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9章 求医
    第179章 求医
    “我走进了一场恶梦。我在埃塞俄比亚和孟加拉国见过饥荒,但我没有见过这样的饥荒。这比我想象的要糟糕得多,而且我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随着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很多需要反思的事情。我们环顾四周,发现过去的承诺仍未被兑现。人们仍然生活在赤贫中,人们仍然饥饿,人们仍在为生存而挣扎。
    “在这些人里头,我们看到了孩子,总是孩子。他们涨大的肚子,他们悲伤的眼睛,他们应当纯真的面孔显露着痛苦。他们在短暂的岁月里,饱受了所有苦难。”
    这是在瑞士进行初步医学测试,没有得到结果的奥黛丽·赫本女士,重新踏足美国纽约,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上,所发表针对战乱地区索马里参访活动的部分演讲内容。
    结束演讲的赫本女士,在掌声中由劳勃搀扶下演讲台。亨利这个小助理就在后头跟着,在儿童基金会人员的带领下,到了另一处小会议室。
    与奥黛丽·赫本对接的负责人恭敬地说道:“女士,我们已经收到关于您因病暂停活动的申请了。衷心期望您能早日康复。”
    “谢谢。也请代我向儿童基金会的所有人员致上感谢之意,谢谢这段时间大家的配合与努力。等到我身体痊愈后,还有和大家共事的机会。”
    “好的,女士。我会为您转达,相信大家都会期待您的回归。”
    被选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可不是顶了个闪亮亮的头衔就没事了。一旦有相关的宣传活动进行,这些跟广告招牌差不多的亲善大使就要出席代言,这就是闪亮头衔背后的代价。
    更不用说奥黛丽·赫本女士几乎不间断的出访行程,背后也有数支团队配合策画与运作。
    女士因病请假,当然要告知这些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可以放缓,或是加入到其他人的项目中。
    当然,挂名白拿薪水也不是不行,不过这种人在联合国中终究是少数。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只挂着名字,不出席的。
    其他干实事的人,那可都是各方都在抢,想闲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是联合国,一个什么都能管,但也什么都管不了的地方。
    离开了联合国大厦,亨利驱车载着赫本女士与劳勃来到纽约公立医院。像这样的公立医院有为低收入户或无证移民提供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可想而知医院的水平也不会太好。
    并不是说这样的医院就没有高明的医生与先进设备。但是庞大的医疗需求,会让医疗质量不可避免地下降。
    尽管赫本女士在这里也有着vip级的待遇,但从诊疗室走出来的两人,表情是一言难尽。
    奥黛丽·赫本和平常一样冷静,就好像事情没什么改变一样。而劳勃·沃德斯略显气愤,说道:
    “这种公立医院果然只出庸医,连奥黛丽是什么病,他们都诊断不出来。就是一堆疑似、可能、大概,然后还要我们再做一堆检查。”
    扶着女士到休息区的座椅上坐下,亨利随口回道:“假如真的那么简单的话,瑞士的医院就检查出来了。我们也不用大老远跑到美国来。”
    劳勃问道:“那些医学中心或私人医院呢?有成功挂上号吗?”
    亨利答道:“全美排得上号的医学中心,或有胸腹外科名医的医院,我都致电询问过了。最快能够挂上号的,是洛杉矶的雪松西奈医学中心。但也要排到十一月份。”
    这些私人医院或高级医学中心,没点财力或特殊的病例,想排进去还进不去。
    以奥黛丽·赫本的名气,依然得等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排上号。只能说全世界惜命的有钱人都往美国集中,这种顶级的医疗资源不紧张也不可能。
    而赫本女士的实力也不是那种可以随便插队的档次,所以只能乖乖的挂号排队。
    比起劳勃的愤慨,女士本人却是平静许多。他用着相当淡然的语气说道:“那么我们要回瑞士吗?总觉得这样来来回回的,有些浪费时间。”语气中透着一丝明白。
    “你们说我能再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吗?”奥黛丽·赫本问道。
    劳勃紧握着女士的手,说道:“奥黛丽,你已经留下无数文化上的瑰宝给这个世界了。何必再想那么多呢。”
    “那亨利,你呢?你有没有觉得我还能再做些什么?”
    考虑到女士的身体状况,当然不可能叫他再去主演电影之类的。而且他现在的状况时好时坏,要像之前一样全世界到处飞,反而风险更高。
    被点名的亨利想了想后,说:“为孩子朗诵故事,如何?”
    “这主意不错,那我们要找个孤儿院或学校吗?”
    思绪与想法愈来愈清晰的亨利说道:“不,找个出版社和录音室如何?录下老板您朗诵故事的声音,让更多人可以听到。
    “找孤儿院或学校,那些孩子不见得全都喜欢听故事吧。而且还要麻烦老师跟孩子。至于孩子们听了故事后的开心表情,就只能请您用想象的,毕竟不是面对面。”
    “有声书嘛。我可没想到这个。”女士两眼放光,就像又找到了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哈,你这孩子,总能想到些好主意。”
    与其到处找愿意配合的孤儿院或学校,并且到处跑,就为了给孩子们朗读故事;找个固定的录音室录下朗诵的声音,可就避免了奔波之苦。
    这是亨利能替女士想到,最轻松的工作了。
    想到就做的奥黛丽·赫本,从手提包中找出通讯簿。看看自己的名单上有没有出版相关的人,可以询问有声书方面的事情。
    虽然劳勃对于亨利这个小助理,又帮奥黛丽找事做这点感到有些不满。
    但考虑到工作的性质,这份工作反而可以让奥黛丽乖乖地留在一个地点,不至于又满世界乱飞。很难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回瑞士的家当然也是一个选项,但这段时间留在美国的话,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其他就医机会。
    不得不说,这操蛋的美国虽然不适合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但想做些什么的话,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地方了。
    (本章完)