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闹笑话
    第13章 闹笑话
    不过陈凌不知道的是,他驾着驴车还没走出村呢,就有很多人开始在背后笑话他了。
    这事儿其实不怪他……
    要怪就怪王来顺家的这头倔驴。
    可能是因为起得早,这家伙死活不愿意让套车,“儿啊儿啊”的一顿乱叫,王来顺添了两斗草料都不好使。
    吵得街坊邻居都听见了,纷纷出来看咋回事。
    最后还是陈凌掏出一把洞天里种的生喂给它,这才让套上车,从王来顺家赶出来。
    外面的人一看是陈凌这有名的懒汉驾着驴车出来。
    顿时就觉得好一阵稀罕。
    这小子平日里不是睡大觉,就是去县城里瞎混。
    家里有啥活儿都是他媳妇干,就没见他操过心,今天咋来村长家借驴车了?
    大家都觉得挺好奇,找王来顺一打听,好家伙,原来这小子是去县城买犁耙准备翻地呢。
    还是之前二柱家那块荒了十来年的废地。
    一听是这么回事,人们都是既惊奇,又觉得好笑。
    之前二柱家那块地啥情况,村里人谁不知道?
    要是能用犁耙翻耕两下就能好的话,还用等他陈富贵去弄?
    难道这小子被大舅哥一通暴锤,还把脑袋锤坏了不成。
    不然凭这小子一颗心分成八瓣,有七瓣在吃喝玩乐上的人,咋可能愿意去种地呢?
    现在还想靠着犁耙翻耕,他不知道那块地底下有多少石灰吗?
    简直笑死个人!
    于是陈富贵又闹笑话了的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这个时代的山村里本来就没啥娱乐活动。
    都是今天笑话笑话别人,明天被别人笑话笑话,什么谁家婆娘偷男人,又有谁家汉子不害臊偷看寡妇洗澡,啥样的都有。
    不过像陈凌这种,村里人都拿他笑话的,就很少见。
    以前是笑话他不务正业打媳妇,前些日子则是被他媳妇的娘家人找上门,被人按在院子里一阵狠揍,被揍的哭爹喊娘的,被全村人看了笑话。
    谁知道,今天又要去买犁耙翻耕荒地,整个一副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样子。
    眼看又要闹个大笑话。
    ……
    这时候,大概是早晨七点钟左右。
    陈凌赶着驴车出了村子,完全不知道自己又被人当成笑话看了。
    就是知道,他也不会在意,反而会笑话那些人不懂天时。
    什么是天时?
    今年发洪水就是天时。
    天时地利,洪水来了,荒地变良田,可不是地利么。
    至于怎么变成良田的,陈凌根本不用费心思去解释。
    这时候的人们,大多数还是相信奇迹,以及神迹的。
    并不会像后世那样,有点啥稀奇事就拍下来发朋友圈,招来一群自以为是的懂王。
    而且在他们这边荒僻的山区,很多科学普及也还不到位。
    洪水后,荒地变良田,就算科学理论解释不通,那也不是问题了。
    就好比前些年二柱他爹也是没人敢惹,名声臭不可闻。
    但是一场地震后,啥都没了,裤衩子都赔进去了。
    人们都说这是坏事做多遭了报应。
    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他哼着小曲,陶醉于初春暖阳之下,清新秀丽的山间景色,心情非常的不错。
    陈王庄虽然距离县城不远,但三面环山,一面绕水,属于非常偏僻的小山村。
    或者说,他们所在的这个省会就很偏,而且多山多水,交通也不方便。
    虽然景色秀丽,但是现在可没有后世开发成旅游区的繁华景象,完全就是个穷地方。
    陈凌一路向东,从村东的水库堤坝上走过,又绕了两道山梁,县城已然在望。
    这个时候,陈凌就把驴车赶到偏僻的地方,把生从洞天里转移到板车上。
    很快就装了满满一板车,大概有五六百斤左右。
    剥开两颗尝了尝,果然已经干透彻。
    这年头就是卖干生。
    新鲜的湿生是没啥人买的,别管县城还是乡下。
    因为湿生压秤,一斤生就那么一丁点,比干生少得多,还不如买块肉吃。
    “嗯,这一车生不算少了,先去农贸市场探探情况,卖完了再说。”
    陈凌心里暗暗想道。
    缓了口气,继续赶着车向县城里走。
    去农贸市场卖生大豆之类的杂粮,九点钟都不算晚,属于早市。
    要是蔬菜水果早市的话,七点钟去就已经没啥人了。
    山区这边批发蔬菜水果都是凌晨三点赶过去,快的话,五点钟左右差不多就卖完了。
    没多久,到了县城西郊的农贸市场。
    陈凌正要赶着驴车进去,却被人在大门口拦下了。
    因为见他驴车拉着生,明显是要到市场贩卖的,这就需要交临时摊位费了。
    如果是空着车的话,倒是不用交。
    陈凌交了五毛钱,就驾着车向着杂粮区赶了过去。
    已经七点多,卖菜的、卖水果的只剩零星几个人了,早点摊子倒是还有不少。
    馄饨、豆腐脑、油条、饸烙面……
    各种饭香扑鼻而来,本来吃了早饭的陈凌被这眼缭乱的吃食弄得肚子又有些饿了。
    油条豆腐脑倒还好,想吃就能吃到。
    关键是那饸烙面,后世虽也有,却早已失去记忆里的味道。
    看着一个个饸烙碗中,红油汤覆着臊子,青灰色的饸烙面条,冒着热腾腾的热气,飘散在空气中,散发着勾人的香味。
    一大口吃下去,那滋味……
    陈凌顿时被勾起了馋虫。
    刚想要一碗,结果后边传来一道惊疑的声音。
    “咦?这是新生?”
    “这个季节就有新生下来了?”
    陈凌转身看去,就见一个相貌大概有四十多岁年纪的中年男人站在驴车旁,穿着深黑色中山装,身材高大,就是略微有些驼背。
    这时,他正望着驴车上的生,满脸惊异之色。
    他身旁还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女人,红围巾搭配深褐色呢子大衣,微卷的头发,脚上踩着高跟皮靴,这幅打扮在95年可是相当前卫了。
    而且面容白净,长相和气质都相当不俗。
    即便现在脸上有很多皱纹,也丝毫不减其绰约风姿。
    不难看出,这位阿姨年轻时绝对是个美人。
    “两位是要买生吗?”
    “这是大棚刚下来的生,晾晒好了,第一次拉出来卖,还带着土气儿哩……”
    陈凌开口说着。
    走到驴车这一旁,从车上抓起一把,搓了搓上边干燥的泥土,递给两人。
    “你们可以尝尝看。”
    “大棚种的?”
    一听陈凌这话,男人和女人都很诧异。
    然后一人从陈凌手里抓了点。
    剥开尝了尝,两人忍不住对视一眼,诧异更浓。
    “确实是新生,而且比我吃过的其他生要好吃。”
    “小兄弟,这真是大棚里种出来的生?”
    男人问道。
    “当然了,不然现在这个季节哪有新生啊?”
    陈凌笑着说了句。
    不过他也看出来了,这俩人不像是买生主儿。
    就问:“您二位要买吗?买的话咱们就议议价,过一下秤!”
    果然,男人闻言就歉然的笑了下,说道:“我们就是随便转转,看到你这一车新鲜生忍不住有点好奇。”
    女人看了陈凌一眼,也说:“没想到老家这边,也有人种大棚了。”
    语气带着感慨。
    陈凌乍一听还有些发懵,随后就明白,这两人是从外边回来的。
    怪不得这打扮和小县城格格不入。
    “小兄弟,这个给你,种大棚不容易,有什么需要帮忙可以联系我,也可以联系我先生。”
    “不打扰你卖生了,我们先四处转转去。”
    女人见陈凌有点愣神,就轻轻笑了笑,递给他两张名片。
    陈凌看了一眼,上面写着梁红玉三个字,以及一串电话和联系地址。
    另外一张写着秦容先,只写了电话,并无具体的联系地址。
    抬头看了看已经走远的两人。
    陈凌心里才回过味儿来,原来这位阿姨是个女强人。
    怪不得那男人虽然和她有着夫妻间的亲密和默契,但还有种莫名的尊敬,原来是女强男弱。
    “梁红玉?”
    陈凌思索一阵,只想到了韩世忠的老婆,倒是没听过本地有这么一号人物。
    不过看行事做派,倒是有股子支持家乡建设的味道。
    不然也不会一听他种大棚,就给他塞名片了……
    “算了,管她是干啥的,卖我的生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