫笑了笑,“服从不是最高目標,思考才是。”
    “让他们先学会活下来,再去思考。”
    两人言语间已至训练场,原定今日午后进行的学员模擬操演已临时取消,而多名之前在讲座中听课的学员正自发聚集在场边,神情郑重。
    他们中大多年轻,有的甚至不过十八九岁,但眼神中没有迷茫,只有跃跃欲试之意。
    “阁下。”一名男学员走上前来,身形挺拔,声音不高却有力,“我是埃里克,战术系第三年级,曾任野战推演组组长,请允许我加入您的军团。”
    “我也愿意参与。”一名短髮女学员隨之开口,正是讲堂中回答“尝试接触胜者”的少女。
    “芙蕾雅,指挥系第二年级,曾在禁卫军团服役一年。”
    她声音冷静,目光清明,语气不卑不亢,
    还有更多人聚集而来,有人自报身份,有人递上简歷,甚至有人直接递出军用推演记录图纸与模擬战功。
    莱昂看著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沉默了几息,隨后点头道:
    “若有意加入第七军团者,可来南郊营地参加实训。”
    其余学员一听,纷纷爭先恐后上前。
    “阁下,我叫马尔萨斯,战略学识排名年级前十,我愿意担任通信或后勤角色,精通旌旗命令与调度。”
    “我曾任战术推演主手,设计过七种地形突围方案一—”
    “阁下,我虽出身勛贵,但愿与兵卒同寢共训,绝不逾规一一”
    莱昂未应,只是逐一听完、逐一提问,然后一笔一笔记下。
    他没有激昂鼓动,只是问、看、记。
    直到阳光西斜,报名者数十,莱昂合上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
    “所有人,明日上午到王都南郊的第七军团营地报到。无军籍者填写入伍申请,所有人一律按新兵標准处理,违者不收。”
    “你们不是来听我讲战例的,是要成为能真正带兵打仗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一如讲堂上那样冷峻。
    “战场上,没有將才,只有倖存者,与尸体。”
    说罢,莱昂转身离去,未留片刻。
    “这是一次破坏学院传统秩序的冒进行为!”
    “我们教授的,是战术体系,是歷史传承,不是蛮勇与运气!”
    “一个从未在本院受训的前线军官,居然要主讲战例?我们在座诸位,又算什么?”
    “讲堂不是战场,从泥泞中杀出的剑士不一定能教会下一代如何掌兵。”
    一—
    这是会议厅內激烈言辞的只言片语。
    在场者皆为王国军事学院的正副教席、战术系与指挥系的高级教官,多数为王国中上层贵族出身,其人脉、资歷、家族背景盘根错节。
    站在发言席前的,是战术教研部副主任阿奎斯子爵。
    他衣袍华贵,身姿挺拔,面色冷峻,语调清晰而锐利,一字一句打向坐在主位之上的老院长卢道夫。
    “我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反对將一个未经学院训练体系、未经皇家指挥体系认证的野路子將领送上讲坛。”
    “他的战例再精彩,也不能成为顛覆军制的理由。”
    “更不能成为我们培养贵族军官的榜样。”
    卢道夫未急著回话,只是轻轻摩著手边的一封密信。
    那是国王亲笔批示,准许莱昂以子爵与军团长双重身份进入学院旁听深造,並同时开设实战课程。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封信的分量,却仍在竭力抗衡。
    “你们害怕的,从不是一个军官的授课,而是他带来的反思与革新。”卢道夫终於开口,声音苍老却坚定,“你们不想让那些年轻人看到,有人可以不靠家族、不靠头衔,仅凭鲜血和指挥贏下一场战爭。”
    “可惜,战爭不会听从你们的安排。”
    “也不会等你们认同。”
    他说罢,起身,衣袍曳地,步履缓慢,却目光如炬。
    “讲座照旧开设。若有不服,可亲自去课堂听他讲完,再决定是否质疑。”
    “在那之前一一请诸位,闭嘴。”
    会议厅一时寂静无声。
    当夜,学院学员宿舍的灯光亮得比往常更久。
    战略系的宿舍楼中,有学员支起简陋沙盘,试图復现西境阻击战的地形;也有数人围坐復盘莱昂口述的伏击部署,有人试著將其与《瓦伦西亚军典·防御阻击卷》对照,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对应战式。
    “这不在书里。”
    “他不是靠书上的知识贏的。”
    有个声音淡淡地说,语调平静,却让屋中一阵沉默,
    “我今日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战术,是如此灵活多变的东西。”
    “以前我以为,一切答案都在书中。现在才知道,能经过实践后成功的战术,才是正確的。”
    一些本来只是来凑热闹、或抱著看笑话心理出席的高年级学员,如今不少人已悄然变了眼神。
    更有数人当夜写信至家中,请求父母不要插手其军务实习调配,表明愿隨第七军团赴野战演练也有人直接前往军务厅填表,递交实训志愿,签下那张本该只是形式上的“战地適应训练申请书”。
    他们中,不乏贵族之子。
    风,正悄悄转向。
    但风转时,总有人不甘被卷。
    与此同时,在学院北楼灯火未熄的战术教研室內,阿奎斯子爵正立於高背椅旁,眉头紧锁,身后两位副席低声议论:
    “今日讲座的反响远超预期,恐怕再也压不住了。”
    “许多高年级学员已主动要求加入第七军团演练,甚至有初阶讲师表示受益匪浅阿奎斯子爵不语,只望著案上一纸摺叠的讲座通告。
    那纸上,“莱昂·维斯”三个字被他用墨笔圈得极深,笔锋几乎刺穿纸面。
    ““..一介野人而已。”他低声开口。
    “他以为靠几场胜仗就能改变我们几十年的教学体系?”
    “学院不是战场。”他目光阴沉,“该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理论之刃”。”
    他抬头看向窗外夜空,声音冰冷:
    “不是所有胜利,都能登堂入室。”
    “既然他要讲战例——那我便给他准备一场『论战”。”
    “下一堂课,他讲『双刃谷之战”。”
    “而我们,就在台下准备好问题,一刀一刀,剖开他所谓的战术奇蹟。”
    他语调冷峻,指节握紧椅背,
    “他不是来教学的。”
    “他是来动摇王国根基的。”
    “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而在同一夜,远离爭端的学院后山石楼內,灯火仍未熄灭。
    莱昂独自坐在桌前,桌上摊开的是他亲手绘製的西境地图。
    那並非学院標准军图,而是他根据战后地形与情报重新勾勒出的一一线条错落,边缘带著墨渍与汗跡,显然被反覆修订。
    他描著图,不时停笔,斟酌兵线走向与箭头。
    没有执教案的人在指点他,也没有幕僚递图纸,
    只有他一人,在这夜色与孤灯之间,勾勒出下一场值得被讲给后来人听的仗。
    这是一场静默的备战,也是一场未被看见的坚持。
    学院里,有人在暗中仇视他,也有人在悄然靠近他。
    但他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件事:
    一一这一战,有许多人死了。
    一他们不能白死。
    门外风声起,沙沙如同旌旗远远拂响。
    他未抬头,只將地图压平,放入布卷,望了一眼窗外的星光。
    他知道一—下一堂课不会平静。
    可他早就走过更血腥的战场,
    他不会退。
    烛光斜斜照在木案上,將摊开的信纸投下一片深影。
    那是从第七军团营地送来的信函,一式两封,由学院信使亲手转交,封蜡仍带著新凝的红。
    莱昂一一拆阅,眼神沉静。
    第一封,是营地常规回报。
    內容不多,却字字紧要:老兵雷克已正式担任第一营队主官,正在带训新兵骨干。
    徵募兵源进度缓慢,军需厅推拨物资时有延迟,需他返信催促,
    第二营队骨干选拔计划初步完成,尚待批覆。
    第二封则更为沉重一一那是来自军务厅的调令草案。
    王国正著手重整补齐各军团的编制,第七军团將於三个月內补满编制,全面进入野战部署演练阶段。
    王国財政厅已批准下一笔专项军拨款,同时,王都卫成营將挑选三十名现役军官,依其授课与实训表现,决定是否调入新军。
    落款,是王国军务大臣的签名,边角还有王室金印的封。
    莱昂將信纸收好,归入布卷,一一压平。
    他知道这意味著什么。
    不是支援,而是考察;不是授予,而是赌注。
    王国愿意下注在他身上,但也隨时准备收回赌资。
    他必须胜,不止於战场。
    他站起身,披上斗篷,推门而出。
    夜风吹过山林,学院上方的天空深沉如墨,只有远处王都城墙上依稀可见的灯火点点,如岸边残星,渺小而遥远。
    他缓缓走下石阶,一步步踏入练兵场。
    深夜的训练场空无一人,只有留守的火盆还在燃烧。
    脚步声忽然响起。
    他回头。
    是一名学院使者模样的年轻人,身披斗篷、气喘而至,神色略显紧张:“阁下.-战术教研部今晚刚通过內部决议一一下一堂课,將安排阁下与阿奎斯子爵共同出席『战术论证讲演”。”
    “届时他將针对『双刃谷之战”提出质疑与復盘。”
    “而学院各系高级讲师、政务观察员將全数列席。”
    他言毕,躬身递上一封写著“內部协调命令”的信函。
    莱昂接过,扫了一眼,未作声。
    那使者顿了顿,又试图提醒:“阿奎斯阁下在学院论战从未败过您若不愿应战,可向院长申请调整课程形式—“
    莱昂缓缓抬头,目光平静。
    “他不该等我打完了再来反驳。”
    “他该先去打几仗。”
    使者证住。
    莱昂將信函收起,头也未回地朝战备楼走去。
    “告诉他们—一两日后,讲堂见。”
    “我不讲给他们听。”
    “我只是为了讲给那些学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