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里离礼镇距离並不远,马车过来只需要几个时辰,我会时常回来看你的。”
    “明玉斋的分铺在郡里也有一家,我想在那里再开一间药善堂,你负责替我打理,如何?”
    “很愿意效劳。”
    两个人聊家常一样说了很多话,林听晚觉得疲倦了便躺在沈幼宜的怀里睡著了。
    沈幼宜抚摸著林听晚的肚皮,感觉著那两个小生命的存在。
    “你们待在你娘亲的肚子里乖乖的,莫要折磨了她。”
    孩子如今还在成型的阶段,也听不到她的任何声音,回应不了她。
    想到她將来可以做两个孩子的乾娘,她便觉得神奇。
    想像著有一群孩子围绕在身边的感觉也是不错的。
    沈幼宜等林听晚醒来才离开的,她回到家中的时候,阿平他们几个人已经等待她很久了。
    “嫂子。”
    三人齐刷刷的站在一起,喊她嫂子,他们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沈幼宜看著三人,他们还没有开口,沈幼宜就猜测到三个人的意思了。
    “你们是想要跟著我一起走吗?”
    沈幼宜在三人之间开口问了话,三个人也回应了沈幼宜。
    “我们想好了,要跟著嫂子一块去郡里,我们没啥本事,跟著嫂子还能混口营生。”
    “你们都是有本事的人,走到哪里都能够有自己的成就。”
    而非跟著她。
    “我们答应过宋大哥,要保护好嫂子,做人不能言而无信。”
    说这句话的时候几个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都是沈幼宜的手下败將,身手还没有沈幼宜好。
    说是保护沈幼宜,等出了事也不知是沈幼宜护著他们还是他们替沈幼宜挡刀。
    见几个人执意如此,沈幼宜也没有继续拒绝。
    “既然如此,这两日便跟著我一起去郡里看看吧。”
    沈幼宜已经將书信寄出,接下来便是等待回应。
    隔日她便带著阿平他们去了安山郡,郡里比镇上大太多,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沈幼宜到了罗夫子推荐的大书院,站在书院观察了很久,等有书童上前来询问时,沈幼宜將书信交给书童。
    没过多久,书童匆匆出了书院,並且將沈幼宜请了进去。
    阿平他们跟著一道进去,几个人中只有阿平读过几年书,胡春他们也是识的字的,不过没有多少文化。
    走到这样的地方,几个人下意识严肃起来。
    “沈夫人,这边请。”
    沈幼宜是宋玉徽的娘亲,书童得知她的身份,故而对她尊重有加,態度客气。
    文山书院的院长亲自接待了沈幼宜,为几人准备了茶水和果乾。
    “您来的仓促,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姜院长约莫四十岁,模样斯斯文文,一抹黑鬍鬚增添了几分沉稳老练,虽已人到中年,但五官精致,眉宇间透露著书卷气息,倒是个俊俏的大叔。
    “您客气了,我这贸然前来,打扰了您已经是不妥了,您果然如罗夫子所言,为人大气。”
    旁人对沈幼宜敬重,沈幼宜自然是客客气气。
    沈幼宜同其简单交谈了几句,说明了来意。
    “该说的事情罗夫子都已经在信中交代了,我有两个孩子,姜院长可否將他们一併收下?”
    文山书院是安山郡最好的书院,罗夫子为了宋玉徽的前程,考虑的十分周全。
    “一切都好说,宋家两位公子能够来文章书院念书,是文山书院的幸事。”
    附近的书院听说宋玉徽离开雅苑的时候,都想著去宋宅拜访,想要宋玉徽去其学院读书,学费全免。
    他们倒是没有想到,沈幼宜动作十分快,已经替宋玉徽敲定了书院。
    而他们的住处,就选在书院附近。
    书院附近的宅子並不便宜,沈幼宜考虑到他们將来还要去京中,租房子也比较实惠,故而找了当地的牙行替她挑选合適的宅子。
    阿平几个人囊中羞涩,在听到牙行的保价以后,纷纷露出了难色。
    但他们肯定是不会同沈幼宜开这个口的,几个人已经决定把所有挣得银子都用在租小院上。
    “我们几个糙老爷们,住一个差不多的院子就好,重要的是实惠。”
    几个人表明了要求,牙行的人一听就明白了。
    “平安坊正好多出一个三居室的小院,带一厨房和茅厕,院子里有一棵枣树,不过报价要比你们预期的多二两银子。”
    这已经是文山书院那一带最好的三居室了。
    “两居室也可以,我们几个人挤一挤。”
    胡春咬咬牙又道,他们兄弟二人可以住一间。
    “两居室的倒也有,你们不如住这三居室的,价格上相差並不多。”
    “我替你们付了,日后有银子还给我便是。”
    沈幼宜倒也没有说给他们的,只说是借的,几个人爽快答应了下来。
    看了一整日,阿平三人的住处是定了下来,反倒是沈幼宜,还没有相中的房子,几个人决定明日再来。
    宋宅,宋玉徽在得知过两日要去文山书院报导时,也料想到娘亲办事很快,效率高。
    “大哥跟著我一起吗?”
    “你们自然要在一个书院相互帮衬的,文山书院的姜院长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我提的要求他都答应了下来。”
    沈幼宜让宋玉徽放心下来,有什么事情她都可以处理好的。
    “娘亲做事总是让人很放心。”
    宋玉徽夸讚著沈幼宜,孩子们毫不吝嗇对她的讚许,无论何时。
    “你也很厉害,娘亲只希望你榜上有名,你却给了娘亲一个大惊喜,三场第一的成绩,在大越近年来可是头一遭。”
    上一个也已经是十年前的状元郎了,对方当年考取案首时,也只有十三岁。
    而宋玉徽,简直就是个奇蹟。
    “娘亲也已经將这个好消息在信里告诉给了你爹,並且將搬家的事情也同他说了,他一定会替你感到高兴的。”
    “可惜爹爹与我们相隔太远,无法面对面分享这份喜悦。”
    “等下次见他,你亲口同他说。”
    沈幼宜知晓崽崽们对宋聿珩的思念,她同样也思念著宋聿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