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为顏寧和顏泽罢官太多,朝中的氛围也很低落,他们不用担心掉脑袋和被流放。
但他们担心自己哪里没做好也要罢官!
这时朝中还有人试图求情,说他们知错了,总得给一个机会。
顏寧提议,以后的地方官、京官,每年年底都安排一场考核,没达標的都罢官,得避免朝中官官相护的风气。
满朝文武都憋红脸,人怎么可以这么狠!
顏寧和她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顏泽表示:“不用这么严苛,但如果真的在位置上消极怠工,再罢官也不迟。”
顏寧嘆气,“那就不轻易罢官了,多给他们几次机会。”
大臣们被顏寧这么一说,都有些后怕。
不少大臣们都快哭了。
皇帝是好皇帝,太女也是好太女,就是太严了。
但话又说回来,顏泽说了一年的试用期,还没过试用期,很多大臣都不是很敢违逆顏泽。
怕他撂挑子不干。
话又说回来,顏泽是虽然很严格,但他当皇帝真的没的说。
他们父女俩真的很大胆,什么都敢想。
皇太女提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好主意,就是实行困难。
大臣们只是嘆气。
顏泽和顏寧假装没有看见。
就在这朝中气氛萎靡的时候,早朝还未散会,一个骑著马来的小兵回来传消息了。
“陛下,有了炸药后,咱们北境军队逼退了他们,城中已安稳许久,卓將军的想法是趁著炸药的威力大,一举將他们拿下!”
这消息在朝堂中炸开了锅,以前北境的战士是被匈奴追著打,好几次都快破城门了。
打退北戎,那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朝中人心振奋。
顏寧则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只是粮草不够,人吃的都不够,怎么去餵战马?若是有个万一,边境的將士们丟了命怎么办?”
那人继续说:“殿下,卓將军的意思是,哪怕有些损失也是值得的。”
顏寧问:“你说的卓將军可是卓恆?”
那人点点头。
顏寧:?
不是,卓恆怎么会说有点损失也值得?
看见顏寧眼中的不解,他解释:“卓將军本不想这么激进,只是他们將卓將军的手下重伤,那人的一条胳膊都没了,好不容易才救回一条命。”
顏寧道:“不著急,我们迟早会打回去,先等粮草准备好,儘可能保证將士们的安全。”
土豆和红薯还有玉米,还有两个月便能成熟。
不急这几个月。
顏泽也是这么个意思。
他知道战乱会死人,但还是得儘可能地减少伤亡。
顏寧是想著儘快將高產量作物在最短的时间內推广出去,这样税收也会变多,也能儘快让边疆的战士將北戎打退。
但这天,顏寧收到了飞鸽传书。
她派去地方送高產量作物的一百人,確保当地的高產量作物都种下去之后,便都回来了。
还有十几人没有回来,那便是还有种子没有种下去。
顏寧打开那张信纸,看见上面写的字皱眉。
[殿下,云城这边有传言,说是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种子,这些种子根本就种不出来,要是今年种了种子,来年收成惨澹,税收都是个大问题。
属下查过,是云城被罢官的知府传出来的。]
顏寧皱著眉。
这已经不是消极怠工了,竟然在这造谣耽误顏寧的事儿。
得给他们一些惩罚,以儆效尤。
顏寧回信,让他將知府带回来。
又过了两天,顏寧收到飞鸽传书,和之前的一样,都是说被罢官后,知府背地让人传高產量种子不能种的谣言。
顏寧和顏泽都怒了。
他们將人都抓住带回来。
顏寧故意说:“这几人妨碍公事,应该斩首示眾。”
顏泽頷首:“確实应该给个教训。”
陈太傅忙说:“陛下,斩首实在是有些过了,这些人……”
顏泽不耐烦地打断:“每年饿死的有多少人?他们耽误高產量作物的种植,又有多少人会因此丧命?”
几人不说话了。
每年冬天都有那么几人饿死冻死。
顏寧想了想,对她爹说:“算了,他们罪不至死,打几十板子关入天牢吧。”
顏泽同意了。
父女俩一唱一和,朝中大臣再也没有反对的声音了。
这还没完,顏寧让那十几个没回来的人继续下令种高產量种子。
百姓们一个个叫苦连天。
民不与官斗,他们只能捏著鼻子种了。
不少村里百姓都叫苦不迭,有很多百姓已经种了麦子和水稻,要种高產量作物还得自己开闢一块小田。
好在过程虽然有些难,基本上都种了下去。
云城的一个村落,刘家村。
村里的人也是听说不能种高產量种子。
听说种这个种子特別艰难,耗时耗力,成果却没多少。
但在差役的逼迫下,他们只能开闢一块地种种子了。
至於沤肥那些,他们懒得做,反正这种子他们种了,能不能种出来再说。
只不过村里的刘大柱家,种红薯的时候,偷偷留了一个。
刘大柱媳妇將红薯洗乾净,然后放锅里蒸,没多久,锅里传来一股子清甜的香味。
又等了许久,刘大柱媳妇才將红薯拿出来,分给家里的几个孩子。
不少人循著香味找过来,问刘大柱:“你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
刘大柱捏著一小块红薯,笑著说:“这就是那位大人给我们带来的红薯,我偷偷留了一个,这味道怪好的,我可得多施肥,等来年就有不少红薯可以吃。”
刘大柱说的让大傢伙都迟疑了。
这不要钱的红薯真的这么好吗?
可他们捨不得吃啊,要真那么好,这些种子都得种下去。
人群中还有一人小声说:“其实还有玉米也很甜,我留了一小段上锅蒸,那味道是真的不错,我也得回去沤肥了。”
其他人也忍不住试了试玉米和红薯,味道是真的不错。
至於土豆,味道平淡了些,但顶饿。
原本一个个都懒得种地的人,一时间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他们也要试试这高產量的作物到底能不能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